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世之一刘桥迁魏
人们说,乱世出英雄。不错的,在秦末乱世中,涌现出了两位大英雄,一位是汉高祖刘邦,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正是他俩,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来表表刘邦。
汉高祖刘邦也是个创造奇迹的人。他乃一介布衣,特别令人惊叹的是他起义那年已四十七岁,然而汉高祖仍然雄心勃勃,带领他那帮哥儿们,从沛县出发,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开创了一代帝业,历二十四代,共四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是令人叹服的,他完全是白手起家。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汉高祖另一个是朱元璋。朱元璋特别佩服汉高祖,他在众多皇帝位前,就敬了高帝一杯酒而已,其余的统统没敬。
一代史学大师汤因比高度赞美刘邦:人类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然而汉高祖刘邦在后世的口碑很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他出身低微,二个是他不该夺了楚霸王的江山。
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等级史。民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从这可看出等级制度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于是,许多人特别是居于上层社会的人对刘邦能从平民坐上皇帝宝座很不满,因为他打破了一种秩序,这就是等级制,而这秩序一经打破,后果很严重,谁都可以当皇帝。确实如此,后人不是喊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吗?
二是刘邦无论从身份地位武功等方面都不能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比。项羽出身高贵,他们项家世代为楚将,属贵族阶层,刘邦呢,人们都认为他是平民阶级,而且他还是个无赖混混,这跟项羽一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天下无人能敌,在后世中,他是大英雄,他做皇帝,谁也没有意见,可就是刘邦不服,生生从项羽手中把江山夺了过来。这自然让后人很是为项羽抱不平,为此极力贬低刘邦。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为刘邦正名。
我们如果对刘邦这家族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原来刘邦乃尧帝之后裔,是真正的帝室之胄,他身上流淌的是高贵的血液,比起项羽来,其身份地位还要高一筹的。刘邦能当上皇帝,除了有帝王血统外,还与他曾祖父和祖父的荫佑有着密切的关系。
刘邦的曾祖父刘清,讳恩盛,字丰,又字燃,号果斋,又号成公。生于周慎王五年乙已(公元前316年),卒于秦昭襄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享寿六十六岁。系尧帝的72世孙,战国七雄相争时为魏国大夫。
刘氏家族迁徙于秦后,一直在此生息繁衍,成为秦国的名门望族。刘清的父亲,也就是刘邦的高祖父刘桥俊杰廉悍,踔厉风发,他纵观天下大势,知道天下将要归秦。他曾像苏秦一样,到秦都咸阳游说秦王,却一直不得秦王重用,只任了一个管粮食的小官。他是极度失望,一气之下,就带领刘氏家族从秦国迁到魏国。
魏国自从庞涓被齐国的孙膑用减灶法诱至一深谷之中,用伏兵将其击败,庞涓自杀。国势日渐衰弱,以至于得仰人鼻息的了。这样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也不好受的,魏王做梦都想着要改变自己窘迫的境地,苦于没有办法,整天焦头烂额唉声叹气的,坐在朝堂的王位上,就像一箩灰一样。
就在魏王一筹莫展寝食不安时,有臣子来禀报,说是宫外有一个来自秦国的大臣要见魏王。
魏王一听说是来自秦国的,头“嗡”地一声大了,觉得有他平时坐的金銮舆那么大。他在宝座上晃了两晃,感觉很是脑晕。那大臣跪在地上,正等着魏王发话,见魏王半天都没有动静,就又重复地说了一遍。魏王有些恼怒地说:“催什么催?孤王得问问众爱卿,孤王是见还是不见?”
下面的大臣想到魏王把这么重大的使命交给他们,他们也就甘愿效犬马之劳,为魏王出谋划策的了。有的认为,现在的秦国如日中天,像虎狼之邦,各国都惧惮于他,就连强大的齐国在他面前也是低声下气的,哪怕是像童养媳一样委屈也只得受了,其他不如齐国的,就是打掉牙齿也只能和泪吞的。谁也不敢得罪他,倘若得罪了他,他举兵来攻,这可咋办呢?有少数大臣还算是有骨气,他们不怕死,说是秦国敢来**,大不了跟他拼了,拼他个鱼死网破。其他大臣就说这些少数的大臣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这样死毫无半点的意义和价值。那些少数大臣则愤愤然驳斥说,像你们这样贪生怕死就有价值。秦国之所以欺负我国,就是因为我国出了像你们这样一些贪生怕死之辈。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地吵上了,整个宫殿吵得来沸沸扬扬的,比集市来要乱。
魏王也不管那些,由这些大臣在下面吵,他只顾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就是了。那位跪在地上的大臣见大家事情都没弄清楚就在那吵得不可开交的,又好气又好笑。他见这阵势,自己若不出面阻止,不知他们会闹到什么时辰的。他想了想,高声向魏王禀报道:“启禀魏王,这人不是秦国的使臣,他是从秦国那边来投奔我国的。”
这魏王一听,激动得站了起来,忙追问道:“你说什么?你说什么?你跟我再说一遍。”然后魏王对着那群还在吵的臣子嚷道:“都给我住嘴,叫你们出主意,你们倒跟我吵上了,吵就能吵出主意来,那就算你们狠的了。”
下面的臣子见魏王发话了,才噤了声。这时,这位来禀报的大臣便又将刚才的话重复的说了一遍。
此时,魏丞相司仪出班启奏:“魏王,这人肯定是秦王派来的奸细,他是想来摸清我国的情况,到时好攻打我国。请魏王千万不要接待他。”
其他大臣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那位来禀报的大臣在心里骂道:跟老子蠢得来像猪样,还自以为自己聪慧绝伦的。魏国有你们这班大臣,怎么不衰弱呢?他心里虽然这么骂,可嘴上并没有说出来。他只是对魏王说:“魏王,他不是秦国派来的奸细。”
魏王及一班大臣都眼睁睁地盯着他,意思是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奸细呢?
这位大臣便将刘桥把自己整个刘氏家族从秦国迁移到魏国的情况给魏王说了。
魏王一听,忙叫道:“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刘邦~世之二刘桥受封”内容快照:
『刘邦~世之二刘桥受封』
刘邦~世之二刘桥~封刘桥听到传唤,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殿。魏王一见刘桥,~长九尺,面如重枣,卧蚕眉,再一细瞧,却是~平额宽,两~垂肩,~过膝前,魏王~不住~~泪来。你道这魏王何以会~泪?原来他想起了心爱的魏之名将庞涓。当年,庞涓带领魏地~兵良将,喑呜则~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纵然是~秦也对魏敬畏几分。可惜的是他太骄傲轻敌,为孙膑所用,兵败成仁。现在这刘桥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