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娇女(四)
刘通听完钦此两字在地上大呼道:臣刘通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公公走上前去笑呵呵的把刘通扶起来,说道:刘将军啊,可见皇上对你是多么的器重啊,前些日子咱家看皇上,一夜一夜未眠就为将军起草这个圣旨。刘通将圣旨放在正堂供奉,回过来对陈公公言道:末将诚惶诚恐,能得到皇上如此器重,折煞末将了。以后还要多多仰仗公公在皇上面前美言啊。公公满脸堆笑的对刘通说道:岂敢岂敢。刘通客客气气的对陈公公道:公公远道而来着实辛苦,理应在舍下小酌几杯,好叫末将尽尽地主之谊啊,还望公公不要推迟。陈公公激动的说道:日后等将军凯旋之时,咱家为将军接风,咱家来到嘉州之前,皇上亲自对咱家有严旨,叫咱家宣旨之后立马回去,不容逗留片刻。刘通说道:那即是皇上有旨,末将也就不留公公了。刘通一摆手叫刘进端了一个托盘,说道: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陈公公一脸严肃的说:这东西咱家不能收,咱家能与将军成为朋友实在高兴,还能提这些俗物吗?时候不早了,将军早早准备,明日还要随军出征呢?咱家告辞了。刘通高兴的说道:末将荣幸不已,那如此末将就不留公公了,末将送公公。陈公公说了一句就走出去了:将军留步。走到门口公公走上轿子,刘通说了一句:末将恕不远送,公公一路珍重。
庞氏看着那道圣旨,手里拿着自己写的那首诗,在哪里看着发呆。刘通从外面送公公回到正堂,看见庞氏在哪里发呆。对庞氏说道:夫人有何事我们回书房去谈。两人走到书房,刘通对妻子高兴的说:这次该是本将军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刘通看见妻子不悦,似乎心中有什么心事,就上前去搂住庞氏对她柔情的说道:夫人是不是想起老道的诗来?庞氏欲说话被刘通拦住了说道:夫人不必说话,听为夫说就行了。我家世受皇恩,纵是战死沙场我又何其幸哉,马革裹尸是多少男人的志向梦想,再说了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此时怎能因一道人胡言而废王事。再说了纵是我战死,我们的女儿将来也是恩荣天下啊。我明日就要出征了,你自不必多想,好好为为夫准备去吧,我还要去交接一些公务。庞氏总是坐在**哭哭啼啼,不能自已。刘通瞧见这个情景,不由的发怒对庞氏吼道:一疯癫道人的疯言疯语,怎能过多放在心上,真是妇道人家多麻烦。这是他们成亲五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庞氏如此大声的说话,庞氏心里好不难过,但她理解丈夫的心情。
到了夜里刘通在灯光下擦拭宝剑,宝剑出鞘,在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更是寒光粼粼。刘通看见庞氏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哭哭啼啼,心里也很是心疼,毕竟夫妻两人感情甚是和睦。刘通放下手中擦拭的宝剑走到床前,安慰道:夫人啊夫人,今日是为夫的不对,夫人宽宥为夫吧!庞氏擦了擦眼泪说道:奴家并不是为将军今日之事发火而生气,只是担心将军的安危。说完之后又呜呜的哭了起来,刘通把庞氏拦进自己怀里。说道:将军奴家是害怕那道人的诗会成真,奴家真的是怕啊将军。庞氏哭得好不悲伤,刘通不得不为她伤心,也暗自落下几滴英雄泪。站起来大声说道:大丈夫生而何欢,死亦何哀。再者说当今圣上对我有知遇之恩,理应战死沙场,报答圣上。本将军自16岁从军以来,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夫人不必多想,为夫纵是尸骨全无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庞氏听完丈夫的豪言壮语,擦了擦眼泪对刘通言道:将军就不能称病不去吗?刘通笑呵呵的对庞氏说:夫人啊,此仗虽说惊险万分,为夫早已准备赴身疆场,杀身成仁。若如夫人所言,那样苟活一生有什么意思啊。如若为夫不幸战死疆场,夫人可以再寻一人,夫人还比较年轻。庞氏听到这里早已经哭得不行了,夫妇两人相互抱头痛哭。纵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也经不住这样的场面的感动,虽说是豪气冲天、豪情万丈的将军也忍受不住。庞氏擦了擦眼泪用哽咽的声音悲伤的说道:奴家生是将军的人,死是将军的鬼。将军若不幸,奴家一定好好抚养娥儿长大成人,招一佳婿上门为将军延续香火,奴家誓死为将军守节。庞氏说了一通刘通听得心中悲伤不已,心情非常激动。刘通听此说道:夫人如此深明大义,请受为夫一拜。刘通说完欲要向妻子庞氏行礼,庞氏拉住刘通说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再说妻拜夫、切不可夫拜妻。两人早已哭成了泪人,心情也是激动不已。
