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西梁道上,有一个圆形的大土坑,直径达三米左右,有四五米深,下面是青砖砌成,从下面朝四周掏着四五个小窖洞。父亲说,这就是六十华甲。
过去有这么一个说法,村里人一到六十岁,就不让在村里住了。有人问,这些老人去哪儿?就送在村外“六十华甲”那里边了。吃住在里面,只有老人的子孙,到了吃饭时间,给他们送些饭菜,也不让其吃饱。送饭菜时,用一根绳子掉下去,小窖里面要是有人出来拿饭,说明那位老人还活着;如果送下去的饭菜,没有人出来拿,就说明那位老人已经死了。然后回村里叫来人,下去把那个小窑洞堵上。
村里人还传说着这么一件故事。大意是说朝廷里来了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给皇帝送来一只动物,让皇帝猜这是一只什么动物。猜对了,皇帝就不用向外国贡奉金银财宝。猜不出来,皇帝就得每年给外国十万两黄金。皇帝和皇帝身边的大臣们,谁也不认识这只动物是什么。象猫不象猫,象狗不象狗,象牛不象牛,象老虎不象老虎,象老鼠又不象老鼠。眼看着期限将到,皇帝急忙发布通告,征求全国能人异士,破解此谜。
这天,皇帝布告刚刚贴到村里,有位“六十华甲”的儿子,正给他父亲送饭。父亲问儿子最近村里有什么事情,儿子就和父亲说了皇帝的布告。然后,儿子就问老父亲:那是什么呢?
老父亲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他老人家说:听你这么说,这只动物好象是老鼠,但我也不敢肯定。
儿子说:那怎样才能证明呢?
老父亲说:不过你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看行不行。
儿子问父亲:是什么办法?
父亲说:明天你带上一只猫,把它藏在袖筒子里,到了皇帝那儿后,你将猫儿放出来,看看那个动物会有怎样的反映。如果它要是往后退,说明它就是一只老鼠;如果它没有任何反映,说明它就不是老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这位年青人来到皇帝那儿。当他看到那只动物时,心中不免一阵害怕,慌忙之中,他将袖筒子里面的猫儿放了出来,只见猫儿看见那只动物,直往前面冲,吓得那个动物直往后退……,原来它是一只大老鼠。
皇帝大喜,赏给年青人五十两白银与三两黄金。然后,皇帝问他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年青人实话实说,皇帝听了,原来老年人过了六十岁还是有用的。然后通令全国取消“六十华甲”,六十华甲也就成了历史。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传说能传说到我村西梁道上,可见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么一件事情。
这个六十华甲的大土坑,我小时候还见过,只是历史留给我的印象不那么深了。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偶然看见一九九一年第四期《山西民间文学》,里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教授一篇文章,讲得正是六十华甲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为宋朝名臣包青天与他父亲。吴教授还给这个故事起了个名:许送不送,老包杂种。
故事说得是宋朝有个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特别厌恶岁数大的人,于是下了一道圣旨:活到六十岁的人依然不死,就活埋!包老爷这时候正做开封府正堂,他老爹早已过了六十岁,可是身子骨还挺硬朗。包老爷是个孝子,不情愿活埋老爹,可是让皇上知道后,犯欺君之罪事小,不单救不了老爹,还要遭受诛连九族。怎么办呢?包老爷脑子转得活,他在府里后花园挖了一个挺深的地窑,把老爹藏在地窑里,一日三餐,他亲自给老爹送饭送菜,老爹活得很自在,就是不能出来串门遛街。
这样过了几年,没想到人间来了五个老鼠精,个头比大象长得还凶猛,先是在开封城外**庄稼,毁坏房屋,后来还吃起骡马牛羊来,有时竟然咬伤孩子,闹得家家闭门,户户不安。这五只老鼠精在乡村闹够了,又串进京城开封,在六街三市到处折腾。最后居然闯到金銮殿,弄得皇帝害怕坐朝,文武百官不敢上殿。皇帝急了!到处张贴黄榜招贤纳士:谁能降服老鼠精,官升一品,位列三台。娶过媳妇的奉祠赐第,没有老婆的招做驸马。如此高级的赏赐,并没有一个人来揭榜。
包老爷为这事也是心急如焚,一点儿主意也没有。这天晚上打道回府,来到地窑给老爹请安送饭。包老头看见儿子愁眉苦脸,就问他怎么回事?包老爷不敢瞒哄老爹,吐露了真情实话。包老头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有何难!玉皇大帝在灵霄殿养了一只御猫,它就是那些老鼠精的克星。你到灵霄宝殿辛苦一趟,向玉皇大帝把御猫借来,降伏了老鼠精再送回去,好借好还,不就结了。
包老爷一边叩谢老爹的指点,一边在心里暗暗盘算:果然姜是老的辣,看来皇上活埋老年人这道圣旨下得真是不对啊!
