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毕业了,你们俩个以后有什么打算没啊?”虹清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你怎么了虹清,快毕业了,你怎么有点不适应觉呢?”我关心她的样子看起来很真诚。
“我想我有点恐学症”虹清继续说。
“恐学症?怎么理解啊,这不都快毕业了,你还不开心一点吗?”果美听得完全无头绪,这高中快结束了,应该很开心的。
“哎,我是担心未知的未来啊!说实话十几年都一直在香港生活,我内心有种很想远走他地的冲动,可又不知道该去哪,而想到社会上去煅练一下,父母偏又不肯让我就此完结学业,而我现在唯一的选择还是得继续去念大学,你们都出个主意去哪读书的好!”虹清深叹一了口气,吐了一股沁心的悠香,很好很迷人的味道,又有种深谙的成熟。
“我们去武汉读大学吧,武汉那个地方遍地都是大学,一年为全国培养出如夜空繁星一般多的学生。”我用很专业的术语尽力向她们俩个宣扬武汉的教育业如何之发达。
“武汉好像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那个城市里的人们并不是很有礼貌,野蛮,老喜欢骂人。”果美无不透出一丝无关紧要的忧虑。
“哪有什么关系呢,大学生的素质好着呢,再说了哪里没有野蛮粗鲁到要骂人打人的坏家伙呢,我们香港就没有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替武汉说情,可能我内心更希望去到那座城市,毕竟以后家里的事业都在那边,我带着缕缕自私在作她俩的动员工作。而她们俩似乎并没有发现我这种不良的动机,否则她们肯定要骂我一通,哎,她们自己也喜欢骂人还嫌别人粗鲁。
记得很清楚那年我们坐车从香港辗转深圳然后赶飞机去武汉,即将离开熟悉的城市心情是很复杂的,有离开的不舍。
武汉,我们带着一种有些迷惘和糊里糊涂的心情再次踏上这座城市是在上大学之时,我们五个人除了果美之外都相约好一同来到这个教育业空前发达的地方来学习,而大学生活给了我们很充实的感觉,尽管我们没一个人喜欢读书。
而果美则去了中戏读书,从小便是一身艺术细胞的她加上中戏有她一亲戚在那里任教,她便在高中毕业之后暂时告别我们,踏上北京那座离我们很遥远的首都之城求学。
早些年,老爸己经开始盘算着将武汉作为他发展内地华中地区地产业的首选,我们一家也早在武汉准备好了房子,节假日我们都去武汉呆上好长一段时,也在那座城市找地方玩,但武汉毕竟不属于旅游城市,可以去的景点并不多,以至于像黄鹤楼,龟山,还有些动物园和植园都去了不知道多少次。那些大大小小的餐厅加啡厅还有一些有名的小吃店我们也都经常去光顾来作消遣。
而武汉夏天和冬天让我们几个在南方温室里长成的花们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她们俩不停的抱怨我害苦了她们。而在夏天的时候我习惯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烈焰城,而事实上武汉早被世人定义为四大火炉之一。
七月份开始迈入炭烧全城的季节,这时候出行户外可以感觉到整个城市沸腾得像刚刚点着的朝天门火锅,闷燥热辣的空气像一团团不断挪移的红油,涂抹着人们每根紧张的神经,使人们烦躁的心情外裹了层湿腻。
七月末,整个火锅之城翻腾到了沸点,无情地烹煮着城市中每一个活着的生物,他们便活脱脱的变成了各种下锅的配菜。南来北往的人群行走其间,任凭高温烘取身体的水分,渐渐没了精神,乏了气力,软绵绵,湿答答的,像极了刚从火锅中打捞出的没了筋骨的菜叶。在这火的世界里人们绞尽脑汁地让自己隔离在变态的气温之外,空调,泡冷水和游泳成了大家的三根救命稻草。
其中以空调最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精打细算的人会花上几块钱在城市轻轨上那奔驰地车厢里呆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来躲避毒辣的太阳和居高不下的气温。
那里是再实惠不过的纳凉去处,如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样,人们总是对外界的变化有着无穷的应变能力,这完全是被逼出来的选择。
有利可图的事情,会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充斥其间,这种公然占便宜的事情做的人多了,就会变成一种社会弊病,因此这种情况被轻轨部门发现后就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尝到甜头的车厢蹭凉族依然存在,只是由明目张胆悄悄转移地下,只得偷偷摸摸的进行罢了。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资金宽裕你也可以选择提前逃离这噩梦般的季节,躲进遥远的避暑胜地,但是通常人们会被现实中这样或是那样的条件所限制,所以所有的想法都只是在悄悄萌芽,却没有合适的土壤令它恣意生长,蔚然成荫,因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有的一切只止乎于想象的模样。
怪兽般的公交巴士横行在宽阔公路上,有时候它会分不清红绿灯之间区别,只顾一头向前冲,然后在指定的位置将肚子里的人吐出一些再吞进一些。
城市的摩天高楼,装饰别具风格的街铺,漫步大街及穿行在人行天桥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大都市印像派的风景画,透过巴士那明亮厚重玻璃窗映入人们或迷惘,或匆忙的眼帘。
2010随处可见处在施工状态中的工地,它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武汉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它终究会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都市。而随之带来巨大的交通拥堵,自驾车出行简直是一种自杀,车子堵得让你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受,所以当你不赶时间的话,坐公车自然成了的首选。
现在也有许多人在提倡绿色出行,骑着可以很方便租来的临时自行车满街区地跑,而更多的情况下我也尽量不开车子出门,宁愿坐公交,地铁或城市轻轨。
漫步在江汉路步行街,时光逆流至上上世纪某个欧州的小镇上,因为这里的建筑基本都是欧派风格的。人流蹿动的都是你我一样黄皮肤,黑头发的国人,也会出现一些异域国度的脸孔,刻在他们脸上更多的是自豪,不难理解曾经拥有五千年璀灿文明的中华大地,如今成功的植入了他们的文化,他们确实也自豪了一回!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毕”内容快照:
『~毕』
美食文化不得不提,这里荟萃了天南地北,国内国际的一线品牌美食美味,你可以在各色的主题餐厅和饭店寻觅到它们的踪影。也有符合大众化~味~求的美食。古色古~的~~巷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有悠长而又古老的中华传统建筑物—―牌坊牌楼。其中充斥着各色小吃,关东~,寿司,串串~,荷叶饭,砂锅蒸菜等等…不胜枚举。各种档次不等的大大小小的酒楼饭店星罗棋布,~不乏藏龙卧虎之辈的美食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