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文人小传 [目录] > 第3章

《文人小传》

第3章第三章 老子与《道德经》

作者:zxt1230456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上善若水,是许多雅士一生的追求。老子其人若隐若现,两千多年来没人敢给予定位。而《道德经》又是一部纯哲学性的唯心主义书籍。要想写的有趣,真是难为老子啊!“哲学”一词是西方的舶来品,出自西欧,源自古希腊。古希腊语原意就是“爱智慧”。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哲学都是枯燥无味、乏善可陈的。而《道德经》却是世界上除《圣经》之外,销量最大的书籍。何也?不过是看过它的人都被其魅力与智慧所折服,称其为中华文化百宝箱,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字伯阳。至于生于何地?生于何时?没人敢言。司马迁说他是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就是现在河南鹿邑县人氏。活了多久?那真是名副其实,有说二百多岁,有说三百多岁。反正就是“老”字当头。望文生义是广告学的高招,如果做学问这样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啦。

李耳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很早就过世了。由于没有了老爸,人言可畏,都说母亲怀他足足怀了八十一年,把父亲给逼死,真是实实在在的啃老族。他自幼爱耍小聪明,总是古怪精灵地缠着老人给他讲一些古代若有若无的鬼神趣闻。小小的李耳就与“老”结下了不解之缘。眼看李耳越来越大,望子成龙的李老夫人给他请来了严格博学的商容老先生,教他学习识字。

时光荏苒,一晃数年。李耳此间总是喜欢打破沙缸问到底,诚然把老生当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不是为难当老师的吗?一日,李耳问商容道:“天之上为何物?”商容道:“天之上,清清如许也。”又问:“清清之上为何物?”商容道:“太空是也。”又问:“太空之上为何物?太空是不是比空更空,近乎于无?”商容道:“先贤未传,古书未载,不敢妄言。”李耳满脸失望地走了。夜晚,商容先生来拜访李老夫人,辞行道:“老夫才疏学浅,聃儿学勤思敏,吾囊已尽而聃儿之求无穷也。”

求学时这段有趣的问答,可能也是后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思想雏形的最初来源吧。

青年时期,李耳为了求学,为了前程,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家乡,他要去当时的文化中心——洛邑去发展。刚来到洛邑,人生地不熟,尝尽冷眼冷语,无奈之下,李耳只好厚着脸皮找到了老师的朋友请求帮助推荐一下,才能很多时候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更会害了自己。其实脸面能值多少钱,当人们饥荒挨饿时,交换儿女煮着吃,那炖在锅里只过是一堆肉而已。朝中有人好做官,李耳不久就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李耳找到了他最好的归宿,他自由地在这里读书、写作、思考稀奇古怪的问题。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在这几十年的与书籍为伴的时光里,李耳肆意折磨着各类书籍。读史书,悟出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御民之策。读兵书则得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与“祸莫大于轻敌,抗兵相若,哀兵胜矣。”的胜负内涵。读圣贤书就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千里之路,始于足下的奋斗态度,做学问不骄矝,不自大;自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人生真谛。读刑名书,叹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读占卜书,想到:人间求天道,天道又为何。天道之义,人道之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真正的生存竞争之道,商业经营之道。

洛邑的生活是李耳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龄找到了美妙的工作。在这里,他娶妻生子,衣食无忧。官场上也春风得意,左右逢源。官虽不大,辈分不小。而此时,他的名声也像20世纪的爱因斯坦一样,威名远播四方,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名流拜访者,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要算孔夫子了。

在深秋时节,秋风扫地时,孔子在弟子南宫的陪同下,跋涉千里来到了洛邑,亲自问礼于老子。在一个小小的茶室内,老子问道:“夫子不远千里而至,到底有何事要干?”孔子道:“弟子想了解一下礼乐到底是什么东西?”老子道:“俗人所说的礼乐多不能让人相信,只是人们相互欺骗而已,圣人的骨肉早已朽败不见,惟有其言犹在耳边。况且君子得势则为高官,不得时则蓬头垢面而为贫士耳。奸商深藏机密,而不令人知;学问充实则样子很傻。,我只有这些话,你自己去消化吧。”孔子再拜,退身而去。回到鲁国,众弟子都好奇问孔子:“老子传说的神乎其神,你见了,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孔子道:“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猛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捉住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钓它;会飞的,可以用弓箭射它。而对于神龙,我们一无所知。当我见到老子时,才知道人中的神龙。”恐怕这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来历吧。

其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世上没有对与错,当大家都说他错时,他就是错;当大家都说他对时,他就是对。像很多物理学上原理一样,虽然大大家都知道它是错的,但是大家都约定俗成地遵守它,原理就是对的。

话说李耳在洛邑日久,期间数次回家探亲,想劝母亲来洛邑,在儿子身边颐养天年。可是母亲像很多老人一样有很重的“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离家远走他方。这日,李耳接到家信,说老夫人病危。他快马加鞭地赶回了老家,但还是在与生命心跳的赛跑中晚了一步,心脏停下了脚步。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多少子女无奈的悲哀。

一个人匆忙地走在草丛中,擦肩而过一个个小土包,他找寻着自己妈妈的那个。面对新新的土包,他**发软,倒在妈妈面前,心情不能自已。他虽是研究哲学,要看破生死,但那只是没有轮到自己,在教育别人罢了。许久他醒来之后,面无表情,苦思冥想;噗通一声,倒头大睡。家人很是害怕,问他心情怎么像变色龙一样,说变就变。李耳道:“金玉满堂,谁又能永远享用;富贵荣华,搞不好倒招来杀身之祸。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母亲也算安息了,我不能再让母亲在地下为儿子担心受怕。”

