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八年后之公元1953 [目录] > 第3章

《八年后之公元1953》

第3章第三章

作者:宇尘庸兰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1.“孩子孩子,你等等。”正准备抬走的花轿又停了下来,恒淑探出头,年迈的老母亲颤抖地抚mo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孩子,别怪你爸爸,他也是一心想你好啊!”“妈,我不怪爸爸,我对不起你们啊!”老母亲转过身,抬起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大洋,转过身,拉起恒淑的手,把大洋塞进她的手里,“把这个带上吧,赵家不比咱们宋家,有什么困难就捎个话回来。”恒淑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急忙转过身,擦掉脸上的泪,“妈,你回吧,别惦记着我。”“唉。”恒淑叫轿夫起轿,她知道就这样走了似乎有些对不起父母,可这个坚强的女孩子更不愿意对不起她心爱的人。看着花轿从自己的身前颤悠悠地走过去,年迈的老母亲忍不住又流下了泪,她那个可怜的女儿啊……



此时已经是春节时分了,恒淑嫁过来也一月有余了,虽然她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可赵久财没能如期出现在婚礼上,恒淑还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她尽心尽力地尽着媳妇的本分,婆家人对她也都很好,可是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恒淑忍不住又落下了泪。婆婆看着这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嫁到他家才一个月就一下子老下去好多,心里也不是滋味,“孩子啊,哭了你了啊!”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妈,你这是怎么了啊?大过年的,哭什么啊,久财又没出什么事!”说完这句话,恒淑也一下子就跌到了情绪的低谷里面去,是啊,久财啊,赵久财,你是真的没有事吗?从你离开家的那天起就没有了一丁点的消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恒淑也只能安慰安慰自己,现在这兵荒马乱的,没有消息也许就是最好的消息,村里的人都知道,出去当兵打仗的,有了消息,如果不是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那就是阴阳相隔了,这样没有消息,总还留着一点想头。恒淑擦了擦泪,“妈,我去弄点吃的,过年了,咱们也乐和乐和!”



2.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彻底结束了,茫茫中华大地上暂时没有了硝烟的弥漫,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战争已经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过度里彻底地消失了,平和的表象之下,暗藏着的是无数的杀机,正如毛泽东同志预料的那样,蒋介石的独裁思想是不会放弃的,“双十协定”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纸欺骗国人的空文,从日本投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有停止过调兵遣将,大肆占领着国土,将共产党的军队逼迫进几个穷乡僻壤里。

1946年1月13日,蒋介石看起来是真的要停战了,国共双方正式签订了全面停战协定,然而蒋介石却偏偏要把东北划在了全面停战地区以外。杜聿明坐在他的东北保安司令部里,将他现有的部队计划分为三路,分别向辽西、沈阳、辽南推进,而后准备兵分南北两路,南路打算夺取鞍山、本溪等工业城市,驱我军出辽南;北路沿中长铁路北进,夺取四平,最终意在将我军主力围歼在松花江南岸。东北形势危急!!!

赵久财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不是他不想管,只是行军打仗那是部队首长们决定的事,他一个司务长可没心思去指挥部队打仗去。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久财不是不想当将军,只是眼下有让他更发愁的事,这支部队的士兵全都是来自山东半岛的人,南方人喜欢吃面食,可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却是高粱米水饭、小米饭的天下,这可就苦了这群从关内来的战士们,他们可以在冲锋陷阵中不要命,可偏偏在胃这个问题上败下阵来,也不光是这些基层士兵们,就是当时身居要职的人,也愁的无可奈何,胃酸胃痛胃胀这个时候是一齐来的,而且根本不管你是兵还是官,还没等上战场,就先垮下了一大批人!部队领导着急,赵久财不是什么领导,可他比领导还急,一到开饭时间,看着战士们愁眉苦脸地坐在饭桌前,胡乱地扒拉两口就走,没用上几天,本来一个个精神饱满,目光炯炯有神的将士们就变了样子,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千差万别的模样,现在就是一个模样——没精打采的熊样!这怎么能让赵久财这个司务长不急呢?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人家本地人吃了就啥事都没有,到了这群战士们眼前就成了最难消灭的敌人呢?有人跟他说这就是一个习惯问题,赵久财不这么认为,要说是习惯,东北人吃了大米白饭咋还就啥事都没有呢?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赵久财的**上起了一圈的水疱。

