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秋天的凉爽让人心旷神怡,慧慧收到了婷婷的来信,知道了她已经将自己的想法转告了大东,很是开心,虽没有马上得到答案,她已经很满足了。理智的慧慧心里清楚,毕竟爱情是靠缘分的,表达只是单方面的心思。事后她对自己能有这样勇气也暗自吃惊,毕竟那个时代的大多女生,都是被动的等待爱情,主动表达真不多见。当然能否进入婚姻的因素许多,慧慧很相信那一句话,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一天,慧慧接到命令,调去昆明外语学院进修越南语,当天下午,一辆军用卡车把她送到了指定地点,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语言洗礼。越南语属于小语种,除了课堂上的死记硬背,为增加语言的真实性,每隔一天学员都要去学院附近的农场实地演练。所谓的实地演练就是和一帮越南人吃住在一起,这些越南人以前都是侨居越南北部几代的华侨,前几年碰上越南的排华政策,被强行驱赶到了中国,据说总数约一百多万。
中国政府为安置他们可是下了一番苦心,分批分地的将他们安置在不同的省份,还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建造了简易的农舍。学院附近的农场也安置了一批,大都是经过挑选的有些文化背景的越南华侨。一段时间的接触,慧慧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口语的能力在频繁的交流中提高的很快,加上慧慧本身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到进修结束的时候,如果不是熟人相认,仅仅凭声音已经很难在越南华侨人群中分辨出谁是慧慧了。
在和这些越南华侨交流的日子里,慧慧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真诚和坦率,那种把自己当成家里人的感觉。他们对慧慧几乎倾诉了被越南政府驱除的所有哀伤,包括失去故土的哀伤、失去家园的哀伤、失去财物的哀伤、而最为气愤的是将他们扫地出门时失去尊严的哀伤。慧慧从报纸上知道几年前越南大批量的驱除华侨,可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当她亲眼看到他们倾诉时那愤怒的目光和无奈的表情时,慧慧被深深的震撼了。她无法想象,人在一夜之间会有如此的强烈落差,而这些被驱赶的上百万华侨中,有许多都曾经是越南抗法抗美队伍中的忠诚战士。在离开他们的时候,慧慧专门买了礼物看望了这些好心人,看望的含义不仅仅是对她学语言中帮助的回馈,更是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深同情。
当慧慧回到部队时才知道,学友闻一泉和刘兵已被火速调往前线,直接参与了对越作战,因为命令来的突然,走之前没有任何消息,只是同事私下送给慧慧一封信,拆开信,慧慧看到了熟悉的笔迹。
“丁秀慧:你好。
我和刘兵接到命令去中越边境,具体情况到了才清楚,如果可以写信,我会告知你。另外,不好意思,你临走时嘱咐的帮你浇花的事,我每天都遵旨照办,但也许过于关心,次数频繁,花都给淹死了,实在抱歉。我回来一定照价赔偿,当然,如果不介意,我会从阵地上带回盛开的野山花给你。
闻一泉1982年10月16日”
慧慧读完信很感动,自己不经意的嘱咐,老同学竟然如此地认真,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惆怅,这惆怅不是对溺水死去的花朵的惋惜,而是对学友奔赴前线的担忧,心里突然乱乱的,怎么变化如此之快啊,霎那间,军营里一起来的学友就剩她一个人了。
还记得在几个月之前,老同学在一起闲谈调侃,当说到他们当中谁最有可能上前线的时候,同学们的一席话还在慧慧的耳边嗡嗡。
“不是吹牛,如果真的要在咱们哥儿几个里头选上前线的,我觉得我应该是头一个,无论是政治面貌,身体素质,包括业务水平,综合起来我还算行吧。”
一泉最看不得大东的自吹自擂,每次一讲话的官腔十足,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他轻轻地回了一句。
“老弟,上前线不是去做官,是去当兵,就我们这副样子,根本就不成气候。我们一不是科班出生的军人,二不是能跑善爬的战士,根本不懂战场的规矩,真要是去了,不吓得尿**就不错了。”
“你就会自己给自己泄气,没一点斗志。”慧慧帮着给大东打气。
慧慧以为大东会鼎力反驳,没想到大东沉默了,一句话没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九)出征”内容快照:
『(九)出征』
自古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队里平常看似规律中有条不紊,但说变就变,迅速而突然。闻一泉和刘兵是午觉后被突然~道团~的,神经线还在~眠状态,可团长的几句话让他们~像炸雷一般。大个子李团长表情严肃地~代了任务。“你们俩和兄弟~队选中的军官将一起调往前线,因为事情~急,今晚就得出发。任务主~是配合作战~队的通讯工作,利用你们掌握的娴~技术,保障指挥命令的通畅。”李团长喝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