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黄土地的儿女 [目录] > 第8章

《黄土地的儿女》

第8章美丽的拓跋留村(一)

作者:之由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第四章美丽的拓跋留村

秋天的天空出奇的晴朗。太阳不再喷吐热浪。人们不再感到如盛夏那样闷热难熬。四周的山脉现出清晰的走向,与天相接处,泛起黄红色。满山的庄稼都弯下了腰身,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日渐消瘦的枝干上,默默地俯视着大地,好像长大的羔羊,跪拜在慈祥母亲的面前。欢快的鸟雀,也不同春夏之际,为了生存而着急觅食,而是悠闲地翻飞着。临近成熟的果实,完全能给它们提供足够的食量,把它们养得膘肥体壮,精神抖擞,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直上,唱着、叫着,呼朋引伴地盘旋在拓跋留村的上空,好像唯有它们才是这儿的主人,逗引得大鸡小鸡也附和着叫唤,演奏出山村独有的天然音律。间或有轻盈的蝴蝶忽闪着双翼,翻飞出优美的曲线,更增添了活泼、动态之感。这就是偏远的黄土高原初秋的景色!这就是黄土高原一年中,让人们觉得最惬意的季节。

郝男吃饱喝足,精神振作,背起草袋子一点也不觉得累。若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根本没有引起他的着意!只是若兰说不再上学,他有些失落的感觉。不过,这种感觉也没有在他的心里引起波浪。因为若兰这个学期,基本处于不上学的自由状态!去与不去没有多大的区别。即便她去了,对学习也是心不在焉,孔老师拿她没办法。所以,若兰说不去上学,也属正常。学校就在本村,有时间照样可以在一起玩,没什么两样。至于若兰想问别的话,她没有说出来,郝男怎能猜出来!

郝男只是按着妈妈的教诲,一心好好读书。同时帮衬着家。

假期将要结束,郝男两个月来累得有些疲惫。他真想放松一下。今天营生不多,不用急着回家,他吃了若兰的“心甜”红薯,肚子撑得饱饱的。他放慢了脚步,边走边浏览着自己美丽的**村。

只要一想到家,一看到这美丽的**村,郝男就无比的兴奋!

说起使郝男兴奋的**村——拓跋留村,确实也惹人喜欢——

拓跋留村坐落在一座自东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山墚山上。脚下是喜河,对面就是长墚山。东南角是元墚山。元墚山和长墚山相接处就是喜河的源头。北面左右两侧分别有包墚山和云墚山。四山环绕,只有两条出路与外界相通。一条可以说是水路,沿着喜河,拐过六个湾,途径三个小村,才见到宽广的大北川。喜河与全县最大的河流——蔚河相接处,水路才与贯通西边县城与东边黄河的渡口——穆兰镇的西康公路相通。另一条是旱路,就是从北面的包墚山和云墚山之间穿过,再翻过两座山,两条沟以后,才可到达穆兰镇,过了黄河,直通辽远的蒙古地区和陇西省。

山墚山地势平缓,土层极厚,很适宜掏挖土窑洞。土质纯净,不带有任何杂质;土色纯黄,不带有任何杂色。山形奇特,像斜卧着的一具老黄牛。

以住户的分布来看,从最下面的若兰家往上分成四个梯阶,一条主要坡路把四个梯阶连接在一起。第一梯阶就是“低平”。沿着宽敞平缓的山坡路上去,就是第二梯阶,取名叫“簸箕洼”。分别住有会挖窑洞手艺的卢家、会泥瓦手艺的上官家等两大家族,还有几家小户。地形就像一个特大的家用簸箕似的。靠山崖是一排二十多孔的窑洞。窑洞面墙全是用土坯砌成的,表面涂有白灰,相当的整齐、整洁。“簸箕洼”的两檐是木结构的土坯房。土坯房后墙高,面墙低,入深浅,没有大梁和后脊檩,只用一根**的前脊檩,直接把椽子担在后墙和前脊檩上。上面先用茅草覆盖,再用红土参合石灰和成极不易漏水的泥浆抹一层,再码上筒瓦,形成屋脊。屋檐较短,主要不为遮阳,而为滴雨水。土坯房四周立着柱子,当框架。两侧的山墙都用土坯砌合而成。正面全是实木门窗,相当的明亮。“簸箕洼”的中间有很大一块洼地,已分割成阡陌似的小条,分属不同人家用来种菜和饲养家畜。

