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双方合作时间不到三个月,就出现危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按照双方的协议,由高德公司提供经营场所,高德公司做到了,店铺反正是现成的;另一个约定是武夷公司尽早把大理石发到上海。可是时间过去两个多月了,武夷公
司还没动静,迟迟不见材料到位。老魁急了。前两天,他借回老家的机会,专程找武夷公司的陈总,要求他们公司务必尽快发货。一周之后,武夷公司终于发了两车国产石材上来,由于没有堆放场地,只能先放在门市部。本来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是接下来,老魁的动作让合作方看出端倪。两家公司合作的基础就是一张协议书,既没有成立新公司,也没有注入流动资金,所以财务账面上基本没有什么钱。
前面说过,老魁有两家公司,一家老公司设在中山北路,一家开在沪太路,紧挨着石材经营部。老魁经常两边跑。今天他又来了,本来没什么奇怪,可是他这次好像特别关心石材经营部,特意过来找陈飞,一见面就亲切地打招呼:“陈,怎么样啦?”
陈飞知道他问业务情况,就说:”目前有一个小单子在做。”
老魁说:“不要急,慢慢来,我们都看好你。”领导有这样的态度的确令属下受宠若惊。
陈飞说:“我会努力的。”聊了几句后,老魁就说要找一下财务小叶。
陈飞说:“小叶在二楼,我去叫她。”
小叶听说老魁找她,有些意外,平常她有什么事都是跟她的顶头上司汇报。她一个小姑娘没见过世面,来上海快三个多月了,还没见过倪董事长。老魁直接找她,还是第一次。听了老魁一席话,先喜后忧,然后是晕头转向。
老魁说:“小叶啊,你来上海快三个月了吧,习惯不习惯啦?”小叶怯怯地说:“还行。”
老魁又说:“我们这个门市部才刚刚开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知道你这个财务账上没钱,所以,今天我特意过来,给你送钱来了。”
小叶惊讶地看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魁说着就把两万元递给她。小叶接过钱点了点就收进保险柜后,就坐着不动,等着老魁说话。老魁哈哈一笑:“真是傻孩子,收了我的钱,总要开个收据给我吧?”
说得小叶脸都红了,忙开个收据给他。我们都以为老魁拿到收据就会走的。可是,他好像不急,先将收据收好,然后从右边口袋掏出一叠税收的票放在小叶面前,对她说:“我知道你们财务没钱报销,这几张税收的票放在我这里很久了。今天刚好有空,你给我算一算。”
小叶本能地接过税收的票算了起来,算了第一遍,又算了第二遍,看表情有些困惑。小叶对老魁说:“董事长,正好两万块。”
老魁笑着说:“你们看,小叶帐算的不错,是两万块。”说完盯着小叶笑。小叶被盯的不好意思。陈飞看出门道出来了,对小叶说:“董事长报销的钱,你还没给他呢!”到了这个时候,小叶才如梦方醒。就这样,老魁先把钱给她,然后拿出税收的票报销。钱一进一出,在小叶手上还没有捂热,又全部被他拿回去。
陈飞暗暗好笑,老魁报销的手法真是高明。报销之前,假装掏钱借给财务,立马拿出税收的票冲帐,再把钱全部取走,一分不多,一毛不少。意图明显,毫不掩饰,让人说不出的别扭。老魁这一折戏演的活灵活现,给陈飞等人上了一堂课。
事后,小叶把情况跟她的上级汇报了。武夷公司的高层认为老魁是个老狐狸,再查验报销的税收的票发现很有猫腻。基本情况是老魁借口考察武夷工厂,随便回老家公费旅游了一次。武夷公司的陈总显然对此很有看法,责令财务部门尽快将两个月的财务报表递交上来。事后,陈飞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是三个月已经亏了25万。这个结果当然令武夷公司接受不了。生意还没有做开始,就亏空这么多,往下更不可想象了。加上双方沟通不好,三言两语就谈崩了。结果武夷公司撤出上海,除了材料全部抵给老,魁还不够,武夷公司还的拿出10万贴给高德公司。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想不到的。
陈飞事后一直想,是不是福建人的骨子里缺乏团体合作精神?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难道福建人就只适合单兵作战?就像这两家公司,一开始向往美好的愿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估计不足,一旦遇到一点点险阻,就要全身而退。这是不是福建人的共性呢?以陈飞现在的智力是无法回答。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4章 机会来了”内容快照:
『第4章 机会来了』
武夷公司的人走后,陈飞~一~子失去了方向,经常独自一人在~海街头闲逛。就像今天,他又在外面兜了一圈,还是一无所获,心情~来~郁闷。想想来~海都三个多月了,结果白忙。最大的问题是~~没钱了。想过打~回家~点钱嘛,马~又打消了这个念头。陈飞想,~是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向家里~钱,形成习惯后,将可能一事无成,搞不好马~就~打道回府。~给自己一点~~,相信熬一熬,就过去了。天~没有过不去的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