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据传说,当年秦献公在位时,上天雨金于秦地。那时的周王朝早已衰微。天下七分,各是齐、楚、魏、赵、韩、燕、秦。除此之外还剩下一些弹丸小国,有越、宋、鲁、卫、郑等,不足挂齿。周朝虽已日下,但是不乏人才。其太史见上天雨金于秦地,就告知于当时的周天子,说天降祥瑞于秦地,是天下之大祸,对周及其他诸侯国都将产生大害,应将提前灭之。周显王本就是傀儡天子,各诸侯也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如何去灭?只是淡淡的说,秦之地偏僻在西戎,自古于中原没有什么来往,何况各诸侯国从来还没有傻到把秦放在心上,蛮夷之地,疏于教化。难以构成对中原的威胁。太史佔听后,郁郁而下。没过多久,辞官归隐。而以后当周显王封秦国国君为诸侯之长时,想起了佔的劝告,不禁幡然悔悟,再去寻找佔,已不知所踪。这个太史佔可不是一般人物,此处暂不提及。
等到秦献公死了以后,孝公代之。这个孝公却是非常有志气的,开了个广招贤明的风气。或许是因为受其父的鼓舞,亦或是多年沦为西夷产生的自卑感作祟,广开秦门,只要是有才者都迎而不拒。此计一出,中原诸侯为之震动。心想你个西戎之国究竟想干什么?封你个诸侯之长难道你还不满足,果真要取周朝的九鼎而代之?一时间风起云涌,寻贤纳才之策布满九州。
可笑的是当年的诸侯国都采用了相似的策略。先招,后引,再骗,最后则杀。先招就是我先在我自家的门口树一个“招贤”的旗子,看你来不来。这样的好处是让天下人都以为我是个贤明的君主。其次是可以暗地里查看当时的那些大贤们心向何方,监视他们的行为。后引就是我知道什么地方有贤人智者,通过财色等引诱你过来,给你一条出路。再骗呢,往往是利用欺骗、要挟等方式把你送到目的地,为我所用者就升官发财,想尽荣华富贵。态度强硬且反抗意识强烈者,等待你的就只能是最后的杀无赦了。
很奇怪的是对待另一种贤才,诸侯们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方式。和那些大儒、墨家以及法家的人才不同,对待这一“特殊人群”的路只有两条,死或活。以至于几千年后无人能通晓此种人才所代表的学问,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悲哀。这类人群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之为的占星家,当然,还有他们那古老的星占术。
天下星占本一家,自古如是。上古时代皇帝使羲和占日,星占术从此诞生。到了夏代,中间过了皇帝、尧舜。羲和仍旧是羲和,只不过此时的羲和更加专业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了。古时设立天文官的目的是以占星象观察日月更替、星斗转移,用来指导耕种和占卜吉凶。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诸侯国的产生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崛起,天下连年战火,百姓流离失所。各国诸侯为了开拓疆土、扩大势力范围,就打着顺应天命的幌子。而身为自古就掌管着天文知识的天文官,就成了诸侯代表天意的传达者,甚是抢手啊。因为所辅助的君主不同,天文官们各持己见,彼此日益不和且产生矛盾。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本不完善的星占体系瓦解,天文官们更是利用各国所辅君主的实力相互追杀其他星占派别,历史因此而燃起狼烟,千年之变从此开始。
却说魏、赵、燕、齐、韩、楚相约会盟于阳城,独独没有邀请秦国参加。朝廷之上甚有大夫甘龙、杜挚之辈等叫嚣,请秦孝公发兵于阳城。孝公安抚着群臣说道,尔等以奋力维护我秦之颜面,寡人感到很高兴。但若发兵于阳城,恐天下诸侯共伐之,毕竟阳城还是周显王的地方。周德虽微,取之过急矣。并向左右吩咐道,寡人从明天起顺天意,斋戒十二日。朝政暂由太子傅公子虔辅助太子驷办理,权公孙贾、景监在旁协助。自是不提。
第二日,只见有几个商人打扮的人从秦地朝阳城的方向奔去。原来这是孝公事先安排好的,先让甘龙、杜挚等在朝廷上大嚷对诸侯会盟不邀秦君的不满,而自己表面上装作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其实他早已打点好了去阳城的一切,让朝臣辅助太子代理国事,自己则带着甘龙、杜挚及几名贴身侍卫假扮秦地商人混进阳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好处就是让内部稳定,让外部轻敌。
话分两头,只说这六国会盟于阳城,使本来就冷清而早已没有诸侯朝见的荒城又热闹了起来。无论是市井商区,还是乡野山村,百姓们都乐于谈及此事,徒为茶余饭后消遣尔。
一日两山民从山上砍完柴下山而来,在山下汲水时说道六国会盟于此之事,不知旁边早已有人立耳听之。不一会儿,此人上前询问道,老乡,依你之见这六国之中哪个君王最好。一山民咧嘴说道,我们不懂什么好不好的君王,只知道魏国用很多钱招揽智士,大概不吝惜钱财的人就是好君主吧。此人听罢谢过山民,转身向山上跑去。那其中的一个山民龇牙说道,这个方向应该是去鬼谷的,难道他是鬼谷先生的弟子?
