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夏天,中考的成绩公布了。
中专、师范、西海市一中及桉林县各中学的分数线全部划定后,龙飞校长的脸上整天都挂着笑容,因为这次中考是五年来最好的一次。
北部湾中学建于1925年,在桉林县属于建校历史较早的一间中学,由于酸梅镇是一个优良的港湾,这里人口稠密,学生也多,人才辈出。解放初期整合教学资源,这里被认定为桉林四中,大批优秀的师范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这里来,聚集了许多名师,教学水平高在桉林县是大家公认的。1980年后改革开放,那些名师大多数是外地人,陆续想办法调走,师资不断被削弱,北部湾中学的教学质量显出日薄西山,风光不再。这让许多原先北部湾中学的校友们长吁短叹,日夜盼望重振**,龙校长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好的成绩,怎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呢!
北部湾中学一共有20人考入桉林一中,韩梅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海一中,名列全校第一。西海市是一个地级市,管理五县三区,是省里的名校,西海一中每年从五县三区选拔学生,录取分数线高上九重天,能考上西海一中,就算是准大学生了。北部湾中学这几年都没有人能考入西海一中。今年语文、数学是百二分制,六科的总分640分,韩梅却考了625分,哗,每科都接近满分,这多么不容易啊!就算你聪明也还不行,还要有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否则你一不小心也不可能考那么高分啊,再者初三有很多复读生,而韩梅是应届生却考得如此高分,真是才女中的才女,没得说!
众人到处传着这个消息,不但在学生中传,老师中传,就是酸梅镇的普通民众都传开了。韩梅这个名字几乎红遍了酸梅镇的每一个角落。就算是考入桉林一中已属不易了,总分的要达到575分才能被桉林一中录取。
这天,录取通知书寄到北部湾中学,班主任郭云老师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我早就知道这女孩行,果然不出所料!”
暑假里,北部湾中学静悄悄的,校园凤凰树开得非常热闹、红火,引来一群群狂蜂浪蝶,木麻黄的繁枝悠闲地摇摆着,对凤凰树的举动无屑一顾。韩梅到学校里取录取通知书时,郭老师送她出校门,不住地教导她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有所作为,为学校争光,为乡亲父老争光,跳出这片红土地,若有什么困难,欢迎再来找郭老师,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帮助你。韩梅不住地点头,她从心里感激郭老师,是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影响了她,这些精神财富将是她一生都用不完的。
郭老师对已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细致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智力脾性都了如指掌,一心扑在教学上,自己的肾病拖了又拖,不注意休息,脸黄肌瘦,四十出头的人骨瘦如柴,如黄叶在风中飞舞。
韩克正因为女儿韩梅而感到骄傲,这些日子他的工作更勤,每天都到盐池里去巡视,测盐度,测水温,排碱排淡,忙个不停。明天是女儿去西海一中注册的日子,这天院子里坐满了客人,有韩克正的朋友、同事,有老婆简易明那边的亲戚,还有韩梅的一些同学,这不,郭去老师也来了。韩克正原本想拿去镇上去卖两个雄鸡杀了来待客,没登子够坐,韩霜几姐妹搬出盐场里的条登,在几棵椰子树下排起了午宴。
郭云老师来韩梅亲如姐妹,已经来过许多次了,她了解到韩克正一家并不宽裕,孩子都在上学,日子过得清苦。郭老师临走之前把一百元塞到韩克正的手里,韩克正说什么也不肯收下,他知道郭老师身体有病,也需要钱,两个人把钱推来推去。最后郭老师说:“就算你借我的。等韩梅今后出来工作了再还我,这钱我暂时还不缺。”韩克正才把钱收了,感动得说不出话,韩梅送郭老师送到出盐场的路口,才依依地挥手告别。
这里的同学中有韩梅的同桌黄春燕,有班长朱娇娇,有副班长蓝天……她们有的考上了桉林一中,有的考上桉林二中,桉林二中以下的中学不是全县招生,但有的同学还是通过父亲转到了桉林三中、桉林四中去读,都在桉林县城。一句话,这些同学都是即将离开酸林镇去城市里求学的人了,好不兴奋。班主任一走,同学们这里可热闹,拿出扑克在**玩“斗地主”,可怜韩梅洁净整齐的床成了“战场”。只有蓝天在韩梅的书架前欣赏韩梅的藏书,他感叹韩梅涉猎如此的广博,自叹不如。
