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出路 [目录] > 第1章

《出路》

第1章第一章 少年心

作者:那言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青海回到家里,夜色已然深黑。母亲还在张罗晚饭,厨房里进进出出,忙得满头大汗。青海望着母亲劳碌的背影,心中涌现一丝酸楚的感觉。他忽然觉得母亲老了,不中用了,青丝变白发,皱纹几乎完全覆盖了脸颊,身板也无意间佝偻了许多。平日里的饭量少了,口里的唠叨却多了。母亲是个女强人,这一点是众所周知。在村上,乃至乡上镇上,母亲的性情是出了名的。母亲的“倔”脾气可谓威名远播、远近闻名。“郑吴氏勇斗王乡长”的真实故事就一度成为四邻八乡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传为了美谈的。而父亲生性木讷,一辈子老实巴交,本本分分,很不会“做人”。因此家中的大大小小琐琐碎碎基本上都是由母亲一手打理,父亲从不问津,问也问不周全。青海一家五口,除去父母之外,大哥青河,小妹青水,他是排行老二,不大不小。今天他从外面返回家里的时候,父亲和大哥都还在工地上做工,都还没有回来。工地远在县城郊区,从家中出发到工地,骑自行车放中速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抵达。他不禁有些担心他们了。



母亲看到了青海。母亲没有搭理他,仍旧全身心地投入到做饭的工作中。母亲自打嫁入他们郑家,就把做饭当成了工作,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亲曾经说过,要一辈子给他们做饭,直到老死为止。母亲是坚强的,善良的,持之以恒的。这一点很令青海感动。青海觉得今日的母亲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还是一样的忙活,一样的乐此不疲。不过礼数不能丢,招呼是有必要打一下的,这也是青海很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了。他说:“我回来了。”语气时仍然带着随意和散漫。母亲听到他的声音,却表现出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回转过头,喉结艰涩地蠕动了几下,嘴里就吐出这样一句话来:“知道了,怎么不长回记性,还是这么晚回家!”青海表情木然地回答她:“学校下午大扫除呢,所有的同学都留了下来,我又有什么办法。”母亲再要说什么,青海不等她开口,大踏步走向了自己的房间。



青海把门**地从里面反锁上,仿佛隔开了母亲的世界。事实上,他的确已经听不到卧室以外的任何声响,即使母亲雷霆大怒,他想也是奈何不了他什么的。当他重新审视周围一切的时候,无边的黑暗迅速将他包围、攻占、吞噬。他一瞬间失去了光明。他觉得他从小就在追求的东西到现在始终不曾得到过。就像光明,总是不经意地弃他而去,却又不走远,总在前方很近的地方张牙舞爪,对他得意洋洋地讥讽嘲笑。他很是窝火,熟练地摸索到灯具所在的方位,利索地打开了电灯。刺眼的光芒一下子扑面而来,令他感到措手不及。他恨透了黑暗的色彩,他认为黑色是天底下最最不祥的颜色,他一直对之抱有恶感,并且尽可能避而远之。



这是一间面积不足十平米的狭小居室。灯光所及,屋内的摆设便显得杂乱无章。家具和农具混在一起,四周墙壁斑驳不堪,龟裂的白色抹灰摇摇欲坠,微风一吹,脏乱的灰尘就簌簌而落。人置其中,尤如鸟入牢笼,十分憋闷和不爽。青海却在这里住了将近二十年,深恶痛绝之心,可想而知。不过着实没办法,他家实在是穷,父亲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翻盖这所房子,很多年以来,都不能够。



