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杂志期刊里,我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无论任何争端,受苦始终是人民。我赞成这里富含哲学的道理,也赞成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但无法理解和无法承受的是南沙群岛这片撕裂的海洋,给悲怆的渔民带来的苦难。海洋似秋天的桑叶,一片片,一块块地被蚕食。今天的南威岛里的越南驻军准备搞通讯网络,明天的弹丸岛里的马来西亚游客又要重建机场跑道;今天菲律宾来干扰你美济礁的渔船避风措施建设,明天跟踪和围堵你的国家巡航考察慰问团;今天开始占你的仁爱礁,明天在礁内抓扣你的渔民;暂时无军队侵占的地方,中外传统的渔民在打鱼,今天马来西亚的军舰不便出动驱赶,明天准有菲律宾渔民把炸鱼炮扔到中国渔民身旁,他们之间的军民默契,国与国之间的配合,似在演双簧。长期在南沙群岛守礁的渔政船员说:“他们步步为营,把我渔民逼出传统的捕鱼海域,渔民稍有怠慢,他们就用枪对着手无寸铁的渔民,开始血腥的杀戮”。
1
那是一个周末,广州的大街小巷挂满红旗,林立的店铺也挤出有限的空间,国庆大减价的字样大幅地挂在醒目的地方。在北京路的街头,人们或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品尝着美味的西餐,情侣或在婚纱促销点里穿戴试镜,学生们都集中倘佯在新华书店的书海洋里,他们脸上挂着笑,相互交谈,流露着幸福。在书店的音像卖柜边,我遇见了从南沙群岛守礁回来不久的陈暹有,正带着他的小孩,挑选教材版的音像资料。陈暹有,一个高大结实,言语不多,感情丰富的人,是原中国渔政34船教导员。他在渔政船上工作了27年,在南沙守礁13年。他告诉我,下个星期就要到南沙群岛去了,孩子的功课不好,要把孩子落下的课程补回来。在与他对话之前,我对南沙群岛的情况多少了解,知道他是南沙对敌斗争“513”事件的经历人之一,于是,我们找个宽敞的地方,促膝长谈。
他告诉我,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经历,周边国家觊觎我南沙主权,割分我海域的态势愈演愈烈,我们主权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我们没有惧畏,镇静自若。但15月13日,确实是惊心动魂的一天。
当时,我们在南沙守礁仅半年,中国和菲律宾的副外长就南沙群岛问题谈判处于僵局,双方仍在角力,一度平静的南沙海域风云骤变。13日上午,天气格外的好,在人们的视感空间里,想象不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6时15分,企图在国际社会上制造舆论的菲律宾海军,意欲进入我驻礁进行挑衅活动。在距离我礁24海里处,上级命令正在建设渔船避风措施的中国渔政34号船,立即出礁,力将对方拦截在驻礁8海里之外,万一不行,则将对方拦截在5海里之外,但在……
我发现,他的脸沉了下来,语气显得凝重。
这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他接着说,当时随船带队的杨朝雷副队长任海上副总指挥,12日晚上十一点多,上级给我们转达了菲律宾军方对美济礁的最新动作,除了布置应急行动方案外,还强调说,在无法成功拦截后,退回美济礁的主航道口里,渔政船必须打横自沉在主航道上,坚决阻止菲军舰进入我驻礁。行动方案绝对保密,一定要做好同志们的思想工作。我奇怪,一个行动方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要保密,为什么说退回主航道口自沉就能阻止舰艇的进入?
