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大汉王朝1:大风起 [目录] > 第2章

《大汉王朝1:大风起》

第2章

作者:zk1962195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燕丹还是回到了燕国,他是私自逃回去的。秦、燕两国就此绝交,朋友从此为陌路。特别是燕丹,深怨于秦,视真人为不共戴天之敌,奉养死士,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要一雪耻辱。可是燕国太弱小了,如狼群里一只刚会吃草的羊,他一时也无计可施。之后,秦国出兵崤山以东,陆续攻打齐国、荆国和三晋(1),各国的土地象一片薄薄的桑叶,被秦国这只硕大的蚕吞食得支离破碎,日见稀少。大秦将军王翦驻军中山(2),赵国一下,很快就要轮到燕国了。

  燕国的君臣惧怕战祸的到来,个个战战兢兢,一片恐慌。燕丹心急如焚,连夜向太傅(3)鞠武求计,鞠武献“合纵楚齐,连衡三晋,北媾匈奴,然后图秦”之策。(此计在真人亲政前或亲政时还可勉强一试,到这时已根本不可能实行。所谓“三晋”,当时韩国已灭,赵国受大秦重创,只剩一个朝不保夕的魏国。关东其它两国,齐国长期以来袖手旁观,且同大秦过往甚密;荆国正在内乱之中,自顾尚且不暇。至于鞠武异想天开提到的匈奴,早被蒙恬打得远遁长城以北;再说,匈奴怎么会为燕国而与大秦开战。燕丹用的都是如此粗疏迂阔之人,焉能不败!)这样的计策不仅真人不取,燕丹也不愿用,他对鞠武道:

  “太傅此计行之太慢,燕丹心急如焚,实在不能再等待了!”

  鞠武道:“臣已经为太子考虑了很长时间。对付强秦,燕国如病入沉疴,不是一朝一夕能奏功,快不如慢,走不如坐,快则招尤。”燕丹不愿意听,干脆睡卧在茵席上,两手**地捂着耳朵。二人不欢而散。

  过不几天,大秦叛将樊於期逃亡到了燕国,燕丹想都不想就收留了他。鞠武规谏道:

  “此为引火烧身之举,万万不可!秦王暴虐,对燕国久有积怨,现在躲都来不及,何必主动撩拨他?希望太子急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老臣愿太子西结三晋,南联楚齐二国,北面和匈奴通好,然后再想办法对付秦国。”(真人暗暗冷笑:还是一套老办法,鞠武的确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了。)

  “燕丹再说一遍,太傅的计划费时太久,我连片刻也不能再等待了。再说,天下之大,樊将军已无安身之处,在他普天之下无处容身的时候,我不能屈服于强秦的威胁,就抛弃我所同情、怜惜的人,更不能送他到匈奴去!这也是我最需要人的时候。希望太傅替我另作打算。”

  “危乎危哉!”鞠武也急了,惊呼起来,“太子为了一个所谓‘朋友’竟不顾国家的劫难,更为危险的是,一国之储君竟动了妇人之仁……”鞠武长长地喟叹一声,“臣不能为太子出主意了。臣有一个朋友,乃燕国隐士田光,此人极有计谋,愿引见给太子。”

  田光来了,这是个六十多岁、弯腰驼背的老头。燕丹绝望之际象一下见到了希望的火光,连忙上前侧阶而迎,一拜再拜,为田光引路,自己慢慢后退着走。到了几案前,燕丹跪下来拂拭茵席,请田光就座。屏退左右,燕丹离席道:

  “燕国僻在北陲,比于蛮域,先生不以为羞,降临敝邑。燕丹得侍左右,睹见玉颜,此乃神灵和上天保佑燕国,令先生辱降于斯。”

  田光照例客套一番:“山野鄙陋之人,徒以齿长,苟活于世。田光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久矣。”

  “燕丹曾经在秦国为质,嬴政却对丹无礼之至,丹日夜忧惧,无日不想着要雪此大辱。”燕丹膝行而前,涕泪交流,“但论人则秦国势众,计虽好因燕国弱小不能实行。燕丹常常食不识味,寝不安席。与嬴政同日而亡,玉石俱焚,于丹而言,犹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的幸事,燕丹虽万死而不能,也不敢辞,——可惜万不可能。愿先生为燕丹图之。”

  田光慢吞吞地道:“此国之大事,容田光思之。”

  于是让田光住在为国士而筑的上馆。燕丹一日三次进食(4),存问不绝,不觉过了三个月。燕丹整日坐卧不安,终于忍不住问田光道:

  “先生到敝邑已有三月,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教燕丹的么?”