这里是皖北的一个穷县,穷县中的一个穷镇,穷镇下的一个穷村。解放之前,一穷二白,食不裹腹。解放以后,自力更生,稍有好转。然而六零年的一场全国大饥荒,再次导致了青黄不接、路有死骨的局面。人们要感谢伟人邓小平。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轰轰烈烈的开展和普及,他们不再为填不饱肚子发愁了。政府给解决了温饱,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村民们靠种植养殖卖猪卖树发财致富,万元户已是屡见不鲜。青海的大伯郑大年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郑大年从前捣鼓老鼠药,不想经年下来,老鼠没有药死多少,倒误伤了不少无辜的人。后来国家政策放宽,有不少农村青年眼明手快,看到做生意有利可图,纷纷甩下锄头涌进了城里卖起了中药材。这儿的土地盛产白芍、牡丹、枸杞,以及随处可见的桔梗、苦参、地龙,这些都可以卖大钱。不过凡事都没有能够暴然成功的,做生意亦是如此。大多数人浅尝辄止,或是赚了点钱半途而废,或是赚了点钱知难而退。可是郑大年却一意孤行,起早贪黑,不舍昼夜,一心扑在挣钱上。赔进去,赚回来,又赔进去,再赚回来。总算是苦尽甘来,黄天不负有心人,郑大年在三十岁上的时候,狠狠赚了一笔。不久,郑大年成为古井村第一个在县城里安家落户的人。四邻八舍的目光一时间都聚焦在了他身上。这不仅是郑家人的骄傲,也为本村一百多户村民撑足了脸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大年的成功带动了大批不甘贫困渴望出人头地改头换面的后来者。他们依样葫芦,蜂拥效仿郑富翁,都搞起了药村买卖,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形式并不见乐观。他们频繁奔波于城乡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很多个年头之后,却猛然发现,钱,并不是那么容易赚得的。它不光需要勤奋和运气,它还需要智慧和头脑。所以,不具备那种智慧和头脑之人纷纷倒戈,缴枪不杀,垂头丧气,黯然收场。只有寥寥无几的“开拓者”还在商场上拼命挣扎,负隅顽抗,试图找到出口,却始终游离于财富之外。



青海家的境况不好也不坏,这当然是相对而言。在古井村,他家属于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每年的收入也算可观了,但支出也相当厉害,种子、化肥、农药,柴米、油盐、酱醋,打针、吃药、吊水,父亲的眼疾,他和妹妹的学费,都是不小的一项开支。他深感父亲肩上的担子很重、很沉,他很理解和同情他们。他也在试着独立,尽量给家庭减轻负担。然而收效甚微,仅靠着寒暑假抽时间打些小工,对于庞大的家庭开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但是事情又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大哥下学以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农田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不时进城务工,多少攒了些零碎钱,生活出现了好的兆头。



青海觉得很对不起大哥。大哥大他三岁,五官端正,相貌清秀,也算一表人材,只是皮肤黝黑了点。这是因为长期下地劳作的缘故。大哥脾气很好,待人温和,尤其是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他从不打骂、欺负和管制他们。不像母亲,严厉得好似老虎,动辄头悬梁、锥刺骨,稍有拂逆,便拳脚相加。青海从小到大自然没少吃过母亲赏赐的苦头。可是罚也罚了,打也打了,他的学习成绩却始终没能好到哪里去。他和大哥同在一所中学读书,每逢考试,他总是不如大哥。也无怪乎母亲怨怼和责备。他也曾下定决心努力过,不过结果总不理想。大哥初中毕业后,没有去读高中,这很让人费解。村人都很困惑,青河成绩那么优秀,为啥不让他继续读下去呢。母亲只好解释道,他弟妹都在上学,俺们家可供养不起三个学生娃啊。村人无语。



下学之后的大哥是非常伤心和不甘的。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大哥曾经一度无精打彩,魂不守舍,死尸般蜗居于家,闭门不出,得过且过地打发日头。谁的劝慰都不听,成天憋在卧室内,睡觉,看书,听音乐,有时也会在笔记本上乱画,画的是什么,大家都不得而知。三天以后,睛空万里,一碧如洗,大哥突然打开了房门,大叫我饿了。大家惊喜交加,相顾愕然。青海想,大哥到底屈服了命运。在青海进城读高中的那一年春节,大哥偕同几位本村青年外出打了工,一年之后荣归故里,手中紧握着软塌塌的五千元钞票,泪流满面。是大哥成全了他,是大哥的放弃成全了他的追求。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然而他生活得并不快乐和潇洒,大家都把家庭的未来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他扛着众人期待的目光,不堪负重。

