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心灵轨迹 [目录] > 第3章

《心灵轨迹》

第3章2、 听着飞机轰鸣声过新年

作者:李德省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



在大都市里,春节是很热闹的,充满喜庆的红色显得十分安祥。穿上新衣服的孩童们嬉戏着,淋浴在春的海洋里。去年春节,我的小孩接着我的手,走在广州街头的花市里,她仰着头,咧开**,叽叽喳喳地说着她知道的花名,**还在不停地问我这花那花的品种和名称,不时**惊奇和欢悦,我想,她是幸福的。很突然的一个问题,她使我语塞。她说,爸爸,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年,是不是都要过年!孩子稚嫩的提问使我感到难受,在她童真的世界里,新年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也有一个新年。我没有去细做思量小女孩所要知道的答案,只是在想着一个人,他以前过新年的故事,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但小女孩太小了,她无法明白其中的得失,无法知道新年之外,广州之外的其他东西。这就是我想记下这些人和这些事的缘故。那天,当我试图走进他们的心灵,解开其中的谜语时,猛然发现,一切都是我意想之外的事情。

一个布置温馨的客厅里,陈连祥就在我的身边,微靠着沙发,用枕头垫着背,他说他将近一米七,但现在好象缩短了许多。他是一个中年汉子,曾是农业部二等功获得者,在中国渔政301船上当大副(副船长),海龄二十一年,去南沙群岛守礁十三年,现仍然坚持着。他说,自从渔政船有史以来垮进南沙群岛时起,我一直在船上,经历了渔政在南沙,从没到有的全部过程。第一次开赴南沙时,我在船上当大副,参加了南沙美济礁的第一代高脚屋的建设。并在南沙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

那天,我和20多位同事随中国渔政301号船,从广州启航,经湛江到了南沙群岛的美济礁,参与南沙群岛美济礁渔港避风设施的建设和守礁,一守就是十三年。他停了停,挪动一下身子说,每每回忆起十三年前第一次到南沙群岛的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那一年,我们冒着高温,头顶烈日,泡浸在齐腰的海水里,带领着民工,搬运圆形大铁桶,扛运水泥,向礁石里打铁钎,焊接铁桶,架起木架,经过20天的紧张施工,建成了美济礁第一代高脚屋。看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里的高脚屋,看着同事们脱皮的脸,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毕竟,我们是头一次,也是头一次建成了高脚屋,也是头一次脱皮。兄弟们个个都累得很,有人刚回到大船上把脏衣服一脱就睡着了,醒来后再吃晚饭。心想渔民们有了避风的场所,大家开心地笑了。

是的,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建成一批高脚屋,供中国在南沙海域作业的渔民避风。

陈连祥憨憨地说,当时,为配合我们的建设工作,国家海洋局也派出专家和“***14”号考察船,对美济礁进行学科珊瑚礁环境调查和勘测。研究员和他们的技术队伍,就水文气象、定位测绘、工程地质等专业分头进行技术准备。他告诉我,好象有一篇文章叫《南沙科考纪实》,里面有记录当时的情景。

于是,我翻了许多书籍和找了许多网页,终于发现了这篇文章,里面有这样的记录:环状的美济礁顶部有两条潮汐通道,大的一条有四五十米宽,恰似为船只出入准备的航道,考察船进出毫无问题。我们是在海水**期进入的。经过通道时,看到深海处深蓝色的海水,在环礁的浅水处逐渐变成浅绿色,煞是美丽。考察船在泻湖中抛锚时,礁外巨浪翻滚,而环礁内却是微波荡漾,大吨位的考察船纹丝不动,大家都欢呼住上了"海上旅馆"。我们进入美济礁的前几天,在礁盘上建设高脚屋的工人已在进行作业。

这是高脚屋,以钢铁为骨架。由于海水腐蚀,它们只能使用两三年时间,以后要被下一代的钢筋水泥高脚屋所代替。由于有了这些建设者作伴,我们在这里并不感到寂寞。第二天早晨开始正式作业。考察船就作为母船,只靠一条小艇在泻湖内和礁上作业。一组同事趁低潮时在礁盘埋设了考察碑,标志着这是我国的领土;水文仪器悬挂在浮标上作自动测量;测深的小艇则在泻湖内来回穿梭“扫海”,以获得精密的水深资料。最困难的工作还属在礁盘上钻探作业,环礁内的波浪虽然撼动不了大船,但对小艇的平衡却影响巨大,加上条件限制,不可能携带大马力钻机,珊瑚礁又很脆硬,因此,钻探进度缓慢。

