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很多故事发生了,只源于一个人的性格。在这个世界上有性格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能把一种性格保持下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应算是一个。
有些事情发生了,未必是什么坏事;没有发生,也未必是什么福音,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个有性格的人,走过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坦的。但谁又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舒舒坦坦,没有一丝烦恼,一点苦痛?于是有些人抑郁了,有些人疯掉了,而我一个有着鲜明性格的人,能保持着这样一种性格并活下来,本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可这不说是个奇迹,也总有些东西不应该就这样过去了就算了。走过了,总该留下点什么。于是我有了这个念头,我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些,活出个人样来。
在写这篇长篇感悟连载《奔向圣地》之前需要声明的一点,这不是我的个人回忆录,这只是我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我身上,在为数不少的人身上都发生过,我们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了故事的结局而忽略了故事发生的过程,那些值得回味的有建设性的鲜活的内容,所以我必须用一个比我要大很多的“我”来刻画我,以此使这个故事更有意义。
如果您有这个耐心,希望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故事,经历一次心灵的救赎。
2007年4月18日凌晨
第一章梦开始的地方
我第一次考大学落榜的时候,没有绝望,只有无奈。毕竟在黑龙江那个叫共青的小镇念高中的应届学生没有一个当年就考上大学的。
我的母亲是个聪明伶俐的人,是60年代闯关东来的黑龙江。她人比较要强,我的很大一部分性格都随了她。她虽然自己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但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能有出息。我上初中那会曾经有过辍学的念头,起因是我和一个同学偷着拔了人家地里的萝卜,被告到了学校,我的班主任一个姓贾的物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我一个大耳光,我鼻子流血不止站了整整一堂课。太伤自尊了。我回到家后告诉母亲不想再念书了。母亲问我为什么,我只说不想念了。到后来母亲哭了。我无法承受那眼泪,也跟着哭。我们母子俩哭作一团。我告诉了母亲事情的经过,然后在母亲的劝导下回心转意。从此,我再没转过不读书这个念头。一方面是不想再让母亲伤心,一方面我也不想像父母亲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一辈子。
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我的姐姐初中二年级就下来了。当时家乡大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父母没有了固定工资,生活的全部来源都在地里,一年到头也就是那么点收入,很是艰难。有父母、姐姐这么大的付出,我没有理由不上好学。但我偏科严重,在考高中的时候,只考了个普通高中。即便如此,我依然很兴奋,毕竟普通高中能考大学,这就够了。
我满心欢喜上了高中。高一的一年就象做了一场梦。在高二分班的时候我以全年级倒数第六的成绩被分到了最次的一个班,号称“老头班”;老师也和其他班级不一样。高二上半学期就要结束的时候,学校里突然决定将我在的那个差班撤掉,通过考试分流,将一部分学生分流到职业高中,也就是职业技术学校,下来后或者回家种地或者到哪个生产队当个农业技术员。我这个时候才发觉,我是多么的排斥种地,排斥当下父母正在苦命挣扎的生活。这是生活重**的人心底里的,在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它象一把钢针狠狠地向自己最痛的地方猛刺下去,让你别无防范,猛然惊醒。我醒了,为了保住这个考大学的资格。那段时间,我才真正地学习,真正地知道刻苦。那年我刚满十五周岁。
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我是那个班留下来读普通高中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等到高三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排到了前20名。但这样的成绩是无法考上学的,我很清楚。那年高考我们全年级也只有一个同学考上了当时省里分数最低的专科学校。她是个女生,我在高三的时候追求过她,但一直没有表白。在我补习的那年,我们仍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直到她告诉我她有了男朋友为止。我的初恋结束了。在那年寒假的一个晚上,我躲在自己的小屋里读着她的信,烧毁了自己从前写下的全部日记。我发着狠,要学就要学好,要考就要考个象样点的大学。
与我同时代的学生都是看着金庸武侠小说、琼谣爱情小说成长起来的,很少有人看西方名著。不知道是看《奥秘》看多了,还是胡思乱想的多了,我当时对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没一点兴趣,只借读过一本。同时期还兴过一阵子《手抄本》,我也曾偷摸看过几个章节,仔细想来那大都是对性的扭曲,作为思想解放的连带反应,性在那时还很少被人提及。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英国作家劳伦斯写的《虹》,至于为什么会是这么一本反映工业革命早期的作品,应该与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境遇有关。
第一年补习我考了400多分,没走成。父亲不让我继续念下去了,他郑重地跟我说,你第一年补习的时候说过一定能考上的,如果考不上就不念了。我是说过这样的话,我承认,可我的成绩已经提高了100分,我感觉得出自己已经具备了考上大学(而不是专科)的实力了,只要自己再补习一年。不管怎么说,父亲都不同意。他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困难,已经很难把我攻下来了,即便我考上大学。当天晚上,我整整哭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我是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包赌气从家里跑到学校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我离开家的时候只甩下了一句话,不用你们攻我,我自己要饭也要再念一年。
怎么那么坚定就离开了家?是想上大学吗?不是。我是不想再让自己受和父母一样的苦,我在和母亲一起下地的日子里体味了那份艰辛。我惧怕自己的子子孙孙就在这黑土地里,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人的价值可大可小,我不愿意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从地里挖出供人温饱的粮食。而考上大学是脱离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最直接的方式,是我自己可以掌控的唯一的方式。
在我到学校的当天,母亲就坐车跟到了学校,把从乡亲朋友那借来的钱交到了我的手里。我看见了母亲鼓励的笑容,可是那笑容里含着多少泪水,她分明是刚刚哭过的。母亲走的时候,我长久地盯着她的背影,我实在无法忍住不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泪水来时是无法用理性控制的。
这一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始终名列前茅。我感觉到自己的大学梦已经很近,很近了。
2007年4月19日凌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放飞自我的天空”内容快照:
『放飞自我的天空』
家庭的贫困,生活的重~,让~亲日渐衰老。她时常~~着病~坚持一天到晚的劳作。她时常一个人独自地伤心落泪。她不~求我们的报答,但她需~一个~谅自己的丈夫,一个好的帮~。但我的父亲没有~到这一点。~亲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接纳和习惯父亲的缺点。其实,一个人一旦是什么样子了,就很难再改变。从我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好,他是个缺乏责任心的~,是个不合格的父亲。他很少顾家。玩牌、赌钱是他人生的最大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