由于郭老师和一些亲威朋友的资助,除了韩梅注册的钱外,生活费也不是问题了。韩克正那黧黑的脸上忧愁散尽。但他还不是完全轻松,他决心更加勤奋地劳动来支持韩梅完成学业。今年养的这些鸡全卖了才够得上孩子们的学费,明年必须扩大规模。但是管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隔着一个水寮河,对面就是摩冷村的田野,他的鸡常跑到田野里去踩人家的庄稼,那些三姑六婆骂得特别难听。简易明却不当一回事,她说,鸡需要活动才壮,壮才重称,价值才高,为此,在韩克正不在时,她常故意把鸡放到田野里去,任人怎样骂,她都笑呵呵的:“刚出来,刚出来,我这就赶它回去。”
这一次姐姐就要远行求学,韩雨和韩霜的担子就重了,原本做饭洗衣缝缝补补的事儿落到了韩霜的身上,韩霜还要织网,韩雨就要帮着干些家务事。韩克正整天都在盐田里,顶着猛烈的太阳笑呵呵地干活。盐田的咸水是用机先从西海抽上卤水池里日晒,温度盐度都适宜的时候,靠盐工们用水车把这些卤水灌到结晶池。结晶池是结晶盐用的,是产盐的地方,咸水在结晶池要经过几天才结出盐花,盐花又要经过二十多天才结晶成盐。盐田是从海水和太阳里要结果,总是顶着烈日劳动。越是闷热的天气就越要出工,用丁字耙整理盐花啦,查看盐田修修补补啦,灌水排水啦等。南方对流雨多,要时刻注意,天气一变就要跑去盐田用塑料膜盖好结晶池,否则盐一见雨水,立刻融化,前功就会尽弃。
林若海这几天在莲花山上放牛寂寞极了,正是农忙季节,牛都下地耕田去了,闲着的牛不多,放牛的孩子们也少。这天,他正在看从韩霜哪里借来的《姑娘大了要出嫁》。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韩梅到西海上学去了,她的书有些没有带走,都成了韩霜的书。特别是小说,韩雨望都懒得望几眼。林若海看得入了迷,里面有一个孩子们“过家家”的情节感染了他。因为他太熟悉这些情节了。作品本来描绘的是河北那边的农村,可是玩法和这里也很相似。
小时候,他也玩过“过家家”,他们男男女女轮流着演一对对夫妻,那时是陆艳华演他的老婆。林花、林爱、林芳几个女孩子把盖着小手帕的陆艳华送来,林若海的好友林韵、林涛等几个用半拳、手掌接起来当唢呐一路“呼呼”地吹着去迎亲,嘴里叫的是红剧的迎亲音乐,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林若海满脸通红地等着陆艳华,众伙伴把他们送入“洞房”后就欢呼着散去了。他们的“洞房”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木菠萝树,几块条石本是林喜伯用来建屋的,放在这里未用得着,就成了他们的结婚“床”。成亲时,陆艳华羞答答的告诉他:“别呆着,快掀开我的盖头。”他才动手拿下手帕。
接着是夫妻睡觉,陆艳华要林若海吻她。他只是傻笑,干是搂着陆艳华不敢吻,陆艳华全身紧张得打颤,脸早已飞红。陆艳华说:“快点呀,要轻轻地吻人家脸颊,才算是夫妻。”林若海一一照办,然后他们就是“夫妻”了,一起“吃饭”,石块做饭桌,贝壳做碗,树枝做饭箸,木菠萝的叶子折起成勺状当勺子,泥沙做饭,吃完“吃”完一碗,陆艳华又盛一碗给他。这些童年的生活片段还不曾消失。
这时无远处的小孩子在唱着童谣:
七月初七罩五牙,
七盅米,七盅茶,
七双饭箸七只碗,
七个娘子坐齐齐,
……
林若海望着田野,意乱情迷。现在陆艳华越大越艳丽,就象白雪公主,而他越大越不象白马王子,只象一只困在退潮后的浅水里的石斑鱼,形容丑陋,粉身是刺。面对陆艳华的美丽,他简直都不敢仰视,她的艳影照得他睁不开眼。
正当龙飞校长酬躇满志想大干一番时,他却接到调令,他被调到了芒山中学。龙飞校长一下子就怔了,他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调走他呢?他想不通。这几年来,他一心扑在教学管理上,寸步不离学校,狠抓学风,全面发展。他把“团结,紧张,严肃,守纪。”改为“求真,务实,尚美,崇德。”对教学不认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老师大加批评,对问题学生毫不留情。
龙飞校长本来是桉林一中的教导主任,自己请缨调来这里当校长的。这里面有个原由:龙校长1955年在北部湾中学高中部毕业,本是校里的高材生,尤其是文科较好,真个是过目成诵,下笔成章。1959年华南师院毕业就去了东江县,1980年在同学黄砚如的帮助下,才调回到桉林一中,由于教学成绩显著,被提为主任。
1983年北部湾中学55届高中同学在桉林县南湖宾馆聚会,酒足饭饱后,大家皆忆昔峥嵘岁月,感慨万端!先是“促生产”,“大跃进”,接着是十年浩劫。回忆起来犹心有叙余悸。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有的同学已经故去;有的未老先衰,早生华发;有的徒叹岁月蹉跎,一事无成。一段动荡无安的岁月,一段撕心裂肺的日子,一个不能有人之常情的禁锢,使他们青春老去,犹宛如一梦中。
同学聚会,自不免重提母校,老同学们一起搭车80公里来到西海边上的北部湾中学。你看,那校舍还是50年代时的旧建筑,,黄色的飞机楼、“工”字楼都破烂不堪。