  田光摇摇头,言辞清雅,象鞠武一样地喟叹道:“骏马在强壮的时候,一天能驰骋千里,等到它已经衰老,驽马也能跑到它的前面。现在太子听到的是田光强壮时的情况,但不知道田光已经老了。思之再三,想为太子出一良谋,已不可得;欲为太子强筋奋力,已不可能。”

  燕丹神情一下变得颓然,失望之极,良久才探问道:“燕丹为报仇雠,奉养宾客,阴蓄死士,已经多时。先生看燕丹门下有可用之人么?”

  田光再一次摇摇头,言语还是那么清雅:“田光私下观察太子门客已经多时。太子门客虽多,实无可用者。就是人称‘三雄’之人,也不能当得大用:夏扶,乃血勇之人,怒则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则面青;秦舞阳,骨勇之人,怒则面白。除此三人,其余皆不足道。成大事之人,智不必如孙子、晏婴,勇不必过恶来、贲育(5),惟须定力惊人。泰山崩于前,若无其事;喜怒哀惧,无形于色。据田光所知,世上就有这么一个人……”

  燕丹急切地问:“是谁?现在什么地方?”

  “荆轲!”听说是荆轲,燕丹神情顿时懈怠下来:

  “燕丹也有所闻,不过并不象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一次荆轲游历路过榆次,跟侠士盖聂谈论剑术,二人一言不合,盖聂从茵席上一跃而起,按剑怒目而视。荆轲犹豫了一下,蹒跚着一步步倒退而去。此后盖聂只要一提起荆轲,就不齿地大笑不已:‘这样的人也敢和我讨论剑术!剑术、见解姑且不论,仅就胆气,此人竟怯懦如此!’荆轲到了邯郸,跟与盖聂齐名的鲁句践下棋,二人因争执棋路不下,鲁句践大怒而叱,荆轲更不敢言,拿起放在一旁的剑默默地走了,从此一见鲁句践就悄悄地躲到一边。这样的人……”

  “这是因为太子不识荆轲,不了解他的缘故,”田光慢慢道:

  “荆轲本是卫国人,一生所好的只有两件事,就是读书和击剑。曾经用剑术游说卫君,没有得到重用,只好来到燕国。荆轲给人的印象除了胆怯,还嗜酒好饮。在燕国,喜欢与擅长击筑的高渐离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交游,三人每天都在邯郸的街市上喝酒。半醉以后,屠夫依然闷头牛饮,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唱歌,歌辞就四个字:‘剑兮,剑兮!人兮,人兮!’唱着唱着,和屠夫相拥相抱,伤心地欲绝地痛哭起来。如果仅此观之,荆轲不过一狂狷之徒。但田光所知道的荆轲,虽形同酒徒,内里却稳重深沉,博闻强记;到各国游历,都是跟当地德高望重的名士交往。其人体烈骨壮,不拘小节,内心灼热,时时想着要做一件天大的事,建大功。在卫国的时候,就曾解除了十几名贤士、大夫的危难,犹觉不值一提。田光更知道,荆轲乃一神勇之人,怒极而色不变。田光与荆轲心相交,身相报。太子欲图大事,非此人不可。”

  燕丹如梦方醒,离席再拜道:“因为先生的缘故,如果能与荆君相识,则燕国幸甚,燕丹幸甚!还望先生成全燕丹的一片痴心。”

  给田光送行时,燕丹执着田光的手道:

  “此事关系燕国生死,重于燕丹性命多矣,愿先生不要和其他任何人提起!”

