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霏自幼生长在一个偏远的**村。那是一个离城市很遥远、很遥远的一块静土,一片绿地,一群山脉;那盘旋往复的山脚下有一条流沙河,这条沙河便是这个村庄通往城市的唯一途径,也是与外界交流的主要干线。每当下雨的时候,这条沙河汇集周围群山之水,哗哗作响,顺着这条沙沟缓缓流去。山村的人们无法行车,只得窝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天晴的时候,这条河渐渐干枯,形成一条自然的山川公路,方便着山区人们的出行。那海蓝海蓝的天空,像是一片无边无垠的大海。
湘霏每天一大早起来,都要向远处眺望,她看看连绵的群山,碧绿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树苗,长长地吸进几口新鲜空气,再慢慢地吐了出来,感觉很舒适、很豪爽。她总要抬头望望天空,那蓝色的是天,白色的是云,蓝天点缀着白云。东边那一座群峰的背后映出一片红红的朝霞,她知道,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蓝天,白云,红日,彩霞,高山,绿树,田野,山庄把这个大自然点缀的美丽而壮观。
湘霏喜欢大海,她虽然没有去过海边,但她常把这蓝天比作大海,这蓝天就更似那宽阔的海洋,她经常做出这样的比喻:设若蓝天就是海洋的话,那白云就是海上的帆,金色的大雁就是那海鸥,她自己就是海边那美丽的天鹅,漂亮的白鹤。她还常拿老师的话去验证自己的比喻,老师常说,就是心胸再狭窄的人,如果见到大海也会宽阔的。那时湘霏在上初中时语文老师讲到大海时给同学们说的。
如今,她把天空比作大海,她觉得天空比大海更广阔。她甚至认为,自己的家乡就是一幅清秀美丽的图画。外面的世界再美丽,也没有自己的家乡好。常听表姐说,城市人怎么、怎么的没有人情味,同一个单元,同一个楼层,你出我进,却是相互照而不喧,他家里人姓什么,做什么工作,老家祖籍何方,无从谈起;
还说城市的噪声嘈杂:车轮声,音乐声,各种机械声,有时候让你烦得静不下心来;说起城市的空气,就更不用说:工业污染严重,汽车尾气超标。一年半载看不到一处清朗的天空,整个是一片混浊的天,像是用灰白的塑料布遮起来似的。晚上,有时虽然能看到朦胧的月亮,但却是很少能看见银河的星星。湘霏拿表姐的话一比,心里反倒更加自信了。
她小的时候,从书本上了解到城市的美丽,后来渐渐明白城市人有钱,城里人瞧不起山里人。她原想发誓要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入城市的生活,要做出点什么事来,让她们另眼看待自己,让城市人瞧瞧山里人不比城市人少什么,大家都是人,单鼻子双眼睛的,你城里人能干的我们乡下人一定能做;城里人讲美,山里人绝不逊色。
现在她不那么想了,她想谁不说自己家乡美呢?更何况,自己的家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么实实在在的现实完全可以与城里人相媲美。再说山里的姑娘一个一个都是出水芙蓉,有哪一个城里妞能比得上。就拿自己来说吧,去城市里绝对是一朵鲜花,你若不相信,那才是怪事。可现在她都觉得无所谓了,前些天,表姐捎来一封书信,要湘霏过去照料孩子呢,眼见再过几天就要起身了,她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她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哀愁,整天活在快乐的边缘。身边的人常说,湘霏外向,不像女孩,倒像是个男孩子。
高中毕业后,湘霏没有机会考上大学,就待在家里帮爹娘做些家务活。自收到表姐那封信后,爹娘也就商量来,商量去,总觉得她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闯闯。家里再好也是山区,也是农村,毕境比不上城里人。就对湘霏说:“霏儿,你姐来信叫你去,你是咋个儿想法,愿不愿意去呢?”
湘霏没说愿意去,也没有说不愿意去,默思片刻,然后说:“妈——,你让我考虑一下。”
妈妈点了点头。
湘霏独自走出了家门,又迈步跨出院门,顺着村里的小径来到一个山丘之下。
附近有一口水井。每天一大早,人们就挑着水桶排队浇水,那辘辘吊着水桶下去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到盛上水时,就“吱呜,吱呜”一圈一匝地向上提。湘霏看着那水桶七下八下,觉得自己的心也便似水桶一般无异。她转了一圈,回到家中倒反问了她娘一句:“妈妈,我问你,你说我去时便怎么着,我若不去时又怎么着?”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 表~的一封书信”内容快照:
『第二章 表~的一封书信』
~~用~指在湘霏额头~一戳,笑了笑说:“你个儿鬼丫头,现在是我问你呀,反倒变成了你问我~!”她把~儿揽在怀里,说:“霏儿,你高中都毕业了,好呆也比不得我们了,咱~里好多人都没文化,没有拨开眼睛的就是睁眼瞎。你爹~也是一样,因没有文化,吃了不少苦头,你是知道的。如今培养了你,为的就是让你长大有个出息,盼望能走出这个~~~~。去与不去,横竖也由你不得,不过,你~是不去呢,咱们村里的规矩,你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