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历史不同人开玩笑,但历史总会与某些人有巧合。任何一件历史事情的发生都会与他相遇,这是必然。比如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诞生正与贾旭走进大学学习足球在同一个年度相遇。
贾旭自认为这就是天意,是天无绝人之路,是自己将来圆梦的最好回报,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吧。他原本就有的十分热情更加鼓舞了起来。
在大学的日子里,贾旭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过得是那样的充实,甚至他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学校开设的课程;他要利用空余时间去调查了解中国足球;他要去寻找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尤其是欧美足球的差距;他要了解欧美在足球方面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们的;他想在足球领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念;他还要挤出点时间练习足球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
尤其让贾旭感到高兴的是,该市的龙威足球队是甲a队伍中的一支,而且成绩和实力是相当不错的,并招徕了成千上万的球迷,让足球成为了市民们的宠爱,成为了城市里无处无时在谈论的话题。再不是什么足球热潮的问题,而简直是足球的王国、足球的海洋。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在为足球而鼓与呼,为足球而生活着。
贾旭为自己赶上了这个时代,生在这座城市而感到欣慰。他不仅看到了自己为足球有了用武之地的光辉前途,而且为自己能走上足球这条道路而感到骄傲。理所当然地,他也成为了龙威足球队的支持者和崇拜者。他在为龙威而喜,更为中国而乐。——
一个普普通通的与足球仅仅有点渊源的人物贾旭,见证着中国足球的朝朝暮暮和早期的发展历程。
对于贾旭来说,他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本来可以与足球有最亲密的接触的,但最终不得不产生点距离,让他去感受所谓的距离美。
一晃已是四个年头过去了。四年,该有多少鲜活的故事诞生啊!贾旭完成了他的学业,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一所很好的小学担任体育教师。
这所小学名叫南湾路小学。所它很好,那是因为它是市里的重点小学,名气叫得响。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市里是首屈一指),无论是哪一年级哪一学科的比赛,该校总会领到重要的奖项回来。尽管现在讲的是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但分数这东西,想在短时间内不被中国人(学生家长和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看好是不可能的。南湾路小学的好也就在于这个方面。
进南湾路小学是贾旭的选择。他还是利用了郑亚涛的这层关系进去的。大学毕业前夕,他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所小学是理想之选。然而,他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在打听期间,他只是简单的问学校的好与坏。他以为,所谓一所好学校就应该什么都好,体育方面是包列其中的。所以,他在打听过程中的简单盲目与草率化,导致了的足球梦不但没有圆上,反而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没有梦断足球真是他的万幸。
其实,早在贾旭要与父亲换肾的那个时候,他所构想的到小学教学生足球的计划就是一个错误。当时,他很天真、很单纯,他把一切想象得完美无缺。这正是年轻付出的代价。
贾旭到南湾路小学报到的时候是十月中旬的一天,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各项工作已安排妥当。所以,他刚到时,学校并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事情,闲待了两个星期。就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日子里,他心中开始生出一种莫名的迷惘来。
他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日子便是十月十六号的那一天。学校领导安排他去见习一下四(3)班的一节体育课。事后他才知道,所谓见习,实际是领导看他实在没有事情可干,叫他去打发点时间而已。
在那一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汪海用了大约十二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男女学生各排两行纵队,散开之后叫喊了几个转身动作,学生队列还算整齐,转身动作做得也象模象样。接下来是绕操场跑了两圈(部分学生只跑了一圈就下来了,老师也不理会)。贾旭看了这十多分钟的内容,心中还略感满意,虽然觉得这样上体育单调了点,但学生的素质还说得过去。可接下来的情景就让他傻眼了。学生跑完圈后,就有一些学生跟着汪老师到体育室里拿出体育器材,有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几十个学生随后自动分出几群,吵吵闹闹地要争个先后。因为有三副羽毛球拍,所以打羽毛球的都跑到两栋楼之间的空地上,喧哗而自在地玩起了羽毛球。篮球有两个,一二十个男生自主地组成了两个“篮球队”,分别在两个篮球场上玩开了。足球场上也聚拢了二十个左右的男生,经过一番“分人”,两支“队伍”也摆开了阵势来来往往地玩上了。
汪老师独个儿背着手,在学生活动的场所中踱着步,甚是悠闲自在。他不知道新来的贾旭在见习这堂课,学校领导只单独给贾旭说了,却并没有通知汪海。
贾旭上站在教学楼的最高一层看到这些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从开课伊始,他就没有走近“现场”,因为他到学校已有一段时间了,私下打听学校体育教学情况时,心中已有个底儿。学校安排他见习这节课其实是他主动提出不要通知汪海老师的。他想要的是看到一堂实际的体育课,以证实他的“听说”,
贾旭在楼上又看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只专注于足球场上。虽然只是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他差点儿没把自己的脑袋给摇昏了:这哪儿是踢足球啊!简直连小猫戏线团都不如。一群孩子就是那么的围着足球满操场的跑,不管谁,迎着来球就是一脚朝对方的球门方向踢去,球要么是一会而飞得老高,要么是在学生的腿儿之间像撞墙似的弹来弹去,再要么是一溜烟到了界外。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此时的这帮孩子是一点都不为过。
他心里忍不住,来到足球场(操场)上,拉住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不会踢足球却还有这么大的劲头?这个学生可是个话儿特多的孩子,他见有人这么问他,便忘了去踢足球似的,一口气说了许多。其主要内容是说,他非常非常喜欢足球,可他爸爸妈妈不要他踢。至于为什么,他也说了:家里没钱,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供他到体校搞这一行实在太困难,没办法,就只能走读书这条路,免得踢足球学不到头,结果把读书也给**了。他还说,他父母不是不想送他去学足球,其实就现在来看,能踢上足球,哪怕只是有个模样,都比干别的来钱。。可这也得像做生意一样,先要投资,要交得起学费啊。没有钱铺路,体校可不是你想进就进得了的。
贾旭听了这些话很是惊讶。面前的孩子才十来岁吧,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方面,他已确确实实看到了足球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他没想到在中国刚刚起步的足球就遇到了这样的一种尴尬。他早就知道欧美国家为什么那么先进的原因,除了历史悠久、氛围浓厚,已形成一种足球产业、足球文化等因素而外,其中一个似乎被中国人中国足球人忽视了的重要因素是:足球素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十一”内容快照:
『十一』
十一在大~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都知道~培养的素质很多,尤其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人重视的有诸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素质、心理素质等等,不一而~。然而,在人们为~鼓与呼的~~中,~培养的~后备人才的~素质被人忽略了。贾旭是从这个孩子的言语中分析出这个问题来的。他想,~是~从娃娃~起,但非~从小就送到~校或~学校去吗?而且,不管有没有天赋灵~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