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纵横于历史深处--五代十国史话 [目录] > 第9章

《纵横于历史深处--五代十国史话》

第9章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一

作者:姜狼豺尽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史话第三章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一月月,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江东,由于江东的贫苦百姓受尽了以唐朝皇帝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黄巢大军渡江作战,老百姓纷纷拥护起义军,让子弟参加义军,和腐败无能的唐朝进行坚决的阶级斗争。数月间,起义军连克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江西上饶)、池州(今安徽贵池)、宣州(今安徽宣城)、歙州(今安徽歙县)、浙东重镇杭州等十余州,这时起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黄巢进入江东后,发现又和老对头高骈碰到了一起,高骈方面出马的还是张璘。虽说黄巢是个牛人,但就拿张璘毫无办法,被张璘臭揍了几顿。黄巢退守信州,写信给张璘,送上大砣的金子,要求议和。其实黄巢意思是说:“姓张的,见好就收吧,别把老子逼急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张璘也是久经江湖的,这点意思当然能琢磨过来,何况白捞一大笔钱,何必去做恶人。

张璘把求和信交给高骈,高骈想的却和黄巢不一样:“小样,老子是这么好糊弄的?不如把你骗过来,一刀喀嚓了,我自然就是首功。”高骈想摆鸿门宴的想法确实不错,可高骈却干了一件蠢事,因此时唐朝已经派出昭义、义武等军来到淮南,准备围剿黄巢。可高骈怕这些军爷抢了自己的首功,他告诉朝廷:“小小毛贼,不劳大军远征。臣一手之力,便可擒贼。”高骈是唐朝名将,深为田令孜所倚重,所以唐僖宗相信了高骈的鬼话,把军队调了回去。

黄巢本就对唐朝的援军有顾忌,对高骈的“盛情邀请”有些动心,想必高骈不会下黑手吧,所以才向高骈求和。可黄巢一听唐军主力撤回去了,不禁大喜:“姓高的,你自个玩去吧,老爷没功夫甩你。”黄巢压力顿减,没有必要再给高骈低头,回绝了高骈。同时,黄巢再给高骈下了封战书,要求是爷们就大干一场。

高骈知道后,立刻晕倒,狂哭:“年年打雁,今年偏被雁啄了眼!”盛怒之下,派出黄巢的克星张璘去捉拿他当猴耍的黄巢。没想到屡战屡胜的张璘偏就吃了一场败仗,结果连命也搭上了(不知道黄巢找没找到当初送给张璘的金子)。

 广明元年(880年)七月,黄巢起义军北上经采石矶渡过长江,这时离高骈驻守的广陵咫尺之遥,高骈吓的做起了缩头乌龟。唐朝指责高骈作战不利,高骈也懒的辩解,干脆说自己得了麻风病,闭门养神去了。唐朝拿这位爷没办法,只好派出泰宁节度使齐克让驻守汝州,派出天平节度使曹全晟协助齐克让,防备黄巢北上攻打东都。

 黄巢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上**唐军曹全晟部,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九月,黄巢军在淮河一线大败曹全晟,而此时的高骈仍然实行龟缩政策,坐视曹全晟败北。曹全晟败后,驻守汝州的泰宁节度使齐克让见势不妙,与其把自己的那点家底白送给黄巢,不如自己留着,带着军队撤回兖州。

唐军各部看到齐克让跑了,也跟着“撤退”,整个东部防线全盘崩溃。黄巢得到军报,率军渡过淮河。十月,起义军攻克颖州、宋州、徐州、兖州,唐军望风披靡,非降即逃,黄巢大军离洛阳越来越近。

 齐克让打仗不怎么样,当起宣传员倒是非常合格,他把黄巢的“告各地唐军将士书”送到了唐僖宗的御案前。唐僖宗打开一看,差点没晕过去。上面写着:“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这分明就是黄巢的瓦解政策,专门冲着他来的。唐僖宗急忙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不利局势。唐僖宗毕竟还年轻,没什么经验,说着说着就对着宰辅们哭起来。

 皇帝的“干爹”田令孜站出来说:“皇帝你不用怕,还有老奴在,实在不行,老奴简选禁军前去平叛。”唐僖宗边哭边说:“拉倒吧,那干子军爷打鸟还行,让他们打黄巢,岂不是白白送死?”

田令孜毕竟老谋深算,摸着他那光溜溜的下巴笑道:“我还有一计,万一长安守不住,那就请陛下仿效当年玄宗皇帝西幸,前往蜀地避贼。”唐僖宗也觉得这个办法挺好,早就听说成都多美女,当即就拍手笑道:“好啊好啊,什么时候动身?”

