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献给曾经存在如今却已消失了的村庄,及那用血泪谱写成的感人故事!——作者题记。
并请允许我借用我敬慕的女作家迟子建一句话:战争是一场意外事故,它对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有特殊意义,芸芸众生只能默默承受。日本占领东三省期间,老百姓还是得按部就班地生活,其中蕴含着历史的伤痛和人生的悲剧。
话说从前,在满洲国时期,就是所谓的伪满洲国,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在它的统治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是泱泱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历史,也是弹丸小国以强凌弱的一段灰色记忆!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当年蒋介石的治国政策。却不料日本趁机侵占了东三省,将其沦为殖民地,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中国东北军主力在1930年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后方空虚,奉少帅张学良“不抵抗”之命令退出东北。其后两个月内,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在各省成立了地方性的亲日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前东北军大部“奉命”不战而撤至山海关以南,未来得及撤退的前东北军再次一分为二:一部分有民族气节者,同仇敌忾,奋起抗日,成了著名的东北义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民族败类则屈膝投降,认贼作父,充当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和打手。这些民族败类及其所率部队成为后来伪满军的骨干力量。同时,他们还招降纳叛,搜罗了一些土匪武装和社会流氓,充实到伪满军的队伍里,由日军要员所组成的满洲军政部最高顾问所操纵,在关东军的直接控制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和帮凶。
“倭寇深入,赤匪猖獗。吾人攘外,必须安内。我中国之大患,乃在人心复杂散漫,精神萎靡不振,而又不能忍苦耐劳,乃至寇深匪狂,望我政治宣传各同志,刻苦耐劳,坚定工作,忍辱负责,打破日前之难关,完成剿赤之使命有厚望焉,以致宣传诸同志。”
这是蒋中正手谕。
在热河省管辖境界内有一个村庄,美其名曰“和平村”,这里比较而言倒也太平,在这穷乡僻壤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战争的杀戮和硝烟还没弥漫到这里。这里如同与世隔绝一样,离平泉县城又遥远,方圆百里都人烟稀少,就是赶集上店也要往返两天,一天的话是要起早贪黑的,还必须要有驴马代步。因为耳目闭塞,所以对外界情况是孤陋寡闻的。似乎平泉县的这块版图内的**村令伪满政府无暇顾及,没有登记在册,或许因为它的住户和人口稀寥而疏忽,成了落网之鱼。
这个偏远**村,四周围山绕水,殊不知如今已发展快到五十户人家了,有外地来的,有分家另过的,也没有地主恶霸,不用交租纳税,没有资产剥削,所以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说贫困,但靠开荒每家都能种上几亩薄田,也可说是衣食无忧,不负天朝管,一天三个饱一个倒,倒也逍遥自在。就凭这一点优势,对于根本没有任何远大理想抱负的平民百姓来讲,该是成了一些人理想中的安乐窝了。外界几乎是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村庄存在,俨然就是一个小国家,没有统治和权力。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生活这里的人们也不知道象这样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也不免心生忧虑,怕这种日子随时可能就会失去!
可是,忧虑归忧虑,安逸的生活过一天算一天。人分三六九等,由于缺少文化,没有知识熏陶,素质低下,就无法剔除欺软怕硬的劣根性。有一些大人,都不如现在已接受一些教育的孩子,陶振宗成了义务教育的老师。在枯燥乏味的日子里,就会有不甘寂寞的人,虽说不是肆意滋事,但也爱取笑别人寻开心。于是乎,自会有人在这种唇枪舌剑的攻击下深受其害了。
村庄里住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人们称其为愚夫和泼妇,关于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愚夫”、“泼妇”自然不是他们的真名实姓了,只是村民们对其形象冠以的绰号而已!
愚夫卑恭懦弱,缺乏男子气概,可当之无愧“妻管严”中的楷模。泼妇不谙妇道,不遵三从四德,可名副其实“母老虎”中的榜样。
泼妇常对愚夫动辄施以家庭暴力,非打既骂已成了习惯。二人都结婚有快三年了,膝下也没添有一儿半女的。泼妇经常指责愚夫不能勤劳致富,不懂生财之道,又在生儿育女方面咒骂他无能,她却不反省自己。
本来两个人的感情很好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呢?
爱说咸道淡的人经常议论,村民们则当笑话来谈,好似奇闻轶事一样,供人来消遣,用街谈巷议的方式,打发着百无聊赖的光阴岁月。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2)讥讽”内容快照:
『(2)讥讽』
某日,愚夫与其中一心存芥~之人在村~路~碰面,避之不急,可以说是狭路相逢。那人是朱乐,就是两年前说柳杏梅是泼~的人,在~肩膀~挑着箩筐,~装着野菜。这人也有个不雅外号~“鸭~”,说话时唾沫星子~溅,不是咳嗽就是~,而且也不讲究卫生,黏痰随地吐,让人怀疑是个痨病痪子,所以才得此名。这人瘦小枯~,面黄肌瘦,尖~猴腮,形同侏儒,已人到中年,放~四十往五十数了,却还是光棍一人。可就他这副猥琐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