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省省会B市C局的局长,兼党委书记。摸爬滚打这些年,最熟悉的名词便是“机关”,对这机关这二字颇有感悟。
笼统地讲,机关这个词大致有三重意思。一是指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最熟悉的,诸葛亮在他设计的“木牛流马”身上安置了诸多机关,我运粮食,你抢走了都没辙。二是指周密的计谋。曹雪芹写王熙凤,就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句,说王熙凤这个小娘子心机重。三是指政府职能部门。重点来了,说起“机关”的这层意思,不免与“衙门”一词有所联系。但是,二者却有本质区别,现今,坏的机关叫衙门,好的机关叫政府。当然,这都是老百姓的说法。
刚入职时,我对机关这个词还不理解。整天看见办公大楼外有人群聚集,呜嗷喊叫,没完没了。一问,他们是上访的。全体机关人员敬而远之。直到有一天,人群中的一个老大爷破口大骂,“局长,你给我滚出来,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不办纳税人的事儿,你这是机关作风、衙门作风。”显然,这位老人家把机关和衙门划了等号。那衙门是啥?是牙门、六扇门,统治阶级爪牙的集合体,是恶势力的象征。估计是我当时的局长也知道衙门一词的深刻含义,老人家刚喊完,他就如约“滚”出了大门。当天,这伙人就散开了。局信访办张主任说,局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平事儿了。
工作了不长时间,对桌的王姓大姐说要给我介绍对象。她简单地问了问我的家庭情况,我说我家是B市外县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她摇摇头说,白瞎你这个英俊小伙了。他的话弄得我头脑发懵,不由琢磨:我一般家庭出身,招谁惹谁了?我怎么了我!她看我一脸无辜,解释说,没别的意思,你这条件的,有个机关的工作就是本钱,只是家庭出身好能给你个人加分。她还说,找对象讲究门当户对,隔壁单位徐局家的掌上明珠也在机关单位上班,机关找机关也算般配。王姓大姐的一番话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也使我对机关这词儿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机关与好事儿划等号。她给我机会,我就抓住机会,娶了徐局的姑娘。我结婚后,别人常夸我和我媳妇般配,郎才女貌的。我举双手赞同这话,俩人都在机关工作,有共同语言不说,事业上也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嘛!当时,她是科级干部,我是科员。可是,现在翻盆了,我是局长,她是处长。
有人问我,你都当了局长了,一定是见多识广,给俺们讲讲外国机关的事儿呗。别说,我还真出过几次国,对国外的机关多少了解一点儿。我说外国机关的事儿就得与B市的机关比着讲,要不然不直观。欧洲M国X市市政府与B市市政府的规格差不多,但是,处事风格却迥异。X市市政府在X市市中心,敞开式办公,就像是现在多地设置的政务超市(大厅、服务中心)一样,老百姓自由进出市政府,举众打牌、吃烧烤都行。B市市政府场所封闭,距离市区很远,就像是躲着老百姓似的。武警和警察共同把门,人员、车辆出入需要出示通行证,老百姓在附近逗留时间长了,便会有人来将其赶走,美其名曰:保密与安全需要。那有人想在这照张相咋办?一个字“撵”。不走咋办?没收照相机,管你是尼康还是松下,充公伺候。
当了局长后,我的时间是自由的。就有机会上上网、看看电子书。机关干部大多都看官场小说,我也赶时髦,看过那么几部。但是,看过后,我有想法。你说这个潜规则、那个那些事儿,这个权术、那个桃色什么的,都套上个机关的帽子,说的却不是机关的事儿,明明写的是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事嘛!都在那儿混淆概念,滥竽充数,就像这些作者都在机关工作过似的。毛**他老人家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敢问这些乱写的作者,你懂几个问题。咱不能以偏代全,官场小说中也有写得好的,那都是作者在机关工作,或者在机关工作过,用心积累写就的,我感同身受,看着就是那么回事儿!
现在,您看机关是啥?是一座楼?是在楼里工作的公务员?还是在楼里工作的公务员办的事儿?我说,都是。直观点讲,B市的机关是一堵墙,隔开了老百姓和政府,隔开了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上班时,我在墙里,您在墙外。什么?您说《墙里墙外》是二人转的段子,没错,是二人转。确切地说,是两种类型的人群在转,有朝一日,转晕了,就混在一起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一把手”内容快照:
『一把手』
毫不谦虚地说,我这个~便是c局的绝对~、最高统帅。机关里的百十来号人都管咱~“一把~”。“一把~”是~啥子滴?我的理~是统管单位的人、钱儿、事儿。首先是管人。机关~是~事儿的工具,不先摆平他们,他们就得摆平我。c局的机关~组成复杂,真有几个不好摆~的,仗着~有人儿,说话~气又臭又~。尤其是那几个~退休的老~长,不~天朝管。我采取策略,对他们恩威并施,安排他们或去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