没错,那日在山下的却是鬼谷先生的弟子——庞涓。自从听了两山民的话后,不觉心里痒痒,想下山寻求富贵荣华,但又怕师傅不放。晚上既露和平日不同之色,这当然难以瞒过鬼谷子老先生。是日便把庞涓叫到面前,准许他下山。不过却多嘱咐了他几句,说,我鬼谷子自认在当世为天下第一,然还是有些顾虑的。你虽然不得我学问之髓,但有我学问之骨,以此扬名不难矣。但尔要谨记,日后若遇以“九斗之星”束于发冠者,无论是何人,当以尊师之礼敬他。这也不枉你我三年师生一场。庞涓连忙叩头应是,第二天拜别师友,下山直奔魏国方向。
再说这秦孝公等一干人,经过三天的舟车劳顿已经到达了阳城。正在商业区借以买东西的名义打探六国会盟的消息。行走之余,孝公突然听到有人大声的在念几句歌谣:
君自西边来兮,只为觅贤才。
若得卫城鞅兮,天下皆可待。
孝公并不是一般人,听出这里话里有话。便四下张望,果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看见了一位算命先生。只见此人是生有白发,面如童颜,发冠上束一看似为北斗七星簪,仔细看时,却多出两星。胡须可拖四海,神眼能望八方。一袭白袍耀人眼,宽广额头知智高。在人间则为人中之龙,升九天必为仙家之范。孝公赶紧的上前问好的说道:
“老先生好。”
“贵客好,”此人拱手还礼答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君是从西边来得吧。”
“何以见得?”孝公也不是傻子,见个面就把真名脱口而出。
“老夫这几天在夜观星象时,发现南中天上的西陆东移,知道阳城这几天定有贵客到,特在此迎候。”
“呵呵,想不到老先生还懂得星占之术,那你可占出我是谁了?”
“此地人多眼杂,君要是信得过老夫,可跟老夫到寒舍一谈。虽无金樽美酒丝竹奏乐,也无宫娥起舞悦人赏目。只奉乡野清茗,愿与君谈论天下。可否?”
孝公自是招贤若渴,听闻此,也顾不得身家性命了。甘龙、杜挚等一再劝阻,也没什么用。只好赔上性命跟着。此人是谁?竟让贤明的秦孝公充满好奇心而失去理智。此番一去安能回那西秦?我们下章再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内容快照:
『第二章』
第二章话说秦孝公跟随老先生转了几条街后,到了稍显偏静之地。过了一条溪~,只见迎面~~以柳~道,直铺到不远的茅草房子。房子的四方分别布以梅、兰、竹、~围之。再外则前有月潭,后有日池,是引~~活泉~从草屋中间而成。到了木槿篱笆前,从屋里先跑出一个八九岁的孩儿,甚是可爱非常。并不怕生人,~住老先生的小~直~爷爷,然后从屋里再走出来一~一~。那~的~起小孩子,点头向孝公这边,以示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