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旺叔在四个孩子的眼巴巴中吃完最后一口红薯,喝了最后一口苞谷碜汤,放下饭碗,用手把嘴角莫拉莫拉,砸吧了一下嘴说:“走吧,娃儿们,爹给你们报名去。”
思旺婶赶紧撩起围裙,从**布袋里掏出那一卷钱,把那两张当十块的抽出来,递给思旺。思旺看着钱,嘿嘿一笑,把中华举在头顶,然后掰开中华的两条腿,让中华骑在他的颈脖上,最后招呼身后的三个丫头说,走吧。
陈岗小学位于甄家庄通向凤凰公社的必经路口。说起来也是甄家庄地理位置不好,三面环水,村前一条河,村后一条河,村西边便是烟波浩渺的丹江水库。甄家庄只有一条路,一条通向外界的出口。因为这个原因,甄家庄的人长年累月的无比骄傲的说:“他们村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知道底情的人说这个村的人素质高,知道底情的人便不敢来这个村行窃。想想,只要堵住这条路,谁能逃得开。甄家庄的人渴望逮一个小偷,以证明他们村的强大和富足,可,若干年了,甄家庄硬是没有逮住一个小偷。
陈岗小学是陈岗大队的小学,和甄家庄不是一个大队。甄家庄也有中心小学,却在村子的北边,称之为河北。孩子们上学得划船去,虽然河面不宽,但是涨水的时候,就不得了了。所以,甄家庄的孩子都就近来邻大队的陈岗小学上学。陈岗学校也曾经不接受甄家庄的学生。为这个事,两个大队的村支书进行交涉,彼此置换了思想。结果是甄家庄出一位老师,常年任职陈岗小学,不能借故调走才算达成协议。从此,甄家庄的孩子们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在陈岗小学读书。
思旺叔驮着中华昂首阔步,三个丫头紧跟其后。还没到学校就瞅见大门口挤挤吵吵的孩子和家长。爷四个喜滋滋的往学校里走。迎面碰见搬迁在他们村的赵宝田。
甄家庄搬迁来了两户外姓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赵。姓赵的就是这个赵宝田,他的老家在丹江库区已经淹没的三官殿镇,他姐姐嫁给甄东族的甄思有,他就和他爹妈一起投靠姐夫来了。在甄家庄安了家。赵宝田也算是个手艺人,会放电影,一台电影机,挨村放电影,黑了放完,白天村组的队长和他一起,拿着布袋收麦子,一家给一碗,半碗也中。就这挨户收下去,也是大收入。甄家庄的人都说赵宝田水深呢,至于到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
姓李的老家是丹江库区淹没的李官桥镇。据老人说:“这个李官桥镇是个不得了的地方,土地肥沃,富贾辈出。李家也是李官桥的大户人家,因为不想背井离乡到湖北荆门,便投靠远门的表姐落户到甄家庄,成了地地道道的外来户,虽然李家人怪多,但搬迁插到门户旺的甄家庄,家道也算是没落了。
甄思旺和赵宝田,按照辈分,算是同辈,他先瞅见赵宝田,就先打招呼:“老表送娃儿上学了。”
赵宝田一看是思旺也赶紧说:“老表你也来了,中华这么小你就让他上学了啊!”
思旺说:“小啥啊,八岁了,你家小强有八岁了吧!”
赵宝田说:“啥八岁,虚岁都十岁了,这个小鳖娃,日他妈哩想起来,年是个(去年)让他上学,他哭里泪里死活不来。木办法,就由着他鳖娃儿多玩一年。今年咋说也不中了,打断腿也得让他来上学。”
思旺和赵宝田正在说话,眼角一踅,一个女人拉着孩子匆匆而过,挤进人群里了。他心里一热,想再看一眼,却不见人了。
思旺嘿嘿瞅了赵宝田一眼,也没接腔。他们一前一后走进一年级报名处。
一二三年级三块钱学费。四、五年级五块钱学费。大丫头甄叶儿四年级五块钱。二丫头甄草儿三年级三块。三丫头打生下来就三女三女的喊着。这来报名了,才想起没有学名。思旺叔临场发挥,他想起那年王大妞生三丫头的时候,外边飘着一树一树的槐花,芳香无比、清香怡人,可他的心情不好,木有工夫闻。如今心情好,他就给三丫头起名“甄怡”。这个名字让三丫头骄傲一辈子,也为此化掉了父亲母亲想把她扔进尿罐淹死的怨气。后来,甄怡也成了思旺最为自豪的亮点。(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甄中华和赵小强成了一年级同学,在这个班级里,还有李家的李英俊,李英俊比中华大一岁,比赵小强小一岁。老师按个字排座位,赵小强个字大,被排到了最后,李英俊在中间。甄中华个字小,老师让他坐在最前排,中华搬着凳子来到老师安排的座位前,一看座位上已经坐了一个小小的女娃子。这一看不打紧,竟然哇的大哭起来,死活也不坐下。而且嘴里还不停的嘟囔:“我不和假扮(傻子)的女子坐一起,我不和假扮的女子坐一起。”老师看着哇哇大哭的中华,愣怔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第六章 找上门来”内容快照:
『第六章 找上门来』
第六章找~门来第一天刚放学,思旺叔正坐在小板凳~问中华,今儿~学咋样?发新书了吗?中华耷拉着脑袋不吭气。思旺叔吓了一跳,连忙~起中华,~~~头:“儿子,你咋了,头~,~子~,还是咋地了。”正在思旺叔急得火烧火燎的时候。外边一~思旺在家吗?思旺叔一蹦从凳子~跳起来,带~~的窜到门外,只见村子西边的贾老太太气势汹汹的站在门~,~里拉着~小孙~。“贾婶,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