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有穷朝的兴起全盛和灭亡 [目录] > 第2章

《有穷朝的兴起全盛和灭亡》

第2章后羿~、总结教训、羿娥结合(下)

作者:曹为平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后羿革命、总结教训、羿娥结合(下)

然则,尽管大家非常尊敬大禹,总结教训时也毫不客气指出:启之所篡虽非大禹意愿,根子却在禹。初,他身执耒臿以为民先,后因忙,腿部受过伤,就不再参加体力劳动,路也不走了,总要人们抬着、推着。水路乘船无可指责,腿部受伤山路坐滑竿也可体谅,但平地里他还坐车让人推着。就这样他和群众疏远了,规划也往往不完全切合实际,性子也暴戾了。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其他正确意见,他竟然一句听不进。在他眼里唯有自己高明,群众愚蠢。意见不合就强行之。当群众不得不服从他,甚至付出极大代价完成了他派给的过量任务后,他不体恤群众牺牲,反说:“我早说过他们能够完成,看来人人管自己,唯我为大家。”以后就越来越粗暴,越来越压制群众,并干脆让皋陶制定法律,谁不服从,立即制裁。虽然确有人太不象话,不制裁不行,但大禹法律也用得太滥了。而他居然还宣称“要把尊敬我的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不得违抗我的政教。”他确实节俭,并不奢侈,宫室也不豪华。却说:“是我治好了水,是我发展了农业,我功劳最大,如按劳分配,我该得最大一份,几辈子也吃不完。当然,我是天降下来养活人民的,不像人民只顾自己,贪得无厌。”尤其晚年大禹,简直和他父亲鲧(gun)一样刚愎自用,性子暴躁。皋陶不但敬重大禹,还“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大禹也没说不妥。现暴行苛法即由此来。有人还尖刻地说:“如不是治水方法对头,说不定他也被舜帝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了。当初鲧不也是俭朴、刻苦、正直吗?可自认为天下最善治水,听不进忠言劝告,使用堵塞,反致洪水更加泛滥。连尧舜多次劝告亦不听,成了天下大凶,不得不把他开除了吉。”尧、舜坚持以身作则,强调感化,尧看到有人犯罪还说:“是我把他推入罪恶的深渊”。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树立华表,谁都可以在那上面刻写文字,表示不满。或者在华表下发表演说,议论朝政。那像他越到晚年越注重压制和惩罚。伯成子高早就作过预言,——他在尧舜时任职,禹继位辞职种田去了。说:“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时人多以为危言耸听,现在看来被他说准了。大禹自己也哀叹:“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为何我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居然还有人犯罪,不得不惩罚。”[正义:大禹如何形成这样的思想,请参见下面寒浞的思想演变过程。大禹还没有寒浞亲受的禹死启篡,太康失德的经历。]

归根结底,得出共识,大禹后来不参加体力劳动了,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

当然,大禹与众不同还是公认的,都说他确是天降下来为民的。曾经有人对他不理解,还堆起石头准备打他。大家都说那些人太过分了,事实也证明许多事情大禹是对的。对大禹一心为公、功劳卓绝更无异议,他辛苦操劳终生,没为己捞好处,去世也不过桐棺三寸。大家尊敬他,但可敬而不可亲。

可启算什么东西呢?他什么时候参加过劳动?充其量从父亲那儿学了一些规划和管理,也是皮毛,其才不如其父而专横暴戾过之。生活异常奢侈,峻宇雕墙,衣服华丽,迷恋女色,沉湎于酒,万舞翼翼,盘游无度。有人议论,他不但严加惩罚,还说:“我吃我父亲的,父亲说,他的功劳几辈子也吃不完。何况我的功劳也足够我有更多享受了。你们能跟我比吗?”太康更算什么?规划、管理样样不懂,只知为所欲为,尽情享乐,疏于职守,连井田也大批失修,甚至荒废。自古以来元首均为对天下有大功德者,率先参加体力劳动,一心为民。今后还须如此。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禹崩启篡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大禹治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大分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也不仅仅大禹等人,大家都无限夸大了脑力劳动者的贡献,从此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由分工到分离,两者都在各自的狭隘圈子里实践,认识带上了各自的片面性。脑力劳动者一旦走向片面就很难自拔,反而自以为是。私有观念就是要求无限制地扩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观念。[正义:给出私有观念的定义。]大禹虽然按照历来习俗遵照大家意愿,让益当了自己继承人,但他的官吏们作为脑力劳动者,却有不少人走得比大禹还远,他们有的已成特权分子,另一些虽还不是,也正在向哪个方向走。那些官吏不满于益,另外寻找能够代表自己的人做继承人,而启,正合他们的意。这就是禹崩启篡的根源。[正义:也是人类必然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

