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凄然道:“家和店铺都被小鬼子炸毁了,爹娘和兄弟也都被炸死了,我不逃,等着小鬼子来杀我?”
桃花是三姨太的闺密,已许了宛平茶商的公子,准备十月间完婚。
其父是宛平最大的盐商,还是团防队最大的董事,据说其家境殷实,富可敌国,可现在?“我爹我妈呢?”
三姨太随着桃花边走边急切的问到:“你看见了他们吗?”
桃花木然的摇摇头,木偶一般在一个青年男子的挽抚下,随着难民潮向硝烟弥漫的城外走去。三姨太什么都明白了,一下跪在原来店铺的瓦砾砖块前,捂住了自已的脸孔。
那儿,青烟袅袅,还有木檐,房架和木家具在散乱的燃烧,。从瓦砾砖块的深处,飘来一股股烧人肉的熏臭味……
桂二爷拉起了她:“回吧,这笔帐记着,早晚要和小鬼子算清。”
第二天天亮后不久,宛平县政府的布告贴上了街头。被枪炮声和喊杀声惊扰了大半夜的居民,都抚老携幼的涌上了街头观看。
“查:东洋小鬼子犯我宛平,国军29军奋勇抵抗,战果显著,可歌可泣。凡我宛平百姓,自本日起,均有协助政府和29军抵抗打击倭寇之责。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切勿听信谣言,结帮外逃,政府已在各个城防处设卡,有擅离职守、擅自外逃和散布谣言者,一律格杀勿论!”。
围观的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便围着一二个私塾模样的老先生听其摇头晃脑的读诵。
老先生读一句,百姓跟着哄一声,声震四周。老先生读完,百姓跟着哄完,却没散去,而是继续围着老先生聊以自慰。
“先生,咱宛平又没惹那东洋小鬼,他怎么想起要打咱宛平呢?”
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将断了一根车辕黄包车停在一边,扭着身子问:“害得爷今天没生意,要是昨天,早拉了无数客啦。”
“这你就有所不知啦,听我慢慢道来。”
老先生捋一捋自个儿下巴上的花胡子,清清嗓子道:“咱宛平城西的卢沟桥,相必各位知道吧?”
“知道,当然知道,这还用你说?”
“可卢沟桥的重要,大家知道么?”
“不知道,卢沟桥就是卢沟桥呗!”
老者笑笑,放开嗓门儿道:“卢沟桥是北京进出内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
这小鬼子民国十九年占了咱们东三省,一直望着关外哩。他哪是冲着咱宛平,而是冲着咱北平和华北河北来的呀。”
“哦,是不是哩?”
听众中有人发出了疑问:“小鬼子胃口是不是太大了点哩?就凭他短手短脚的鬼样,也敢?”
“我看是小鬼子是想撞进咱宛平,捞一把就开溜哩。”
“嗯,有道理!有见识。”
“尔等知道个屁?不明国耻,不知国难,无疑与腐木同宗。”老者睁大眼睛,顿时愤愤然了。
站在人群中的桂二爷听到这里,将三姨太一拉,惊愕道:“如此,北平也不安全,那一帮家眷岂不是自投罗网,奔了虎口?
,三姨太早一字一句的读完了布告,也惴惴不安:“我看老先生说得对,宛平升斗小城,对小鬼子并无多大油水,应该是冲着宛平后面的北平城来的。
北平三千年建城,六朝古都,小鬼子早馋涎欲滴,心早坏死了。只是,这样一来,那帮女眷全糟糕了。二爷哇,你是不是性急了点哩?”
“这?这?这?”
桂二爷急眼了,捋捋自已衣袖:“要真是送进了虎口,我桂二可是上愧对祖宗,下愧对众英雄好汉哩。”
“哟,这不正是桂二爷吗?”
有人拍拍他肩膀,二爷一看,原来是县政府的刘四。
“到处找你呐,二爷。”刘四先是讨好的冲着三姨太笑笑,然后才说:“二爷,请到县政府议事,柴县长召集了全县的乡绅开紧急会哩。刘四一早到你府上找,没人,脚都跑肿了,你老快请吧!”
“什么屁紧急会?不去!”
二爷一摔手,斜睨着刘四:“还不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本爷现在没钱啦,回去告诉柴县长,‘聚义堂’被小鬼子炸塌啦,团防队全完啦,我的家眷也全跑啦,我桂二也完蛋啦,滚吧!”
刘四一斜眼,一瘪嘴:“二爷,好大的气呵!是柴县长相请,不是我刘四,咋的,你真不去?”
“妈拉个巴子,我就不去。滚!”
桂二爷飞起一脚,将刘四踢了个狗啃屎。
“散开,散开,聚在一块干什么?”
一队全副武装的战地警察过来了,老远就么喝着,布告前围观的百姓一哄而散。警察们骤然见二爷抬脚将刘四踢翻,领头的便严厉的喝到:“国难当头,还敢聚众斗殴?抓起来。”
警察便散开围了上来,桂二爷暗叫声不好,虽然站住不动,却暗暗运气,作博斗准备。
看看逼近,那领头的军警忽然笑了:“好汉,是你?”,二爷一楞,随即也认出了是昨晚自已率团防队准备冲上宛平城头时,那几个执勤的警察之一。
二爷双手作拳:“是你?领教了。”
头儿一摆手,警察便停了下来,头儿走上来,握了握二爷的右手,掏出一包开了封的烟卷儿递过来。
二爷摇摇手:“不会!”
那头儿便自顾自掏了一枝点燃,将烟盒扔给部下:“原地休息五分钟。”
“请问好汉是?”
“宛平土人桂二,人称桂二爷。”
头儿划火柴的手停住了:“可是桂府当家的桂二爷?”
“正是在下!”
头儿一下扔掉了火柴,烟卷儿从**上掉下:“恩人在此,受侄儿一拜!”,桂二爷还来不及阻止,他早跪在地上,响亮亮的嗑了三个响头。
二爷糊里糊涂的将他扶起,周身上下打量着他:“你是?”
“恩人哪,我是李二指的三儿李军呵。”
“李二指?”二爷喃喃的拍拍自已额头,猛然醒悟过来,大喜,逐拉着他的手细细查看:“哎呀,十五年一别,刮目相看,李军,当时你还是被你妈抱着吃奶的幼孩,可现在?”
“我现在是29军102师23团三连,上尉连长。”李军骄傲的挺起胸膛,恭恭敬敬的对二爷和三姨太敬了个军礼。
民国十年,宛平街上来了一个拖儿带女的卖艺人。
一根草绳一拉一围,在宛平的闹市区一隅劈出了一小块空坝子,卖艺人不铲边也不么喝,就那么一个鸽子翻腾,整个身子立了起来。
(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三、东奔西逃·三、”内容快照:
『三、东奔西逃·三、』
不一会儿,他~边便围~了一大群观看者。一刻钟过去了,二刻钟过去了,卖艺人还是那么不动~色的倒立着,观看的人们发出了啧啧~。随着啧啧~~来~大,~来~响,卖艺人轻轻一怂,将支撑在地~的单~五指,换成了二指。啧啧~更响了。虽然宛平时有走南~北的卖艺人献艺,可像现在这位这样,仅靠二~~指支撑整个~~的,宛平的老少爷儿们都还没见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