  田光定定地看着燕丹,但神情没有一丝变化,看得燕丹莫名其妙。田光好一会才迟迟疑疑地道,“谨……遵太子命!”

  见了荆轲,田光把来意一一述说。荆轲长时间地不说话,田光也不再说什么。

  “刺客!?太子意欲荆轲做一个……刺客?”荆轲逼视着田光,田光默然不语。荆轲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用中指弹了一下剑脊,长剑发出激越的“嗡嗡”声。“剑兮,剑兮!”荆轲忽然又泫然涕下。田光道:

  “田光不肖,已一诺于太子。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荆轲慨声道:

  “本来荆轲绝无答应之意,但现在先生既有一诺,所谓心意相交投身不顾,义不圆融一毛不拔。荆轲听命就是。”长时间的寂静过后,田光犹豫地道:

  “太子双眉几乎连在了一起,说明他不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说话语急气促,乃是气宇偏狭、心志狷急的表现,足下不能不察。”

  荆轲叹了一口气,慢慢道:“荆轲略识几字,粗通书墨,来燕地时日也不短了。太子如此,并不奇怪,实和此地水土和历史有关。燕、赵一向并称,地近北鄙,胡人与中原人杂糅,中间经过赵武灵王的胡化革变,胡地风气更炽。由于经常受到胡人侵扰,战事频仍,师旅屡兴,所以这里的百姓矜持、慷慨、嫉妒、好气、任侠,剽悍少虑。赵地境内原有一中山国,土地狭小,人口众多,百姓性情卞急,拦路椎杀剽掠,或盗掘坟墓。男子聚在—起,长吟悲歌,辞气慷慨,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饮酒、促狎,无所不为。女子也与中原大不相同,她们最擅长的是修饰容貌,平日弹琴拨瑟,穿着长袖衣衫和轻便的舞鞋,游媚权贵,目挑心招,不择老少,更不怕远在千里。凡是富贵人家或各国的后官,都能找到她们……”荆轲忽然停住不说,幽幽地望着远处起起伏伏赭黄的山丘。(田光说他喜欢读书,果然不错,而且胸中有大丘壑。)田光点点头:

  “足下所言极是。燕赵的风气也和中山差不多,百姓性情耿烈,妇人不输男子。赵襄子曾宴请代王,却暗中令人用铜斗击杀了他,然后吞并了代国。赵襄子的大姊是代王夫人,听到消息呼天抢地,泣号道:为了小弟而置夫仇于不顾,为不仁;为了丈夫而怨恨小弟,是不义。代王夫人无计可遣,磨金笄自刺而死,是以本地有磨笄山。燕赵的百姓习于战斗而不怯懦,听到敌虏到来,父母忙着帮儿子从厩中拉出战马,妻子早早取来弓箭,百姓甚至有不等穿好甲胄就勇于上前的。临行送别,即使有很多感慨和悲伤,也要欢笑分手,双目明亮无泪。但燕赵古朴厚重处,更近于古,如取名时用贱字,相见时直呼其名,许多人家甚至专以妇人主持门户。和关东其它四国一样,燕赵两国屡被秦国欺凌。燕赵苦寒卑弱,因此就造就了此地刚烈悲壮,自伤自怨的风气。秦国的威势太强赫,燕丹的怨恨太偏激,两者的反差太大,都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威怨相轧,不断地冲撞激荡,愈发强化了燕赵的悲慨和任气好侠。所以,燕丹就以刺秦而雪耻、图存,剑出偏锋,企图以一剑而当百万之师。”(两人对燕赵民风和燕丹了解得倒很透彻。)

