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也许是黄巢和王仙芝的缘份还没有走到尽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四月,王仙芝派心腹尚让率众北上嵖岈山,黄巢知道后,也带着弟兄们来到嵖岈山,与尚让会合。不久王仙芝也来了,两处义军又合兵一处。同年七年,两路起义军合力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将吹牛不上税的平卢节度使宋威困在城中。
唐朝在这个时候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兵与起义军交战,唐军大胜,起义军损失惨重。关于这次失败的原因,史书不详。但分析一下,可能是义军有两个中心指挥,号令不能专一,军心不稳。加上义军围困宋州,久攻未克,被唐朝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宋威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人缘倒还不错,宰相王铎和兵部尚书卢携打算把张自勉划到宋威手下,让宋威统一指挥。可另一个宰相郑畋知道张自勉和宋威有私仇,不想让张自勉去送死,不同意。王铎、卢携和郑畋一直合不来,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扳掉郑畋,二人上奏僖宗,请罢免郑畋。郑畋大不服气,假意要请僖宗准自己归老家乡,这几三位爷都是宰相,片刻离不开的,两方之议,都不准。
而经过宋州之败后,义军再次南下,不过王仙芝部和黄巢部是分开行进的,互不统属,各打各的。王仙芝率本部兵攻占随州(今湖北随州),活捉唐随州刺史崔休征,力量有所恢复。这个时候,唐朝见义军再一次分裂,便混水摸鱼,先搞定王仙芝。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十一月,唐招讨使太监杨复光写信劝王仙芝归降朝廷,双方再次上演招安和反招安的肥皂剧(你们也不怕观众审美疲劳?)。上一次王仙芝被黄巢砸了场子,没有机会“痛改前非”,这次他不想再放过机会了。
王仙芝派亲信尚君长前往长安谈判,哪想到尚君长半路上被平卢节度使宋威捉了正着,宋威把无耻当成了一种习惯,谎称擒贼有功。杨复光知道要是王仙芝接受招安了,他是首功,哪能凭白让不要脸的宋威给灭了威风?极力向僖宗说明:“尚君长是来代王仙芝议降的,宋威谎报军功,着实可耻。”宋威依然坚持已见,唐僖宗糊涂虫一个,哪里分辨的真切?一番扯皮之后,谁也说不清楚,唐僖宗被弄烦了,干脆将尚君长杀。尚君长死的这个地方名字也特难听,叫什么狗脊岭,尚君长这个冤啊。
王仙芝得知尚君长被杀,感觉自己又一次被愚弄了,不禁大怒:“昏君!白送给你的你都不吃,那就对不住了。”乾符四年(公元877)十二月,王仙芝部转战江陵。
驻守江陵的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实在是个搞笑人物,这位杨大人喜好一点文学,经常之乎者也的。得知王仙芝部准备攻城时,他反而说报信的人在胡说八道。等到王仙芝部兵临城下的时候,正值大雪,杨知温接受属下的祝福,还没等摆酒赋诗呢,王仙芝部已经攻下外城。属下请求杨大人去前线督战,鼓舞士气。
可杨知温却穿的衣帽整齐,跟上朝似的。当他看到唐军固守内城时,突然诗兴大发,写了几首诗,还让属下评论诗写的怎么样。不过杨知温也不是傻子,知道江陵危在旦夕,忙派人去请救兵。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接到急报,连忙出兵去救。半路上遇上了驻守襄阳的沙陀兵,便一起去抄王仙芝的后院。没想到王仙芝吃亏不长记性,又一次被唐军从背后插上一刀,大败而去。唐僖宗听说杨知温居然在大敌当前之即还有心情写诗,气的把杨知温给贬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做司马去了。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王仙芝北上去攻申州(今河南信阳),结果被唐军招讨副使曾元裕打败。这次惨败比王仙芝经历过的任何败仗更加惨烈,王仙芝在申州丢下了近万具义军将士的尸体,同时又有一万多义军被唐军招降。
捷报传到长安,唐僖宗高兴坏了,觉得还是曾元裕有本事,不象宋威除了谎报军功没别的本事,罢免了宋威的招讨使,把曾元裕扶正。王仙芝这个郁闷:“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仗怎么越打越窝囊?”王仙芝再一次打起精神,去攻打蕲州(就是两年前被黄巢胖揍的地方),准备东山再起。
可是王仙芝的人生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了,申州之战后,唐军招讨使曾元裕紧追王仙芝不放。王仙芝这哪象是出征,更象是逃跑。曾元裕的速度很快,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追上了王仙芝。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唐军和义军在黄梅展开了生死决战。起义军来回行军,尽显疲态,被唐军全歼,起义军仅战死的就有五万多人,曾经轰轰烈烈做下一场大事业的盐贩子王仙芝也战死于阵中。
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中,名声响彻古今的不多,也就秦末陈胜、汉末张角、唐末黄巢、元末刘福通和明末的李自成。就各次起义的规模和效果来看,无疑是黄巢和李自成闹出的动静最大,都攻破国都,唐僖宗逃窜,明怀宗(崇祯)自杀。现代人一提到唐末农民大起义,基本头一个想到的旗帜性人物就是黄巢。其实我们更应该记住在黄巢之前,还有一个王仙芝。
