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傩子村 [目录] > 第4章

《傩子村》

第4章输入章节标题,20字节以内

作者:七星居士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八)

一九六一年秋天,古立志的儿子古成平进入了傩城县中学读书。他参加了学校篮球队,高高的个子,学着中洋头,宽大的脸庞,高高的鼻梁,眉宇轩昂。教他们课的是出自名噪一时的西南联大的贺中章老师。贺老师视其如子,为其添置毛衣皮鞋。贺老师曾为傩城县法院院长,其字迹瘦骨嶙峋,体态优美,从教数年后到重庆经商。

贺老师四十开外,矮矮的个子,背有点驼。穿一件黑色夹克衫。一条深蓝色的**裹在大腿上,既朴实又实诚。一头银丝般的短发,盖住那充满智慧的大脑袋,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一看就是个满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一双眼睛,充盈着笑容,而且蕴含着智慧,就像X光一样,能一下子透射到心灵深处。他的嘴巴张得很大,眯缝着小眼,发出“哼哼”的声音。

他讲课时言辞滔滔,风趣幽默,特别有亲和力。也许是因为贺老师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有着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

一九六二年四月,古成平随贺老师到重庆治病,深得恩师爱戴。病愈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娶了邻村的杨富贵的女儿杨玉兰。

杨富贵家坐落地清水塘村打鼓岩组的山坡脚下,世世代代耕作为业,经营一处辗房。辗房里经常发出吱嘎支嘎的声音。杨富贵饲养了一大群牲畜。一家人居住着一栋透壁装修的木房子,雕花窗,木楼板。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叫翠花、二女儿叫蚕花、三女儿叫梅花。儿子叫牛**。据说,古时候的农村,娃娃的名字不能取得十分响亮和宏大。取得响亮和宏大了,容易招灾。所以,在傩城县一带那些娃娃的名字叫什么狗崽、猪崽啊的特别多。

杨富贵的大女儿嫁到了苦水镇胡家湾村马龙岩组。生了两个儿子,叫秋生和旺旺。说是希望秋生和旺旺以后接了媳妇儿生娃娃越生越多,越生越旺。

九月的一天,贺老师挑着担子从重庆来到傩源县傩城乡傩子村看望古成平一家。

在他家院子里,贺老师举着竹杆,抱着古成平的孩子逗乐成趣。那些美好的回忆,古成平铭记于胸。

可是,一场文化大革命把古成平这些美好回忆冲刷掉了。

父亲古立志被打成了反革命现行犯、破坏社会主义的坏分子。一切乌七八槽的大帽子,盖在父亲古立志的头上,连其子女也受到牵连。

一场凄风苦雨。白天干活,晚上开会,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抓生产、抓革命。革群众的命,革老百姓的命。一些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树上栽稻谷,屋里产黄金,亩产万吨粮。一场丑恶的政治话剧在广大中国农村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立志不满吃大锅饭、搞平均分配,参加集体劳动时与古立刚发生争执,抓扯。古立刚站立不稳滚下山崖。古立志被抓进了牢房。古成平被派来扶侍古立刚。

古成平的妻子杨玉兰从此要一天干完6个人的活。记入古立刚、陈兴姝两口子每天8分工分,自己一天仅得2分,年终结算,要补基本口粮24块3角8分。

杨玉兰每天收工后,就带着孩们去拾野果,挖野草,刈树皮。

古立志与古立刚抓打了几下,便成了古成明、古成高、陈兴福、古成保等专政的对象。村公所的喇叭一响,古成平一家就像听见了历史的丧钟。“打倒反革命古立志,打倒反革命古立志。”口号整天响,批斗天天搞。斗得人心惶惶,斗得天昏地暗。

古立志被在全区游斗,胸前挂着反革命的牌子,手里提着锣,高呼:“广大社员同志,我是反革命,不要向我学习……”。

古立志被送到哪里,古成平的妻子就要跟到哪里,为其送饭。陈兴福是古立刚的妻子关心梅从红棺县腹中带来。从古立刚当上大队长,其腰杆挺直了,理直气壮地把古立刚作为了他的亲爹。意欲把古立志推向深渊,把古成平一家大小冷死,饿死。古立刚的堂公伯叔,嫡系儿孙,天天问着古成平一家要吃要喝。

