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西海夜雨 [目录] > 第9章

《西海夜雨》

第9章苦心孤诣

作者:陈孝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这一年,摩冷村小学没有人能考上北部湾中学,全进了莲花中学,林玉和韩霜也不例外。这让林若海大大地失望,他多么想林玉和韩霜也考进北部湾中学啊,但是天总是不能如人愿。这段时间,林若海很想见见林玉,可是林玉好象有意回避他似的,总是不上莲花岭来放牛。林若海想:可能是林玉考得不好,不想见他,但林若海想安慰一下她,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

一个暑假过去了,就是不见林玉的身影。

林若海上初三了,但他似乎还是未收起阅读课外书的劲头。这学期因为沉迷于看小说,他的成绩已退到班上的十几名。陆艳华还比较稳定,还是保持原来的名次。韩雨却突飞猛进,在班上成绩排行第二。

严冬老师找林若海谈话,询问原因,他答不上来。其实,林若海现在的认识变了,他觉得成绩并不重要,一心只想增长一些课外知识,对于课本的知识,他说不尽的厌倦。

这一天下午是自习课,林若海向韩雨要了宿舍的钥匙,躲在宿舍里,正躺在韩雨的**津津有味地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冷不防严冬老师走了进来,逮个正着。林若海满脸通红,这一次他知是无法隐瞒下去了。严冬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这是严冬老师第二次这样严厉批评他,第一次是他在初一时迟到的那一次。这一次,严老师要林若海写一份检讨书,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读。这一声喝斥就如给林若海当头一棒,林若海似乎醒了过来,是啊,自己确实是过分啊!但林若海有一点不服严冬老师,那就是严老师给他用了一个“懒惰”的词。

林若海沉浸在文化科外面的世界,上个学期末,他还常常跑去酸梅镇政府的院子里看《红楼梦》的连续剧,风雨无阻。在他的心里,只想做个才子,其它的事情都不重要。林若海脑子里的才子是这样的:能文会诗,能歌善画,就如一些小说所描绘的古代才子才女那般,歌赋诗文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样样都晓。为此,林若海花了不知多少心血,这怎么能说他是懒惰的呢?严老师其实也有误会人的时候,至少严老师是不够了解他。

但酸梅镇是一个离县城有着70多公里的边远小镇,在艺术方面人才奇缺,林若海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他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甚至有时理解错了。例如《白发魔女传》中的玉罗刹,本是一个非常偏激的人物,但作者把她当正面人物来写,林若海觉得做人就应如她那般至情至性,于是事事仿效。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只能是乖僻自是,处处撞壁。还有那些看破红尘、隐藏山林潜心钻研武学的所谓世外高人,在现实生活上也不可能存在。武侠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偏激者占十之八九,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林若海开始非常为难,他一个曾经成绩那么优秀的人,怎说也不至于检讨吧?从小到大,他还真的是第一次检讨呢!可是看严老师那发怒的样子,想不检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何况严老师一向都是言出必行,从不更改的。林若海后来想,他必须装得非常重视这次的检讨,要写长一点,挖掘他思想里存在的认识错误。好!严老师让他在大家的面前出丑,他正好借检讨来显示一下他的文学才华。

星期一这天,林若海把准备好的稿子带着。严老师今天好象是没那么生气了,但还是要检讨的。林若海是有备而来,不慌不忙地走上了讲台。说来奇怪,这次上台,他的感觉完全不同,可以说,他丝毫都没有紧张的感觉,搞不明白上讲台朗诵诗歌的时候为何紧张得手都颠倒。

林若海在讲台上站好,掏出稿子,向大家微微一笑,大家都认真地看着他,想知道这位班上的文豪,写检讨书是什么样子,也好做个借鉴,下次好有个参考。韩雨笑着,回头望望他座位这边,陈兰珠、韩雨都在笑,只有陆艳华没有笑。

林若海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又一阵大笑。林若海顿了一顿,突然想起曹植在曹丕面前读七步诗的事儿,于是收起那狂态的微笑,认真地念道:“尊敬的严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只听见林若海继续念着:“我终日痴迷于闲书,整天流连于小说,以致成绩一落千丈,负恩师教育之恩,背同学规劝之德……些许进步,岂可沾沾自喜;百尺竿头,还须高歌猛进!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林若海引经据典,越念越陶醉,自我感动起来。同学这时都鸦雀无声。

“回首过去,足迹行行;展望未来,繁花似锦。来日方长,请老师同学们相信我,帮助我,我将与同学齐步迈进,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同学们也许是从未见过辞藻这么华丽的检讨。林若海滑稽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满意地走下台去,他甚至得感谢严冬老师给了他一个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

陆艳华没有鼓掌,也没有笑。她太理解林若海了,林若海这样子,只能表明他并非真的悔过,他若真的悔过,必定是认真的,紧张的样子,绝不是这个样子,这是玩世不恭的模样。为此,她笑不起来。

严老师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有时微笑着,末了,他走到讲台前继续讲话:“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检讨书,词工句丽,写得非常好,也非常诚恳。我希望林若海同学能从此吸取教训,戒骄戒躁,把成绩再一次搞好。我希望并且坚信林若海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更加努力学习!”

