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目录] > 第6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

第6章第一章 五

作者:青山飞瀑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七月初十正日子,由于路远,送亲的娘家人七月初九就得到呼兰。可天不作美,七月初八下午就阴下来了。姜家人不停地抬头看天气,都在心里紧张着,祈祷着:“天老爷保佑,千万别下雨……”

晚饭后,姜文选看完云彩的走向进屋讲:“云彩往东走,没事儿。”老三玉凤接着父亲的话讲:“云彩往东刮风,云彩往南跑船,云彩往北发水,云彩往西……”姜母向着丈夫问:“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西北阴云厚不厚?”姜文选早已看到西北阴得不轻,而且,鸡鸭鹅狗早早进了窝,蚂蚁也在搬家,这都是下雨的预兆,可他还是安慰家人道:“西北阴云厚不厚没关系,伏天一阵云彩一阵雨,雨过天就晴。”

然而半夜开始下起了关门雨,雨点儿敲窗紧迫的声音格外清晰,一会儿大雨淋漓,一会儿小雨不断。到了第二天早上,姜文选看着窗外细如针线的雨丝,心想:“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看样子,要下起连天关门雨呀!”但他见大家焦急的样子,仍然以沉稳的态度说:“雨季嘛,下雨是正常的事,别听那些妖道令儿,一点儿根据都没有。”玉兰知道父亲说的妖道令儿是指“乱风不和睦,下雨不长远”的民间谶语,心里闷乎乎、火燎燎的。她已妆扮好,此时姐妹围她而坐。屋里的人们说唠着,等待着。

直到中午,雨时大时小没有晴的意思。于是,大家张罗着将送亲的两辆马车搭上席篷,然后把陪嫁的物品一一地放在里面。

按民俗,送亲车去时应拉单数,将新娘子留给张家后,回时拉的是双数,所以姜家去了20人送亲,有玉兰的六叔、七叔、十叔、姑父付八、范老万、宋六和他的女儿、弟弟姜俊武、三妹玉凤、四妹玉英①、堂妹小改子、姜玉坤,还有总在一起做针线的几个同村要好的姑娘等等。

上车前,玉兰双手握着母亲,两行泪珍珠般地滚下,母亲哽咽说:“过门后,遇事情要心宽些,别老想家。对老人要多孝顺,多担待。对丈夫要多关心,你婆婆是个能人儿,凡事听她的,学会管好家……”

听着母亲的嘱咐,玉兰抽泣起来,姐妹们眼睛也都湿乎乎的。

还是四妹打破悲伤的气氛,上前拉起姐姐的手说:“行了!行了!掉几个金豆子就拉倒呗。再哭,擦的粉脂都模糊成大花脸了!”

玉兰拭了拭泪水,用留恋的目光看着父亲和母亲,然后在众姐妹拥围中上了车。

正午十二点,送亲车出发了。刚过两个村子,雨点渐渐地密集,一个闷雷后,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车篷在大雨的袭击下摇晃不稳,里边渗着沾衣欲湿的细雨,车上人有的抱紧双肩,有的缩起身子,三妹将一件深灰色的大布衫儿披在玉兰身上,并靠紧她。

约有一刻钟,雨慢慢地小下来。赶车的姜七叔,抖了抖身上的蓑衣,将落在鞋窠里的雨水倒出来,又把湿透了沾在腿上的**抻了抻,然后点着了一袋旱烟,边抽边瞅瞅天儿说:“这阵雨过去天就会透亮的!”

透亮是透亮了,可天气仍然没有晴起来。车轮在泥泞深深的车辙里滚动了两个多时辰,下午五点钟到了呼兰城北大门,在那里迎候多时的张廷选和张廷勋将送亲车辆接进城,带到城南王家店打下处。此时的范老万既是娘家戚,又是婆家人。他和张廷选安顿好娘家戚之后,来到张家和支客人刘玉一同负责起婚礼前一切事情的安排和调配。有了范老万这个双重角色,两家沟通起来方便又默契,送亲的娘家人有什么要求,都能得到及时满意的回复。按俗约,这天晚上,玉凤和玉英依张廷举的年龄,包了20个韭菜馅的子孙饺子,准备给新郎在洞房里喝完交杯酒时吃的。

老天真是不作美,二更天时,又是一阵倾盆大雨,之后虽然雨点儿渐小却迟迟未停。拜堂的仪式无法在屋外进行,只好把天地桌摆在堂屋中央。在支客人刘玉的指意下,天地桌中间放上一个黑木斗,斗里装满高粱,上插一籽儿长香,意味着满斗风香。斗前并放两个盘子,一个满装红色的枣,一个满装褐色的栗子,意味着早立贵子。斗的左右点着两支一尺多高的大红双喜字蜡烛,屋内顿时光亮如昼。

布置好天地桌,时已进入三更,外面的雨停了。按俗规,和包子孙饺子一样,张家依新郎的岁数买了20支大红双喜字蜡烛,除了摆在天地桌的两支外,人们将其余的18支,从房门口到大门口,分两行等距放好之后点着,满院通明。

