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洪荒之时,神界地气异变,神树爆发万丈,树系如垂天之云,深入盘古之心。盘古之心辐聚周遭土石,逐渐壮大,形成悬空之山,是为“蜀山”。{1}
蜀山连绵数百里,峰峦起伏,山体高耸入云,平日间只见白云环绕山腰,看不真实。蜀山之上山林密布,灵气浓烈,是为修道胜地;而其又山林秀丽,珍禽异兽尽见,又以山高险俊而闻名天下。
蜀山之上,却实以修道而扬名于神州大陆。
蜀山山体形成年代甚远,时至今日,已不知多少岁月。蜀山之上,零落分别有十来个修道门派,其中最为让人向往的门派——仙剑派。正是坐落于蜀山之巅。
仙剑派立教之早,无人可以追溯,只是传言中称其为道祖鸿均所立。但此者传言无人相信,只因仙剑派并无仙法,而那道祖鸿均又是如此虚无缥缈,不知是否真正存在。再者,道祖鸿均为众仙之师,可见其地位非凡,又怎会于人世间创立此教。
仙剑派后山有一水池,名曰“炼剑池”,为当年容成氏在此炼剑所留。因此有传说称仙剑派为容成氏所立。
关于仙剑派立教祖师,江湖上说法不一,真假难辨。
而仙剑派后山的“炼剑池”,却是货真价实。那水池清澈透明,时常泛五色神光,水中虾鱼皆可见,荷莲碧绿,看似极为祥和。但若是有杀气而靠近,顿时剑气冲天,天空惊现诸多剑影,稍微弱者,瞬息方可吐血重伤。
仙剑派历代掌门继位,必先通过“炼剑池”,于其中体悟三日,方可继承掌门大位。
关于仙剑派的历代祖师记载,最早者却是在两千年前。据仙剑派内阁书籍著,仙剑派曾于两千年前,有真剑子遁入修道,因其天资聪慧,异常得到师尊照顾,将毕生所学教于他。待其学有所成,却已少有敌手,其师竟抵不过十招。
当实时,仙剑派为小门派,门丁不兴,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其师见真剑子如此,十分欣慰,望其将仙剑派发扬光大。无奈真剑子一心追寻长生,以为修炼最终会成就仙道,打破传说,毅然北上到达极地,历练数年方才归来,直入“炼剑池”,将背负木匣沉入池底,将其封印,抬手掷出一卷竹简,大笑而去。至此不知踪迹。
有弟子拾起竹简,却见其前半部并无半个字形,空白之余,竟有蛀虫之类。后半部著有真剑子所开创剑法,是名“蜀山剑道”,高深精炼,最后一式更胜之,是名“天剑决”。可是自始至终,除却真剑子外,两千年来无人练成“天剑决”。因此,天下人皆知“天剑决”神鬼莫测,却无人见到“天剑决”的真正威能。
“蜀山剑道”之末提到:“修道法‘天剑’者,需得慎之;再则,若门中泛天资聪慧者,皆予竹简观之。”其中之意,真剑子却未提及半分。后人也只知“天剑决”无法修炼,但终于是不知为何。
其师见了“蜀山剑道”,大喜,立刻传于众弟子。修练数年,势如破竹,斩妖除魔,一时之间风头无数,名声如雷贯耳,天下人皆推崇。最终成为正道之首。时至今日,仙剑派早已家誉户晓,是为天下修道者向往之地。
如今仙剑派掌门玄虚子真人,道法高深,寿龄已达三百有余,仙风道骨,凡人皆以为为得道成仙者。
玄虚子真人至今收徒两人,百于年前玄虚子收养一幼儿,命名“白凌霄”,将“蜀山剑道”尽数传与他,修道二十多年,练到淋漓尽止,竟连其师玄虚子也凭其战术丰厚而勉强胜出。但在玄虚子欲予其“天剑决”之时,白凌霄却是神秘失踪。近两百年之后,再收徒一人,于十五年前叛出师门,至此,再没收徒一人,掌门一室终究空虚,着实让人有些奇怪。
江湖传闻,白凌霄失踪之日,蜀山之上“锁妖塔”剧震,似是要倒塌一般,自其中溢出鲜血,腥红刺目,腥风散布。玄虚子手负太极图,摆下“仙剑杀阵”,三日三夜,方才恢复原景。为何如此,无人得知。
神器“锁妖塔”,可锁住万邪妖物,如此景象,甚为奇怪。当时天下正道皆参与镇塔之中。但真正原因,无人得知,也无人问津。
事过百年,一切对于玄虚子历历在目,常立身于“锁妖塔”前默默沉思,似乎回顾百年之前。是哀伤?还是心碎?他常于山风中沧桑仰望,轻声叨唠:“霄儿,你为何如故固执?”然后话语声融入山风,只见玄虚子萧索的背影。而这一切,对于他人,却是茶余饭后闲谈趣事。
☆☆☆
蜀山之上茫茫竹海,高低不平,延绵不绝,山风起伏之时,浪浪相推,一片壮美。而仙剑派后山更是胜之,泪竹成片,在山风之中,竹叶间交错摇晃,散出淅淅沥沥声,犹如女子哭泣。
关于“泪竹”来历,却是有一说法:相传人皇仙去,湘妃痛哭欲绝,泪水正巧洒落竹间,使得竹枝呈现斑斑点点,犹如泪痕,故此名“泪竹”。泪竹精细坚韧,不易折断,如若铁精,泪痕遍布竹身,摇晃之时声音极其凄凉,再加之种种景象与传说,这便形成蜀山七大景观之一的“湘妃泣涕”。
仙剑派“锁妖塔”坐落于后山泪竹林,自古长存,历尽无数春秋,望尽天地沧桑巨变。塔身间七根巨大石幢耸立,幢身咒语溢出古老气息,伴随泪竹凄凉,似乎等待何人一般,又是在守候什么。锁妖塔高有七层,有每层共有七檐,每檐立身有上古神兽,七层共计四十九类神兽。而每一层壁身绣刻太极八卦图,塔座竟也如此,彰显得神圣。
