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跌个跟头也能抱个金娃娃。刚领了这个月的工资,不多不少,十五张。新钞票散发着油墨的香味,我兴奋异常,摩挲了半天,才装进了衣兜,还没有焐热,公司里朱会计又打来电话:
“小邹,来公司拿钱?。加班奖,三百元。”
我满头雾水:我可从来没有加过班,这难道真的是“天上掉下个的林妹妹”?电话那头追得是火烧眉毛,我不敢怠慢。
会计室并非想象的忙碌,两三个人。看我一脸的茫然,朱会计使了个眼色,把我拽到一旁,神秘兮兮地说:“你们外地大学生人生地不熟,不容易,特地给你的。”我连忙推辞,说:“无功不受禄啊。”
不是我故作姿态,小时候,我的母亲就谆谆教诲,“偷个鸡蛋吃不饱,一个臭名背到老”,人不能贪小便宜,这要吃大亏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我的思想在斗争,犹豫不决。
“你不要管那么多,郭董吩咐的,拿就是了。小伙子,好好干,别辜负了郭董的栽培。”朱会计语重心长而又斩钉截铁,眼神中饱含期待。
会计说的郭董叫郭运来,开泰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公司的宣传橱窗,挂着这位企业家的大幅照片:五十一二岁,中等身材,微胖。专注的眼神,好像在思考什么,这让他的鱼尾纹集结得更明显。可能是荷尔蒙分泌过于旺盛的原因,头顶谢得很厉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在凤城,郭运来绝对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十几年前,家庭不算殷实的他,魄力非凡,辞去了公办教师的工作,东挪西借一百多万,承包了濒临破产的凤城第三食品厂。这让全凤城人都为之吃惊,这是怎样一个石破天惊啊。这绝对的头版头条的新闻,让凤城人咀嚼了很久,也兴奋了很久。大家在预测着郭运来的命运,大部分人并不看好。原因很简单,三厂这个烂摊子,负债累累,人心涣散,神仙也回天无力,这小子肯定要出洋相了。没有想到,郭运来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多年的跌打滚爬,沉浮起伏,竟成就了他今天的数千万家业。
郭运来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可以说是崎岖坎坷,布满荆棘。他的记忆中充溢着创业的艰辛和苦涩。记得第一次来到三厂,他心中也无底,有的只是好奇、盲目和冲动,在他面前耸立着几幢破旧的楼房,黯淡无光,猥琐得很,毫无生机,似乎预示着什么不祥之兆。更让他大伤脑筋的是线路设施的陈旧,生产机器的老化,还有几个无用的老弱病残。郭运来知道,机器的老化陈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观点的老化陈旧。他通过简单的筛选,选用了部分三厂的职工,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管理上他大刀阔斧,彻底打碎大锅饭,实行了严格的考勤考绩制度。时间一长,三厂几个“老油条”憋不住了,狐狸的尾巴**来了,迟到早退成了家常便饭,上班还不穿工作服,不佩戴胸卡,更严重的是工作时也不专心致志,老是叽里咕噜,张家村李家短的,咸话淡话没完没了,这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和生产效率。郭运来毫不留情,让他们一次算清,走人。几个“老油条”当然不服,摆老资格,说“生是开泰人,死是开泰鬼”,还扬言准备去市政府告御状。郭运来没有被吓到,大喝一声:“哪怕去中南海,奉陪!”炸雷一般的声音镇住了几个“老油条”,每个人领了六千块钱灰溜溜走了。从此没有谁敢对郭董说“不”了。
郭董是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目光独特,坚持“人是第一位”的原则。有了人,才能“促生产”。办厂伊始,他就广罗天下英才。三厂破产后,糕点制作能手“树倒猢狲散”,不是改行,就是远走他乡。郭运来舍得花钱,“插起招军旗,不愁吃粮人”,能人志士纷纷而至,如水归大海。三厂原来的分管技术的厂长花蝴蝶(性格有些中性),技术好,管理能力强,被郭董从扬州食品厂高薪挖来。据说花蝴蝶还是个京剧迷,在凤城的票友中颇具号召力。他富有睿智,居然能把月饼和京剧艺术联系起来了。
人生在世,吃是头等大事,而一个成功的食品企业,领导者更应该是个营养师、美食家。郭运来深谙此道,他在不断摸索前行。市场经济,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嘛。他广购了全国各式月饼,广式、京式、苏式,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等等。组织一套班子挨个研究、品偿、打分,由此及彼,由表及内,科学而细致。一番去粗取经、去伪存真、好中选优、优中选好后,他和他的团队研制成功了“凤城月”月饼系列。这种月饼,个头不大,层多皮薄,松脆酥滑,香甜可口,牢牢占领了苏中市场。
郭运来不是个轻易满足的人,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不固步自封,不裹足不前,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一般人远。近几年,凤城创建国家旅游城市,政府花了巨资,打造了凤城河、望海楼等诸多景点,他相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凤城的食品加工业一定会迎来又一个春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东风来了,他不能错失,要借着这个东风扬帆远航。为此他做好了扩大再生产的准备:储备人才,回笼资金,物色场地等等。
应该说,开泰是个很有活力的企业,开泰的明天会更好。听人说,找个好工作,等于女孩找婆家,一辈子的事,马虎不得。我庆幸,找了个好工作,好“婆家”。我相信我的前途无限光明。总而言之,我感激郭董。我愿意,为开泰奉献青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木匠的荤故事”内容快照:
『木匠的荤故事』
9、聚会的时间到了。“聚会”兴化人又~“碰头”,说白了,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喝喝老酒,打打牙祭,一块~~闹闹。当然,少不了谈些家长里短,儿~情长。星期天一大早,王木匠给了我一个菜单,说了一大箩筐的好话,请我买~菜。他从~袋里掏出二百元钱给我,我~让了半天,最后收了一百元。王木匠接完了一个~便匆匆出去了。来到了杨桥菜场,我掏出了王木匠菜单,木工笔写的,很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