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东海上空的云端,紫惜放眼望向远处的村落,仿佛围棋盘上一簇簇的小小黑白棋子,不知道该去往何方。转头询问敖光:“父王,我们先去哪里呢?还有,我们这身装束好像不行吧?会吓到人呢。”
龙王微笑:“我的惜儿就是聪明,和为父想得一样,我们先去青龙镇吧。之后再去杭州(南宋建炎三年升为临安府)、江宁府(南京,南宋改建康府)、无锡县(元朝元贞元年升无锡为州)、平江府(苏州,元至正十六年改隆平府)。这些地方人烟比较稠密,更能体现民情。为父和惜儿仍是父女,出外行商,人间称呼是老爷、小姐。银鲛扮丫鬟,凝云是管家。我儿觉得这样安排可好?”
紫惜连忙点头:“嗯嗯,父王想得就是比女儿周到。”
转身之间,四人已按照该扮演的角色变化好了。
龙王敖光:穿着直领宽袖,绣有雪花毯路纹、镶黑边的茶色蜀锦直掇;头戴茶色紫纱罗嵌着翡翠的东坡巾;脚蹬云纹鹿皮靴。形貌未变,仍是:面如中秋之月皎洁润泽,眉如墨描远山斜入鬓角,目如沉夜寒星不怒自威,鼻如白玉悬胆高直挺秀,唇如落日丹霞既红且润、棱角分明。三绺清髯根根透肤,身如临风玉树俊逸**。仙人不及其飘逸,帝王不及其威仪。
紫惜公主用紫色云霓垂纱风帽,掩盖了绝世姿容。项上戴着紫金盘螭璎珞圈;莲花素绢抹胸,身上穿着粉紫玫瑰烟罗的软纱紧袖小衫;逶迤紫色垂地,上绣烟笼兰花的百褶长裙;腰系浅紫攒东海明珠缎带,垂挂玫瑰花蕾碧玉佩;外面罩着一层,紫色薄丝蚕锦提花牡丹对襟,宽长袖小褙子;领口袖口绣满银丝细浪波纹花边。飘飘然赛洛神出水,凤翥龙翔,皎皎胜春梅绽雪,月映寒塘。
柳眉杏目玉面桃腮的银鲛,说她是丫鬟,除了衣服像,剩下全不象,鲛人在水族中本就是最美的种族。
凝云此时更是神俊英武地穿着一身管家服,站在敖光身边,怎么看都是乔装的大内高手。这四个人走在凡间,虽然不再象神灵般吓人,可也足够惊人了吧?呵呵,就像人类只知道海中的鱼,很少看见龙一样,那龙王是只在天上飞,不在地上走的。紫惜因为不愿意惊扰村民,每次都是面覆轻纱于黑夜中进村。这四位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人间的世界,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在敖光的带领下,四人驾彩云向西方飞去,很快来到入海口处。
停住云头,敖光指着下方,有着无数船只往来云集的大港口说:“惜儿,这就是青龙镇的港口青龙港了。”
“父王,为什么叫青龙港啊?和我们东海的青龙有关吗?”紫惜好奇的问。
敖光说道:“据说啊,不知道多少年前,此处天降大旱。有一条我们同宗同族的青龙,因为看不了人间的百姓受苦,在没有接到玉帝指令的情况下,偷偷降雨,这么大的事怎能瞒得过天宫啊。玉帝就以他触犯天条之罪,推出南天门,腰斩了三截。可怜那青龙,从高空坠地之后,就成了三截首尾相连的大河。龙头是金山卫,称为青龙港,龙身是张泾河,龙尾是通波塘(也称顾会浦),三段统称青龙江。这条青龙就是死后也在哺育百姓,行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啊!”
紫惜听完父王的叙述眼中含泪,心里不禁想:这玉帝也太狠了吧!?那条青龙好伟大也好可怜啊!