青海一屁股坐在那张年老体弱的板**,眼皮沉重,有种大睡一场的冲动。他抬腕瞟了一眼电子表,八点三十八分,还不是休息的时候。还早着呢,他想,母亲晚饭还没做好呢,不能就这么轻率地躺下。他睡觉有个坏毛病,打小养成的,那就是只要一躺下,便一觉到天明,死死的沉沉的,任凭你怎么推怎么拽,他都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而且雷打不动。他想他是不能早睡的,他觉得他应该有什么事情要做。然而是什么事情呢?他脑海中一片混沌。翻开书包,打算找本小说来读,捣腾了半天,却一无所获。

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属于中上等,也是不好不坏。并且几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直徘徊着。对于自己浇水施肥精耕细作所养育的果实,他感到十分滑稽。滑稽?是的,他就是这种感觉。在班里,他从未进入过去前三强,甚至于连前十名都没沾边过。他那么地坚韧地拼搏,难道老天就回报给他这么点可怜的成绩?



郁闷啊!他常常如此感叹。



忽然间烟瘾上来了,这种心痒骚的念头搅得他坐立不安。他腾身站起,手脚麻利地一阵翻箱倒柜,还好,他从祖传的那件轻微破损的老式皮柜里找出了半盒“黄山”牌香烟。他心急火燎地抽出一支,一边叼在嘴里,一边去摸火柴。“噗”,点着了,烟头通红,火势剧烈。随着他的呼出吸进,烟灰加长,一步步向前蔓延,两分钟不到,一支有模有样的香烟便已灰飞烟灭了。青海清醒了许多。他还欲再抽,食指和中指之间已经夹了一支,却转念一想,使不得的,于是又忍痛割爱地放回盒去。他把烟盒小心翼翼掖在了枕头下面,以防被母亲发现,然后重新坐了下来,思谋着将如何应对明天的事情。

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高招考试。十年寒窗苦读的最终清算,也是人生路上的重中之重,难能可贵的一道风景。青海对自己特别没有信心。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自己眼下的成绩确实不敢恭维。交报名费的时候,他心里就犹豫得不行。参加吧,底子薄,实力弱,担心会名落孙山外;不参加吧,一来无法向父母交待,二来自己又觉可惜。糊里糊涂的硬着头皮把名报了。一转眼,最后期限将至,明天便要血战沙场,和那帮莘莘学子们短兵相接,拼个你死我活。想到这些,他有种身不由己未老先衰的感觉在周身运转。



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备战高考吧,他想。不知道周小麦复习得怎么样了?他笑一笑,口中呢喃:她那么优秀,一定考得上名牌大学的。我和她比差远了,简直天差地远啊。我怎么可以和他相比呢,人家是金枝玉叶、千金小姐,我郑青海算是什么东西,其貌不扬,一身俗气!



想到周小麦,青海先是苦笑几声,尔后觉得不过瘾,又狠狠地把自己嘲笑了一通,末了在心底默念:郑青海,你这个自作多情、恬不知耻的家伙,教人讨厌!反复念了十次,方才解气。



青海从小对考试产生一种莫名的厌恶和恐慌。如上所述,他的成绩一直处在中上游,尽管他是全力以赴的,但结果总是很难攀高。而且考试完了,事情却并不算完。校方如召开家长会,通知全体家长务必参加,不然怎样怎样,他就害怕这个。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并且很看重面子,他的那点惨兮兮的分数定然会使母亲在大会上面难堪,出了丑的母亲岂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他便无法安然度日了。慌报军情的事件的发生也就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班主任是个敬业爱岗体形很胖的中年女人,她原来曾非常看好青海,觉得这个男孩比较扑实。比较爽朗,挺会说话又有上进心,是个可塑之材。没成想,如此条件的一个男孩子竟然会被生活中的一点小挫折打倒,她实在是搞不懂,郑青海怎么为这么脆弱?高二的时候,他学会了逃课,刚开始,只是好奇,没有原因,没有动机。后来逐渐接触了一些个校园混混、社会渣子,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又学会了抽烟、酗酒、耍流氓,而且牛刀小试地参与了几场非正式的打架头殴,消沉得一蹋糊涂。人也跟着变得圆滑世故、玩世不恭。与此同时,成绩惨然,每次测验,分数都呈直线下跌。谁也束手无策,回天乏术。



