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稍长点的文章,题目就叫《从此,不忧伤》。
关于一个女孩的生活状态。
想要强调她由于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内向和淡定,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哀婉和伤痛,平静和幸福。
一、毕业之前
她是80年代出生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沿海城市。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性格安静内向。父母在年轻时也是艰苦奋斗,曾经的困苦和挫折在长大后也听她的母亲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她的家族比较复杂,爷爷有过两次婚姻,共有七个孩子,而今这七个孩子分散在世界各地。对于爷爷奶奶的印象也日渐模糊,现在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爷爷奶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当然还有她的大奶奶那神秘和短暂的一生,一直是她好奇所想窥探的。
五岁的时候,她在老家河边摔了下去,脖子凹下去了,是村里的老尼姑帮她医好的,这也让她从小和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地内向和敏感。感谢她的父母,从很小很小就给她看连环画,再大点能识拼音就开始看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被里面的故事和文字感动得一塌糊涂。
初中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她开始变得忧郁,这种忧郁不知道是因为变故产生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因在深层次而一直未被激发出来,她一直不知道,也没人发现,别人至多以为她是内向安静的性格缘故,但这对她是不利的,因为这种过分忧郁哀伤的性格终于在她第一次感情受挫后而影响她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拔。
她的学生生涯是单纯和充实的。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演出,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省里市里的各种比赛。很奇怪,在台上的她和台下的她截然不同,台上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更有一次据她的年级主任过后回忆,学校的领导在台下看一个百人合唱,百号人里居然一眼就发现她的。她的字写得很漂亮,但并无受过任何书法训练,可这丝毫不影响学校书法协会对她的破格录取,这是她参加过的唯一社团组织。
读书那么多年,她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从来就是独来独往。她有一个九年同窗的女孩跟她关系最好。高中后由于不同的学校,她和她渐行渐远,她听说女孩早恋了,失恋了,高考了,落榜了,复读了,又恋爱了…这些应该是一种残酷的青春物语,因为有些人的生命历程就是要用坎坷和碰撞来丰富她们的感官需求和心灵探索。不同的背景,决定了各自成长方式的不同,注定了她们各自独有的爱与哀愁。她们一直没联系,当然对她来说,她对女孩的感情一直没变,永远都是少年时的纯真美好。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个女孩在多年后的一通偶然电话居然改变了她的一生,只好羡慕谁,年少无知。
言而归之,在她大学毕业之前,可以叙述的事情真的是乏善可陈。她的世界没有过多的纷扰和不安,一些细小的事情也只不过是在她23岁之前的时间河里荡起点点不起波澜的小涟漪,并没有给她带来很大的心理震撼和对生活的颠覆性认识。
世界上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没有人能说他什么时候变或不变,这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生活是一场华丽的演出,命运之手的牵引只能让你进入该进的角色,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而她的改变,她的演出也即将拉开帷幕,一切只和他有关。
……本章完结,下一章“前言2—关于青春/爱情/回忆”↓↓↓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