母丧归来不久,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打不过儿子,**尾巴逃到了晋国,请求重耳出兵勤王。王子朝哪是春秋一霸的对手,无奈之下,与同伙携带国家典籍逃到了晋国的死敌楚国,作为给主人的见面礼。哎!周家的最后一点家底也毁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李耳因玩忽职守,保管不力,丢掉了乌纱帽。这只是小小表皮磨擦,更大的心灵创伤是在这次动乱中,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当周敬王大摆筵席,庆祝胜利时,李耳拂袖愤然离席,走出宫门,大声咒骂道:“无耻之徒,无知之辈,赞美兵威,庆祝杀戮,民而无罪,奈何身首异处。”也算出了自己心中压抑已久的怨愤。

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的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是一种钝刀剌(la)肉的疼痛。

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也是伤心之地——洛邑,开始了他无奈的归隐生活。从洛邑到家乡的一路,自见断垣残壁,田园荒芜,野草丛生。不见播种之牛,只见战马奔驰嘶叫。有的马还拖着快要生产的大肚子。马和他都伤心难受,沙哑吼道:“天下有道,马匹托肥播种;天下无道,母马在战地郊外产下孩子。”在人类争斗没有什么对错,只有死活,要么你死人活,要么人死你活。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李耳回到了老家,古稀之年的他好不快活,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怎奈大名远播,慕名而来者不绝于路,而且大多数人还都是来求不可能完成的长生不老之术,真是让他既可笑又害怕,老是想到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不合时宜的俗语。为此他特地在门楣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祸在富中伏;下联:福在祸中藏:横批:别问人生。在这里,李耳也没闲着,收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徒弟庚桑楚,喜欢折腾的老子收这样一个徒弟,看来年龄对一个人的性格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山难改,性难移。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他不识趣的徒弟,不自量力的也收了徒弟,他真不知道徒弟的厉害,结果整天被他的徒弟南荣欺负的头痛不已,对他说:“我教不了你啦,你还是求教你的祖师老子去吧。”

于是不服气的南荣顶风冒雪七日七夜,终于来到了老子茅舍下,耐心地等着老子出来,只听屋内老子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叹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他穿上衣服,推开草门,只见白皑皑的瑞雪,亮的刺人眼。目光下移,看到一头北极熊僵硬在门前,比程门立雪还要壮观。

老子问道:“敢问这位先生,你?”南荣哆哆嗦嗦道:“祖、祖、祖师,我是南荣,你徒弟庚、庚、庚的徒弟。”老子笑道:“什么?庚桑楚都收徒弟了?那你不跟着师父来我这里干吗?”南荣哭道:“师父不要我了,让我来请教你老人家一些难题。”老子道:“那你就说吧,说过好赶快回家,我这里只有一张床,你可不能等到天黑。”南荣道:“我就想问你有没有长生不老的办法?我也好人生有所追求。”老子笑道:“千年王八,万年龟。愚昧小儿啊,长生之术有,只要你像龟鳖一样,绝对清静无为就可以啦。”南荣道:“小子愚钝,不知‘清静’为何物?”老子道:“清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万物自生自灭。”南荣冻傻了,问道:“自然是不是自燃啊?”老子道:“是不是很冷,特别想火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我最精髓的东西,你赶快走吧,我的宝贝都给你啦。”他缩回头“砰”一声关上了门。南荣僵硬地磕了个头道:“多谢祖师赐教,徒孙告辞了,回去潜修自然之道。”

自燃,其实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自燃自己,那就是**自燃,谁也无法逃避。

山雨欲来分满楼,历史进入了战争频繁的春秋时代,偌大东方欲寻一清净之所而人不能,老子只有骑着青牛西去啦,因为他知道那里虽然戎狄众多,但是不自相残杀,大地安全平静。当他快到函谷关时,守关长尹喜善观星象,见一团紫气从东面飘来,知道有神仙妖精要来了。

不多时,他见一架须发洁白的骨骼标本骑着青牛来了,尹喜想这人如此枯瘦还能驾驭这样健硕的水牛,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智慧,就把他扣下了,不留下点东西,就不让他走。多像城管啊,你来了不留下点东西,就想走?做梦去吧。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还是兵头头。老子就给他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以此换来了自己的自由,换来了多活几年的时光。我认为尹喜记录《道德经》的可能性不大。我读《尹喜子》,多是男女房中之事,采阴补阳之术。华丽辞藻中透着肮脏的内心。

神秘莫测地出世,飘然无踪地离去,还有无人能懂,争论不休《道德经》的玄妙,标准的神仙坯子,崇拜的对象。张道陵看到了这一点,把他奉为五斗米教的教主,借着大哥的威名,五斗米教很快发展壮大,成了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力是相互的,人是利用的,大哥也借此成了太上老君。

芹甫曰:来也无踪,去也无迹。真真假假,虚虚空空。读万卷书籍,书古今真谛。文哲伦理无所不容,论叙辨析今古无敌。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四章 史家鼻祖——左丘明”内容快照:

『第四章 史家鼻祖——左丘明』

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姑待之。——左丘明这句话可比左丘明有名多了,它历来是我们嫉妒和诋毁别人的一把利~,就像很多动物一样有时候它拉的屎~比它的肉值钱的多。为有钱人所追捧,当作益寿延年的灵丹妙~。左丘明,姓丘名明,因为父亲在楚国担任左史官,为了纪念父亲,他就改名为左丘明。这有点像现在阿拉伯人的名字,祖父、太爷一大堆。可见中国早就学会了这一套,可是后

~~

>> 阅读第4章 第四章 史家鼻祖——左丘明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