在作业约一周后,一艘两边带平衡鳍的小艇突然闯入了泻湖,经询问,自称是菲律宾的渔民。我们向他们说明,美济礁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但是大家还是可以友好往来,就让他们离开了。南沙的阳光的确厉害,即使在冬天,我们只工作了十几天,脸就晒得很黑了,甚至有些人面部被晒了脱皮。我们在预定时间完成任务后,获取了大量的技术数据,为美济礁的进一步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临别前,不同单位的科技人员和船员们,纷纷合影留念,庆贺十几天的成功合作。我们回到广州时,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时,春节已经悄悄临近。自我们进行这次考察以后,美济礁开始有了长驻该地的船只和人员,他们承担着生产和管理的日常任务。

他平静地说,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们就**地与南沙的渔政工作绑在一起,共生死,共进退。那次,本来大家都以为也可以象“***14”船那样回家过新年了,却接到继续守护岛礁和维护设施的指示。他说,我们都感到迷茫,心里很不是滋味。10天后,大家开始限制淡水的使用,本来船就小,又没有很好的准备,更没想到会延长时间。他在扳着指头,数着什么。当时所有的副食品基本消耗光,全靠少量罐头坚持着。大年三十,我与9个同事围着5个罐头,其中最好的是鲮鱼罐头。吃着吃着,很多人都哭了。他的表情是凝重的。

他吸了一口气说,不只是因为过年想家,更多的是外国飞机一天13次低空盘旋,有时向渔政船俯冲,侦察船、炮艇不停地穿梭侦察,没有电视,也没有广播,是我们对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的缘故。陈连祥的表情是复杂的,他说,泪水归泪水,我们见到那些低空挑衅的飞机,心里窝着气,特别是那些狗日的,向我们比划着手势,鄙视我们的时候,更气。他们的飞机实在飞得低,有些同志就操起身边的扫帚,捅向他们,甚至有人用喝水杯投掷他们。这可能是我们的发泄方式,其实,我们不是说思想觉悟高,还是为国家的海洋权益(承认当时真的没有,现在有),单想到自己当了他们的炮灰,为样死得很冤很惨的时候,心里就非常难受。我受他的心情感染着,真的,我也无可奈何。我还是笑了笑说,不会的。倘若中国连东南亚的小国家都对付不过,这十几亿人口不就算白养吗。我说这样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后看了法新社的报道,其中是这样写的:

据法新社报道,正当中菲订今天举行会谈之际,中国人员却于前天在美济礁向执行侦察任务的一架菲律宾空军飞机抛掷不明物体。这架菲律宾飞机当时正在侦察相信是属于中国军事基地的设施。当这架载有法新社记者的菲律宾侦察机飞至离地面约30公尺的低空时,就在距离这设施约50公尺的范围内被各种物体抛中。

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部派出的这架侦察机,是历来飞至最接近美济礁的一架菲律宾飞机。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部是负责监督南中国海的菲属领土。当这架飞机第三次即最后一次掠过美济礁的设施时,身穿平民服装的中国人立即用手向它抛掷不明物体,但没有造成任何人伤亡。

当发生这起事件时,美济礁海域正停泊着三艘中国军舰,其中的一艘还配备着至少两尊50毫米口径的海军大炮。菲律宾一直声称,中国不断在美济礁加强军力,并增添可充作军事用途的永久设施。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的巴拉望岛普林塞萨港的军方人士说,北京最近通过外交途径向菲律宾发出警告:禁止所有船艇闯入美济礁周围五英里的限制区。

菲律宾声称美济礁是在巴拉望岛专属经济区范围内,但北京却坚称美济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法新社的报道给了他说话内容的佐证。但菲律宾当局夸大其词的说法不可取。在外交斗争中,这样的说法有其成立的一面。因为飞机飞得太低,才会让人抛物投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飞机也太猖狂了。陈连祥感慨地说,好在我们是地方渔政船,没有配备武器,换成是军舰,我看,打下飞机是有可能的。但这都是过去了,陈连祥接着说,我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第一次守礁,坚持了75天。他有些许感叹,更多的是自豪。

他说,那次守礁回来后,他在网上看到一些报道,其中就有菲律宾当局措词强硬,但遭到中国更强硬回应的报道,他信手摘录下来。他站起身,向书柜边走去。一张A4打印纸显得有点黄,但还是能清楚地看到:

菲空军将继续在美济礁侦察

(马尼拉法新电)菲律宾官员昨天说,菲律宾空军部队将不管中国的抗议,保持在美济礁的例常侦察巡逻。

国防部长默卡度告诉记者:“我们没有改变政策。我们将继续侦察行动,包括空中和海上巡逻。”

他说:“我们没有接到总统指示,改变政策。”

北京昨天在与马尼拉所举行的双边会谈上申诉,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美济礁上空的日常军事飞行行动,使当地的中国人担心“外国入侵的军队会来打他们”。

会谈为了解决中菲对美济礁的主权纷争。

他们在会谈后所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誓言,双方“自我约束”,不过,没有说明细节。

