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游斗刘大可
农历12月28日,下了一场大雪。尺来深的雪把巴围大队封了个严严实实。华普生从八个小队里,每队精挑20人组成突击队,准备奋战两天,完成渠道疏通任务。
老北风在呼呼地刮着,雪花在风中打着转,不停地下。一百多突击队员分列渠道两旁,操着手,缩着脖子,雪花沾在他们身上,仿佛一尊尊洁白的雕像。
华普生提高嗓门对突击队员说:“同志们,水渠是我们巴围大队的命根子,水渠不疏通,就等于我们男人撒不了尿,巴围大队就会被淹掉。巴围大队一千三百多张嘴就没饭吃。今天,不管有多冷,雪下多大,我们都得干,争取在大年三十前完成任务!”
华普生话音一落,突击队员就开始劳动起来。队员们首先清理厚厚的积雪,然后挥锄挖那被冻得铁块一样的泥土。每一锄下去,都会像小孩子砸空蚌壳那样发出“叭叭”声响。挑担的挑着满满一担泥土,弓着腰,鸭子喉咙里咔着螺壳那样伸着脖子,吃力地从沟底走上渠堤。虽说天气很冷,突击队员们都脱掉了棉袄,摘掉了帽子,头上像撒了一泡尿一样腾腾地冒着白气。虽累,大家还不时说上几句浑话,逗得几个年轻小伙子裆里像塞了根冰棍,弓腰拄着锄把傻傻的笑。
李子龙记着华普生的话,巴围大队新成立,群众思想复杂,特别是那些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一定要注意他们,防止他们散布谣言,搞破坏活动。如果发现苗头,就要对他们进行批斗。李子龙一边干活,一边张耳听着大家说话。
李子龙,二十七八岁年纪,猿猴样的身材,斜视眼,很少看到他的黑眼珠子,鼻子有点歪,像一撇。据说,早几年,李子龙参加红卫兵造反组织,在一次两派斗殴时,被人把鼻子打歪了。李子龙去过北京,受到了毛**他老人家的接见。李子龙从北京回来,他的名气很大,谁也不敢说他的鼻子像一撇。他被选为红旗人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在他当“革委会”副主任的那年夏天,天热人也热,他把邻居家的跛脚姑娘的肚子搞大了。领导知道后,撤了他的”革委会”副主任一职,并要他与跛脚姑娘结婚。李子龙带着跛脚姑娘和两个孩子搬到了巴围大队,华普生知道他的底细,就叫李子龙当了大队的民兵营长。
刘大可是李子龙重点注意的对象。这刘大可,四十开外,中等身材,方脸,举手投足透着军人才有的气质。十八岁那年,他进入国民党黄埔军校学习,然后在国民党部队任职。四九年准备登机去台湾时被解放军拦截投诚。由于他思念乡下老父亲,且信不过共产党,拒绝共产党的安排回到了乡下。回到乡下后,一直希望国民党能反攻大陆,因此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揪去游斗多次。一九六六年春,一群红卫兵造反派操他的家,除在他家里搜出一本《中国通史》外,再无他物。造反派心有不甘,叫刘大可跪在堂屋中间进行交代。刘大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呆呆地望着挂在墙上母亲的遗像,造反派头子仿然大悟,丢下跪着的刘大可,领着一群人出了刘大可的家。造反派头子打听到刘大可母亲的坟地后,便带着一帮人要去掘坟。刘大可的母亲是他在国民党部队任职时逝世的。母亲逝世时,他带了几个兵回家吊孝,并把母亲安葬在家乡唯一的一座**上。造反派们找到刘大可母亲的坟,一阵狂挖。当造反派把坟挖开后,一个个傻了眼,埋在土里多年的棺材和刚入土时一个样,挨着棺材的泥土还呈现出鲜红的颜色。更叫人惊讶的是,当把棺盖打开时,死者如同熟睡一般躺在棺材里。造反派们除了惊讶,没有在棺材里发现什么,只有造反派头子从尸体上取下一个蓝色的手镯。刘大可听到母亲的坟被掘了,顿时失声痛哭,昏倒在地。后来,他知道他所处的是共产党的天下,容不得他这国民党军官有半点闪失,于是,他逢人尽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与邻居相处融洽,男女老少晚上喜欢去他家里坐,听他讲部队打日本鬼子的事,把邻居一个个听的耳朵竖直、目瞪口呆。
李子龙为了监视刘大可,在土地平整劳动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挨着刘大可。这次突击队疏通渠道,李子龙与刘大可成为搭档,李子龙挖土,刘大可挑土,默默地干着自己的事。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
“李营长,这事不能干了。”突然,刘大可对李子龙说。
李子龙一惊,鼻子险些成了一捺,板着脸严肃地问:“什么?怎么不能干了?告诉你刘大可,紧要关头,你打退堂鼓,该当何罪?”