 田令孜想出出风头,去守潼关,唐僖宗同意了。可还没有田令孜的兴奋劲过去,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前线急报:黄巢军兵进洛阳城!唐僖宗吓的差点昏倒,急的跟耗子似的,转了几圈决定前往成都避难。

朝廷此时还想再做最后一博,毕竟潼关天险在手中,唐僖宗命令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在京简选神策军,右军步军将军王师会筹办粮草,准备开赴前线。可唐朝的神策军早就名不副实了,神策军多由京师中的富家子弟充选,让他们溜马射鸟还算好手,哪上过前线?听说要上战场了,个个吓的腿肚子抽筋,抱头痛哭“苍天啊,大地啊,我还没活够啊!”。

不过好在他们都有钱,不知是哪位爷出了个绝世妙招,花钱雇请长安附近的穷人,让他们代替自己出征。张承范就是带着这些“替死鬼”前去和黄巢作战,结果不问也能知道。张承范行前告诉唐僖宗:“靠这帮乌合是根本打不过黄巢几十万大军的,就算加上齐克让的万把饿鬼,也不够黄巢吃的。请陛下速发各道兵,会集关中,以做后援。”

唐僖宗现在满脑子想的是成都的美女,不想和张承范多做纠缠,骗张承范道:“这个没问题,你们先去潼关,大军随后就到。”张承范这才放心东进。张承范来到潼关,看到一片萧条景象,老百姓早就跑光了,只留下一些老弱。张承范让这些老弱病残修筑城防工事,和逃到这里的齐克让一起守城。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军的前锋部队纵马行阵,杀到潼关城下。齐克让见义军人数不算多,便想捞点便宜,出城和起义军大打出手。这回齐克让有点血性,两下里杀的不分彼此。正厮杀间,忽听远处鼓角震天,又见旌旗遍野,尘土扬天,黄巢的主力部队五六十万呼啸而至。

齐克让实在撑不下去了,加上弟兄们几天没吃饱饭,对唐僖宗一肚子怨气,不知谁大呼一声:“巢贼百万,我等何苦为昏君卖命,要活命的快逃!”唐军开始溃散,齐克让逃入潼关。

张承范被唐僖宗骗到潼关后,苦等援军,等到黄巢军开始攻城,也没半个援军半个影子。张承范听说皇帝准备西逃入川,气愤不过,上书数落唐僖宗:“陛下前许臣增兵,可现在过了六天,一军未至。而且兵饷全无,影响士气,渐告不利。陛下万不可入川,长安国之根本,一旦离去,天下土崩,不可收拾。请速支援潼关,潼关不丢,长安稳如泰山,大唐中兴之日不远矣!”

张承范对唐朝确实忠心可嘉,号令将士固城死战,一连数日夜。城上箭射完了,就用石头往下砸,但这些只是杯水车薪。黄巢军五十多万人,还奈何不了一个潼关?狂风暴雨般攻城,唐军终于坚守不住,黄巢军破城而入。唐军的冒牌少爷们四散狂逃,王师会想自杀殉国,张承范拉住他:“兄弟,别干傻事,我们就算死了,也没人知道我们的苦!不如留下活口,找皇帝说明情况,到时死也不晚(真是高人!)。”

二人带着残部向西逃窜。在渭桥遇上前来支援潼关的风翔军和博野军,这帮兵大爷看到张承范的手下衣着鲜亮,不禁大怒:“老爷为李家小儿卖命,衣不过单衣,食不过粗粮,尔等寸功不立,也敢受此厚禄!皇帝昏庸,不保他了,跟黄巢去!”说罢反攻张承范残部,并投降黄巢军,愿做大军乡导。

张承范好容易逃得一条命,跑回长安见唐僖宗,报之潼关失守,各道军兵已经反归黄巢。田令孜知道长安这回是真守不住了,他清楚自己作恶多端,久为天下不容,便把他的哈巴狗卢携拎出来当替罪羊,唐僖宗唯干爹命是从,贬卢携为太子宾客,卢携服毒自尽。田令孜带着唐僖宗以及少数嫔妃亲王,其中包括后来称帝的唐昭宗李晔。田令孜以五百骑护卫皇帝,夜出金光门,向成都方向逃去。文武诸臣当得知皇帝已经逃了,也全跑了,长安城中大乱,军民人等都窜到官库,大发了一笔国难财。

潼关即下,起义军长趋直入,进逼长安,负责守卫关中的河中节度使李都和河东都虞侯王重荣投降黄巢,黄巢让李都仍守河,王重荣为副使。长安近在咫尺。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与不愿为唐殉国的文武们在灞上(今陕西西安市郊),伏拜请罪。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初五日,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黄巢坐着肩舆,部下全都披发红衣,旗帜满长安,老百姓围在道路两旁观看。大将尚让宣布黄巢喻令:“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毋恐。”,老百姓争呼万岁,场面极其壮观。黄巢这时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峰,他终于再一次来到了长安,上一次是考试不中,这次则是来长安做皇帝,黄巢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志。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二”内容快照:

『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二』

二随着黄巢起义军的~壮大,~来~多来历不明的人混~队伍中,这些人参加起义不是为了什么“替天行道”,而是为了发财。黄巢曾经~令不许剽掠百姓,刚开始都还老实,可没几天,这帮人就闲不住了:“老爷就是来发财的,不让发财谁还跟你玩?”哄抢长安市。虽然抢的多是富~,谓之“淘物”,~杀一通,冤~者甚众,李唐宗室没逃出长安的,多被斩杀。虽然富~也~迫贫苦百姓,但黄巢刚~长安,统治基础很不稳定,需~

~~

>> 阅读第10章 五代十国史话第二卷 金色蛤蟆争努眼 翻却曹州天下反--下 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