他说,美济礁位于南沙群岛东北部,是近似椭圆形的干出礁,长约4.4海里,宽约3海里,礁盘上有许多干出水面约半米高的礁石,斑驳陆离。礁内有一个长约4海里,宽约2.3海里的泻湖,平均水深26米,泻湖呈东西走向,其西南部海底较为平坦,大部分水深18米以上,是渔船天然的良好避风港。整个美济礁只有两个航道口,一个是南口,一个是西南口。南口主航道宽约200米,可供大船进出,西南口只能是小型渔船进出。我们主要守住南口主航道或者自沉阻止航道,菲律宾军舰就不能进来。
7时45分,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菲律宾的军舰。其一艘配有2架军用直升机的4000吨级登陆舰,随同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载着多国记者的豪华客轮,组成编队,我数了数,护卫舰上有7座大炮,正向我们齐刷刷地逼近。
“咣铛”黑洞洞的炮口向我瞄准。
气势汹汹的菲律宾军舰步步紧逼……近了,近了,更近了。清楚地看到炮弹在上膛,听到军需品搬运的声音,不好……,不好……,肆无忌惮的两架军用直升机在我的头顶盘旋。
中国渔政34号船急速向前,死死地斜插在军舰逼近的轨迹上,象一把直捅的尖刀。菲律宾军舰急拐弯,擦肩而过……杨朝雷副大队长一个趟趔,手中的望远镜重重地摔跤在驾驶室地板上。他有力地挽住扶杆,迅速调整身体的重心。在摄氏40度的高温下、身着四公斤重的防弹衣的同志们,执行着他的指令。
他清了清嗓门,喊道:
“同志们,我们只有前路,没有退路。”
黑洞洞的炮口再一次扩大、清晰。
菲律宾配有两架武装直升机的4000吨级登陆舰的七门大炮,把我们配备轻武器的300吨渔政公务船,置身于发射范围。危险。
时间在“嘀答”中……双方距离一米一米地宿短,气氛骤然浓烈。危急,危急!周围没有其他援助船舶的出现,时间定格了。
他深情地说,整个战斗过程,我们与敌武装直升机和登陆护卫舰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有一种大象对蚂蚁的感觉,但我们无法回避,这是狭路相逢,决定胜利的是勇者。我们没有放弃,巧妙周旋了8个多小时,近距离对峙约70分钟,最近时仅50米。成功将敌舰艇编队拦截在8海里外,挫败了挑衅者精心策划的阴谋。当时,上级给我们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他停了停,再也不说话。
他的描述令人身临其境,令人愤怒,也令人发指。
我欠了欠身子,抖了抖胳膊肘儿,无意中,撞倒站在我身边的小男孩。他连忙起身,扶起自己的孩子。就在这一刻,我发现他的眼睛是红的。我为自己的无意连忙道歉。他说,斗争结束返回美济礁泻湖的时候,有几个兄弟晕倒了,就在船的甲板上,滚烫的甲板在嗞嗞作响。他扶起那几个兄弟的时候,眼泪哗啦地掉了。我承认我的情感比较丰富,容易受感动,在见到那几个兄弟干着**,滴水不进,被南沙猛烈的太阳洒得晕倒,他们的身上仍穿着沉重的防弹衣时,我控制不了自己。真的。我的心快碎了。我那帮兄弟和我,都成了亲密的战友,我喜欢他们,爱护他们,更了解他们。他说,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后的年青人到南沙群岛来锻炼,回去之后,那个年青人感慨的说,在南沙,如果不是我的职责,就算那里有金山银山,我也不会去。但我们那帮兄弟,只有区区的几十块钱补贴,远远比不上其他海上工作的其他行业。他又说,在扶起我小孩的时候,这让人感触。我想,当时,我扶起几个兄弟的时候,我也心痛,也有关爱。但我也自豪,有这样的兄弟自豪。
陈教导员把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还把历史记载进行还原,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他还告诉我,近期,研究南沙问题的专家张良福出版了一本书叫《南海万里行》,那里有记载外国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从另一个角度来真切体验当时的战斗气氛,或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南沙主权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更深人静的时候,我翻开了张良福老师的《南海万里行》,摄取了当时的一些信息。其中,张老师有这样的记载,我将其转记下来:
关于这次“513”事件,亲身经历此次事件的外国记者曾有“精彩”的描述:[路透社米斯奇夫礁附近水域5月16日电]题:
大象和蚂蚁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发生对抗
4000吨重的菲律宾海军登陆舰“本盖特”号,载着日本、菲律宾等共9个国家的39名记者,驶往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的一座由中国控制的岛礁。
米斯奇夫礁以北8海里处遭中国渔政船拦截
在登陆舰接近米斯奇夫(美济礁)礁时,有两艘小船突然开了过来,船体上写着“中国渔政”的字样。
带有捕鱼船标记的两艘中国船只快速超过“本盖特”号的船头,随后从两边把它包围起来。双方间距逼近到大约300米。
当这两艘中国船只朝“本盖特”号驶来时,在菲律宾军舰上的菲律宾西部司令部司令卡洛斯斯塔内加少将就呼叫护卫它的巡逻艇“米格尔—马尔瓦尔”号。
菲律宾的巡逻艇开了过来!该巡逻艇立即抢占了中国船只与“本盖特”号之间的有利位置,意在阻止小船靠近。但其中一只中国船继续前进,一直开到约距我们50米远的地方。
菲律宾空军一架飞机通过无线电向塔内加报告说:“‘恶鱼’在15海里处,正往这里驶来。”随后两艘中国军舰冒着黑烟出现在15海里处的海面。塔内加司令确认是中国海军的护卫舰!
