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实,沧州才是中国的武术之乡,近代很多武林高手几乎均源自沧州,我小时候跟一个三脚猫师傅学过几手拳脚,偶儿也还伸胳膊蹬腿地练几下,对霍元甲、黄飞鸿、方世玉极为钦佩,十五六岁的年龄总想摩拳擦掌地找几个江湖败类操练操练,展示一下“黄河大侠”的风采,(我们家距离黄河不足5公里,我曾经自诩为黄河大侠),但也不知道是社会风气好,还是江湖败类少,就是没有碰到过机会。但却知道了沧州,并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敬意,来到沧州后,我准备拜谒林教头英雄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但不知道这个被一场大火烧掉的草料场究竟在哪儿,我问了尹丽,她一头雾水,说:“你可真是,小说中的话你也能当真,即便有,也是宋朝的了,过了一千多年了,现在哪能找到?”
尹丽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她原来是我朋友的朋友,不知怎么就和我产生了很深刻的友谊,并差点成为此书的主人公,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眼丽人,但却极有气质,属于那种永远端庄典雅的女性,说起话来不疾不徐,你永远也看不到她着急或惊慌的时候。
客观来讲,我和尹丽是不同两种类型的人,生活中几乎不可能有交集,她从小到大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好”!从父母的好孩子,到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最后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则不一样,从小大不安分,喜欢折腾,幼儿园喜欢恶作剧,逮着小虫子吓唬女孩子,小学时代和男同学拳来脚往,很多时候都有点鼻青眼肿,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竟然情窦初开,瞄准了学校一位白净胆怯的女孩子,准备带着她学少林寺学艺,然后行侠仗义,多亏我二叔警惕性较高,对我的“德行”比较了解,恶狠狠地骂我:“你他妈的,人不大,胆子不小,我还没有对象,你倒着急了。”并及时提醒了父亲,父亲是个煤矿工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要我在外面惹事,无论是非曲直,都是“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不管怎样,先打自己的孩子,息事宁人再说,我的武功再高,也不能和自己的父亲动手,只好满脸不服地挨了几脚,这才避免了一场不伦之恋,如今那个白净胆怯的女孩早就出落成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的养猪能手,我则成了身材瘦长,极有骨感的落魄书生。在尹丽的介绍下,我给两家企业做文案,这份工作很轻松,赚钱不多,但吃饭够了,闲来无事,我瞪着近视眼坐在电脑旁写作,日子过得散淡而平实。
我经常去逛旧货市场,沧州有条著名的街道叫解放路,解放东路附近有条不算起眼的路街道叫光荣路,沧州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这条路上,我住的东塑小区恰恰在这条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的道路上,这条不宽的马路上不时有一些摆旧货的地摊,出售的东西杂七杂八,啥都有,旧毛**像章、红宝书,还有各个年代的铜钱,老怀表、录像带、磁带以及当年“地主婆”穿的“三寸金莲绣花鞋”,“老地主”用的鼻烟壶,还有各种古玩字画,蛐蛐罐,瓷器、漆器和各种材质的观音菩萨和弥勒佛,很是热闹。
我骑着自行车绕在了光荣路上,时间尚早,各路商贩正忙着布摊摆货,我手捏刹车,单腿撑地,停在了一个卖旧书的中年女人地摊上,这是个是中年妇女,性格泼辣,嘴巴挺大,一笑嘴巴能咧到耳朵跟前,但为人很是豪爽,一口盐山话,听起来很费劲,我时常在她的摊位上蹭书看,每次见面都呲着大板牙打趣我:“知识分子又来了,我的书都被你看得不好意思了,什么时候也买一本啊,别让我的书失望!”
如此有水平的话,我都说不出来,一个卖书的妇女竟脱口而出,算是极有水平了。
对这种夹枪夹棒的讽刺我倒无所谓,谁让我是穷人呢,但听见“知识分子”四个字我就一肚子气,心说,你才是知识分子,你们全家都是知识分子。但这种不满,我不能表**来,否则她极有可能把我赶走,以后就没有书看了,我只能尴尬对人家笑笑,表示自己宽容大度。
我粗览了今天的旧书:《毛泽东选集》还在那里躺着,《欧阳海之歌》应该是刚收来的新书,还有一本《养猪能手必读》没有印象,令人意外的是旁边还有一本深蓝色封面的《鲁班书》,上面画着一具黑色的棺材,这是一本江湖奇书,几乎绝迹了,此时看见,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砰砰乱跳……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又揉了眼睛,仔细看了一下,还真的是《鲁班书》,这可是一本江湖奇书啊!