就是大禹何尚不朝那个方向走,他不是奴隶制的国王,许多行为却在为大众的名义下,日益像个国王。如果说,他走得比别人慢得多,那也是他原本就是一个卓越的劳动模范,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实践,早期的实践知识不会那么快就忘掉。而启自小无此实践,自然比乃父更甚。[正义:后一代往往比起父辈思想更片面,故进入阶级社会往往与新老交替有关。下面寒浞父子亦如此。]

后世有人说,大禹早就准备让自己儿子继承了,所以不让益作重要工作,使他在民众中没有威望。他在暗中培养启的势力,重用启的人做官。——真是天晓得!天大的冤枉!!!当时没人会理会这些胡说,谁都知道不是事实。大禹什么时候培养过启的势力?分明已经让益主持政事了,哪能说不给他重要工作做?益功劳卓著那儿谈得上没有威望?也根本谈不上大禹重用启的人做官!这些官吏年龄大的,很早就和大禹一起修水利和担任其他公职了。不少官吏任职时启还没生呢?年轻官吏也不能说是大禹为了让其继位而选拔的,根据当时制度,他们首先由各氏族和部落群众推选。

现在我们知道,这分明是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大分工中,实践片面导致大禹的官吏们认识片面,日益趋于成为个人主义者。不是禹挑选了他们为启上台打基础,而是他们挑选了适合自己口味的启来抢班夺权。启所以会成为他们中意的人物,正是这些高干子弟,自小只见父亲发号施令,八面威风,却不知道父辈创业艰难,更不知道父辈权势何处而来。也正如此,尧有丹朱、舜有商均、禹有夏启,都为自己父亲不满,都是极端利己者,而惟有启遇到了适宜的历史气候得以成功。

其实认识片面,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化,以致分离的也有体力劳动的民众。当初大禹做继承人,除了伯承子高,大家不是欢天喜地?不是说“此后,我们只要做好安排下来的任务就可以了”吗?不是说“大事情自有大人操心,我们何必参与”吗?有人对大禹提建议,不但禹自以为是不听,不是也被许多人嘲笑吗?不是说已经有极顶聪明的大禹等人在规划,你逞什么能?大禹的法律不但大家支持的,甚至还是大家执行的——对一部分民众行刑时,由另一部分民众执行。也是大家提出大禹的功劳比谁都大,再大的享受也不为过。……直至导致太康失德。总之,这几十年来的困苦和不可忍受的压迫,不是别人,正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今后还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残暴皇朝来。大禹继位,“圣乐一奏,百兽率舞。”一片极乐狂欢景象,就在这片欢乐声中自古以来的民主制度烟消云散了。人民群众自己批准了给自己套上枷锁,阶级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没人能想到迎来的将会是几千年的剥削压迫。但体力劳动者虽然认识也片面,总体加在一起还是全面的,这次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就表明大家脱离了各自的小圈子,从而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今后,毁灭一个又一个残暴皇朝的也是人民群众。

但当时人们不是这样认为的。大家公认为,没有必然趋势,近几十年来天下所以会如此,是社会的偶然出轨,均是不尊先帝之德的结果。今后只要恢复先帝之德,就可免除再生祸害。首先,元首必须身亲耕,妻亲织。

这不仅是大家看法,羿也这样认为。在夷族他打猎历来率先,比谁都勇敢,猎物比谁都多,却从不认为自己该多得。不然他也不会被大家推戴为首领了。他带着夷民打过来,夏民也不会迎接他了。[正义:后羿思想的形成过程,禹、启、太康的反面教训,更使他注意不脱离生产劳动。]

所以,羿推倒太康后,宣布:必须恢复从炎黄到尧舜和禹前期的美德,解放奴隶,人人平等,夷夏都是兄弟,取消贵族特权,首领必须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正义:后羿的思想造成了后羿的政策。下面是政策的执行。]

