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夜,月色蒙蒙,寒气袭人,清冷的月光,照在临河镇长长的街道上,照在村里矮矮的屋顶上,照在村后高高的大堤上,照在堤外弯弯的河道上。村里,人们已经入睡,家家封门闭户,寂然无声。只有村东头儿一户人家还亮着灯,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好像一只大灯笼,悬挂在空中,轻轻摇曳,游移不定。屋里,昏黄的灯光,照在孩子的脸上,照在男人和女人的身上。男人坐在灶前的木墩上,低着头闷声不语。女人坐在炕边上,凝视着躺在炕上的孩子出神。
孩子的身体是非常瘦弱的,就跟三天前死去的女儿一模一样:眼睛大大的,脸儿黄黄的,肚子胀胀的。那是饿的,食堂里倒是每天都领回饭来,可那是怎样的饭食哟:黑黑的、不见面气儿的清汤里,漂着一些变了质的白萝卜缨缨、烂红薯叶叶,像是夏天的死水塘里生着水草,吃到嘴里,又苦又涩,孩子们瞅着,直皱眉头,刚喝一口,又吐出来,一顿饭下去,好说歹说,只吃一点点儿。一会儿饿了,又没得东西吃,哇哇直哭。没办法只好给他们水喝,喝完水勉强不哭了。一会儿开始撒尿,撒完尿又哭,只得再给他们水喝……直到身体里维持生命的那点儿养分被冲洗干净为止。
女儿就是这样死去的。要是再不想办法,儿子也活不过明天。可是想什么办法呢?
她把目光从儿子的身上挪向灶前的丈夫。
“他爹。”
“嗯?”
“你倒是想个办法呀?”
“想什么办法呀?”丈夫说,“眼下正是十冬腊月,到处场光地净的,不要说粮食,就是树皮、草根,也都剥光、刨光了,哪里去……”
女人沉吟不语了。她想起那个丰收年月,收获过的田地里,到处丢满了粮食:小麦穗穗、玉米棒棒,俯拾皆是,却没人去捡。人们深信:大家盼望已久的那个美好社会,一夜之间,就会到来,那时人们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谁还稀罕捡东西?老实说,拾回去还嫌碍事儿哩!直到有一天,村里成食堂吃大锅饭,锅里米越下越少,碗里饭越喝越稀,人们才愰然醒悟……。
“唉!”女人叹道,“要是那时多留个心眼儿,积存些粮食多好。”
“咳!”丈夫怪道,“翻那些老皇历有啥用呢!”
女人不言语了。隔了一会儿,想起什么。
“他爹。”
“嗯。”
“不知你以前翻过的那些麦秸垛又有人翻过没有?”女人说。
“早翻过一百遍了!”丈夫说。
“那就再跑远些……”女人说。
“再跑远些?”丈夫说,“不要说十里八里,就是三十里二十里也都跑过了,就是找不到粮食。”
“那怎么办呀?”女人说。
“你说怎么办呀?”丈夫说。
“怎么办……”女人沉默一会儿,“除非你去……”
“你是说去偷?!不!”丈夫说,“我宁愿饿死也不做贼。”
“他爹!”女人说着从炕边上下来,扑通朝丈夫跪下:“看在孩子的份儿上,你就听为妻这一回吧:咱们刚刚死了女儿,要是儿子再有个三长两短,叫我以后怎么活哟……呜呜呜呜……”说罢,失声痛哭。
丈夫一时没了主意,忙从灶前的木墩上站起来,拉住女人,连拽带劝:
“他娘,别哭!别哭!起来!起来!快起来!我去还不行么?”
女人依旧痛哭不止。
丈夫无奈,只得把牙一咬,丢开女人,从炕席下抽出一条口袋,往腰里一掖,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目送丈夫离去,女人这才止住啼哭,擦擦眼泪,从地上起来,关上屋门,重新坐回到炕边上,望着昏睡中的儿子,默默祷告着……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一章 2”内容快照:
『第一章 2』
似~是个聪明的孩子。刚~两岁那年,还在牙牙学语,一天~亲教他数~指头玩儿,才教两遍,就能数出一只~~的五个~指头;再教两遍,~~~的十个~指头就能全数出来。~亲很惊讶,便找来些废纸被子,剪成小纸牌牌,把自己以前~民校时学得的一些字儿,用筷子蘸着墨~儿,一笔一画儿写~去,教他学认。他天资聪明,一教就会,不到~月,就把~亲~里的那点儿文化~儿兜着底儿翻了个个儿:不但会认会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