赵久财坐不住了,他决定到当地的老乡家里去拜佛取经,房东大娘给他端上来一碗高粱米水饭,赵久财吃了两口就不吃了,盯着眼前的饭发呆,倒把大娘给吓了一跳,“咋了,孩子,这饭不好吃啊?”大娘诚惶诚恐地问,人家八路军是给咱老百姓打天下来了,不随随便便打扰咱不说,吃住还都给钱,你拦都拦不住,这要是给吃出个什么病来,那可真的担待不起啊!赵久财呢?也不答话,依旧对着眼前的饭碗发呆,不是这饭让他吃不下,而是这饭吃起来让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和他自己做的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味道啊!赵久财猛地从炕上蹦下来,跑到灶台前,趴到灶坑前看看火候,又把锅盖掀开,看了看锅里的东西,一拍脑门,原来是这么回事!饭也顾不上吃了,趿拉着鞋就往部队的厨房跑,他要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又到了开饭的时间,赵久财看着战友们像往常一样耷拉着脑袋看着眼前和以前一样的饭菜,谁也没先动筷子,大伙的胃都已经被折磨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对赵久财这个司务长已经是怨声载道了,赵久财也不是不知道,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今天不同,只要他能劝动一个人吃一点,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赵久财的眼神在战友们中间溜了一圈,最后盯在了同村的大刘身上,这小子有气无力地瘫在椅子上,一看就是被折磨的好几顿没吃饭了,“大刘啊,你这个身体状况怎么上前线打仗啊?还不赶紧吃点东西补充补充?”大刘头也不抬,没好气地说:“我宁愿有气无力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因为不愿意让你的饭把我给折磨死!”

“你不吃,可别后悔啊?”

“我后悔?我吃了才后悔呢!”话岁这么说,可他的肚子就不像他的嘴那么听话了,咕噜咕噜地叫了几声。

“大刘啊,给哥个面子,就吃一口!”

大刘往前蹭了蹭,这被饭给折磨死总好过饿死吧?再说自己的肚子也一直在抗议着呢,勉强拿起筷子吃了一口,不吃还好一点,这一吃,让他成了赵久财的第一个“牺牲品”,结果就是以后每次吃饭,大刘总是早早就到了。

终于在春节之前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赵久财一下子觉得身上轻松了不少。



3.1946年2月1日,农历的除夕夜,尽管东北战场上已经发生了几次规模不小的战斗,可大年夜这个传统的节日还是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基的,行军打仗的也不例外,不管是共产党的军队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在这样一个中国人传统的节日里,都不约而同地给战争放假,有条件的国民党军队大吃大喝,造的满嘴流油,喝的大呼小叫;没条件的共产党军队可也没太苦了咱们的将士们,司务员们变着法地用手里有限的东西犒劳这些常年不仅与国民党军队做斗争还要与寒冷与饥饿做斗争的战士们,尽管吃的寒酸了点,可战士们中间的那种喜庆的洋溢可不是寒酸两个字就可以消灭的!当然,国民党的好吃好喝没能给他们带来胜利,因为老百姓不喜欢他们,在他们喝酒吃肉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家的老百姓蹲在自己冰冷的炕头上哭泣,他们赖以生存的猪牛羊啊,就那么叫国民党给抢走了,老百姓恨他们!只要有机会能给老蒋拆台,受尽了蒋介石压迫的群众们谁不愿意踹他两脚,吐他两口唾沫呢?共产党的军队吃的是寒酸了点,可也没能妨碍人家打胜仗,最终这大中国还是成了人家的天下,因为老百姓喜欢他们,他们尽管吃的寒酸,可不偷不抢不拿老百姓一分钱东西,末了还帮着老百姓砍柴烧水的,谁家有了事,战士们肯定都帮上一把,这样的好部队,用老百姓的话就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可这没打着灯笼倒还叫咱们给撞上了,老百姓不帮这样的部队,他帮谁去啊?如果有可能,老人们都想用自己的一把老骨头换回几个长眠在地下的战士们,两个换一个也干啊!

