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的崩溃始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那年冬天,一个叫王薄的人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点燃了隋末大起义的第一把烽火,然后仿佛在一夜之间,帝国的四面八方就爆发了数不清的叛乱,一个又一个乱世英雄争先恐后地浮出了历史水面。
天下从此分崩离析,前后不知有多少人称帝称王。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渊父子虽然在关中建立了李唐政权,但是各路反王却依旧拥兵割地、称霸一方。
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与李唐对峙的较大的割据政权就有: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的夏,王世充在洛阳建立的郑,刘武周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建立的定杨,梁师都在朔方(今陕西横山县)建立的梁,薛举父子在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建立的西秦,李轨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建立的凉,萧铣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建立的萧梁,刘黑闼在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建立的汉,辅公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建立的宋
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终究竟鹿死谁手,还要用实力证明、靠枪杆子说话。
早在李渊登基的次月、亦即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西秦的薛举就亲率大军入侵关中,对新生的李唐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时,李渊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率八道总管出兵御敌。可是当唐军进至高墌(今甘肃泾川县东)、与薛举两军对垒时,李世民却忽然染上了疟疾。在此情况下,李世民只好暂时把指挥权交给了副手刘文静和殷开山,命其深挖壕沟、高筑营垒,暂时采取守势,不与薛举交战。可刘文静和殷开山贪功心切,擅自与薛举开战,结果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北)被薛举击溃,超过半数以上的士兵阵亡,刘弘基、慕容罗睺、李安远等多名大将被俘。李世民只好率余众撤回长安。薛举乘胜进占高墌,并将唐军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以炫兵威。
这是李渊自起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惨重失败。
李唐朝野顿时人心惶惶。
可让李渊君臣意想不到的是浅水原兵败仅一个月后,薛举就病死了,其长子薛仁杲继任秦帝。
李渊大喜过望。他知道,这个薛家的新掌门刻薄寡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跟将领们明争暗斗、互相猜忌,现在虽然接了老子的班,可将领们大多不买他的账。所以李渊料定,薛仁杲绝对不是唐军的对手。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李渊再命李世民进击薛仁杲驻守的高墌城。李世民吸取上次兵败的教训,迟迟不与秦军决战,只是坚守营垒,同时不断派兵袭扰,并切断了对方的后勤补给线。
双方对峙六十余日后,高墌城中粮食耗尽,秦将梁胡郎等人纷纷率部归降唐军。李世民知道秦军已经将士离心,遂于浅水原与秦军展开第二次交锋。此战唐军大获全胜,继而包围高墌。薛仁杲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随后被押赴长安斩首,西秦就此覆灭。
薛举父子败亡后,西凉李轨趁机出兵攻占了原属西秦的张掖、敦煌等河西五郡。然而,表面上的强势扩张丝毫不能掩盖其内政的混乱此时的西凉早已人心离散。
导致李轨丧失人心的原因有三:一,诛杀功臣,致使亲信旧部个个惶惶不安,惟恐被李轨兔死狗烹;二,迷信巫师妄言,耗尽国库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玉女台,幻想“天降玉女”、保其国运;三,民间遭遇严重灾荒,以致百姓易子而食,可李轨却拒绝开仓赈粮。
西凉衰亡之兆已显,李唐的一个朝臣安兴贵立即向李渊上奏,愿前往西凉劝降李轨。由于安兴贵家族世居凉州,在当地颇有势力,其弟安修仁当时还在西凉担任户部尚书,深受李轨信任,所以安兴贵对此胸有成竹。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五月,在取得李渊的同意后,安兴贵只身回到凉州,很快得了李轨的信任。但是,安兴贵对李轨的劝降却没有成功,他只好决定采用武力。随后,安兴贵与安修仁一起暗中募兵,出其不意地发动了一场兵变,生擒李轨,把他
七统一海内(2)
和几个弟弟、儿子一起押往长安,全部斩首。
至此,李渊不费一兵一卒就平了西凉,占了河西。
然而,李渊万万没有料到,他这边轻轻巧巧地占据了河西,他的四子李元吉(时任并州总管)却不战而败地丢掉了并州(原隋朝的太原郡)。