就在今天,高考倒计时的最后一天,他约了一干狐朋狗友在镇上聚会。无非是猜拳喝酒怨天骂地,述说彼此的不如意,一发胸中块垒。我怎么倒霉他怎么幸运;我的前程渺茫他的前程无量;谁谁谁又交了女朋友,该女如何如何迷人;谁谁谁又捡了三百块钱,此人如何如何抠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

当然少不了要谈论女人。男人嘛,都是这样。不经意地,有人提起了周小麦,话题就围绕周小麦展开来。青海心中一颤,竟不觉眼跳耳热起来。这种感觉着实微妙。他登时缄默下来,眼前全是周小麦活蹦乱跳的身影。不得不承认,他对周小麦的暗恋业已持续了三年。三年啊,这是何其漫长的煎熬和等待啊。三年来,他始终未曾开口向她表白过,他不具备这份勇气和胆量。他认为自己很失败。有一段时间,他特别瞧不起自己,他对自己说,你真是个懦夫,完完全全全彻彻底底的一个懦夫!你怎么可以如此沉默和蝇营狗苟,你不是自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你的旦旦誓言都跑到哪里去啦?!



酒酣耳热之际,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去见周小麦一面的意念,他觉得今天晚上便是个好时光,他应该去和她说一说知心话儿的。他自言自语地说,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正经八百的朋友呢。作为朋友,倾听一下朋友的倾诉,这要求总不算是太过分吧。



好,就这样,事不宜迟,现在便动身。他奋力支起身子,摇晃着捧起酒杯,面向众人,目光迷离地说:“真是对不起大伙儿,我忽然,忽然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得先行一步啦,抱歉,抱歉!”话音方落,一饮而尽,然后转身离开,头也不回。

他一路踉跄地走在大街上,夏夜的月光倾洒下来,水银一般,煞是皎洁。虫声唧唧,鸟鸣啁啾,夜色真美。他无心留意于大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他的心思全给了周小麦。他依稀记得,小麦家住在镇委家属楼的五单元六号,这么晚了,她不会还没有休息吧。其时凉风习习,醉意绵绵,不知不觉间,他的思绪飘了很远。



他不会忘记,刚升入高中的时候,他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意气风发地去学校报到。车子在通往停车棚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白衣飘飘的身影,啊,那是多么美丽优雅的一个女孩子呀。女孩推着自行车找到一处较为宽敞的所在,然后支起支架,半蹲下来,为其自行车加锁。望着女孩曼妙的举止,他感到有些目眩,走神的双眼一片模糊。于是忘记了杀车,车子仿佛离弦之箭,径直冲向了车群,只听得哗啦啦一阵声响,自行车就麦浪一般卧倒了一大片。女孩显然受到了惊吓,失声尖叫起来。这一瞬间,他的肠子都要悔青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手和失态,他尴尬死了,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他连忙从乱车堆里爬起,拍拍身上的尘土,故作无辜的样子,一脸的窘迫。女孩缓过神来,冲他怒目相视,恼羞之情溢于言表。女孩嗔怪道:“你怎么可以这样,骑车不长眼睛啊?”



他知道自己闯祸了,迭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

女孩说:“天知道你是不是有意为之,不过你现在是吓着我了,你说怎么办吧。”



他这时看真切了女孩的面目,瓜子脸,丹凤眼,容貌靓丽,面相摩登。应该属于新新人类一族。他想,这种女孩子最是难招惹的,我今天不得不领教了。言念及此,他就不再低三下四、拖泥带水,干脆摊牌了说:“吓就吓了,你出条件吧,我不怕你的敲诈勒索。”腰杆一挺,英气十足。



女孩倒笑了,说:“喂,你叫什么名子,哪里人氏啊?”