十二点一刻,张廷举从里屋走出来,他身着深灰色长衫,外罩月亮花儿绸缎马褂,扎腿蓝布裤,圆口儿白底儿鞋,带沿儿黑礼帽。左肩披红,胸前佩花,个高肩阔,身脊笔直。他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地桌前,等待新娘的到来。

接新娘子的是一辆彩篷吊穗儿帷子贴满大红双喜字的俩马轿车,车里坐着接亲婆儿,此人是范氏特意请的一位儿女双全、长得富态又能说会道儿的中年妇女。车外左边分两排走着四个童男,四个童女,共八人;右边走着姑婆姨婆婶婆、大娘婆还有两个舅母婆,再加上大姑姐、大伯嫂也是八人。后随着两杆喇叭匠和四个锣鼓手。

接亲的队伍伴着“喔哇嘡,喔哇嘡,咱们快去接新娘”的喜庆曲调到了王家店。接亲婆儿从轿车下来,直接走进玉兰的房间,围玉兰而坐的姐妹们马上闪开,接亲婆儿开始给玉兰挽发髻。她边用木梳捋着玉兰的青丝发边说:“昨天你是姜家的姑娘,今天就是张家的媳妇了。”片刻间,玉兰脑后挽成一个疙瘩鬏,旁边儿又插上一支金簪子,随后左鬓角儿戴朵儿金黄色的秋菊,右鬓角儿戴朵儿粉红色的牡丹,再穿上红袄绿裤绣金口的扎花鞋。至此,玉兰完全告别了姑娘时代的装扮,变成地地道道的新媳妇模样。接亲婆儿将一把斧子、一捧高粱放在玉兰的怀前让她用衣襟兜着,又给她一个肩上搭一个钱串子。最后,盖上蒙头红,由四个童女左右拥陪着上了轿车,在“嘀拉嗒,嘀拉嗒,咱把新媳妇娶回家”的喜悦热闹气氛中,接亲队伍转进英顺胡同,张家大门口儿约有百来人迎接。

车辆一到,鞭炮齐鸣。玉兰下车双脚踩在装满高粱的麻袋上,意味着步步登高。随即,一个十五六岁的漂亮小姑娘递来两个精致的小酒壶,意味“保命壶”。玉兰将衣襟兜着的斧子高粱放在接亲婆儿的手中,一手接过一个“保命壶”,在四个童女的拥陪下,走在两排大红蜡烛中间由四个童男倒铺的红地帖上,于鞭炮锣鼓喇叭交响中,玉兰来到天地桌前。

半夜十二点三刻,结婚仪式开始……随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走入洞房的洪亮声音,新郎新娘并肩款步来到自己的新房。

炕前,玉兰停止了脚步转身慢慢地坐下,心里紧张着,她想:“从没见过面的丈夫是个什么样呢?待会儿蒙头红一掀,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是好是孬,我都要和他过一辈子。”

张廷举手擎一杆称站在玉兰身边,面带悦色却心存忐忑:“母亲为我选中的媳妇到底什么样?如果我不喜欢怎么办?”他转念一想:“哎!事已至此,不管喜不喜欢,都得接受她了。”张廷举怀着几分担忧,在接亲婆的号令下,他侧过身儿来,举起称杆儿,将蒙头红掀起的那一刻,心为之一亮!

他眼中的妻子:蛋白似的脸庞红晕飞起,秋波般的双眸柔光闪耀;皓齿犹如珍珠,嫩唇仿佛鲜桃;秀发天生美,笑靥自来俏,更有天然一段风韵在眉梢儿……张廷举看得入了神,玉兰羞答答地眼神慢移,当和他四目相对时,不由怦然心跳,脸红耳热,悦色难遮!

她眼中的丈夫:面若阳春日旭,目似中秋月朗,两耳垂肩,鼻直口方,身高体适精神爽,真是一位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如意郎!

婚后,张廷举的温厚与才智,让妻子感到十分幸福;玉兰的娴雅与体贴使丈夫更加快乐。虽然他们是旧中国典型的包办婚姻,然而这对儿先婚后恋的姐弟夫妻是和谐的。他们相互包容着,相互尊重着,相互眷恋着……

可谓:琴瑟甚谐,举案齐眉,

恩爱有加慕睽睽。

两依依,情辉辉,

共枕惜缘心醉!

幸福伉俪多和美,

夫唱妇随!

作者:芮伯芝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第一章 五”内容快照:

『第一章 五』

五七月初十正日子,由于路远,送亲的娘家人七月初九就得到呼兰。可天不作美,七月初八~午就~~来了。姜家人不停地抬头看天气,都在心里~张着,祈祷着:“天老爷保佑,千万别~雨……”晚饭后,姜文选看完云彩的走向~屋讲:“云彩往东走,没事儿。”老三玉凤接着父亲的话讲:“云彩往东刮风,云彩往南跑船,云彩往北发~,云彩往西……”姜~向着丈夫问:“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西北~

~~

>> 阅读第7章 第一章 五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