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中旬,中国内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从中央到地方的改革之风在各个行业中渐渐涌动,反映到军营中的变化虽微乎其微,但每个军人也都能感到颇有压力。因为当时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正处于战时状态,漫长的边界线依然是零星的炮火,虽然大规模的战役稀少,但小规模的连排级的战斗时常不断,由于中越边境中方的省份是广西和云南,所以驻守在这两个地区的中国军队始终处于高度警惕和随时参战之中。
婷婷工作的军营离战区较远,属于后方,但紧张的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军营里不断传闻有战友调往前线的消息,婷婷和她的学友们也都按程序写了请战书,虽然还不太理解战争残酷的真正含义,但义愤填膺的军营氛围不由你有丝毫的犹豫,一时间上前线成了最有影响的话题。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是婷婷和学友们聚会的日子,自从来到部队,五位学友每到周末都会在大东的宿舍里聚聚,大东会买几瓶啤酒,搞点下酒菜,此时的慧慧总会露一手,用拿手的家乡扯面給学友助兴,让大家解解乡愁。几杯酒落肚后,大家的话顿时多了起来。
“哥们,你们说上前线会轮上我们学生兵吗?”闻一泉冒出了第一句。
“轮不上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去了给人家添累赘。”刘兵一边**菜,嘴里嘟嘟囔囔。“我估计可能和我们一起来的四医大的医生和护士比我们优先。”
“可别忘了,一泉的修理技术可是NO.1。”婷婷忙着替一泉解围。
“同学们,上前线可不是扔色子,凭运气,要首先看前线的需要,还有一些是政治考量。”大东的讲话总有些老成,可能与他来自军人家庭的缘故有关。
“我听人说,部队现在着重培养有知识的军人,恐怕真会选择大学毕业的军人接受战火的考验,以增加实战的经验......”
“如果选择了我,我一定从容不迫。”慧慧打断了大东的话。
“老实点,一个女孩子,总喜欢逞能,”闻一泉制止了慧慧。
“这怎么是逞能?我也是军人。”不示弱的慧慧委屈的说。
“好了,好了,别争了,谁去咱们说了不算,吃饭吧,来,干杯。”婷婷高举着酒杯。
“干杯,干杯......
暂停争论的五个学友一一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云南小县城澄江的夏天天气,总是风和日丽,很少有变脸的时候,军营里也平平淡淡,每天相同。年轻军人们等待的变化终于来了,但不是上前线的消息,而是部队选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兵去军队院校进修,以掌握更新的知识。在选送的人员中,崔大东和婷婷在其中,他们是第一批被选中的人员,很快就要去成都进修半年。
崔大东这几天喜在心头,事事如意的他应该是众人眼中的好苗子,自小听话,品学兼优,从没让做军人的父母操过心,军队大院的熏陶,使他做事前思后想,考虑成熟后才打算,显得什么事都比同龄人快一拍。他来军营是从小的愿望。大东自记事起就坐在老红军爷爷的腿上,听他天马横空地讲着大大小小的战斗故事,每次讲到开心的时候,爷爷总是拍着大东的脑袋说:“好小子,将来你要是能当兵,咱们家就三代军人了。”大东考大学的时候差一点就进了军校,因为离录取分数差了三分,只好在就读的普通院校委屈了几年。让他没想到的是老天开了眼,在他毕业的最后时刻,恰逢军队进大学校园招兵,大东终于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军营。那天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当他接到入伍参军的通知书时,激动地向已经去世的爷爷老像深深地三鞠躬,他是多么想让爷爷知道,他老人家的愿望实现了,他的长孙已成了他们家的第三代军人了,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军人了。
由于自我的完善设计,他在大学时就要求进步,靠近组织,多次向党员班长递交入党申请书和书写思想的心得汇报,有时思想汇报的内容非常严肃高尚,什么学习了马恩列斯毛等著作的感受,有时无聊的回报着人生的远大理想,老调重谈,急得时候,恨不能向班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能不能少写多练,给个机会像马和骡子一样拉出去溜溜。真是功夫不负有些人,在毕业前夕,他双喜临门,不仅获得军营接受,也成了班上第一个预备党员,小伙子漂亮的档案在部队备受领导青睐。
当大东听说和他一起进修的女学员中有婷婷之后,他的预见性开始蠢蠢欲动了了,因为以他的感觉,只要他有倾向,婷婷一定会有强烈反应的,关于这件事他也和家里沟通过,也得到了父母的赞许。可是这一次他错了,还不是一般的错,用他的话讲,错的是一塌糊涂,也让他人生第一次遇到了挫折。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五)进修”内容快照:
『(五)进修』
婷婷的背景与大东有差异,她是在工厂区长大的孩子,一个普通的邻家~孩,父亲贾老是旧中国过继来的工程师,虽然~求~步,但由于出~成分的原因,无论怎样~释都说不清楚。也难怪组织~给予~结论是控制使用,其实是贾老实在太老实,~放后,单位组织调查,让大家填写个人资料,~~求大家能写多详细就写多详细,如实写。一般稍有脑的人基本避重就轻,对自己不利的事能不写就不写,能绕过去的最好绕过去。贾老很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