到了第二天大约中午时分,刘通一身戎装。只见刘通从头到脚的装束是“头戴凤翅鎏金盔、身穿金锁连环甲、着百花团练袍凤凰群、脚蹬牛皮靴、背护背旗,真是人靠衣裳马靠鞍。这一回真是一个威风凛凛,好一个英雄气概啊。刘通走到刘家祠堂之中,外边早已集合好部队,准备出发。刘通在祠堂行三跪九叩之礼,周围家丁也都跟着行礼,刘通跪着说道:孩儿刘通谨以此祈告天地、列祖列宗,孩儿当值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孜孜以求追求大宋一隅之繁荣。孩儿蒙天子不弃委以重任,出征在即上告列祖列宗知晓。望列祖列宗保佑孩儿旗开得胜马到功成,谨此叩首再拜。说完之后转身走出门外,对几位将领大声说道:众将听令,传我将令,令集结完毕之军,向京城进发。人不卸甲,马要流汗,若三日之内不能到达者,军法从事,听明白了吗?众将齐呼:是,是将军。有一小校牵来一匹白马,全身上下雪白,这是刘通的爱马。小校把马牵到祠堂门口,单膝一跪对刘通说道:请大将军上门。刘通抱了抱刘娥,翻身上马。庞氏走上前去抓住马缰绳含泪说道:请将军好自珍重,奴家一定等将军凯旋。刘通用手把庞氏的手拨开言道:夫人好自珍重,好好照顾娥儿,不必为为夫担心。说完之后就走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从此时庞氏的一颗心,就悬了起来。庞氏看着远去的丈夫,心中纵是有千般不舍,万般难受也是毫无办法。其实刘通心中也是如此,他又怎能忍心舍弃娇妻和爱女呢?可是皇命难违啊,再者自己也想杀敌报国,圆自己为国效力之梦啊。可谁又能料到,这一走竟是阴阳相隔、恍如天人啊,永远没有相见之时,可怜一对苦命的鸳鸯。
刘通走了快一个月了,庞氏每日都在担心和思念中,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庞氏在家天天烧香拜佛,祈求丈夫早日平安归来。刘通在前线也是一点都不好过,在战死之前也是天天的思念妻儿,直至战死的那一瞬间也是思念爱妻娇女的。
左盼右盼怎么也没想到,盼来的竟是是一个噩耗。一日,庞氏像往常一样在焚香祈祷,忽然,一个家丁闯进来:禀告夫人,门外有一边关信使求见。庞氏激动的从地上站起来,兴奋的对家丁说道:快快有请,是不是将军凯旋了。
家丁将一小校引进佛堂,只见那小校腰里系着一条白绫,庞氏看见小校这身打扮,不由的心里一惊。小校单膝一跪说道:禀夫人,边关刘将军的书办周超有书信到。说完之后向上呈上去,庞氏打开信封,只见简简单单几行字,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封信其内容如下:嫂夫人台鉴:弟周超泣书,将军神勇威猛与敌血战三日,不幸中敌伏围,仍血战不退。以致殉身沙场,尸骨皆无。庞氏读道这里大呼一声:苍天无眼啊!苍天无眼啊!惊叫一声昏厥过去,把小刘娥吓的哇哇大哭起来。庞氏的父亲和弟弟听到消息也赶过来,庞氏和小刘娥两个人相互抱头痛哭。小刘娥看见庞老太爷走过来,跑到庞老太爷面前,抱住庞老太爷大哭起来,叫人听起来好不伤心,感人至深。庞老太爷抱起刘娥也抹了几滴眼泪,庞老太爷抱着刘娥,对屋外的刘进说道:派人将你家将军夫人扶进内堂休息。你家将军新亡,夫人悲伤欲绝,也不能起身料理丧事,现在府中上下皆听庞安管教,也由他主持将军丧礼。庞安、刘进一拱手下去办事去了,几个丫鬟扶着庞氏正准备进内堂之时,庞氏停下来用微弱的声音对庞老太爷说道:爹爹难道不能有点慈悲心吗?将军他尸骨未寒,您就夺他家财。庞老太爷捋着胡须坏笑的说道:女儿啊,为父是在帮你家料理后事,你不但不谢为父,而且反倒怪罪为父,难道为父是那样的人吗?庞氏此时又是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小刘娥也哭的不行了,两人走到内堂,一路上哭哭啼啼,场面叫人甚是悲伤。真可是“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庞老太爷心想,等把丧事办完,他准备叫刘娥母女两个搬到自己的府中,这样家财就能落到自己家。也能为自己的儿子落下点家产,想到这里庞老太爷高兴异常,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由的哼哼着小曲。真是患难之时见真情,一家欢喜一家悲。
将军的丧事还到真是大操大办,庞老太爷也算有良心,其实也不算他有良心,是因为他害怕,害怕北伐的将士。此时,北伐的将士业已返归,他们丧失了主帅,心中的悲伤是别人不能够理解的。允许设灵堂、供参拜、夺家产,这几天妙计虽说是从庞安的口中说出,其实庞安背后还有高人,也就是庞安的妻子秦氏。这也是个杀人不见血的主,阴狠狡诈之徒。
夜深人静的时候,庞氏和几个家丁在为将军守灵。庞氏烧了一炉香,参拜之后一个人躲进书房里偷偷抹泪。一个人在书房里看看这,弄弄那。心里悲伤眼里也控制不住的往下落泪,看着墙上的一幅字,那是刘通亲手所书,王维的《老将行》。庞氏用哽咽的声音小声读了出来,其诗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哭着读着、读着哭着,谁人见此也都不免悲伤,心似铁肠也知伤啊,真是可怜啊。这首诗的落款处,还有刘通自勉的一首诗,其诗曰:
战将功勋血火求,
成败事看要封侯。
军中卒先当快事,
莫学廉颇老矣愁。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二章 初入宫廷”内容快照:
『第二章 初入宫廷』
咸平元年元月十日,天气很是寒冷,好如诗句中说的:“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但在东京汴梁的皇~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到~是一派祥和安乐的氛围,因为这是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即位大宝,更换年号的第一年。赵恒依照祖制,并得到太后俯准。即位之初,应广选民间,有德才之~子~~,一则~侍圣躬,再者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以致江~代代,万年不绝其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