有扈氏从牧奴中解放出来了。苗民也被解放出来了。转为夏奴的苗奴也解放了。启掠夺的所有奴隶都解放了。

大禹击败三苗后,在会稽“大会群神”,即大会各氏族部落的主管者。明明宣布三苗之民只要痛改前非,就与夏民一视同仁,皆是他的子民。为此还让三苗首领驩头认自己长兄融炎为父。当初就有苗民不服,说:“驩头年龄比禹大上一辈,为何成了他的侄儿?甚至和他的儿子启成了同辈人,驩头可做启的爷爷了。三苗虽有错,以前规矩都是战败后结为兄弟,比如黄帝打败炎帝就和炎帝结为兄弟,祸首蚩尤虽然杀了,和新蚩尤也结为兄弟了,黄帝大合鬼神时就由新蚩尤开道。”……可世事真是变幻莫测!!!不久大禹驾崩,启篡了权。启说:“什么?竟要我和驩头平辈?他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俘虏而已。”不但不认这位兄长,还把苗民的宗祠平毁了,祭器烧了,苗民一律为奴。此时苗民倒感到驩头认融炎为父的好处了。尽管启和太康不承认,他们却一直暗暗地祭融炎,称自己和大禹有着同一个祖先颛顼,奴役自己就是奴役同族。

另外,大禹的战争是为了解放被三苗掠去的奴隶。启上台后却进行了“甄别”。被掠走的夏民予以承认。不属于夏民不予承认,让他们重新当奴隶,只是奴隶主由三苗改为夏贵族。除此以外,还发动了征服有扈氏的掠夺战争,把他们全部罚为牧奴,有扈氏还是同族人呢!

现在奴隶全部解放了。他们都回到各自的故土,或到新的地方开垦聚居。夏贵族们不但失去了异族的贡赋,失去了夏民的税收,也失去了奴隶,在经济上败落了下来。大多数夏贵族还被限于洛水之南,不得返回。他们只好极不情愿地从事被他们看不起的体力劳动。表面上他们只能顺从,心里却满怀着仇恨。由于过惯了奢侈生活,太康无法适应自食其力,没过几年就死了,那是后话。

谁来继任元首呢?大家推荐羿,羿谢绝了。他说:“我不是为了夺位而起兵的,还是推荐别人吧!再说毕竟大禹治水有极大功劳。不能让人认为我起兵是为了自己为后。”

历来戎族的黄帝系和夷族轮流执政,以前尧和禹属戎族,舜和益就是夷族。禹也曾经认夷族的颛顼为祖。按理也该轮到夷族了,但大羿一再推辞。他推辞,其他夷人也就纷纷谦让。靡虽然对这次革命立有大功,资历尚浅,也不是所立对象。由于大禹孙子仲康历来与众不同,对太康有规劝之意,这从《五子之歌》中亦可看到,于是多数人拥戴仲康为元首。(《五子之歌》已佚,今传《五子之歌》乃伪文。)

有人说:羿废太康,并没称帝而立仲康“这是由于羿是篡夺,所以开始还不敢登帝位”。他们还自作聪明地推断,仲康不过是个傀儡,大权都在大羿手里。

——他们把后世的观点强加给古人了。启第一次实行世袭制,此前传统正是禅让,因此启的世袭才被当时人看成篡夺,看成例外。启篡权上台,同姓的有扈氏尚且不服,势力强盛的异族更可以明火执仗反对了。直至后来世袭成了传统,异姓代政才被说成篡夺,也只有这时才会有那些欲盖弥彰的做作。大羿如要当权,直截就可以当,丝毫不必弄个傀儡。他不在其位必然不谋其政,大权在仲康手里。

大羿觉得一切都已安妥,应该和尧舜一样以身作则,参加生产劳动。自己原本就是猎人,仍然打猎为生。就回穷石打猎去了。许多人不找仲康,找他请示汇报,常常见不到他。

大羿为民除了大害还不居其功,不谋后位,使得大羿名声更加远播。美女爱英雄,此时美女恒我和大羿结为夫妻。大羿也受纯狐爱慕,并为羿妻。此时随大羿至穷石。大羿打猎,恒我、纯狐也经常随之而去,或在家缝制兽皮衣服及做其他家务。

然,亦有人说纯狐即恒我,恒我即纯狐,大羿与姮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谁是谁非,年代久远,不可考也。且两存之。后来大羿有子女数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寒浞工程、二次~、建立穷朝(上)”内容快照:

『寒浞工程、二次~、建立穷朝(上)』

第二节:寒浞工程、二次~、建立穷朝(~)~者中,有一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伯明氏的寒浞。伯明氏,在今~东半岛北面,靠近大海。姓寒,故又称之为寒国。“伯”乃“爵位”,即当时寒国的社会地位。“明”乃月光从窗~~之意,乃崇月之族。当时中国气候~暖~,黄河~域雨量充沛,沿海更甚。伯明氏原本渔猎为生,后来也耕种,不知为何总不如夏族和南方苗族种得好。主~是地势低

~~

>> 阅读第3章 寒浞工程、二次~、建立穷朝(上)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