现在,赵久财的那个营里正闹的锣鼓震天,赵久财带领着司务员们特意弄了几道家乡的小吃,这让这些在异乡的孩子们不禁感到了一些家乡的温暖,有的人甚至捧着饭碗流着泪。而更由于赵久财的功劳,他们团因为胃不能适应粮食问题而减员的现象最少,这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现在,师一级的领导都特意跑来慰问这个团的战士,名义上当然是要这么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无非就是来吃点好的,借机取经。

可是,在这个喧闹的场合里却缺少了一个最应该也最有理由喧闹的人——赵久财。他把全营的伙食都安排好了之后,就一个人走了出去,也没跟任何人说他要到哪里去,因为说句实话,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要到哪里去,看着战友们欢欢乐乐喜气洋洋的,他知道自己也应该高兴一点,可他就是奇怪地高兴不起来,他想自己应该出去走走,交代完营里的事,他就一个人走了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可交代的,该做的都做完了,也就是告诉司务员们注意点别让哪个混小子进厨房里偷吃东西,可谁都知道,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哪个小鬼要到厨房里弄点吃的,只要不太过,司务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赵久财一个人躲在房东家的后院里,这里暂时还算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自己就是想静一静,按理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应该和战友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乐一乐,可总有些事情是让他乐不起来的,从离开山东半岛的那一刻,他心里就一直揣着个死结,这个结让他就算是打了胜仗也不能高兴多长时间。他从口袋里摸出那50元钱,年三十的晚上没有月亮,点点的星光起不到任何照明的作用,赵久财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抚摩着手里的钱币,他不知道恒淑现在怎么样了,她是个好女孩啊,可苦了她了,现在还那么傻傻地等着他吗?

4.1946年3月13日,苏军撤出了沈阳,将指挥权交到了蒋介石手里,同日,国民党地五十二军全部进入了沈阳城,紧接着,国民党部队对我军发动了一系列的**,21日占领了抚顺、辽阳;24日占领铁岭;27日占开原;4月1日占鞍山;2日占营口;4日占昌图;5日,国民党东北行营、长官部由锦州迁往沈阳;四平战役后,国民党军的主力在东北平原南部地区集结完毕,军事力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面对国民党正规军的美式机械化装备,打,拼一把,也许能赢,可人们都知道,赢的概率小的可怜,就算赢了,我们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极有可能就是元气大伤,无力再战,“放开大路,占领两厢”,中央军委及东北局、东北联军总部的命令一级级下达,部队开始了战略大撤退,蒋介石和他的部队照单全收,并且以大兵力继续对我军施加压力,迫使我军后撤,企图困死我军。

时间到了1946年的冬天,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第二松花江以南的主要大中城市和主要铁路干线,南满我军也仅剩临江、抚松、长白、蒙江四个小县……



5.赵久财所在的部队已经被逼到了长白山脚下,现在部队总算停止了撤退的脚步,至少暂时停止了撤退,如果再撤,赵久财可能就成了胡子火夫了,打到长白山里去,可不就成了东北人常说的胡子吗?

现在的气温是零下40摄氏度,从小在山东半岛长大的赵久财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这个温度,现在却正亲身体验着,更难受的是,现在他们正处在国民党的封锁之下,棉鞋袜子还根本就没有,棉衣他原来还有一套,可前一段四纵主力要到外线去作战,军区号召内线部队支援防寒物品,他那套棉衣也就捐了出去。上边说很快就能给解决的,可他知道,部队现在也是困难时期,上哪给他们解决去啊?现在的赵久财正和其他士兵一样挤在苞米秸搭起的马架子里过夜,可他根本就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又尽量把身子蜷起来,以便减少自身热量的散失,不过,冷,现在只是影响他入睡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饿,才是主要原因,虽然部队里现在没有谁能吃饱肚子,可赵久财现在比谁都饿,他得为全营的人找食吃啊!可这大冬天的,大雪封山,连个野鸡都打不着,更别提在这“富饶”的长白山里把我们的军队养的白白胖胖的了。

赵久财瞪着血红的眼睛,他现在根本就是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干脆坐了起来,他细腻盘算着,临江县一共才20万人口,却要供养10万人的部队,完全靠他们出粮那根本就不现实,何况又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可现在部队里的经济就更成问题了,自力更生,开荒种田?想到这,赵久财自己都乐了,这大冬天的,能种出个鸟来?