敖光见女儿难过,急忙岔开话题:“惜儿啊,别难过。还有传说,三国时东吴的孙权曾在这里造青龙战舰,操练水军,因此称为青龙江。反正都是传说,父王也不知道哪个是真。你看,港口再向西就是青龙镇了,那里可是北宋非常有名的城镇呢。惜儿一定不知道,现在是人间的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皇帝是徽宗赵佶。为父先给你讲一讲这位皇帝,免得惜儿宝贝不知,到人间触犯禁忌,惹来麻烦、闹出笑话。”
“嗯嗯。”惜儿瞪着还泪盈于睫的大眼睛,认真的看着父王。
“徽宗赵佶是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哲宗的弟弟。哲宗因为驾崩时还没有儿子,所以传位给他。据说这位皇帝,在他降生之前,他的父亲宋神宗曾经来到秘书省,观看过那里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就生下了赵佶。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赵佶极为聪慧,依口赓诗韵,目数傸羊;善写墨君竹,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法;才华横溢,文采风流。所以都传说这位赵佶就是李煜托生啊。”
“哦?我听那位闵公子说过,当今天子是样样精通,就是不理朝政。没想到原来还是位才子啊!也许他不作这个皇帝更好一些呢。”紫惜接口道。
“其实他也不是完全做不好。”龙王接着说道:“在他当上皇帝之前,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口碑很不错。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唯独他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因此,到十六七岁时,就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了。执政之初的徽宗,聪明、敏锐,激浊扬清、奋发有为、虚怀若谷、广纳言路,很有一股子锐意进取的勃勃生气。给人一种中兴天子的印象,让朝野上下、黎民百姓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是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自从垂帘听政的太后驾鹤西去后,言犹在耳,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开始重用蔡京、童贯等人,大兴土木、广建宫殿、不听忠言、奢华极欲。当听到蔡京初登相位所奏:如今国库里的积蓄有五千多万,足够用来体面、快乐地生活后,更是论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观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大概是觉得,励精图治不如风花雪月,勤政爱民怎比笙歌美女吧。原来国号叫崇宁,去年又改为大观了。自古以来都是,国有昏君,朝出佞臣啊!唉……受苦的永远都是这些百姓啊!”
短短的百年时间,敖光的内心已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言语间经常会从民间百姓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着想,这一点,也许连自己都没有发觉。
当年的他也曾狂傲、随性,也曾为了扩张水域,用计谋向玉帝请旨水淹了妙庄王的东京。不是他本性残暴,而是王者的霸气、手段。历朝的圣君明主,为了展疆扩土、谋求霸业,也都有过不顾忌生灵涂炭的决策。就连被世代歌颂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征讨了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等地。甚至在印度胜利用兵,以雄才大略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基业,被称之为“天可汗”。
何况东海龙王敖光,乃是东方之尊、水族之王、众鳞之长、四灵之首,行随风雨雷电,动伴祥瑞虹霓。与冰澜成亲后,聪慧善良的龙后多次规劝夫君,以柔风细雨息万钧雷霆。因为深爱妻子,敖光也逐渐开始了闲时寻朋会友,静时陪妻赏月的生活。玉帝的行云布雨,本是龙王的责任,并未让他想过更多的去顾念苍生。
身居海底的龙王,一直认为他与人间是两个世界,从那小小的紫色神龙降世后,却一次次给了他太多的震撼。千百万年以来,龙族从未出现过紫色的神龙。就是四海龙王,也维持着青、白、赤、黑四种颜色。紫色一直在宗教中代表着神圣、尊贵、慈爱、永恒、纯洁、以及至高无上的圣灵的神秘力量。
女儿那与生俱来的法力,就像她原身的颜色一样神秘莫测,咒语无师自通,法力不修而长,虽然菩萨曾经告诉过他,那是存于体内的法力,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和贯通,但其增长的强度和速度,仍然使敖光惊异。现在就连他这个作父亲的,都不了解女儿到底有多大的法力,只是似乎感到,那法力已经超过了自己。
拥有如此神力的女儿从不恃强凌弱,骄纵蛮横。相反却把她的力量用于所有需要帮助的生灵:受伤的水族她会去治疗,就是小鱼小虾也不轻视;遇难的船只,她会赶去息风平浪;落水的渔民,她会一个个送出水面,在岸上唤醒;附近有了饥民她知道后也会悄悄的跑去救济。这所有的一切,无不体现出她的纯真善良。与女儿朝夕相伴的敖光,又怎能不在这点点滴滴的感受中,被改变和同化呢?