可能是长大了,陆艳华很少到林若海的小屋来了,林若海感觉得出来,心里也有几分失落,但没关系,反正现在他有小说看,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每天都在跟“高尚的人”做着心灵上的对话。他觉得同学们对于成绩那么在乎的样子真可怜。“书中自大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觉得这“书”说的应该指的是课外书,而并非现在的课本。这一天放学,陆艳华约他到海边走走,林若海答应了。

两人径自横过学校的运动场,穿过一片台湾相思林,向海边走去。现在正逢早潮,早上涨潮下午退潮,海边**一片宽阔的礁石海滩,乌黑的礁石沉默着,海边静悄悄的,只听见海鸟不甘寂寞的“吱吱”声,它们忽远忽近地飞翔。下午的阳光淡淡的,又是秋阳普照时。

陆艳华有意走近林若海,和林若海并肩走着。自上初中以来,他们是第一次挨得这么近。陆艳华望望林若海,林若海正出神地望着远处,陆艳华令人欲言又止。

林若海也大约知道陆艳华这次为什么约他出来,多是为了他成绩后退的事。林若海想:“课本的知识除了几科是有用的外,其它的都毫无用处。比喻英语,有的人写作文病句百出,自己的国语都学不好,还学什么英语呢?还把英语的地位抬得那么重要。将来又有几个人用得上英语呢?总是说将来将来。又比喻政治,一大堆政治理论,全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承认这套理论,只有廖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奉若至宝,用这套理论对别的国家大加评论,自以为是。这要是分门别类,只让一部分有兴趣的人去研究也就罢了,偏是全民皆学。我不是共产党员,我知不知道共产国际几时成立又有何不可呢?这位少年读的课外书太多,又没有人对他加以引导,形成了许多偏颇的见解!

在一片大礁石边,林若海停下脚步,陆艳华也停下来,靠在礁石上,拿眼又瞟了一下林若海。说:“若海哥,不如我们在上面坐坐吧!”“好。”林若海先爬上去,坐好,见陆艳华不上来,问:“你咋不上来呢?”陆艳华笑笑:“我爬不上去,我要你拉我一把。”其实陆艳华忘了,今天她穿着花格子的**,白的上衣,不像平时那么方便。林若海只得伸手去拉她。陆艳华上来,兀自还拉着林若海的手,林若海不好意思,轻轻地挣脱。

陆艳华想首先打破沉默,说:“你看那些鸟,多自由自在啊!”林若海若有所思,说:“是啊,人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偏就什么成绩啊,考大学啊,烦死人。”

陆艳华说:“我们农家子弟也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有出路的。若海哥,你说是吗?”

“是的。我婶子……常说,瞧你这么单薄的身子,你不认真读书,将来回家种田,连汤都没得喝。”说到婶子,他突然不好意思。林若海叫他妈作婶子,叫父亲作叔叔。小时候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格带弓箭,要射杀父母,为了避开,就必须在称呼上改口,表示这本来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林若海很羡慕城里人那样叫爸爸妈妈。他连这样叫的权利都没有,而陆艳华就有。其实在当地的农村,这种称呼也很普遍,有叫妈作阿姨的,有叫妈作嫂嫂的。这只是林若海的心理在做怪,其实陆艳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自卑的。

“你还会长高的。”陆艳华说。她望了望林若海,见他无语,又继续说:“凭你的聪明,你完全可以考得上大学的,我相信。”

“其实我很看淡这些东西的,什么大学,在我的眼里全算不了什么!古今将相在何方?最终留下的是什么?万古江山?不,是沧海桑田而已。”他要在陆艳华的面前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这确实不是一般的初中学生所能说的话。而林若海也确实是这样想的,只是他也不知自己将来想过怎样的生活?一片模糊。这些话语也不过是引用一些书上的说法,在他的头脑里,可没有这么高的认识和思考。十多岁的年轻人,那股歪劲,完全可以想象,虽然是童真未全部脱落,可是却处处装出大人们的那般模样来,故作沉没。