中国也驳回马尼拉所提出的公平使用美济礁设施的建议。美济礁位于联合国海事法律公约所划定的菲律宾200英里特别经济区。

他告诉我,这是那年春节前后的几天的报道。想起来也是,难怪菲律宾当局的飞机更多次地光顾我们的美济礁,几乎每天都在飞机的轰鸣声下过日子。他笑着说,飞机的轰鸣声当新年贺曲,倘若有枪声或炮声,我们就只能把它当成新年的炮仗了。但那一年,十有八九的人思想都比较波动,当时是我们已经去世多年的陈为春政委带队在船上,由于不知情,许多人提出来说立即返航广州。情绪相当抵触。他说,那时,李德民教导员不知做了多少人的思想工作,群情稍为平缓,但一天飞机和侦察船的不断干扰,并着摩拳擦掌、虎视眈眈的态势,大家又开始要求离开美济礁了,而且情绪相当激动。

陈连祥的话揪着我的心。

记得曾经有守礁的渔政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在南沙守礁,时刻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这一点也不为过,陈连祥说,他现在才确得怕。那时,大米没了,副食品基本耗光。有个别人放出风声说,米没了,饭没吃了,还用什么炒菜锅,扔到海里算了。第二天,炊事员就真的找不到炒菜的锅了。我们船上就只有一个大铁锅,大家那天就只好吃干饭。好在第二天,有人在后甲板的缆桩旁边拾回这唯一的铁锅,要不,真的不敢想象。陈政委和李教导员轮番作战,开导和劝说大家,并以党组织的名义,号召共产党员先过这一关。陈连祥这样说,我第一个表了态。剩下的,他们就一个一个地单独找同志们谈心,逐个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稳住了军心。他说,他也怕饿死。这时,他的太太端来一杯陈连祥最爱喝的铁观音茶,说那次我和女儿都在盼着他回来过年,但那些日子真的让人担心,他音信全无,我几乎天天精神恍惚,不知道他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许,在《南方日报》社记者许金丹和通讯员杨少松,于2004年6月16日发表的《不是军人,却随时为主权而战》这里,可寻蛛丝马迹。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

船员们都是中青年,大多数已经成家。长期海上工作生活,他们无法给家庭和妻儿更多的照顾。301船的大副陈连祥今年已满40岁,守礁已经整整十年,其中有四个春节是在海上度过的。那年,他随301船进入美济礁守卫,一直到了第二年的2月1日,正值大年除夕万家团圆的时候,由于一些国家的军用飞机加紧对我某礁进行侦查袭扰,有时一天多达10架(次),形势十分紧张,按上级命令,301号船要继续留守美济礁。这一次,陈连祥他们在海上共逗留75天。那时,他的女儿刚刚出世,家里正需要他照顾的时候,他却远走天涯。去年春节,当他那已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盼望着爸爸回家过年时,又因守礁需要,他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一次,他又在海上度过62天。

对于陈连祥,我并非因为他是我的老乡,是我的好师傅而来刻意描写他。但就在他太太把茶放下,坐在他身边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表情是比较痛苦的。他告诉我一个“秘密”,说他每次出海前都要准备八大盒膏药,如果睡觉前不贴的话**就痛得根本无法入睡。他在大副的职位里一干就是十四年,由于长期坐小艇颠簸的缘故,造成了他腰骨突出,在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月不能动弹。出院之后,他还是坚持巡航、守礁,他一年至少有5到7个月在美济礁。

我不想把关于过新年的话题扯得太远,因为这都成为记忆,留下的只是些许的后怕。但陈连祥言语不多,从不张扬,给人一种默默无闻,尽责尽力的感觉。也许有人会说,守礁也挺好啊,有美丽的珊瑚、贝壳、热带鱼;有蓝天,有大海,有常人很难看到的美景。是的,这些风光是很美,但这些美是对旅游观光者而言的,对陈连祥他们这帮兄弟来说,远比不上看到陆地那么踏实,比不上带着小孩逛花街那么可爱,比不上与爱人相依偎那么温馨,更比不上看到渔民同胞幸福安祥的笑脸。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3、哭泣的岛礁”内容快照:

『3、哭泣的岛礁』

3、哭泣的岛礁2004年03月11日,我无意中在网~看到一则凤凰卫视的消息,题目为《中国辖海被瓜分委员不~“海洋弱国现状”》,我想把它抄~来,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是我们面对哭泣的岛礁时的安慰。相关内容节录如~:凤凰卫视三月十一日消息据~港大公报两会记者组北京十日专电,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杨国桢指出,东亚“海洋圈地运动”正在瓜分中国管辖海域,他呼

~~

>> 阅读第4章 3、哭泣的岛礁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