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我的爷爷 [目录] > 第6章

《我的爷爷》

第6章(五)回乡后的生活

作者:一竹小哥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回家之后没多久,农村的土地改革就拉开序幕,乡里成立公社,各村设立生产大队部,全村划分了几个村民小组,村干部们每天忙着丈地修埂、登记造册的,每丈一家都有好烟招呼着,家家都等着盼着能分到好点的土地。我家最后分得了两亩水浇地三亩旱地,重新打造几副好的农具,准备着把这几亩田地打理好,这几亩田地可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啊!八月中旬的一天,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使我们全家都兴奋不已,妻子顺利的产下一男婴,后起名怀玉。家里添了一口人倒增添了几分欢乐,这种欢乐的心情伴着我们过了个幸福的春节,转眼之间孩子都半岁了,每每想到孩子在地里干活都有使不完的劲。眼看着地里的庄稼就要成熟了,将割小麦的鎌刀都是磨好了,准备明天一早开始收麦子。到晚上九点左右,68岁的母亲突然病发,等请来郎中就已经不行了,母亲患的是脑血管病症,可怜的她老人家为了操持这个家受尽了苦难,临终却没有享过一天得清福。

本年九月又添一女孩起名秋风,此时全家八口人,家中的收入状况十分困难。因为我一直在外边工作,回乡务农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自己身体较为瘦弱,对于农村的劳动还没适应过来,所以家里大大小小事都由侄子因江所经营。母亲离世后我又添了女儿,时间一久家庭之间少不了因一些琐事发生意见分歧,有时还要受侄子因江的气,免得以后吵吵闹闹的惹得别人笑话,当年就同几个长辈给我们分了家。分家后的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手中连给朋友写信的八分钱都拿不出来,朋友曹桂华由四川来了两封信,都因没钱买邮票未能回信。最后他接信后知道了我的情况,随信寄来了几元钱的邮票和信封、信纸。他在信里告诉我说:他家有两台织袜机,一台是84针的一台是100针,让我取台机器回去,并在信中把织袜子的方法和要领,写了五六张的信纸给我寄来。于是,我就到他家取回100针的那台机器开始织袜子卖,生意好了一天能赚两元钱,这才解决了家中的开支问题。

第二年大旱,麦子欠收秋禾干枯,织袜的生意也不好做,家庭生活成了困扰我的最大问题,没办法去了趟潼关吴村。到那里找到朋友张福褖和他商量以后的生计,他劝我和他一起做货朗担。他说他自己做这行,全家六口人比当地人种几十亩地还要好,立马就给我收拾筐子条盘、扁担和各种货物等,数量虽是不多,但样样齐全,我学着他手拿拨浪鼓,一边摇一边吆喝着,他让我放心做,东西如果卖不了就把货物东西还给他。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干起了这个生意,刚开始感觉不习惯,慢慢的适应了感觉这生意还真正是不错呢?

到了第二年十月,遆家村组织了召开有160多户社员参加的大会,目的是要选一名有点文化和才干的人到县上会计训练班学习会计业务,当时大会一致推荐我去学习会计。当时会场那个情景也无法推辞,只好勉强答应。第二天我拿着自己的行李就去了县城的会计训练班报到,全县的学员有百十名之多,我们孟塬和岳庙两个乡镇才十四人,学员有的上过大学的、中学的、当然还有我这样上过几年私塾的,还有一些在单位担任过会计的,看了看就我和我们乡镇一起去的杨志清,文化底子太低。在那里学习的压力很大,所以要想不落后给他人只有笨鸟先飞比别人更刻苦的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两个月的会计培训中我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回村后就在村里担任会计一职直到二儿子怀山出生的那年末。

我在会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两年之久,这一年的年末县里推行了包工、包产、包投资,重新划分生产队,全村共分六个生产队,我全家被编入了第六生产队。那年的棉花收成很不错,各队把生产的棉花拿去卖,因我在村里任会计脸熟,六队卖棉花时非要叫上我,说是只要我在现场,这棉花就能验出高一级,就可以多卖几个钱,就这样拉着我共卖了三次棉花。到了年终与合作社对账时发现,有遆家村卖的1000斤棉花,但是遆家村账上没有收款,卖棉花的钱被人贪污了。当时因为我也去了就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之一,我被停了工作在家里呆着等待调查结果,我是第一次摊上这样的事情,把我急的样子真的能一夜把头发急白了,还有听到人说是账上搞的鬼,除了当会计的别人也不好办啊,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很气愤,但还是克制了,保持了自己的涵养没有和任何人吵架。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相信此事自有公断的。当时来调查此事的是段西渊带领的整风调查组,他是个清官,不相信别人的推论,只收集证据他在六队扎花机处查了几次,后走访了群众,最后我们队棉花对数不少,又有当时付款的遆召群的证明,最后段西渊组织清算组逐队专清棉花,查到五队时才弄明白,原来是化青、田振武等人贪污。这次的棉花款差点让我进了监狱,由此心灰意冷了,就辞掉了大队会计一职。那时正好华金公路要招收民工,我就报了名,民工都是从我们这些附近村招收的全被分到第一大队,我被编为第一大队十三连,由民工内部推荐领导干部,要求指导员一名、连长副连长各一名、排长三名、会计一名,因被大家推荐我无法拒绝的又一次当了会计。一九五九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华金公路九月份通车后,又转入西潼公路的建设,我也到第三营营部任会计,华阴的老乡只有两个人了其余均是华县人,我干到七月因家中妻子临产回家。这年又添一男孩管了四十天后过因孩子多,照顾不过来才忍痛过继给了无子嗣的马村的赵向华,起名小学。

六一年在村里管着集体食堂,又要在大队任文书,因忙不过来把食堂交给遆扣莲,此年四月又添一男孩起名永山,该年庄稼收成不好每家的生活都特别紧张。好多人饿成了肤肿病,每天每人只能吃到四两玉米粥,到了六月麦收后,集体食堂也搞不下去了就把食堂解散,一律回家自己做饭吃,虽然收了小麦,每家每户分到粮食很少,为了吃饭拿上自己的衣物和家具到别的地方变卖或换粮,就这还要避着村上的干部,因为按当时的说法就是黑市交易。由61年到66年一直都在闹粮荒,六年为买粮到赤水、渭南、洛南、蒲城、大荔、太要、三门峡等地去买卖黑市的粮食,为的都是全家人不饿肚子。后来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后来确实没办法了在朋友向荣的劝说下和他做起了贩卖的营生,最后被村里发现开除了我的党籍。当时只为了吃饱肚子,却被连累到了党籍真是够怨的。此年县里的工作组在遆家村蹲点了解了情况,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叫每个生产队抽三名能工巧匠到孟塬火车站,由我带领给大队搞副业,可党员问题一直没给我解决好,就这样一直搞了二年多。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六)改革开放后的日子”内容快照:

『(六)改革开放后的日子』

刚过完~节,各生产队的队长都动员社员们准备好农具开始一年的~耕,年前的几场雪~的比较及时,今年田里的墒情还不错,已经有~~的细草长出。~活从镇公社往回走的路~看到镇里公告栏里贴着新的通告,那通告是这样写的:通告镇各村、各大队:传达~指示~神,今年因厂矿生产需求,~在农村招收~分表现突出的有志青年加~到我们社会主义的厂矿~行劳动学习

~~

>> 阅读第7章 (六)改革开放后的日子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