古青龙在沧海变桑田的时候产生了一条著名的河流—吴淞江。吴淞江(苏州河)是最早横贯上海地区(宋时称上海浦)流量最大的河流和通海的航道,也是太湖下游沟通湖海的主要干流。青龙镇建制始于公元746年,北临吴淞江,东临大海。因其“依海枕江襟湖带浦”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吴越时期仅有的国际性港口:杭、苏、湖、常等州每月往来穿梭。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每年二到三次。与日本、高丽(朝鲜古国)、契丹、大食(伊朗)都有贸易往来,还从大食输入了“锰火油”。青龙镇也因此成为万家灯火的大镇,北宋时期尤为鼎盛。
龙王和紫惜等人在镇中选了一个僻静无人之处,化为四缕青烟降落。转身重现人形后,紫惜对敖光说:“父王,我们先找个住的地方放下行囊吧?慢慢打听了解民情,聪聪猫咪也该喊饿了。”龙王颔首:“惜儿说得有理,一会凝云去向路人打听一下,哪里有寝宫。”凝云不觉有异,躬身应是。他们四人都没住过民间又哪里知道该叫客栈啊。
走出巷口,汇进人流,踏在由青石板铺成的路上。只见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商铺繁多密集,绫罗绸缎五光十色,时鲜瓜果晨露欲滴,玉佩钗环珠光宝气,胭脂花粉色香浓郁,酒楼茶肆喧声闹语,曲苑戏台燕舞莺啼。过往行人三教九流,摩肩擦踵;驮货车马林林总总,川流不息。台殿光如蓬府,园林宛若桃溪。俪梵宫于南北,丽琳宇于东西,树木枝繁叶茂,芳菲瑰丽称奇。
紫惜初次见到如此喧闹繁华的人间美景,忍不住轻轻掀起面纱,瞪大好奇的眼睛。街道上的人们也开始注意到这鹤立鸡群的奇异四人组。艳如桃李的丫鬟,神俊英武的侍从,帝王之仪的老爷,仙女含羞的小姐。二百多年的青龙镇,何时见过如此人物。不由得:挑绫罗的误购了胭脂,选珠钗的错买了樱桃。娇俏的女子频频回首,潇洒的公子步步跌跤。
凝云还记得龙王的吩咐,向行来的老者问路,请问:“那个……那个……寝宫怎么走?”老者虽然没有象少年人的迷醉,但是却有点耳背。其实也不愿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凝云找客栈会说寝宫啊。于是还很自信的回答:“清宫?哦,你们要去上清宫啊?瞧......”老者指向约有两里远的一座七层佛塔“你看到那座塔吗?那是青龙寺的青龙塔,旁边不远就是上清宫了。”
谢过老者,敖光四人向青龙镇的方向行去,好在不是很远,对于生活在海里的他们,实在不算什么。
渐觉人稀时,紫惜对凝云笑道:“凝云哥哥,你怎么问路的时候称那位老者那个啊?嘻嘻……难道他名字就叫‘那个’吗?”
凝云有些脸红的回答:“不是,我几千岁了,据说人间最长寿的,也不过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年的彭祖。那老者也就五十几岁,我实在算不清该叫什么孙了。”
紫惜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凝云哥哥,你虽然有几千岁了,可是在人类看来却不过二十,就是父王也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你如果叫人家什么孙,一定会挨打的.”
凝云虽也觉得有道理,却心有不甘地说:“那我该称他什么?老伯?很吃亏哦。”
敖光赞许地说:“还是我的惜儿想得周到,父王都忘记了。哈哈......谁让我们是在人间呢,入乡随俗,吃点亏也只好忍了。”
紫惜接着说:“还有啊父王,上清宫不是老君爷爷炼丹的地方吗?好像称道观吧?为什么人间的寝宫是道观呢?客商那么多,能住得开吗?道士不是要清修的吗?”
敖光沉吟道:“为父访仙友的时候,也曾在深山的道观中,见过有人类的香客暂住。可能人间就是这样的吧?毕竟水族和人类是两个世界嘛。呵呵,慢慢了解吧。”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第八章:公主降龙救难民(1)”内容快照:
『第八章:公主降龙救难民(1)』
四人说说笑笑不觉已走近~清~。举目望去,只见~清~:~墙碧瓦、规模宏伟。~门为石砌券~,~有门楼,侧有石狮。~门外,熙攘的人群中,隐约站着~清秀的道童。敖光等人走近时,道童~前行礼问道:“请问仙长可是来自东海?”敖光几人~非常奇怪,怎么刚到就被人看出~份了?于是问道:“道童何来此问?”道童笑着回答:“看四位仙长~着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