  两人都不说话,似有无限心事,又似乎什么事都没有。

  田光“唿”地站起来道:“田光来这里之前,太子执着田光的手道:‘此事关系燕国生死,重于燕丹性命多矣,愿先生不要和其他任何人提起!’这是对田光有疑。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为人谋事而见疑于人,是田光的耻辱,虽生于世又何异于死!足下见太子,就说田光已死,不会再泄露任何事情了!”说着,抽出荆轲的长剑,在颈上用力一挥。血花飞溅,在白花花的阳光下,如点燃了一堆蓬蓬的干柴,千万条金蛇在空中狂飞乱舞;如疾风肆虐在暮春里,吹翻了一树缤纷的落英。田光仆倒于地,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如同一蓬乱草。荆轲一动不动地伫立着。(真人初看田光乃一无勇无谋的平庸之徒,内里却刚烈如此,倒也不乏可敬之处。)

  荆轲到了燕国,燕丹亲为驾车,空着左边的位子不再坐人,以示尊崇(6)。荆轲上车手执车绥,然后大剌剌地坐着,也不谦让。燕丹几次问到了田光,荆轲都不搭话。到了太子府邸坐定,宾客盈席,笑语喧耳,荆轲如木雕泥塑一样地坐着,眼皮也不眨动一下。

  “良骥没有没有驾驭王舆之能,不可远行;士人没有过人之誉,则不足与他谈论品性。先生远从卫国而来,有什么教诲?”辞气凌厉,——说话的是太子宾客“三雄”之一的夏扶。荆轲看了他一眼,缓缓地道:

  “马有千里之能者,何必一定驾驭王舆?士有高蹈超迈之行者,不必合于乡里。骐骥者,良马也,但驾着盐车,在山丘上奔跑、颠簸,驽马之中的下者;遇到了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当年太公吕望磻溪垂钓之时,山间一野人,丈夫之中的贱者;其遇文王,则为周师。”

  “先生休要逞口舌之能!有什么可裨益太子?”宋意道。

  “燕国先祖召公协助周武王灭了商纣,武王封召公于燕。召公在周成王时,名列三公(7),位至太保,治理邑下深得黎民爱戴。有一次到乡邑巡视,见到一棵郁郁苍苍,覆地一亩的棠梨树,欣喜异常,就在树下处理政事、狱事,上至侯伯,下至黎庶都各得其所,无不称宜。召公死后,黎民怀念召公的功德,思念棠梨树,不敢砍伐它,因此《诗·召南》有《甘棠》之篇。荆轲至燕,将践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则令太子称霸,低则安居王位。”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一直到酒宴结束,众宾客也不能在言辞上占到任何便宜。燕丹十分喜欢,秦国之忧也减少了许多。

  进入内室的路上,燕丹再一次问道:“田先生在哪里,为什么不来?”

  “田先生送荆轲动身之前,谈到太子曾戒以国事。身为丈夫而不能见信于太子,田光耻之,已自刎而死!”燕丹大惊失色,拜了两拜跪下来,膝行数步,唏嘘流泪道:

  “燕丹如此,哪里是怀疑田先生!但田先生自刎,却是因为燕丹。荆先生为什么不劝阻他,拦住他呢?”

  “田先生已经决定的事,拦也无益。”荆轲漠然地道。燕丹喟叹、茫然良久。

  荆轲坐定以后,燕丹离开座席,叩头再三:

  “田先生不以燕丹卑鄙无能,使我能见到先生,如大旱之望云霓,——这是上天垂怜燕国!秦王贪鄙无比,除非天下皆为臣妾。(燕丹也算甚知真人。)秦已经俘虏了韩王,又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秦将王翦带领几十万大军,已经到达漳河、邺城,李信的军队兵出太原、云中。赵国如果抵挡不住秦军,灾难紧接着就会降临燕国。燕国弱小,就是动用全国的兵力,也无法与秦军抗衡。各国惧怕秦国到了骨子里,不敢合纵抗秦。”说到这,燕丹泣涕涟涟,不能成声,荆轲静静地一动不动。

  “燕丹愚昧,如果能得到天下最好的勇士出使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嬴政贪利,勇士长剑一出,就能达到目的。如果能够劫持秦王,使他归还各国被侵占的土地,象曹沫胁迫齐桓公(8),此为上策;如若不行,就乘机刺杀他。秦国的将领领兵在外,国内动乱,内外互相猜疑,乘这个机会,各国就能够联合起来。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但不知道这个重担该托付给谁。”