两艘护卫舰看来正以最快的速度驶来,显然是来支援中国渔政船的。
改乘直升机,从高空对米斯奇夫礁进行了采访
两艘较小的写有“中国渔政”字样的船只拦住了“本盖特”号登陆舰的去路。其中较小的一艘距离“本盖特”号只有50码。身着蓝色衣服的人员通过双简镜在观察,对着“本盖特”号拍照、摄像。
菲律宾军舰不得不停在米斯奇夫礁以北8海里处。
一位菲律宾高级军官说:“这是一次大象与蚂蚁的交锋。”他指的是中国海军对菲律宾舰队——其舰只平均服役期在40年以上----拥有压倒一切的优势。美国造的“本盖特”号已服役52年,属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使用的那类舰只。
塔内加司令决定让记者们改乘直升机,从高空对米斯奇夫礁进行了采访。
塔内加司令指挥了在越南战争时期使用的UH-1“休伊”式直升机完成7次运送任务的第一次。
可以看到这块礁岛上有4处建筑物,第一处都由3—5栋呈八角形的建筑物构成。还能看到建筑物上的抛物面天线和中国国旗,以及十多名男人,其中有人还把照相机对准了我们的直升机。
塔内加司令给我们当起了导游,说道:“他们好象是军人,我看到枪架了。”他的意思是,这里并不是中国所说的“渔民的避难所”。
“休伊”式直升机挑衅性地多次飞过中国设施的上空,以30英尺的低空飞行轰鸣而过。
当直升机分批地把处国和菲律宾记者从4000吨重的登陆舰“要盖特”号上运往有争议米斯奇夫礁上空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准确地说是70分钟里,中菲双方在海上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一只中国的小船一直与“本盖特”号登陆舰保持着大约50米这样近的距离。
在距此地西侧25千米的海域上,还有两艘中国家护卫舰。
直到记者都从船上分批乘坐直升机采访米斯奇夫礁的活动完成,“本盖特”号开始改变方向,驶离米斯奇夫礁,中菲双方的对峙才结束。
在整个对峙过程中,菲律宾空军一架飞机提供了空中掩护。
当“本盖特”号驶离该地区时,两架意大利制造的S-211喷气式飞机在上空呼啸着。为其提供支援。船上的由39名成员组成的记者团中的菲律宾人欢呼着。
双方首次直接对抗
菲律宾官员称这一事件是马尼拉同中国在斯普拉特利群岛首次面对面地遭遇,首次直接对抗。
菲律宾西部司令卡洛斯斯塔内加少将对记者说:“这不是假装的游戏。”他说:“我们互瞪着眼珠子。我们没有眨眼睛。”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因为这是我们的领土。”
他还说,菲律宾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菲律宾对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的主权要求。
然而,大多数菲律宾官员承认,菲律宾的军事力量----亚洲最弱之一----根本不是北京的对手。
对于国外记者的报道,我不敢恭维。只是带着一种新的视觉来看这事的本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事。觉得任何的争端似乎都有它的必要性,也有它矛盾的一面。对于南沙群岛,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觉得菲律宾自称其领土的说法不准确,因为,历史不容歪曲。六十年代,周边国家都承认南沙群岛主权是中国的,只是知道南沙有丰富的资源后才开始否认历史。还各自画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来对我渔民进行步步进逼,达到事实侵占南沙群岛的目的。我想,这应该是强盗逻辑,无法忍受的事情。夜更深了,我不知道曾经在些事件中顽强抗争的渔政兄弟们是否睡着了,不知道晕倒在甲板里的几个兄弟是否安好,不知道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是否也随年代的古稀,淡忘了一些事情,包括“513”。或许,在他们的记忆里,这些不算陈年往事,他们还会记得这次斗争,会记得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对于南沙群岛,他们知道一切都在进行,一切也将会有结束的那一天。我敢相信,在他们所流的血里,肯定有一股是热的,那就是强烈的国家海洋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2、 听着飞机轰鸣声过新年”内容快照:
『2、 听着飞机轰鸣声过新年』
在大都市里,~节是很~闹的,~喜庆的~色显得十分安祥。~~新~~的孩童们嬉戏着,淋~在~的海洋里。去年~节,我的小孩接着我的~,走在广州街头的花市里,她仰着头,咧开小~,叽叽喳喳地说着她知道的花名,小~还在不停地问我这花那花的品种和名称,不时~出惊奇和欢悦,我想,她是幸福的。很突然的一个问题,她使我语塞。她说,爸爸,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年,是不是都~过年!孩子稚~的提问使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