天还没亮,赵久财就起来上山了,为了解决部队吃的问题,他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还跟老猎人们学会了套兔子,他发动全营的人在山上布下了成片成片的兔子套,他不知道这有什么用,用不了几天,这山上的兔子也会被他们给吃绝种的,可没有办法啊,他现在真巴不得山上的兔子都有肥猪那么大,那该有多好啊!赵久财在山上转悠了老半天,好在这山上现在可以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敢出来的兔子就直接钻进了套子里,赵久财突然想还不如让战士们上山来把兔子洞都给挖开算了。摇摇头,他又为自己的这个想法笑了——苦笑!

拎着几只可怜的兔子,赵久财回到了营地,眉头可还是没展开一点,这几只兔子也解决不了全营的口粮问题啊!看来,他还是得到城里的市场上去走一趟,到那里去给战友们弄点吃的,钱,虽然仍然是个问题,可那里是他赵久财唯一能够想得到的了。

胡乱扒拉了两口稀饭,赵久财带上几个人就上了城里,那里倒是有好些个好东西,可他赵久财口袋里根本就没几个钱,八路军拿人家东西不给钱,这他赵久财可做不出来。眼看着菜市场上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可他们还是什么都没买到,赵久财急的直转圈,最后干脆在一个墙角一蹲,无奈地用手胡乱地扯着自己的头发,他生气啊,他生自己的气,气自己没能耐,都不能让战友们吃饱了饭上战场,他这个司务长当的丢脸啊,他更气蒋介石国民党,好不容易打跑了小鬼子,眼瞅着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可他却偏偏要搞什么独裁,自己人和自己人又打了起来,都是中国人,干吗要打打杀杀的呢?一只耗子快速地从赵久财的眼前跑过去,这让赵久财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他马上叫上同来的人往回赶,他没注意到有一个人一只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

6.赵久财回到营地,马上叫来营里所有的司务员,让他们到老乡家里每人借一把铁锹回来,然后他带着这些人到了农田里,他告诉这些人,要他们找田鼠洞来挖,因为他突然想起,田鼠们总是在冬天到来之前句储备好了一整个冬天所需要的食物,要是能把它们都挖出来,那可就是一大笔粮食啊!再说,这也算是给群众做了件好事,既消灭了田鼠又翻了土地。大家本来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集体认为是他们的这个头头想粮食想疯了,当听完赵久财的想法之后,**更是拿着铁锹面面相觑,跟耗子抢粮食吃,这可绝对是天大的新闻,足够记入军史了,可想想,也还真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于是,**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一天下来还真就没白忙活,背了好几袋子的口粮回来,晚上战士们的伙食就比以往好了那么一点点,虽说只是一点点,可看着战士们兴奋的样子,赵久财的脸上也不由得一直挂着笑,他站在那里想,明天还得去这么做,可紧接着他就又犯愁了,这么多的人,用不了多久,连田鼠也得让他们给吃绝了,那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个结,赵久财闷闷地躺下去,尽量把身子蜷成一团,尽管夜里还是不知道被冻醒了几次,可这已经是他睡的最好的一夜了。

迷迷糊糊中,赵久财被吵醒了,争吵声来自哨所那边,赵久财敏感地察觉到出事了。急忙爬了起来,跑到哨所那边,他到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是满眼的泪水,在他眼前的是一条送粮食的长龙,领头的就是昨天在市场里一直观察他的老人,这些东北平原上淳朴的农民深知在这里驻扎的部队是为谁而来的,如今在这里连饭都吃不上了,他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可赵久财也明白,群众的东西不能乱动,他含着泪向大家喊,“乡亲们,我知道**都是一片好心,是帮助咱们人民的军队来了,可是乡亲们啊,我们也知道大家都不富裕,都不好过,这里边可能有好多人是把自家要过年的东西都给拿来了吧?情,我们心领了,可这些东西,你们比我们更需要啊,我们不能收。”