他心想告诉你也无妨,不就是吓了你一下吗,难不成还怕你上门索债,就说:“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叫青海,不过我不是青海人,我是本县菊花镇人。”



女孩“啊”了一声,表情夸张地说:“咱们是老乡啊,我也住在菊花镇上哩。真个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了呀。幸会,幸会。”随之报以笑脸。



青海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看来这场意外的小风波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他用力地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以回应对方的亲近之意。他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你尽管开口,否则我会良心不安的。”



女孩乐观开朗的个性很快展露无遗,她摇头晃脑,作冥思苦想状,口里说:“教我如何惩罚你呢,呃,呃,要不你不请我吃份肯德鸡吧。”

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在这顿突如其来的饭席上,他知道了她的名子是周小麦,和他同岁,并且是菊花镇周镇长的小女儿,今天也是来入学报名的。对于女孩的这些简历他并不感到惊诧,相反,他觉得像她这样表面上盛气凌人其实内心里很渴望与人交流的女孩子都应该属于名门之后、权势人家。他骨子里其实是同情她们的。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那些个孤傲清高的官宦子女都是乖戾的、冷漠的、自以为是的、睥睨一切的。可是他以为是人们误解了她们。但是你若问他为什么,他肯定回答不上来。



鬼使神差地,他们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就此拉开了历时三年之久的若隐若现的情感之戏。其间的分分合合、起起落落,实是一言难尽,这里暂不赘言。



他晃晃悠悠地来到周小麦所住的镇委家属楼下,他想直接大摇大摆地进入那几乎完全不可能。看门的老李头固然不允许,保安小王自也不会同意。他回想起以前来找小麦的时候的情景,她的家人以及周围的邻居们全拿轻蔑和鄙视的眼光看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寒酸、鄙陋,厚着脸皮去了几次,小麦再邀,却不应了。



他脑子里飞速思索着该用哪种方式见到周小麦,不一会儿,他便觉得头晕脑胀,索性不想了,就冲着六号楼高声喊叫。叫声凄厉,惊飞了附近几棵梧桐树枝头上数只准备休眠的鸟雀。他的努力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周小麦从一层楼窗里探出头来,挥手相应。那一刻,他兴奋极了,醉意全消,手舞足蹈。



周小麦把他引到了自己家中,端茶,倒水,让座,很是热情。小麦的父母都不在,这让他感到了些许轻松。他用手托着两腮,故作随意地问:“伯父伯母呢,都没回家吗?”



周小麦点点头,算是回应了他的疑问,信手拿来热毛巾,捂在他的额头上,满心关切地说:“明天就是考试,你不再家里温习功课,却跑出来喝酒,而且还喝了这么多,你这是自甘堕落啊。”



他说:“我不管,我就是想借酒浇愁,反正再如何努力也考不过你,我还复习个屁呀。”



周小麦说:“话不能这样说,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你的成绩没我好,并不代表你的付出比我少,同理,你之前没有考好,并不能说明你以后就考不好。还有,分数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决定因素,考不上大学也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人生之路就会走得比别人差。”



他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对未来依然充满迷茫和敬畏,我甚至不能明确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的理想在哪里。请你告诉我,一个连自己的理想都茫然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

周小麦不言语了,沉默得如同六月的冰凌。时间如书页,快速翻过去,眨眼功夫,他已被周小麦送出了家门,踽踽独行于乡间的羊肠小道上。他记不起自己临走时对小麦所说的话了,他只知道,小麦注视他的眼神是洋溢着期望和爱的。

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青海的悠然回忆。该是母亲做好饭了罢。他想,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他再怎么停滞不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要发生。周小麦,不去想她啦!也让高考见鬼去吧!他伸手拍了拍肚皮,别说,真有些饿了呢。



他拉开房门,大哥青河坚毅清朗的轮廓映入眼帘。他看到大哥的**在张合,他听到大哥说:“青海,吃饭啦。”他心里恍然泛起一圈圈歉疚的涟漪,他觉得不管自己如何沉堕,可生活还是那么美好,而且似乎充满希望。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 玉壶冰”内容快照:

『第二章 玉壶冰』

在这所城市~,葛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独者。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来讲,这份孤独无疑是可怕的,可悲的,可叹的。孤独谁都会有,但是又不尽相同,葛兰的孤独就无孔不~,而且~不见底。~童年是不幸的。~亲患有乳腺癌,在葛兰十二岁生日那天便撒~人寰,离她而去。小葛兰哭得呼天抢地,可是~亲已经不可能~而复生,生~由命,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不久父亲娶了后~,生活一~子改变了许多,天翻地覆般

~~

>> 阅读第2章 第二章 玉壶冰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