攻占并州的正是据守马邑的刘武周。
众所周知,并州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且是捍御突厥的军事重镇,其战略地位非同小可。所以当李元吉灰溜溜地逃回长安时,满朝文武无不震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下半年,刘武周麾下猛将宋金刚横扫河东,令唐军节节败退,连主动请缨北上的右仆射裴寂也被打得丢盔弃甲,毫无还手之力。
李渊不得不下诏告谕河东各军,说:“贼势如此,难以争锋,不如暂时放弃河东,坚守关中。”
李世民立刻站出来反对。他说:“太原是帝业的发祥地、国家的根本所在,而河东物产丰饶、民众富庶,是京师的资源供应地,如果将其抛弃,儿臣窃感愤恨!请拨给儿臣精兵三万,必能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
李渊甚为欣慰,马上集结关中的所有精兵,全部交给了李世民。
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率大军自龙门踏冰西渡,进驻柏壁(今山西新绛县南),与宋金刚对峙。李世民仍旧采取了他的一贯战略坚守营垒,拒不出战,以此消耗对手的锐气,也消耗对手的粮食。
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一月到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四月,李世民与宋金刚整整对峙了将近半年,除了发动一两次十拿九稳的奇袭之外,基本上按兵不动。四月下旬,宋金刚终于全线撤退。李世民抓住战机,一日一夜追出了二百余里,与定杨军大小数十战,连战连捷,一直把宋金刚追到了介休。还没等他们缓过一口气,李世民已经兵临城下。
就是在接下来的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得到了宋金刚麾下的一员猛将尉迟敬德。
当时,不甘失败的宋金刚命尉迟敬德防守介休城,自己在西门外列阵阻击唐军。李世民命李世发起**,而后佯装败退。当宋金刚挥师**的时候,李世民率精锐骑兵迅速绕到了他的阵地背后。腹背受敌的定杨军顿时崩溃,被唐军斩杀三千余人,宋金刚带着少数轻骑再度北逃。李世民又追出了数十里,一直追到张难堡(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才勒住了缰绳。
尉迟敬德料知大势已去,只好归降了李世民。
宋金刚惨败的消息传到并州后,血本无归的刘武周就像被利器戳中了心脏,顿时全身瘫软。此次倾巢南下,他把自己的精兵良将全部交给了宋金刚。而今宋金刚全军覆没,刘武周还拿什么逐鹿天下?
绝望的刘武周只好放弃并州,带着少数部众流亡东突厥。宋金刚本来还想收集残部再战,可士卒们风闻刘武周已经逃亡漠北,都不再听从他的号令。宋金刚无可奈何,只能步刘武周之后尘,率一百余骑逃奔突厥。但是突厥人觉得他们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不久就把他们先后除掉了。
作为李唐王朝在北方最强劲的一个对手,刘武周的覆灭让李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随后便把目光转向了关东。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大举进军中原,经过十个月的苦战,占据了王世充的大部地盘,最后把他死死地困在洛阳城内。次年五月,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来援,李世民力排众议,采取“围洛打援,两线作战”的战略,击溃窦建德,将其生擒,继而逼降了王世充,一举消灭了郑、夏两大割据政权。(参见《逐鹿中原》)
就在李世民平定中原的同一年,赵郡王李孝恭和行军总管李靖也大举南下,进军萧梁。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月,唐军兵分四路,由李孝恭和李靖率二千余艘战船出巴蜀,浩浩荡荡顺长江东下;另三位大将分别出襄州(今湖北襄阳)、辰州(今湖南沅陵县)和夏口(今武汉汉口),从各个方向进逼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萧铣却对战局产生了重大误判。他认为此时长江水势大涨,不易行舟,因此并没有及时进行防御部
七统一海内(3)
署。李孝恭的唐军主力遂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荆门和宜都两处军事重镇,迅速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梁朝门户洞开,都城江陵一下子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萧铣这才慌了手脚,急命大将文士弘率数万精锐进驻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布防。十月初,李孝恭和李靖大破文士弘,俘战船三百余艘,梁军被杀和溺毙者数以万计。唐军舰队长驱直入,兵锋直逼江陵。梁江州(今湖北长阳县西)总管盖彦举旋即以五州之地降唐。
文士弘溃败、盖彦举叛降的消息传回江陵,萧铣顿感末日降临。他迫不及待地向各地发出了十万火急的勤王诏。然而,此刻萧梁的大多数军队都远在江南和岭南,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数日后,唐军迅速攻破了江陵外城,俘获舰船一千余艘。李靖建议将这些舰船放入江中,任它们向下游漂去。众将领大惑不解,纷纷反对说:“破敌所获,理当为我所用,奈何弃之,以此资敌?”