“李营长,”刘大可很认真地说,“你听我说,这土冻得像铁一样硬,雪又下这么大,我们把土挑上去,如果天气一晴,气温升高,土解冻,雪融化,挑上去的土就会成为稀泥,会从上面垮下来,到时劳命伤财,费力不好看!”
旁边人听刘大可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纷纷停下来,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华普生见大家停了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向李子龙这边走了过来。李子龙见华普生走过来,就大声指责刘大可:“刘大可,你放老实一点,你煽动群众,安的什么心?华支书说了,这渠道不在年前疏通,巴围大队群众就没有饭吃,你是要反对华支书吗?”
没等刘大可解释,李子龙就上前一手扭住刘大可的一只手向后一提,另一手按住后颈向下一压,这是他常说的开飞机,然后叫两个民兵把刘大可押到大队部去反省。
刘大可被带到了大队部会议室,李子龙的眼里一片白,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刘大可,你不好好反省,我叫你过不了年!”
刘大可知道事情不妙,上过战场的他,此时不禁浑身发抖,想撒尿。他低着头,喃喃地说:“李营长,我知罪,我有错!”
华普生跟着赶到了大队部,骂了刘大可几句,就叫两个民兵带刘大可去另一间房子关起来,并嘱咐要严加看管。然后,又叫李子龙通知汤坤山、龚梅香来开个紧急会议。
华普生认为,刘大可关键时候动摇民心,不整治一下不行。如何整治,得听听大家的意见。李子龙建议把刘大可交公社,把刘大可关几天再说。汤坤山认为送交公社不妥,关几天起不了什么作用,建议把刘大可在大队进行游斗。这样,让巴围大队的所有社员都明白,谁与我们唱反调,就会有刘大可一样的下场。龚梅香认为送公社和游斗都过了分,人家只是说了几句,并且说的也有道理,并没有与我们唱反调的意思。因此,龚梅香建议对刘大可进行批评教育就行了。
华普生很严肃地看着龚梅香,心中对龚梅香的建议有些不快。龚梅香也觉察出了华普生对她的建议的不满,就看着华普生,脸上流**一丝笑意,眼里放出柔柔的光来。当华普生与龚梅香目光相撞时,他心中的那份不快很快就消失了。
最后决定,把刘大可在大队里进行游斗。
游斗刘大可的形式很特别,给刘大可戴一顶三尺高、尖尖的绿帽子,脖子上挂一块铁丝栓着的木制门板,手里拿一面铜锣,走几步就敲一下铜锣,还得自己介绍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刘大可由几个放寒假的小学生领着在大队的居民线上游斗。这几个小学生很调皮,在刘大可的腰上系一根草绳,前几个,后几个拉扯着刘大可。
刘大可很老实,在几个细伢子的拉扯下,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厚厚的积雪上,边走边大声喊道:“我刘大可反对领导,罪该万死!”
当过兵的人嗓门子粗,声音洪亮,传得很远。一天下来,刘大可记不清在三条居民线上转了多少圈,喊了多少遍。厚厚的木门板挂在脖子上,脖子被铁丝勒出一道深深地血痕,肿胀得像牛颈根。
巴围大队的人都知道刘大可在游斗,连三岁的细伢子在家闲着没事,就提着自家的炉罐盖,高声学着刘大可的样尖叫:“我刘大可……罪该万死!”
巴围大队的突击队员们,冒着风雪,在刘大可的锣声、喊声中,于大年三十那天完成了渠道疏通任务。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五章 干柴遇烈火”内容快照:
『第五章 干柴遇烈火』
第五章~柴遇~火天开始放晴,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到了正月初三,雪便全~融化了,巴围大队的田野一片白茫茫的积~,渠道里的~也是~的。华普生带领大队~在巴围大队转了一圈,然后来到大队~开会。华普生分析了当前巴围大队的形势,他认为,巴围大队应尽早把渍~排~,不然,就会影响~耕生产。~照习惯,每年的正月初四,各小队搞开门~(新年的第一天出集~工),~粪氹积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