自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这便为太极,极为玄妙。《道经》所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讲述太极真意。因此,自古以来,道教功法虽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综,遵循太极之道。
距“锁妖塔”十丈之外,“炼剑池”便坐落于此,三面环有泪竹,一面紧靠悬崖,那悬崖称“断情崖”。悬崖之上,向前横贯出石台,站于上面,俯视天地,观茫茫云海,仿佛站于九天碧落之上,有吞天气概。每到月圆之夜,月光普照云海,使得翻腾云海更加奇美,好似有仙女于云海之上翩翩起舞,这便是蜀山七大景观之一的“仙女歌舞”,至于歌,便是那泪竹无尽萧索声。
据说月圆之夜,月光自断情崖由下向上升起,正夜时分,月光正好照射在石台之上,而自石台之下的洞天中射出光芒,天空因此多出一个月亮。因此石台名曰“望月台”。
蜀山七大景观,仙剑派便占据其三。
这一日,正值月圆之夜,但却无平日仙女起舞景观,云雾萦绕,无往日那般汹涌,平静若水,也无山风,也无其他嘲砸,显得寂静,同时多了些许死沉沉,让人感觉有些踹不过气来。月光正好照射在望月台上,银色光芒使得周遭有些诡异。
本为冬日,本应无月,本该有风,但此时却是恰恰相反,让人升起阵阵猜疑。
忽然,望月台上闪现出一道人影,背对月光,显得很是模糊,通体黑漆一道,影子拉得许长。那黑影停顿片刻,朝仙剑派方向急速而去,留下道道残影。
待那人行至炼剑池,一道剑虹破空斩下,瞬间自远处到达近前,炼剑池倏然剑气冲天,“铮铮”声不绝于耳,天空惊现数柄剑影。于此同时,一道威严并且如同雷鸣般的声音自远处传来:“何人夜闯我派禁地!”
话语刚落,剑虹立劈而下。那神秘人双手高举,周身黑雾蔓延,瞬间使得方圆黑雾沉沉,暴喝一声,只听“砰”的巨响,顿时飞沙走石,气息混乱,那神秘人飞退出去,再看已退后五丈之远。
神秘人并未停顿,朝泪竹林闪去,而暗中那人冷哼,声震夜空,同时又一道剑虹斩下。神秘人见剑虹迎来,去势一顿,望一眼天际,转身退入云海。
神秘人逃离,黑雾如潮水般退去,一切恢复如初。谁也不知,待黑衣人离去之时,深深望了一眼蜀山。
黑衣人刚走,紧跟其后,一朵祥云伴随白芒破空而至,瞬间到达望月台,显出一人。那人手中发出阵阵剑吟,静静望着前方,一身青色道袍,白发如雪般静静覆盖在其肩膀,身后影子拉得老长,呈现出一种风烛残年的凄凉感。他面朝云海,一柄剑,一个人,有些萧索,有些伟岸。
在其身旁,有几枚竹叶旋转飞扬,还未来得及落地。
此时他手中的剑发出一阵**的龙吟,挥发出赤色光芒,好比一条苍龙仰天而啸。
这是“龙项剑”,此人乃仙剑派掌门玄虚子,又为“剑圣。”
此刻玄虚子望向云海方向,似乎陷入沉思。于此时,另有一人破空而来,落于望月台上,距丈许远,便开口道:“掌门师兄,此人有意隐藏门派招数,不知为何。”
玄虚子忽地如梦初醒,转过身,静静看着来人,继而低头,用手抚mo着“龙项剑”,叹了口气,转身朝竹林走去。
来人望着玄虚子,静静地看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抬头看了眼天空。这时,竹林深处传来玄虚子苍老的的声音:“万物有因必有果,六师弟,我们回去罢。”
来人应了一声,便跟了上去。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只有山风还在静静吹拂。
忽然,走出一白发人。虽然满头白发,但是从他身形来看,此人正值壮年。他望着玄虚子消失的方向,叹道:“十年了!”
天空,夜色如墨。他的回音,深深的刺人心弦!
深深的,深深!
---------------------------------------
注:小说第一段为引用《仙剑奇侠传》的蜀山介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二章 宿命1”内容快照:
『第二章 宿命1』
清晨,风雪~~,但蜀~云雾更加密稠,翻~滚舞,气势汹汹,如同千军万马,又如同狰狞蛮兽。自~麓望去,灰白茫茫,沉重得让人有些不安,而又看不真切。传说此时蜀~最为玄妙,云雾缭绕,自远空望来,蜀~外~~分如同仙剑~空一般。而仙剑派主~悬空而立,正似剑尖~分。仙剑派~门朝东而开,迎日出而作。~朝阳之气,炼至阳之~,自古便为仙剑派众多剑修必经之术。此时,已为朝阳出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