再上去就是中心区,名字叫做“天元”。分别住的有:会皮革手艺的拓跋家、会弹棉花的刁家、会木匠手艺的榖梁家、会屠宰手艺的徐家,还有磨豆腐的雷家等等。

“天元”这名字很特别,且很有诗情韵味。但村里人也不知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为“天元”,实在是取义太大!不过“天”还好理解,拓跋留村人相信天意,懂得天意,替天行道,暗合天意,这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元”字很深。从最早经书记载:《周易》里面的第一卦的乾卦的第一卦爻的第一字就是“元”。“元”字,唐代大儒李鼎祚和宋朝理学大师朱子解释道:“始也、大也。”但是拓跋留村人连一篇完整的现代汉语文章都读不通,更不知上古文言文的内涵,怎能取而用之?或许因为拓跋氏入主中原,改名为“元姓”。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取了这个“元”字也还能说得过去。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叫做“天元”,实在不可恭维拓跋留村人具有如此深奥的文化底蕴!或许你一定顺口而说,拓跋留村人一定喜欢下围棋。这是取自围棋中的一个术语。围棋盘的中点就叫做“天元”。我说:“——是耶!”但拓跋留村人从来没有见过围棋,就连喜欢文墨的郝家和已经去世的齐老大爷也不曾知道围棋是什么样子,以及怎下、怎玩,这实在是个说不清的迷?但是拓跋留村人人每当提到这个名字,总带有虔诚的心态、以及不可亵渎的神色。只能说明其来历非同小可。

“天元”区最大。依山而建成三重的窑洞,就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高傲地矗立着。最底层几十孔,全是顽石口子,石灰砂浆泥勾得缝儿。顽石是一种很不容易分化的石头,极其坚硬。可以认为千年不化,并不为过。所谓“冥顽不化”,指的就是这种石头的属性。整块的原型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椭圆形、鸡鸭鹅蛋形。尤其经河水的冲刷,更是光滑亮泽。虽然顽石难凿,但拓跋留村人具有祖传的雕石手艺,在他们的手中却变得棱角分明、平整有度,易于砌筑。加之突出的白石灰砂浆泥缝儿,横是横,竖是竖,横竖交叉勾成。虽不比埃及的金字塔精巧精到,巧夺天工,万古留名。但也不能认为拓跋留村人随意而作,毛糙迁就而已!

第二三层都是以底层的垴畔为院子,依山又是两排窑洞,风格却有所不同。面墙是用红砖砌成。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皮层侵蚀脱落,变成了绛紫色,出现了斑驳的色彩。因为分化的砖头很难保护,即便在墙面上新抹一层现代的水泥防腐层,但是与原来的砖头不相黏合,不过几年,涂层全部落光。无奈只能保持原样。只有第一层的正中间有一孔窑洞,却有些特殊,外面加固了一层顽石,不是用石灰砂浆泥勾的缝儿,而是全用水泥抹成毛面,显然是近年修缮过的。但是自从郝男记得,就没有见过这里住过人家,也不多见年轻人进去,至于里面干什么,也没人说过,也没有人时常提起,他也一直没有在意过。

最后就是郝男家所在的第四层梯阶,取名:“山肩”。这个名字好理解,就是像山的肩膀一样,分布在山头底下,就是山肩,承担着支撑山头的作用。这里全是就势掏挖的土窑洞,稀稀拉拉,人家比较少。除了郝男家,还住着雷文明家以及今年才去世的齐老大爷家,并且都是独立成院。这些土窑洞的面墙也是山的原土,只是用石灰和黄土泥抹成了灰白色,确切地说:是黄白色。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美丽的拓跋留村(二)”内容快照:

『美丽的拓跋留村(二)』

说起拓跋留村的人文景观,并不是外人所认为:“~村是贫穷、落后、愚昧的象征”那样的让人顿生凄凉之情,而是有诸多可观之~!从郝~家的垴畔~~去,就是~墚~~。在~墚~~~,有一株巨大的槐树,树~如蟠曲的虬龙一样,~~很~,向四周均匀扩散,~出地面的五~庞大的地面~,像五只巨人~掌,~~地~住黄土,由于~系分布平衡协调,丝毫没有使大树向某一侧倾斜,大树直立地向~生长。大树的茎~~

~~

>> 阅读第9章 美丽的拓跋留村(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