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云逸对张维民的问话诧异不已,但还是礼貌地回答道:“多谢部长关心!导师每天坚持运动,身体一直安康。”
张维民哈哈一笑,说道:“我也是何家成老师的学生。在汉江大学攻读本科二年,他给我上过课,还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丰云逸想起在汉江大学读本科时,班上就有几个插班生,都是基层党政干部。所以,张维民一说起读本科的经历,丰云逸就明白他本科毕业的时间比自己早三年,算得上是校友,而且有同门之谊。
张维民离开乡政府到县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后,发现社会形势变化很快,各级领导对干部“四化”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冒着失去晋升机会的风险,脱产到汉江大学学习了二年。拿到本科文凭回来后半年,正赶上县委班子调整,张维民顺利地担任组织部部长。他本就近视的双眼,在读书的几年里差点失明。
张维民问及丰云逸生活、工作情况,言语不多,却句句温润,让丰云逸感受到关怀,却又没有什么压力。
这次谈话后,丰云逸看到的是张维民匆忙的身影,再没有过深刻的交谈。
今天离下班不到半小时,张维民说找丰云逸谈件事情。丰云逸走进张维民的办公室,发现他端坐着,满脸凝重,平时挂在面上的淡淡笑意也消失了。
“小丰,坐下谈。”张维民的声音有些生涩。丰云逸觉得今天谈话的有些异常,在张维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保持端正姿势,满脸严肃。
“县委、县政府组成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到鹰嘴乡查处群众冲击乡政府、围堵省道的事件。”张维民缓慢地开口道,似乎怕丰云逸听不懂。他简单地给丰云逸介绍了这起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分析了处理这起事件的难点和重要性。
他告诉丰云逸:调查组由政府办主任胡廷飞当组长,县委办副主任闫亮任副组长。为了保证调查客观、公正,县委书记刘超群要求安排丰云逸加入调查组。他今天的谈话,代表县委领导征求丰云逸个人的意见,因为他毕竟不是昭君县在编的正式干部,可以拒绝这个任务。
丰云逸沉思了几分钟,向张维民表态说:“部长,我虽然是来挂职锻炼的,但也是县委组织部的一员。服从组织安排,完成组织交付的工作任务,是我应尽的职责。”
张维民的脸上还是凝重的神色,没有因为丰云逸这个套话式的表态而有所缓和,说道“小丰啊,你向省委讲师团的诸葛团长请示一下再说,不用急着表态。刘书记和县委明天上午最后确定调查组人员名单,你今天晚上多考虑考虑。”
丰云逸听出了张维民的忧虑和不安。这应该是一个长辈、兄长对自己的关心。在官场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张维民对自己的关爱也许出自同门之情,还有他对年轻人一贯的保护态度。他怕自己淌进鹰嘴乡这潭浑水,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被人当做挡箭牌加以利用。
来昭君县之前,诸葛群跟丰云逸有过一番谈话。江宜地区接连发生三起群体事件,在全省引起关注。他这个社教讲师团的团长本来驻扎在省城汉江市就可以的,但一为出来散心,二为省委要求,亲自蹲点来到这个是非不断的地区。
诸葛群告诉丰云逸:昭君县鹰嘴乡事件是社教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典型实例,从地委到省委存在很大争议,甚至上升到了路线斗争的层面。省委授权讲师团对这些事件中存在的过激或错误做法进行纠正,但由于牵涉太广,讲师团只能依靠通过地委、县委的力量,不宜介入太深。所以,他提醒丰云逸到昭君县主要是了解情况,少说话,不表态,不参与矛盾。
丰云逸分别给导师何家成和团长诸葛群打了电话。昭君县使用的是80年代中期购进的程控交换机,县委大院的分机全部要通过邮局往外地拨打电话,费用很高。丰云逸报出组织部的账号,电话很顺利地打通了。
丰云逸简单说明了鹰嘴乡事件的情况和县委的安排,何家成在话筒里传来兴奋的声音:“大胆地去,又不怕得罪什么人。把资料记录完整,尽快邮寄过来。”
何家成听了丰云逸的介绍,格外激动。他在等丰云逸在省委讲师团锻炼一年后回校做他的助手,心中没有顾忌,反倒更关心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这在汉江大学图书馆是不可能找到的。何家成最后忘不了叮嘱丰云逸注意身体,确保安全。
话筒里诸葛群的声音透出掩饰不住的愤怒。他把昭君县委狠批了一通,认为县委领导极其不负责任,把矛盾推给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把丰云逸当成了铺路石。
丰云逸想象着诸葛群发脾气的模样,保持沉默。
等诸葛群发**一通之后,丰云逸谈了自己的想法,坚持去鹰嘴乡参加调查,理由是可以收集到详实的资料,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难遇到的好机会。
诸葛群在电话那端沉默了半分钟后,大声说道:“小子,你记住:少说话,不参与基层矛盾。遇到困难给我打电话。”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第七章 偕美同行”内容快照:
『第七章 偕美同行』
天色已经黯淡~来,今天不可能参加球队训练了。丰云逸从~屉了找出诸葛群~自己带来的~双喜,点~一~~了一~,半~在沙发~,想象着到鹰~乡调查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形。去鹰~乡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丰云逸实在想不出来,记忆中的任何知识似乎都失去了效~。“云逸,跟我吃饭去。”文奇实不知什么时候走~来,朝着发愣的丰云逸~道。丰云逸跟着文奇实~了清江边~的一家狗肉店,~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