  好一会,荆轲才迟疑地道:“这是国家的大事,臣才能低下,品性鄙猥,不值得任用。”燕丹又上前叩头,请求荆轲不要再推辞。

  荆轲道:“田光极口褒扬太子的仁爱之心,说太子乃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真人当时气极反笑:这个田光也无耻之极,为了让荆轲给燕丹卖命,就信口说什么“不世之器”、“高行”、“美声”之类,岂不殆笑于天下!)太子以对旧故之恩,礼遇荆轲这样的新近之人,荆轲不能再推辞。信义之所在,虽万死而不辞。为了田先生……可惜再不能和高渐离在街市上饮酒高歌了!”说着摇了摇头。燕丹大喜,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最上等的邸馆。燕丹每天都来这里,供给牛、羊、猪三牲(9),珍贵物品时时进献,车马、美姬数不胜数。燕丹常与荆轲同案而食,同榻而睧。

  一日,荆轲来到东宫,这是整个宫观的最高处,池台亭榭尽入眼底。雕栏曲槛中,最可爱的是那一池碧水,清风徐来,温柔如款款而行的处子,又尽显早春的灵动与活泛。一只冬眠后醒来的老龟带着一只小龟,在水里笨拙地翻来覆去,尽情嬉戏。荆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来,忍不住捡来半只瓦片,向老龟的方向掷去。瓦片在老龟的头顶掠过,打了几个轻盈的水漂沉入水底,老龟毫不在意,象没受到任何影响;荆轲忍不住又扔了几片。身后传来了脚步声,荆轲回头一看,一个宫女手捧着一只玉盘,玉盘上叠放着十几块金片;宫女的身后站着燕丹。荆轲拿起金片向老龟嬉戏的地方抛去,一片又一片,……不等一盘抛完,又一个宫女捧着玉盘和金片站在身后……

  荆轲终于住了手,揉着膊膀道:“不是为太子惜金,实在是因为胳膊甩痛了。”

  两人乘马出城,到了空旷之地,燕丹向荆轲摆了摆手,荆轲紧赶两箠,待两马并排后,荆轲轻轻一跃,跳在了燕丹所乘的马上。燕丹连挥几鞭,马疾驰开来,只觉两耳生风,身边景物一排排向后纵去,如入云中雾里。二十多里后,两人下马。荆轲从前到后,对马仔细端详着。

  燕丹道:“先生也爱马吗?”荆轲走到二十丈远的地方,端详一阵,走近了站在马头前:

  “这马从远的地方看着很大,走近了又很小,龙颅突目,平脊大腹,这是一匹筋馬……”那马忽然尿了一泡尿,几乎泚到了荆轲的脚上。

  荆轲“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一匹千里神驹!马能尿过前足,已是日夜能行五百里的骏马。尿过马头,日行千里岂为难哉!”

  “先生真可谓识马。昔日周穆王曾有八骏,‘绝地’飞驰起来足不践土,‘翻羽’疾奔起来逾越飞禽,‘奔宵’夜行万里,‘超彩’能逐日而行,‘逾辉’毛色炳耀,‘超光’一形十影,‘腾雾’能乘云而奔,‘挟翼’身有肉翅,真让人艳羡不已。嬴政也有七匹骏马,叫什么追风,**,融景,追电,飞融,铜雀,长凫。秦马本来就不及燕马,燕国自古以来就是产好马的地方,燕丹的这匹‘骕骥’足以抵得上嬴政的那七匹。”燕丹顿了顿,道:

  “先生既识马,必是爱马之人。豪杰配良驹,这匹骕骥就送给先生了。”