提到《鲁班书》,有必要在这里啰嗦几句,这是中国最神秘的古典书籍,《鲁班书》又名《上下策》或《缺一门》,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学这本书注定要“缺一门”,所谓“缺一门”是中国江湖术士的行业术语,在我国古代,江湖术士传徒弟,是要领字的,徒弟学法术的时候,要从“瞎、瘸、独、绝……”等字中领一个字,也就是说,当他学到法术的时候,一定会失去某一方面东西,…这就是江湖术士多盲聋哑驼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在中国,不管何省何县何镇何乡,总会有一些神秘的“铁嘴半仙”或者“神算子”,他们往往有身体的缺陷,或瞎或瘸,或一生孤苦,很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学这个与其身体的残疾有关,这其实是一种谬穿;还有一种说法:泄露天机,必遭天谴,其残疾与从事的行业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令人敬畏的中国江湖文化,这些瞎子瘸子,越准越灵,自己的命运就越悲惨,即便多给他钱,他也不要。还有一句话叫“阴阳三代灭,道师三代绝”,就是说修炼阴阳、道法之人,家传最多只能三代,否则一定绝后。而关于《上下策》,还有个神秘的说法,一个人平生只能学习半本,否则全家暴毙无疑,学了上策,保你这辈子荣华富贵,但你不会后继有人,这里的后继有人,并不是说你没儿没女,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这辈子非常孤苦,不为世人所接受,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就算死了,跟你搭上一点的关系的人都不敢祭奠你。上文提到的本来身体健康健步如飞,但跟别人学了不传的阴阳之术,没有半年,忽然出了车祸,被一辆横开过来的汽车压断了腿,架上了双拐,但也因此成了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而学了下策的人,其后代将光宗耀祖极有出息,但他本人却穷困潦倒,一生凄苦。
读者诸君,任你道行高深,如果有机会得遇此书,一定要心存敬畏之心,因为不仅修习此法者如此,连知天机者也要受到惩罚,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算八字,更不要做什么四柱预测、推算八字,这都是所谓的天机,一旦知晓是要折寿,奉劝读者诸君,不要轻易把你的生辰八字告诉别人。我现在正好有了这种奇遇,我的手心开始**,手指也紧张地颤抖,不知道打开本书后,我的命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我可不想成为瞎子瘸子,更不能想成为架着双拐的“二先生”,犹豫了片刻,我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翻开了第一页。
原以为翻开此书后,我会成为瞎子瘸子,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徒有其表,只有两三章简单的目录,并没有内容,我长舒一口气,有些沮丧,又有些庆幸,心里有些气恼,骂道:这他妈的算什么书,不是骗人吗?刚准备放下书走人,却见书籍的最后一页,有一行不起眼的毛笔字,字体不大,但很秀气,不注意根本看不见,上面写着:“盐山朱宝城,书结皆有缘人。”
“朱宝城”?我有些吃惊了,世界上真有如此巧的奇遇?我仔细看了起来,书的旁边还留了个137的手机号码,现在很少有人用毛笔写字了,看来此人是个老夫子,但老夫子一般是很少用手机的,这种行为使我对他的身份又增添了几分扑朔和迷离。
我相信能真正读懂本书的人绝非泛泛之辈,那么这个盐山朱宝城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本书只有目录没有内容呢?是否他已经预感到这本书会对普通人有重大的影响,才故意摘除中间的内容?果真如此,这个人的心思缜密的让人震惊,但他又为什么要留那些文字呢?我的心又悬了起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听张小田讲朱宝成的故事”内容快照:
『听张小田讲朱宝成的故事』
我平静了一~自己,对大~~人说:“大~子,你这本书你从哪儿收来的?”大~~人白了我一眼,嚼着冬枣对我说:“你管谁~大~子?你应该~我大~或~,——哪儿来的?收来的,怎么啦?又不是偷的,你也不买,问那么多~么?你~买几本书,我给你说书的来历。”我嘿嘿嘿~笑了两~,赶~~出笑容讨好她:“行,大~,我买几本~。”我挑选了《~~策》、《~泽东选集》第一卷,还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