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泉,被誉为“大山的保尔,时代的楷模”,家住清原县南山城镇一个叫黑瞎沟的小屯,在1995年因为意外造成了高位截瘫,那时他才22岁,美好生活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为了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老父亲也因为劳累上火去世,而他也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年。但是在人生的磨难中他却没有屈服,而是笑傲命运。在手不能动的情况下用嘴叼笔写作,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农村青年》、《辽宁青年》等报刊杂志。出版了长篇小说《冰凌花开》、个人文集《让生命歌唱》、书信集《心之飞鸿》。先后被评为县十大杰出青年,市“百姓雷锋”,省自强模范、道德模范,成了一名以残弱之躯依然贡献于社会的人。
杨扬怎么也没有想到唐兰是带他来看望这位“保尔”的,一下午,他就沉浸在巨大的情感震动中:高位截瘫,手不能动,袁存泉就用嘴叼着笔写,牙齿麻木了,油笔被咬坏了,锋利的断面深深的扎进了牙龈里,血流了满嘴,由于长期侧身写作,他的两面屁股生生的被硌烂了。
袁存泉的母亲王瑞莲已经将近70岁,满头白发的老母亲面对儿子叼笔创作所遭受的痛苦,没什么文化的她却毅然卖掉了一头辛辛苦苦饲养了几年的大牛,托人买回了电脑。看着儿子没日没夜的用指关节敲打键盘的劳累样,她听说核桃仁能补脑,就把秋天捡回来的核桃每天砸着给存泉吃,而她家的菜也从来都是两样,有肉有油的给存泉和孙女,看不到油腥的留给自己。在袁存泉的一篇小说终于被当地报纸采用后,只得了三元钱稿费,但看着袁存泉的高兴劲儿,那时家里连打酱油钱都没有的老母亲,竟奢侈的花五毛钱买了一串雪糕,祖孙三人你舔一口我舔一口……
面对苦难,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面对生命,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杨扬的心不可避免地被搅动起来,在震撼中沸腾起来。
因为袁存泉一部中篇刚刚完成,需要校对一番,唐兰就主动请命,两人就留了下来,准备明天再回去。晚饭后,唐兰在屋里帮忙校对,杨扬就和老母亲到后园子给刚铲过的蔬菜施肥去了。
在杨扬的坚持下,老母亲被摁着坐在了地头的木头墩上当现场指导,杨扬就挎着装满化肥的小桶,一小把一小把地将肥料洒在蔬菜下。从没有干过庄稼地活儿的杨扬,小心翼翼,又兴致勃勃,一会儿就把小园子里的菜地肥都追完了。
“孩子,快过来歇歇。”大妈已经从木墩上站起来,示意杨扬,在她的旁边还有一个木墩。
杨扬走过去,大妈赶紧拿毛巾给他擦了擦脸上的汗,心疼地说:“孩子,看你这么嫩的身子骨一定没干过地里活吧!”
杨扬和大妈挨得很近,他清楚地看见大妈慈爱和祥的脸上布满了**壑壑的皱纹。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在厄运面前,甘当高位截瘫的儿子的手和脚,撑起来儿子生命的天!
大妈还在抚着杨扬的脸,在记忆中从没有感受过母爱抚mo的他,又或许是一下午的感动,杨扬突然萌生出一股心酸,眼里就溢出了泪。
看到杨扬哭了,大妈把杨扬让到身边坐下,拉起他的手接着说:“孩子啊!人活着都不容易,都有难处,但无论如何都得爱自己……想想我们家泉儿刚出事儿那阵子,我的心一点缝都没有了,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可是,不行啊,我还要给孩子担着这方已经塌陷的天。”大妈应该是山东人,还没有变的山东口音暖暖地流泻着、哽咽着。
杨扬没有说话,老母亲的话揪起了杨扬的心事,泪水就更加汹涌的流了下来。
“不过,孩子你一定要坚强,只要挺住,没有过不去的坎,像当年我们家,如果不挺住,如果没有泉儿的坚强,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吗?现在新房也住上了,孙女也上了高中、泉儿还担任了残联的职务,政府还给开资,我们家可是苦尽甘来了……”
听着,听着,感觉老大妈怎么好像是在劝慰自己呢?杨扬抬起头疑惑地看向大妈。
大妈好像也看出了杨扬的疑惑,就说:“你们来之前,唐记者已经跟我们在电话里说了,说你好像遇到了什么事,想不开,想要轻生,所以带你到这来,感受感受活着的好、活着的不容易,唐记者不让我们告诉你,但我觉得你这个孩子好啊,会说话、会来事、有眼力见、有胳膊有腿,又是救人的英雄,电视都上了,你现在就和我们家泉一样,我看着就喜欢,有一点磕绊都心疼呢!所以孩子,你告诉大妈,有什么难事,大妈给顶着,可千万不能想不开。”
