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机场和往常一样忙碌而有序。一架从福州飞抵上海的飞机正缓缓停稳,陈飞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径直走向机场到达大厅。
九七年九月的上海,秋高气爽。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陈飞心底扬起的小帆,从一个地方漂浮到另外一个地方。陈飞终于踏上让他心驰神往的大上海,将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给这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就在前几天,陈飞还在福宁乡办企业上班。对乡镇的上班族而言,所谓上班,就是喝茶、聊天、看一些无聊的报纸。陈飞是土生土长的福宁人,从小生活在大山包围的**村。在陈飞的记忆中,世界是封闭和狭小的。在没有走出大山之前,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至于陈飞为什么来上海?来上海干什么?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对陈飞而言,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他之所以只身来到上海闯荡,可能是缘于他儿时的一个梦想。
到达大厅的人很多,对面人墙里三层外三层,都是接机的亲朋好友。这些人与陈飞无关。他需要先打一个电话。电话打给他的同乡吴新民。吴新民和陈飞都是七零后,还是大学同学。吴新民一年前来上海经商。据说经营一家钢材贸易公司,情况还不错。吴新民的公司是股份合作公司,股权由他的四个亲戚组成。福建人在上海的许多钢材公司都是这种模式。要么同一个村,要么同一个家族,反正都是裙带关系的凑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创业之初,大家同心同德不计个人得失,往往可以由此度过最艰难的起步期。
陈飞问到详细的地址后,决定打个车过去。司机是个女的,可能是路不熟,明显有点绕路,也可能是故意的。陈飞初来上海,完全是路盲,分不清东南西北,但他更相信后者。半个小时后,出租车终于到达目的地,陈飞下车一看,发现吴新民的经销部,坐落在铜川路和岚皋路的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这是一条临街的门面房,在一排门面房的头四间,门头广告牌写着四个大字:福瑞金属。陈飞发现吴新民选的门店位置还不错,交通也方便。
吴新民看见陈飞进来,就站起来打招呼,说:“陈飞,你先坐一下,我马上就好。”
陈飞见他还在接待客户,就对他说:“你忙你的,不要管我。”
陈飞闲的无事,就一个人四处逛逛。
吴新民的门店不纯粹是钢材经营部,有多种用途,四间门面大通,靠左边三间并排的门脸前半部分放满了钢材,后排是六组高低床,右边一间门面隔起来做办公接待室,办公室后面是厨房。陈飞心想吴新民够可以的,这么小的一个空间,被他打造得井井有条。当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晚上自然是吴新民做东,请陈飞吃饭。双方互相寒暄之后,便举杯畅饮。喝的是啤酒,两瓶下肚,陈飞有点感觉。而吴新民酒量好,两瓶啤酒,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们边喝边聊。聊着聊着便说到陈飞此行的目的。吴新民了解陈飞这次来上海是奔着他来的,而且还是长住,便面露难色。
陈飞心里明白,虽然大家是朋友,但人家也不容易,不能长期打扰人家,便对他说:“我就住几天,找到合适的地方,就搬出来。”
吴新民说:“没事,没事,你先安顿下来再说。”
第二天,陈飞向吴新民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熟悉上海的路线。几天下来,虽然跑了不少地方,就是不能确定干什么好,而且身上的出差费用花了一大半。陈飞担心照这样下去,恐怕不到一个月就撑不下去了。
这一天,陈飞正巧从长宁区人才交流中心经过,一时兴起,就走了进去。只见人才市场大厅人潮涌动,用人单位抢滩卡位,职位条件罗列详细。每个滩位前面都人满为患。陈飞站在一个位子稍空的摊位,等待面试,面试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陈飞只有大专文凭,而且专业不对口,根本没有合适他的职位。看来在上海这个人才云集的地方,想混口饭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飞还不甘心,又谈了几家用工单位,结果都是一样。信心满满的他,面对四处碰壁的囧境,一腔热血达到冰点。他开始怀疑自己来上海根本就是一个错。
走出人才交流中心,陈飞得出一个结论:外地人想在上海立足,除非自己当老板。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 万事开头难”内容快照:
『第二章 万事开头难』
陈飞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陈景~。陈景~是罗源武夷石材公司总经理。陈飞来~海之前在老家认识的。听说他们公司打算到~海发展,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陈飞猜想很大可能是~~派不出人来。如今,陈飞~在~海,不妨打个~,询问一~。于是,~照名片~的号码拨通~。说来也巧,陈总近期~来~海,还说既然陈飞已经在~海,不如先~一项市场调查,为他们打个前站,等他们来~海后再~一步细谈。陈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