可在李靖看来,这批战利品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他可以用它们一举击溃下游梁军的军心和斗志,让他们彻底放弃援救江陵的打算。
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眼见众将领依旧是一脸迷惑不解的神情,李靖解释说:“萧铣所据之地,南到岭表,东至洞庭,其军队数量仍然很大。我们孤军深入,如果不能及时攻克江陵,等敌人援兵四集,我们必将陷入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困境,就算拥有这些战船,又能起什么作用?如果我们将这些舰船放弃,让它们蔽江而下,各地梁军见之,必然以为江陵已经陷落,不敢轻进;即便派人侦察,一来一往至少也要十天半月,到时候我们早已拿下了江陵。”
李孝恭和众将领至此才恍然大悟,遂依计而行。
当一千多艘空无一人的“幽灵船”无声无息又浩浩荡荡地漂向下游时,沿岸梁军不禁大惊失色。
他们唯一的反应就是江陵陷了,梁朝完了!
李孝恭和李靖率大军将江陵内城团团围困后,迅速切断了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梁帝萧铣神色凄然对文武百官说:“天不佑梁,势不能支,若竭力死战,则生灵涂炭,岂能以我一人之故而使百姓蒙难!”随后,萧铣身穿麻衣,头裹布巾,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唐军大营,对李孝恭说:“当死者唯铣耳,百姓无罪,请勿杀掠!”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冬,萧铣被押赴长安斩首,时年三十九岁。
萧梁平定后,整个长江中下游基本上都纳入了唐朝的版图,但是此时的李渊却亦喜亦忧喜的是帝国南方的平定,忧的是河北刘黑闼的复叛。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旧部,夏朝覆亡后逃回家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原夏朝将领高雅贤等人拥他为首领,再度发动叛乱。刘黑闼起兵后,连战连捷,声势迅速壮大。紧接着,兖州的徐圆朗也举兵响应。随后,郓州(今山东郓城县)、曹州(今山东定陶县)、杞州(今河南杞县)、伊州(今河南汝州市)等八州豪强也纷纷起兵,一时间叛乱的烽火又开始熊熊燃烧,刚刚平定的大河南北风云再起。
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反叛势力扑灭,李世民中原决战的胜利果实必将付诸东流,而李唐王朝统一天下的日子亦将遥遥无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李渊急命淮安王李神通率领关中精锐火速驰援河北。李神通进抵冀州(今河北冀县),与燕王罗艺会合,在饶阳与刘黑闼展开会战。虽然唐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最后还是被刘黑闼击败,人马和装备都损失了大半。
经此一役,刘黑闼兵势更盛,随即遣使联络东突厥,颉利可汗立即出兵助阵。
此后,刘黑闼率突厥骑兵南下,接连攻克洺州(今河北永年县东南)、相州(今河南安阳市)、黎州(今河南浚县)等地,各路唐军将领无人能挡其锋,纷纷放弃抵抗逃回长安。
短短半年之内,刘黑闼以所向无敌之势横扫河北,战必胜、攻必取,全部克复夏朝旧境,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神话。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初,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定都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统一海内2”内容快照:
『统一海内2』
七统一海内(4)州,改元天造。危急时刻,李世民再次披~~阵,率领东征大军~河北战场,在洺~南岸~营,威逼洺州。与此同时,幽州罗艺也率数万兵马南~,对刘黑闼形成了南北~~之势。数日后,李世民又分兵绕过洺州,收复了北面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和太行~脉的一个重~关~井州(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二月中~旬,罗艺一路南~,接连~克定州、栾州(今河北赵县)、廉州(今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