大妈富有母性磁力的话儿,终于掀开了杨扬久憋在心里的感情的闸门,他捧着大妈的传递无限热度的手,泪就不可抑止地流淌出来,成了奔涌的河……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老母亲的头就一直抵着杨扬的头,摩挲着,并哼起了一首不知名的小曲——在他们的前方,一颗圆月高悬在东面的大山上……
躺在**,窗外的月光泻进屋里,已经12点了,旁边的屋子还亮着灯,那是唐兰还在校对。本来,从后园子回来,杨扬应该和她一块儿奋战的,但他没有,甚至没有去和她打声招呼就在这屋躺下了。他睡不着,大妈的一番话纠结着他的心,唐兰怎么知道我要死呢?而且她竟是记者,根本不是医院的陪护员。他又想到了在医院楼下那个高个男的话:唐兰,我是真不明白了,他就是英雄咋啦!有什么大不了,还至于你连工作都不要了,在医院像个保姆似的陪护。
声音越来越大,杨扬抱住头。那么这些天她就是因为知道我要死,而可怜我、同情我、施舍我……杨扬一下子坐起来,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让他冲出了屋子。
跑出村子,在村头的小溪旁杨扬停住了,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脚下溪水潺潺,折射着圆月的清辉,耳畔有清风、有蛙鸣、有鸟叫,构成一阕乡野夏夜的迷人交响曲——可他却无暇欣赏,满脑子是懊恼的自卑:自己是一个让人同情、让人施舍的高级动物啊,动物!泪,从杨扬的眼眸里溢出,一滴一滴地滴在身下的石头上,声音隐隐又好像清晰可闻……
一件衣服搭在杨扬的光着的上身,他抬起头,唐兰正满含深情地站在眼前,给杨扬拭去脸上的泪水:“还记得那个暴雨肆虐的夜晚吧,作为才参加工作仅仅二十多天的新闻记者,我还是第一次深入抗灾一线采访,在巨浪翻滚中、在焦急恐惧中、在人命关天的关头,一个站在我身边的青年义无反顾地跳进洪水中,投入了生与死的决斗,在他被水吞没,在他奇迹般的到达对岸,在他爬到小屋,抱起老人又回去,在他终于把人救出,屋子“轰的”一声坍进洪水中。我的心也是跟着惊讶、提到了嗓子眼、急得大喊、就要虚脱,终于欣慰的落地……泪水已经弥漫了我的视线,咸涩的泪水就着雨水已经从我的嘴角溢进,流进我的心。面对这种对于死的勇气,让我的心无比的震动和感动,后来在他留下的包里,我看到了他的遗书和学生证,知道了他叫杨扬,是省城F大学管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通过我的也是那所管理学院的一位同学,我知道了他家里突遭变故,已经没有了亲人。英雄落难,我怎能袖手旁观,也是带着时代青年的责任和豪情,我踏上了陪护员的这段路,因为怕他再寻短见,刚开始的日子,我没日没夜地握着他的手,绞尽脑汁地想着劝解办法,看到他开心,我就高兴;看到他愁苦,我就心痛。”
杨扬抬起头,他看见唐兰已经泪流满面。
“后来,在医院、在渐渐地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一个乐观、善良、低调、勇敢,还渗透着淡淡儒雅的漂亮男孩,有一刻,就是今天在车上的那一刻,我的心不再仅仅是震动和感动,我还没有那样的崇高,那样的亮节清风……我知道,那应该是爱啊,是一见倾心的爱在支撑着我一路走来……
唐兰低下头,定定地看着杨扬,突然两个都是满脸泪水的年轻人**地拥抱起来。两个人的心跳彼此撞击着,两个人的泪水彼此濡染着、两个人的**渐渐地粘连起来……
山村的夜静极了。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东山上的圆月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从这只银盘抖出,撒在两人的头上,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只有阵阵清风,带来了一股股泥土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童话般的世界。是啊,好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一片蛙声,一对年轻人,还有一段正在延续着的故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第九章 老师伸出援手”内容快照:
『第九章 老师伸出援手』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明晃晃地~眼。董晓婉从高三班~钟老师家出来,就~头晕乎乎的,头重~轻的厉害,~楼梯时还险些栽~来。这段日子,晓婉经历了太多的事情。那天,在~河景区因为华总的突然动作和锦姨那束令人心寒的眼光,令晓婉的心一~,在~~的瞬间一~~~直~~气管,董晓婉被~呛得昏~了过去。当时,被这阵势吓着了的华总赶~让人~抬~了车,到蓬莱镇医院简单~理了一~后,晓婉就被华总坚持着带回了市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