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受一个老朋友,严格地说是我一个下属,在病重直至弥留之际的嘱托,要我把他的生平记下来,乃至要延伸到他的下辈。当时是一个秋天下午三时左右,天空飘着小雨,我是奉段支部书记之命去医院看他的。病**的他,显得比较瘦弱。在旁边扶侍他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说是他的女儿。
对着我拿去的一百元钱和一袋水果,他脸上**了一丝笑容。他一面点头啄脑听我说话,一面又做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一下子抓着我的手,用乞求的眼光望着我。我说,老江,你有什么话你说吧。
他说:“我这一把年纪,死也死得着了。只是到死我都搞不醒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这一辈子,就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过活。我这一辈子,人家叫做啥就做啥,到头来还是不明白做了啥。我晓得你是一个有文墨的人,写了一些道班工人的事,不如把我的事情也写一盘,也不枉我在人世走了一回。”
虽然我知道,什么人应该写一盘或者不写一盘,是有规矩的,你如果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什么人,那么,宣其德、表其功、录其言,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但是,为了安慰他,我就允诺了。
前前后后,我去看了他四次。有时候他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眼睛里还有一种大约是希望之光吧;有时候又滔滔不绝,显得十分兴奋。
回想起来,他断断续续的讲的这些事,我陆陆续续的做的一点录音,谈不上是一个什么好听的故事,而且,也前后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写起来,时间跨度一大,就更说不清楚什么了。但是,为故去的人说谎,总不好吧。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写。
他死后,为着处理后事,看了一下他的档案,和他的唯一家人作了些交谈。于是就有了这一些资料、素材一类的东西。以后不知怎么放置了下来,直到今天才来动笔。
为了趋赶时髦,原想起名“江道班传”的,殊知能作传的应该是名人。想到古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人们要听的都是那功成的‘一将’,谁要去理会那已枯的‘万骨’?同时,能够为他人写传记的人,也不是我辈。这样,我只好又改为“江道班世家”。写起标题,我又才突然想起幼年读《史记》的事。
凡130篇的太史公书,列入“世家”范围的共有30篇。说的都是极具影响力的王公诸侯,就是说到出身雇农的陈胜,最后也是干了一番大事业的。其实在这之前的战国时代的孟子,就对“世家”的准入标准作了界定。他在评价陈仲子这个人物时就说:“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禄盖万钟。”于此可见一斑。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休想进入“世家”这一系列。而委托我的这个人物,却打死都达不到孟夫子和司马先生认定的高度。看来,写世家也不行。
但是,我突然就想起了“天使”一词。凡人不可以作的事,天使应该没有问题;凡人不可进入的境界,天使可以畅通无阻。这个多少带有舶来味的“天使”,顾名思议,应该是上帝的使者。移植于中国,我们起码要想到是玉皇张大帝的代表。但是道班江伦武,与玉皇并无一点瓜葛。我马上又想到了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典影片《马路天使》,它告诉我们,浪迹于马路上的人,也可以被称作“天使”的。而道班江伦武,出身于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他及其子孙辈,大都从事以修养马路为职业的,列入当代工种类别的词典,就叫“道路养护工”,这样几经借代,作为小人物的我,为“天使”作“世家”,似乎就名正言顺了,也对得起老江了。于是乎就开始写。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天使世家”内容快照:
『天使世家』
二当时的江伦武还~老五。老五把田里的活计收拾规矩,又去地里摘一些瓜果蔬菜,因为~饭的李~在等,~幺婆,实际是大老爷娘子每天的饭桌~,必须是~有瓜菜的。于是这就变成了老五多年的必修课程。刚~十岁那年,老五全家染~了一种~“~窝寒”的病,使得~父~哥~很快~去,他却硕果仅存的留了~来。孤~一人,~食无着。这个时间,江家祠堂的族长出来说话了:这个娃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