另一支起义军早已经折回北方去了,当王仙芝战死的消息被余部尚让等人告诉黄巢的时候,黄巢正在攻打亳州(曹操的老家),没有打下来,也正在生着闷气。黄巢听说王仙芝死了,想到毕竟是曾经出生入死的弟兄,也未免难过一番。让他高兴的是,尚让也带来了不少原来王仙芝的人马,自己的力量更加强大。
这个时候的黄巢踌躇满志,在尚让的拥护下,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黄巢在亳州城外立纛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听起来足够霸气,设置官属,黄巢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黄巢先是攻占了沂州和濮州,准备沿河西**取洛阳,但被唐军给赶了出来。这时唐朝要招安黄巢,封他为右卫将军,这个级别是正三品,远比当初封王仙芝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阔气多了。但条件是黄巢必须解散部队,这黄巢哪能答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一交,就要任人宰割,傻子才会干,黄巢没有接受这个条件。
黄巢见暂时还没有力量对洛阳发起攻击,便再次进入河南腹地,寻机歼灭唐军有生力量。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唐军的力量大为削弱,黄巢轻而易举的攻下宋州和汴州,补充给养之后,黄巢继续南下,占领阳翟,准备从南部攻打洛阳,但黄巢发现唐军主力聚集洛阳一带,又改变战略。黄巢决定渡过长江,进军江南,寻找机会。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军南渡进入江西寻找战机。由于唐军主力多集中在江北,尤其是关中河南一带,江南守军力量薄弱,何况几十年未见后戈,哪是久经沙场的黄巢起义军的对手,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赣州)先后失守,起义军在大江之南纵横奔驰。
这时唐朝的统治已经腐烂不堪,当年唐太宗皇帝“天可汗”的盛世气象早就不见了踪影。到了唐僖宗时,局面更是混乱至极,起来和唐朝斗争的也不仅是被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统治阶级内部也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甚至唐武宣之际相对平稳的边境也开始出现反抗唐朝的力量,除了西南的南诏屡向唐朝挑衅,北方还有一股势力也向唐朝示威,谁呢?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克用。
李克用自从参加平定庞勋兵变有功,唐朝封他为云中牙将,后来升为云中守捉使。要说唐末五代枭雄无数,真正能让后世认同的不多,李克用便是一个。唐朝的大同防御史段文楚贪暴跋扈,苛扣军饷,为将士所恨怨。李克用此时正驻守蔚州(今河北蔚县),他看到天下大乱,唐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准备在乱世大干一票,李克用招兵买马,暗中增强实力。
云州衙校李尽忠、康君立、李存璋等人觉得跟段文楚实在没什么出息,想趁乱世做番事业,康君立对众人说:“天下纷乱久矣,唐室积弱不能自振,这正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不过我们实力太弱,成不了多大气候,必须找个好汉带头。”众人问:“谁合适?”康君立笑道:“纵观天下之强兵,无出沙陀军,现在李国昌父子英武,盛名代北,我等跟李家父子混江湖,一定能出人头地。”
众人大喜,连夜去蔚州见李克用,劝李克用起事:“段文楚仆竖小人,擅夺军需,欺凌将士,天神共愤。将军何不起兵,先除掉段文楚,据代北以成大事?”李克用对这些人的底细还没摸透,一时不敢大意,假惺惺的说:“我家世仕唐室,不敢造越行事,你们不要乱说话。”众人想出头已经疯了,不容李克用多说,强行推立李克用为军中帅,李克用心中暗喜。
康君立密报云州城中的李尽忠,李尽忠率本部兵发动兵变,活捉段文楚等人,开城献于李克用,推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李克用初治云州,当然先要收买军心,李克用下令剐死段文楚,以泄军愤。随后众人上表长安,请拜李克用为大同节度使。
唐僖宗见这伙强人居然敢擅杀朝廷命臣,当下大怒,闻报不与。这时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就是朱邪赤心)见儿子起事,其实是从心里高兴的,不过也冠冕堂皇的对唐朝表示了一下忠心,说什么:“如果李克用不服朝廷,我愿帅本部兵讨伐李克用,绝不会因为他是我儿子便放过他。”
唐朝这时候因为南方有战事,不便在代北用兵,干脆来个就坡打滚,让李国昌劝说李克用,不要和朝廷作对,做为交换条件,给李克用安排一个非常不错的职务。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四月,李国昌调任大同节度使,前大同节度使卢简方改任振武军。李克用在父亲帐下听用。后来李克用称雄代北、李存勖灭梁复“唐”,契机就在这个时候。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上 五”内容快照:
『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上 五』
五黄巢起兵以来,加~各地战~~,唐朝的军费开支太大,唐僖宗~有些吃不住了。~“~爹”田令孜是个能人,有办法,田令孜劝唐僖宗:“皇帝勿忧!天~这么大,还愁没几个大财主?陛~出官爵,朝他们借钱粮,谁出的钱粮多就给大官,反正都是虚职,何愁军资不丰?”唐僖宗大喜:“好主意!”~诏朝富~们“借”钱粮,当然是有借无还的,富~们多是有钱无权,花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