有一次杨玉兰仅有的二两粮票都被陈兴福抢走。杨玉兰背着孩子,提着口袋处处乞讨营生。

(九)

1970年初冬,满坝稻谷入仓了,漫山遍野桔红的枫叶,在天空飘落。田野里牧童吹着箫笛,山野格外寂静!村民们开始盘算冬天清闲的生活。

很快湘黔铁路会战号令传来,打破了初冬农家的沉寂。一个晚上,昏黄的灯光下,东宽公社傩子大队桂花生产队召开群众会。队长古成禄说,“参加湘黔铁路会战只要有劳力,男女都可报名。只要自愿报名,参加湘黔铁路会战的,生产队还要给他卖基本口粮,在工地上还要给他记工分。”

村民们议论纷纷。古成义说:“修铁路,没日没夜的战,吃住在山旮旯里,太艰苦了,不划算。”古成国说:“修铁路比在家里强多了,至少一日三餐不饿。”议论好一阵子,却没有人报名。突然,古成家站了起来大声说:“你们不去,我去!”他当时一家八口人,小孩不到一岁。在他的带动下,生产队44个壮劳动力中,有4个相继报了名。

古成家想着“我是当过兵的人,在外面看过世景,至少晓得,国家建设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再说,出去了,吃在工地,还可以为家里屯点粮,家里粮食充裕些!”

古成家从小受苦惯了,退伍前,他曾在部队任团支部书记。退伍后,他在生产队处处以集体大局为重,组织纪律性很强。

三天后,参加湘黔铁路会战的民兵统一在七星场集中,唱着革命歌曲,扛着背包,挎着口袋,浩浩浩荡荡地赶赴玉屏工地。

(十)

古成禄、何大珍生了一个儿子洪福,初中未毕业就夭折了,剩下七大八小的女儿,桂维、银维、金维、明维、斜维、细维、成维、福维。女儿们慢慢地长大后分别嫁给陈木匠、杨铁匠、简篾匠、安石匠、余弹花匠、欧瓦匠。

一到农忙季节,几姨夫争先恐后地来帮忙插秧,割稻茬。女儿们更时三天两头都来收拾屋子,打扫庭院,种植庄稼。

福维是跟四川欧瓦匠跑了回来的。

那一年,村里来了个四川的欧瓦匠,为村子里的人们烧瓦。

家家户户住的都是茅草棚房子。

欧瓦匠是个中年人,三、四十岁的样子,说是四川长大水出来逃荒要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烧瓦的行当。

开始烧出来的都是红块块。烧了几窑后,他从中摸出了些道道,加了窑田水后,烧出来的砖就是青的了。从此请他烧瓦的就越来越多了。

他来到傩子村后,搭了个简易棚,但是由瓦盖的。

白天他在外面车瓦,晚上就在简易棚里睡觉。

他离古成禄家近些,每天吃过晚饭,他就去古成禄家坐坐。

后来,他就把福维喊起跑了。

为此,村里的人把何大珍用来实施家法。

喊她跪在堂屋中间,向列祖列宗认错。

同时不准福维回来。

说福维败坏了门风。

的确,福维好几年都没有回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输入章节标题,20字节以内”内容快照:

『输入章节标题,20字节以内』

(十一)“队长,队长,扯(~)得凶,扯得凶~”古成高、古成华、古成~跑~来向大队长报告。“扯得凶也~卖,扯得凶也~卖,~大家~扯了。”大队长古立禄大~地吼了起来。在傩子村西头一排溜的牛栏里关着集~~的二、三十头牛,有十一、二头大~牯,有一、二十头大~沙,还有八、九头牛崽。牛崽欢快活蹦地蹿到~牛的~边来,前~跪~,后~站起,将脑壳~到~牛的~

~~

>> 阅读第5章 输入章节标题,20字节以内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