人称包老爷是“日断阳来夜断阴”,并非凡人肉身。他连夜从后花园串上天空,直奔灵霄宝殿,先在玉皇大帝面前三跪九拜,然后讲明人间劫难,请求玉帝恩准借给御猫,下界降服老鼠精,为民造福。玉皇大帝慈悲为怀,当时便把御猫交给包老爷。包老爷再显神通,腾云驾雾,回到人间。
第二天早朝时,包老爷在袍袖里揣着御猫,径直走到金銮宝殿,五只老鼠精正在金銮宝殿胡蹦乱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御猫从包老爷袍袖里“嗖”地窜了出去,喵喵几声,上前一口叼住一只老鼠,前腿两个爪子摁住两只老鼠,后边右腿踩住一只老鼠,左腿抓得不牢,第五只老鼠乘机逃脱,一下便跑得无影无踪。
虽然逃掉一只老鼠精,毕竟抓住四只,还是值得庆贺。满朝文武百官跪拜皇上,皇帝脸上笑容可掬。奖赏包老爷时,皇帝自然问起缘由,包老爷不敢隐瞒其父尚在人间的真相,同时也将老爹教他如何问玉皇大帝借御猫,又如何用御猫战败老鼠精的前前后后,如实向皇上禀报。皇上听了:啊呀,原来老年人并不讨厌,还是有用得啊!于是,发布废除活埋老年人这条禁令。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包老爷满怀忧患之心。他想,那只跑掉的老鼠精决不会善罢甘休,一是为那四只老鼠精报仇雪恨,二是繁衍孳生后代,终究是国家与人民的祸害。他左思右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御猫留在人间,也让它生儿育女,世世代代与老鼠为敌。玉皇大帝怪罪下来,尚可以“为民谋利”的理由推脱。这样一来,人间才有了猫,猫吃老鼠,成了天经地义的一条真理。只是御猫觉得人间没有天上舒畅,就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包老爷身上,就连睡觉打呼噜,猫都在咒骂包老爷:许送不送,老包杂种。
当然,这也是传说而已。
由村里的六十华甲,我很自然地想起另外一件事情,那是村南梁上的一个古建筑物,村里人都叫它堡子。什么时间修筑?因何修筑?是谁修筑?村里人都不知道。
传说在过去,村里来了一位南方人,他在村里走来走去,他在村里转来转去。
最后,这位南方人对村里人说:你们这儿有个妖怪。村里人一听“妖怪”这二个字,都有些害怕,连忙问道:是什么妖怪?南方人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南方人愈不说,村里人愈是着急。人常说,有甚也不能有病,没甚也不能没钱。妖怪在村里人看来,比生老病死更加恐怖可怕。随后,村里人宴请南方人喝酒吃肉,企求一个破解的办法。或许是酒肉起了作用,或许是南方人故弄玄虚,终于在饭桌上,南方人说出了破解的办法:你们在南梁上修筑一个圆形的堡子,即可消灾避难,永享安宁。村里人听了此话,就当是手执皇帝的圣旨,随即依据南方人所绘图形,即日开工修建。
又有村里人说:那是南方人骗咱们呢!他看见咱们这儿有风水,所以让咱们修这么一个堡子,把风水圈起来,否则咱村要出一斗米的官呢!众说纷纭,难辩真假。不过话说回来,那堡子是确确实实地建在那儿。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南梁上收割庄稼时,还看见那堡子威风凛凛地站在那儿,圆圆的形状,墙壁很厚也很高,高处有一人多高,也有塌陷开的口子,进去的感觉:一是神秘,二是害怕。还有人说,过去这儿打过仗,也死过人。
据《忻县志》第四二三页记载:忻县有六十堡,其中有游邀村堡、代郡堡、三交堡、蔡尖堡、麻会镇堡、关城堡、闹峪二堡、部落堡、吴家堡、高村屯堡、故郡堡、东楼村堡、西楼村堡、段家堡、曹家堡、石家村堡、魏家庄堡、北湖堡、太延堡、令归堡、董村堡、双堡、郭家堡、新庄堡、兰村堡、晏村堡、白石堡、月蜍堡、豆罗堡、冯村堡、北社堡、西社堡、下社村堡、官庄堡、上寺堡、韩岩堡、西张堡、匡村堡、逯庄堡、解原堡、流江堡、张村堡、王要村堡、合索堡、秦城堡、顿村堡、尹村堡、东高堡、杨村堡、播明堡、泡池堡、淤泥堡等,未见有寺庄堡字眼,只好存史待考。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一章之——显示历史的二块石碑”内容快照:
『第一章之——显示历史的二块石碑』
二零零五年天旱,所以秋天来得迟。父亲说,咱家往年能打一万斤玉米,折合人民币约五千元。今年只能打四千斤了,折合人民币约二千元。除过籽种、化肥、浇地等费用,可能还剩余一千元左右。我知道,这一千元钱~,还不包括父~~种、夏锄、秋收所花费的时间。过去村里人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好象如今农民的经济来源,并不完全依靠耕种土地。年青人外出打工~钱,守家种地,应该是村里老年人与家庭~~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