“你打算明年报考高中还是中师、中专?”陆艳华关切地问。

“我打算念高中,在不久的将来,中师、中专这种学历将是非常低的。”

“是的,我也这样认为。”陆艳华愉快地点点头。又说:“我家最小就是我,现在也只是我一个人读书了,我妈说,只要我愿意读,读到什么时候她都支持我。”她突然象想起什么似的,抬起头,深情地说:“若海哥,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互相勉励好吗?”她征求般地望着林若海。林若海向她这边侧过脸,点点头:“嗯!”陆艳华高兴地指着飞鸟叫起来:“若海哥,你看你看,它们飞得多低!翅膀几乎沾着海水了。”林若海动容地说:“是的,它们喜欢海水。”陆艳华说:“是的,它们离不开海水,离开了海,它无法生活!”

陆艳华这时心情舒畅极了,站了起来,痴迷地望着远处。林若海也在动情地欣赏着海上落日,已是红色一片了,海沟对岸的田野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暮色里。海沟里只有一点点海水执意不肯离开这片海滩,海风微微地吹着,非常舒服的感觉。陆艳华几乎是醉了,好想一头靠在林若海的肩膀上,但她不敢。

林玉和韩霜在莲花中学里是同桌,两人形影不离。韩霜上学时总是先来林玉家邀上林玉才一起回校,放学了又先回林玉家再回自己的家吃饭,一吃完饭又来林玉家和林玉一起午睡。早上韩霜的妈妈懒得煮饭,韩霜晚上就和林玉睡,早上也在林玉家吃早餐,有时也在林玉家吃午饭,俨然是林玉家里的一员。女孩子就是喜欢有人相伴,明明自己家里的床又大又舒适,却偏要几个人挤在一张**,为的是说话儿。林玉的几个童年伙伴林红、林燕、林娟都不读书了,挤在一起,好不热闹。

杉木村的露天影院停业了。在莲花中学旁边,原来的莲花大队队部的广场子里新开了一个影院,一下子就吸引了莲花中学的学生,还有附近村子的青年男女,一时看电影成了最好的约会形式。林玉她们几个女孩子用织网换来的钱就可以轻松地看上几场。

韩霜自小就受姐姐韩梅的影响,很喜欢唱歌,什么《妹妹找歌泪花流》、《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歌曲,她都会唱。接着港台歌曲打入大陆,唱遍大街小巷,称为流行歌曲,是以最时髦自居的,这些歌曲她也会唱。这些传入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起先只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歌曲,比如《踏浪》、《小城故事》、《酒干倘卖无》等,后来就全是爱情歌曲了,什么《美酒加咖啡》、《假如》、《在水一方》等,这些歌曲很大程度地刺激了青少年的意识早熟,潜意识里逐渐就有了“爱情”的词儿,甚至稀里糊涂地渴望起爱情来,唱起歌来似乎个个都是情圣。

在西海市读书的姐姐韩梅今年暑假回来又教了两首歌给她,那就是台湾歌手费翔在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唱的《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以前这些所谓流行歌曲全是女歌手唱得多,什么邓丽君啦,韩宝仪啦,龙飘飘啦,歌坛阴盛阳衰,现在这些女孩子也可以痴情地崇拜一番男歌手,不至于情无所依了。

但林燕和林玉都喜欢唱雷州歌,这影响了韩霜也喜欢起来。对于韩霜来说,音乐不再遥远,它就在身边了,一班知音一起,几乎是每天晚上都在林玉的阳台上唱歌,歌声飘荡在寂静的村子里,引来了附近的村子和莲花中学的一些时髦的男青年,在林玉家附近不停地仰脖子。有时韩霜也在雷州歌的中间插唱一两首流行歌曲,算是小插曲吧。

林玉看准了莲花影院电影的排期和内容介绍,特意邀林若海看台湾电影《春寒》。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对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受家长的门户之见,被活活拆散的故事。男主角会弹一手好吉它,他们常在一起互相唱和。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男主角死去了,女主角用尖尖十指硬是刨挖开泥土,亲手把男主角埋葬。这时主题歌响起:“从亘古到于今,什么是永恒?从亘古到于今,爱情才是永恒!……人在艰难中长大,风风雨雨都不怕。……”这不是他该唱的吗?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是,自古爱情悲剧,都是男哭女,难见女哭男的。林若海想,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男的同样也有痴情种,他就是其中一个。