“孩子,你这叫怎么说话呢?”领头的老人说道,“你们八路军是好人,是咱们人民的军队,是给咱老百姓打天下来了,可你们也不是神仙,不也得吃饭吗?你们不吃我们的,不住我们的,比那国民党军队要上几百倍几千倍,要不是你们,这些东西也早就被国民党那群龟儿子们给抢了,你们有困难,怎么,我们还不能伸伸手啊?乡亲们,你们说,对不对?”

“对!”

“你们就收下吧!”

“自家人的东西给自家人吃,咋地啦?”

…………

听着眼前这些淳朴的农民淳朴的话语,赵久财又是心头一热,可他知道,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他的手伸进了衣兜里,那里一直放着恒淑给他的那50元钱,临走时,恒淑说过,要他应急用,可他一直都没舍得花,这一回,他决定,要把钱花掉,但是是在花在这种场合上,他相信恒淑一定会原谅他的,他清了清嗓子,“乡亲们,八路军是不能白拿老百姓东西的,是要给钱的,东西我们留下,你们自己报个账吧,我们按价付款。”

“你这个小娃娃,付什么款?我才不管你们白不白要,反正我们今天啊是白给!”

“大爷,那可不行,我们是有纪律的。”

“纪律是什么东西?纪律是说给你们听的,可不是给我的,我说不要钱就是不要钱。”老人说完放下东西转身就走,赵久财赶忙追过去,“大爷大爷,不行,您得收钱,必须得收下我们的钱!”

“收什么钱?不要!”大爷坚决地摆摆手。人群中一个年轻人喊到,“我们知道你们部队是有纪律的,那就给我们写张条子吧,等解放了再还给我们也一样。”

“对对,写条子,条子好使,我就认得白条子。”这下老大爷乐了,赵久财也觉得是个办法,就连忙按价写起了条子,看着老乡一个个拿着条子欢天喜地地走了,赵久财觉得很不是滋味,看着眼前的土豆、白菜、大米、白面,甚至还有刚杀掉的几口大猪,这里边有可能就有一个家庭一个冬天的口粮啊,而他又怎么能不知道,这些淳朴的乡民一转身就把那白纸黑字的条子或烧或撕了呢?



7.1947年2月15日,老乡把自家的东西送给部队的那一天,赵久财感动的热泪盈眶,又高兴的合不拢嘴,他要给营里改善伙食,大刘兴冲冲地问他,“赵哥,今晚上吃啥?”“吃肉!”全团的士兵都沾上了一把光,多少都尝着了一点肉腥,晚饭刚毕,上面的作战命令也下达到了团指,命各团立刻出动,抢占欢喜岭,包围敌人,部队要吃肉,是夜,部队没有饿着,憋了好久的枪和战士们,刚吃过了好东西,现在又忍不住释放了一次**,这是二保临江的战役,接下来的战役越打越顺,3月,三保临江胜利,4月,四保临江胜利,5月,临江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部队终于熬过了最难熬的日子,赵久财摸着团里发给他的艰苦奋斗奖章,竟然不知如何是好……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四章”内容快照:

『第四章』

1.当地人的习俗,新郎~是不能亲自拜堂成亲,新娘就~~着一只公~拜堂,宋恒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赵久财自那一天从她家离开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而恒淑却打定了主意不~迟婚期。婚礼~异常~闹,全村的人都听说了恒淑~~着公~拜堂成亲,也都暗暗佩~这个~情刚~的~子,挨家挨~都有人来参加这个特殊婚礼,只是,婚礼~却缺少了一方人,恒淑的娘家人,宋父家长的权利是没有人能够对~的,就是知道恒淑今天成亲,慑于父

~~

>> 阅读第4章 第四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