校园里的木麻黄树如遇旧人,柔枝轻摆。那时正好是下午四点多钟,篮球场上的运动员赤膊上阵,却无人观看,当他们驻足而观时,一只足球不知从何处**过来,正好射中龙飞校长的后背,众“学生”哈哈大笑,还有人说“厉害!正好射中老不死的屁股。”龙飞校长气得脸都歪了。这些老同学都非常生气,怎么这个学校的学生变成这样子了,纷纷斥责这些“学生”,可是这些“学生”竟然对他们说:“若嫌命长就再开口。”气焰嚣张。在陈述镇长的呼喝下,他们才骂骂咧咧地恨恨离去。
酸梅镇镇长陈述说:“这些根本就不是北部湾的学生,他们是社会上的小流氓,经常来这里打球,把这里的学生从球场上赶出场,动作稍慢一点都会遭到他们的围殴。校里的老师也有被打的,现在老师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老同学们齐声慨叹:“有这样的事?真是无法无天了!”
“我们也是没办法,派出所的同志来了几次,一来他们就四散跑了,抓不住他们。其实就是抓住了,也拿他们没办法。这些人的家庭背景都很复杂,什么人都有。”陈述镇长摇头叹息。
“其实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女同学,常来滋扰,特别是高中部的女同学,有办法的家长都把女儿转学到别的学校去,有的干脆退学。”说到这里,陈述镇长沉默不语。这些老同学听在耳上,疼在心里。
“学校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外地老师纷纷调走,都是一些骨干老师啊,剩下的外地老师已不多了。”想着当年这里教风学风的好,老同学们黯然神伤。“这几年来校长是每年都换,可还是无法改变现状。没人肯来这里当校长,就是强派了,也不安心,第二年就调走。教育局也没办法。”
其实,陈镇长只说了一半。校里有一位何坚副校长,他的孩子就是这个“少青帮”的二哥。这位何校长拉帮结派,排斥异已,更使众多知识渊博的老师无法施展抱负,徒叹奈何。
这次聚会竟改变了龙飞主任的人生方向。本来他怀着建设家乡的热情回来,只是想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家乡培养良才,对家乡做点贡献,他压根儿便不想当领导。为些,他在桉林一中夜以继日地工作,查资料,备课,批改,辅导,忙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他想,桉林人民培养了他,他就应该回报父老乡亲的恩情。他想:过去在东江县工作,教书育人固然是无悔的,但他却未为这里的乡亲父老工作过,为此,他心里有愧,他想把过去离开桉林的时间都夺回来。
可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在桉林一中培养县里的尖子固然重要,但这里更需要他。他是北部湾中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是酸梅镇人,绝无理由对这里坐视不管。在县城,他真不想到竟有这样的事啊!不但在县城没有,70年代,他在东江县教书时也没有!这件事对他震撼太大了!当夜他辗转反侧睡不着,第二天他就给老同学陈述镇长写信,表达了他愿意回到家乡工作的愿望。
他忽忘了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了,什么海风都吹进来,位于西海边上号称“小香港”的酸梅镇早已把过去的一切一切埋葬。街上赶时髦一族正发展壮大,男的是“长毛(发)短衫喇叭裤,水晶眼镜印花衫”。女的是“街上流行红**,‘x’头发‘y’身材”,正是这些老人们斥为“头发长见识短”的年轻人已经把酸梅镇闹得天翻地覆了。
陈镇长接信后非常兴奋,他知道龙飞的能耐。龙飞知识渊博,敢作敢为,就是说话不会转弯。但对于治理这样一所学校,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这所学校缺少的就是正气。他决心帮助龙飞,让他当上校长,这样才有可能收拾得了这个局面。在陈述镇长向县委主管教育的傅博义市长的大力推荐下,一路批复下来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秋月无边”内容快照:
『秋月无边』
龙飞校长先从教师~~,他一到任就拜访了一些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充分了一些情况,意识到这是一个人人明哲保~的教师群~。于是在暑假里,龙校长就通知第一天老师会议,大家都~带学校建议提案,可是大多数老师还是两~空空而来,一~会议室就是一~~坐~,象沉重的石头般再不出~,只有郭云、严冬几位外地老师~了提案。龙校长亲自主持会议,让大家不记名的方式分别投票表决,在会~当场批复了老师们的提案。音乐老师凌云树的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