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N年后,我会忘记李晓丽是谁;漫长人生里,会有许多人闯入我的生活里,然后或者很快消逝,或者长期相识;但现在看到她,我还是感到特舒畅。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穿着旗袍,各式各样的旗袍,似乎才从晚清或者民国初年典雅地走过来。虽然她是个女子,但她谈吐总不一般,而且见解也和别人不一样,譬如谈到教育,她总说现在的学校立足于经营,立足于商业,都是骗钱的,能够教育给被教育者的,不过是些大家都知道的东东,一点儿新意都没有,而且教给被教育者的,大多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东东。
哦,说到这里,我必须说明一下,李晓丽就是位教师,一位执教资格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教师。听着她的言论,我在想,也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对教育太熟悉了,知道太多的内幕,她才会这样说,就象什么什么鬼智者说的,置身其中才知道里面有多腐败;于是,李晓丽才会不无感慨的说,一个社会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教育有没有被污染;而同样一桩坚硬的东东,其实最终的腐烂都是从内部进行的。李晓丽,就是位敢于从内部揭露蚀嗑的虫子儿。
“我才不是虫子儿呢,我是少塘主……”听我这样说,李晓丽满口湘音地反驳道。
是的,许多人都可以作证,李晓丽的老爸在那个遥远的乡下养着面积上百平方米的鱼塘,而且每次过完春节,她都会带回许多鱼,鲤鱼、鲫鱼、胖头鱼、武昌鱼、匙吻鲟,当然还会有一些湖虾,分给大家。我最爱吃的就是她带回的那些做好的菜,小鱼饽饽、爽脆鱼鼻、小葱炸鱼脸;也正是从李晓丽那里,我知道正宗的武昌鱼身上的大刺有十三条半;至于为什么还有个半条,我不知道,她也没说。
至于李晓丽为什么被称作少塘主,那可是段故事;李晓丽的老爸和一切传统意义上的老爸一样,重男轻女,极想得到传宗接代的儿子,也就是说想把他的产业尽数传给儿子,而不想传给外姓人。可是他偏偏只得到一个儿子,而且这老头子传统的要命,不肯再找个什么小三儿小四的,所以只要整天皱着眉,从小把李晓丽当作儿子养;这样一来,李晓丽的那些亲朋们就慢慢称呼她为少塘主,默认她是李家鱼塘的继承人。
当然,逢到李晓丽高兴时,她会将下半截旗袍向上提一提,然后半蹲在破烂石头旁,给我讲用一条鱼做出的全鱼宴,什么清蒸鱼头,葱烧鱼肉,炖鱼尾,炸鱼翅,煮鱼丸,鱼鳞面,说得我直流口水;她半蹲在那里的姿式,已经完全不再是淑女形象,反倒有些说不清的荒蛮与原始,同时也暴**她的豪爽。
我猜想,如果李晓丽有一天做了**,当了人母,那她一定是位贤妻良母,每天穿着她那典雅的旗袍接送孩子,或者陪伴老公四处应酬;而温馨假日里,她又会做出美味。想到这里,我就会垂涎,就会羡慕。不过,话说回来,羡慕嫉妒,就等于什么都不在乎。
李晓丽的旗袍就是十三家小院的一道风景;当然,穿旗袍的还有晴。我喜欢旗袍,假如我是女人,我也会穿这典雅的服装,招摇在这座城市里。
有一阵子,我倾慕李晓丽,觉得要是这辈子娶这个女人做老婆,肯定会无比幸福;但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主意,因为渐渐地她在此心目中成为圣女,而非剩女。另外,我忽然害怕那些做老师的,害怕他们整天逃不开老师的习惯,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难免让自己有种小学生的感觉。
“不,你是曾经的少塘主。”她的小老乡,无霜偶然经过,接口道。
“怎么成为曾经了?”我疑问道。
“她家的鱼塘,早就没了,给村子卖了。”无霜一手拿着棉花糖,一手四下里指了指,似乎在指向遥远的家乡:“村子里为了开发,把好些地方都卖给了开发商,现在她家的鱼塘都成为一片大楼了……”
哇,围塘造楼了,可以和荷兰的海景有一拼吧;只是据说李晓丽家并不靠近海,倒是靠近一条河面上满是白色垃圾的河,河里的塑料袋之类的垃圾比比皆是。现在,满世界的河流,能够找到没被污染的,恐怕只有火星上的疑似河道痕迹了。
无霜是到城市里来打工的,在一家什么鬼才知道的山寨电子厂打工;今天她休息,就来到她老爸老妈这里,享受下家庭的温馨……
那家电子厂,有着诸多苛刻的要求,例如不准员工随意离开工厂,例如需要抵押头三个月的工薪做保密费,等等。而今天,则是工厂的食堂为了节约经费,没开伙,所以就放了她们一天假,让她们自行觅食儿。
无霜的老妈,胡秋看到宝贝女儿回来,颠颠的,拎着环保兜,上街买菜去了。世上,普遍当妈的都心疼儿女,胡秋也不例外,她看到女儿的刹那,头一句话就是‘这孩子瘦了’……
“哦,恭喜,恭喜,那你成了地主了;以后,我再流落街头,就有地方住了。”我忙向李晓丽套近乎道。
李晓丽的脸色却变了变,不满意地扫了眼无霜。无霜却早哼着歌走了;这个无霜,每天都无忧无虑的,只有我知道她在做着演员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周迅张柏芝一样的星,或者有朝一日能够通过海选,脱颖而出地成为李宇春或者曾轶可;为了这梦想,她成天都在减肥,都在健美,都在节食,都在练歌,为将来可能有的那天做准备;无霜的座右铭就是: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预备的……
“我才不是地主呢,我是被凌辱与被侮辱的……”李晓丽甩下这句话,转身退缩进她的巢。
我四下里张望了眼,无趣起来。
“看你,以后少说话不行呀,姐姐都告诉你多少次了,你还不长记性!”闲云大姐递给我一块馕,数落我句。
“可是……”
我想辩解,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辩解。而且,就连闲云大姐也端着她做好的馕走开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2(2)”内容快照:
『2(2)』
其实,我早就知道李晓丽她家早就没有鱼塘了,而且那些村官们也没有补偿给她家什么;李晓丽之所以到了这里,离开湘省,到遥远的这~城市里当一名民办学校教师,住~西祠胡同里的这间小院里,就是因为她在家乡没有事情~,也没人敢让她也~事。如果她家还有鱼塘,或者~教师资格没被那个膺品鸠占鹊巢地冒名~替,她就是用不着出来了。据说,昔时李晓丽——老李家的鱼塘方圆百里闻名,‘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