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宫阙,是世人对一座神秘宫殿的雅称。这座宫殿位于天地尽头、神川一线之巅。每逢既望,月满空照之时,总能见到它矗立于神川之上,映于月华之中。宫殿虚恍,月色朦胧,如仙境宫阙,神幻圣净,无暇明珠,出尘不染。
凡偶然见过之人,无不喟叹称奇,神往之心昭然。次日,再寻路探求,已然不存昨夜宫阙身姿,唯剩下连天白云缭雾缥缈于神川之间。
桃花源说,难比神川一觅;世间美态,不如宫阙三梦。人们茶余饭后的遐思,多是碎念不可抑止的向往,但多半终是摇头低叹,脸露满是遗憾。太过美好,甚是不可亵渎。
“九重宫阙”所在的神川,乃是由九个大小不等的山头重叠连成一脉,高达万丈,一线通天,素有“九阶青梯通云天”之说。其间,山中多为茂密参天的大树,是已阳光稀缺,林中多长杂草灌木。空气**,还浮有一股霉酸腐败气味。道路几不可寻得,纵使尚有三四条,亦是崎岖难走。入山之口瘴气弥漫,虫蚊蝶影皆无。故有原始森林之态,天然迷宫之影。
曾有壮士勇闯九重山之第一座山头,不到半日,便折返。回时,已是衣衫褴褛,伤口布身,实则狼狈。众叹:一山已是多磨难,九重岂非似登天。
因其险危,官府颁令,禁止任何人再入山探险,还在入山道口立了一块石碑:九重山,光胤甲子年癸酉月辰时,上泉县。
之后,对于探索九重山一事,人人心生畏惧,自此也无人再敢提命前去冒险。因为在人们的心中,对于它的猜测与遐想,已从原本单纯的向往月宫仙境,变为从心底里敬畏九重山的存在。
人们虽然彻底断了探山的念头,但对于山中事物的好奇,仍驱使着他们心中仅存的残念。继而,那日从山中往返的壮士一下成了举国皆知的“勇士”。有不少人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听这位“勇士”侃侃奇谈他的“重山之行”。
后来,来听的人越来越多,这位“勇士”索性开了间茶馆,美其名曰:,听书品茗。而他也当起了老板,自然,主要任务还是“说书“,说着他已讲了不下百遍的”奇特之旅“。而这段”奇旅“也从原本一盏茶的时间延长到了整整半日,当然,其中的内容,有多少为真,又有多少为假,就不得而知了。而”说书“的情景,也大致为,这位”勇士“站在讲台上,手插肥腰,唾沫横飞,津津乐道,前来茶馆听书的百姓,手托腮帮,神情专注,眼中尽是无比的钦佩与羡慕。
再后来,消息传到京城,老皇帝御驾亲临,听后赞叹,并赐茶馆新名:九重茶馆。
自此,九重茶馆,名扬天下。
日洒余晖,云染残红。一切的原始,终会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辗转,最后碾作黄尘,化为一缕轻烟,迷失在归途的苍穹。
一样花看一千年,笑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君到人间。
百年后。
伊扇因为百姓们的多相挽留,在禹州城停留了几日,之后便托辞离开了。一路向南停停走走,竟不知该去向何处。
这日,五更天出发,连走了几个时辰,伊扇稍觉累,便在路边寻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抬手将剑放在石块上,伸手欲拿腰间的水囊,转身之际,无意间瞥见石块上似有东西。
伊扇心生好奇,遂俯身,用手扒开石块上的杂草。石块上依稀出现几个大字,但因上面布满灰尘,甚难辨别。于是,用手拂了拂,待看清,见字是侧着的,转了下身子,轻声念道:“九、重…”因石块下半部分自右向左斜断裂开,第三个字只剩下一半,伊扇琢磨着,心里猜测,这应该是块石碑,且有百年历史了,再按照上面的笔画顺序推测来看,很可能是个“山”字,那连起来读,就是“九重山”。
伊扇想着,竟笑出声来,心里想,哈~我真聪明,这三个字我认得。想着,又将视线移到左下角,手点着字,一个一个试着念了起来:“光、什么,嗯~哦,对!光月,然后…甲子~什么什么什么月…“她只感觉自己的心里似有一阵凉风刮过,嗖嗖的。伊扇不耐,盘腿坐上,手托起下巴,两眼愣是死死地盯着那几个字看。虽然表面上全是专注之色,但心里却已是在苦脸哀道:师傅啊,你当初怎不多教我识些字呢,枉你徒弟被人称为女侠,现在可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女瞎“了。
忘步山顶,重阳子正对着云海打坐冥想,突然脑中出现了伊扇的身影,不觉一个寒颤,睁眼晃了晃脑袋,自语:“诶~不孝徒现在不知在做什么?算了,今天就练到这儿吧,回去钓鱼!“说着,起身拍拍屁股,哼着曲儿往山下走去。
伊扇坐在石碑上,仍是保持着思考的摸样。忽然,一阵风刮起,卷带着莫名的不适感打在伊扇的身上,她只觉胸口处一阵灼热,衣襟处有血色红光隐隐泛出。手中的宝剑似是感受到了危险,盈盈作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内容快照:
『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中的宝剑因突起的~风而盈盈作响。伊扇拢眉,暗叹,此人能如此悄无~息的靠近,内~可见~厚,定是绝~高~。遂绷~心弦,眼透凛色,~~住剑,侧头凝神静听。“咯咯咯~世俗情~,命途八苦,堕落轮回,一念~。“人起,剑出,如绯~影辗转划出绝美弧度;叶碎,风~,离鞘剑指~生只在稍纵一瞬。时间顿止,空间瞬息,天地间只剩两相对峙的~影,印染光中不可见的七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