林若海想,台湾电影之所以能轻易地赢得大陆观众的眼泪,主要是体现了人性,用情去打动人,包括人间许许多多的人的感情,这是最实在的东西,大陆的人们正是缺少这种东西。自古至今,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具有人性美的,抛开人性去谈什么主义,那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本之源。

林若海决定用积攒来买书的钱,用来买一把秦琴,有空就自学弹琴,学成之后也好给林玉她们几个女孩子伴奏。林若海跟林玉一说这意思,林玉就把自己织网积攒的钱全给了他,林若海一下子就够钱买琴了,他欣喜若狂,中午就飞跑着到酸梅镇上去买秦琴去了。

天气很好,蔚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看就是个晒盐的好日子。南方正午的太阳火一样的烈,几乎把石头都晒化了,但这正是盐农最佳的工作时间。韩克正此时正在盐里松动盐花,挥汗如雨。有几个池水已经蒸发了不少,有了一层薄薄的结晶。盐工要在这个时候加一些卤水,以增加盐的产量。

林若海经过盐场时望见韩克正,赶忙打招呼:“克正叔,还不收工啊?”韩克正笑笑:“今天不用上学,你去哪?”林若海说:“我到酸梅镇去买一把秦琴。”说完愉快地走了。

韩克正还是那么积极地经营着他的盐场,黑红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清洁卤池的活,他常常一个也去干,为的是拿多一点点的工分钱,任劳任怨。说是盐工,其实是盐农。因为,他们上班的时候,只是带上一把铁锹,这儿挖挖,那儿铲铲,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理清水系,把海水一级一级地引导,在太阳下蒸发,结晶成盐。现在,盐工一个月就拿这五六百块的工资,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如一个农民。如今,他们的后代,都向往从这儿走出去,再也没有人想回来了。

他听说,由于盐田的效益日益变差,必须进行改革。要改革,他所在的第三工区规模不大,将是改革的试点。盐场可能会承包给私人,把大片效益低下的盐滩改造做养殖用,变成虾池、蟹池什么的,转产转业。对于广大盐工来说,洗脚上岸,领取补偿金,告别收入低微的盐业,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盐工如何给予经济补偿,盐工今后的生计如何维持,成为摆在广大盐工面前的现实问题。

这间盐田凝集了多少人的辛劳,说不清,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一辈子的汗水。所谓的经济效益差,固然有受世界大气候影响的因素,但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对于世界大气候影响的因素,他认识不足,但人为的因素,他多少是知道的,那就是经营不善,这跟领导人有关。领导人不管盐场的死活,又跟体制有关。企业败了,领导正好从中捞一把,这一捞就足以应付下半生的生活,只有职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农历八月天,蒸发量大,盐早熟,但同时空气对流也盛,雨**,常常要收盐、盖池,功夫很多,家里的事,他都少功夫管。他常常要凌晨二点就起来收盐,赶在天亮之前就收完,日出后,气温一升高就收不了了。白天,有时盐池里的盐度很高,也要下池作业,那水滚烫得就如硫酸那般。

傍晚时分,天空被晚霞染成橘红,咸湿的海风抚mo着人的肌肤,潮潮的,咸咸的,把毛发都扯到了一块,似乎只要在盐工的头发上拧一把,就立刻可以拧出水下。在晚霞中,连空气都是透明的。是收获的时候了,早上的卤水已经成了又细又白的盐,盐田里到处是忙碌的人影,有的头发就如盐花那样白。

这一天晚上,韩克正放工回来,累得饭也顾不得吃,倒在**就睡着了。一醒来,钟正指向两点,是凌晨了。他听见场部里的广播在大声地叫:“天突降暴雨,现在,广大盐工必须立即到盐田进行抢收作业!……”这句话急促地重复着。韩克正一骨碌爬起来,急急披上雨衣,拿了镐盐的工具,刚跑出了家门,只见场里人影散乱,对面一排屋里跑出一个人来,叫道:“克正,快点汽灯!”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天意难测”内容快照:

『天意难测』

韩克正听如此说,想起有两盏汽灯都在他家,急忙~回宅内,~~那个人也跑~来了,是钟华。钟华也是外地来的盐工,就住在对面那一排屋里。钟华~着雨~、雨鞋,~来帮忙点着两盏汽灯,韩克正也全副披~,一人提着一盏灯,就~到盐田里。盐田里已经有三盏汽灯的,盐工从四面八方跑来,看不清人的脸面,只见人影晃动,这时雨~来~大,一时风~、雨~、~步~、镐盐~、汇成一片。在木板~吊~起汽灯,拿起丁字

~~

>> 阅读第10章 天意难测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