  “荆轲乃一饕餮之徒,要之无用,只是听说千里马的肝较一般的要小很多,味也最美。”荆轲漫不经心地道。

  到了晚上昏时(10),燕国宫廷华阳台上华灯烛照,大宴荆轲。鼎镬里发出阵阵肉香,宴席上爵觥交错。老迈的燕王姬喜坐一会就走了,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因为荆轲是太子所请的宾客,酒宴上人影瞳瞳,百官轮流给荆轲敬酒。当荆轲听敬酒的人自称“秦国罪臣樊於期”时,眼睛猛然一亮。坐在他旁边的燕丹不时给荆轲介绍菜肴,“枸豚”、“韭卵”、“狗(月習)”、“马朘”……他指着侍臣刚上的一道菜道:

  “这是炙(11)千里马肝,就是先生白日看到的骕骥的肝,燕国最有名的庖厨制作,请先生品尝。”酒宴上突然沉静下来,静得象没有一个人,几十双眼睛都在看着荆轲。荆轲用竹箸挟了一些放到嘴里,咀嚼完只“嗯”了一声,脸上又恢复了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

  轻柔的音乐响起来,那是琴的声音。荆轲的眼睛定定地看着一个地方,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那是弹琴姬人的侧面。只见姬人的身影和手臂随着音乐的节奏,婉转起伏,如春柳扶风,有说不出的风情。百官的心里都不禁一沉:这可是燕丹最宠幸的申姬。申姬除了美艳非常,她的歌声和琴声在整个后宫也是罕有匹敌,可说是集三美于一身。

  “先生是不是很喜欢她?”燕丹的声音里透出一种掩饰不住的、说不出的味道。

  “不,我是喜欢她的手。女人最漂亮的是什么呢?”荆轲似乎在自言自语,“是手。”

  申姬的手在灯光下纤细、匀称、皓腕凝雪,近于透明,抚琴时轻起缓落,疾徐有致。她似乎听到了荆轲的声音,侧身回眸轻轻一笑。申姬的波光虽然只是短短地一闪即逝,却久久地留在所有人的心里。

  燕丹对身边的郎中低低说了句什么,两个郎中牵着申姬就往外走。申姬似乎预感到了不祥,她挣扎着,一向顾盼神飞的眸子,射向荆轲,**娇媚、无助和绝望的神情,荆轲似乎什么也没看到。不一会,一个侍臣双膝跪地,手捧一玉盘奉给荆轲。玉盘里有一双手,就是刚才看到的那双。这手同洁白、细腻的白玉盘完全溶为一体,不认真看的话,会认为玉盘是空的,什么也没有,绝没有半点血色,却伴了浓重的血腥之气。

—————————————————————————————————————————————

  注(1)三晋,赵、魏、韩三国;三国是从晋国分出的。

  注(2)中山,今河北正定东北。

  注(3)太傅,职官名,太子的首席老师。

  注(4)进食,大约到汉,百姓还是一日吃两顿饭,贵族三食甚至更多。

  注(5)恶来、贲育,古代有名的勇士。

  注(6)古代以车左的位置为尊。

  注(7)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夏、商、周时辅助天子的最高官员。

  注(8)曹沫,战国时鲁人。鲁庄公时,曹沫为鲁将,与齐国三战皆北,鲁乃献遂邑给齐国。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乃许全部退还所占领的鲁国土地。时齐强鲁弱,后来齐桓公欲倍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注(9)三牲,帝王在祭祀时才能用的供礼,公侯二牲,大夫一牲。

  注(10)昏时,约为今18:40-20:00。

  注(11)枸豚,枸杞子乳猪。韭卵,韭菜鸡蛋。狗(月習,音zh†),切狗肉片。马朘(音jun),马鞭。炙,相当于现在的烧烤。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三”内容快照:

『三』

大秦将军王翦已经~~了赵国国都,俘虏了赵王,完全占领了赵国的土地,又向北~军,~过了燕国的边界。燕都蓟城一片混~,黔首纷纷向外逃去,蓟城几乎成了一~空城。燕丹惶惶不可终日,~~心中悲怨,对荆轲道:“秦国之~,六国早已没有匹敌者。如今父王当政,燕丹外不能联合仅存的国家,内不能率军以挡~秦。到如今,就是倾燕国全~~挡秦国大军,也只能是以羊驱狼。(真人从心底里暗笑:燕丹还算明白!)秦军距易~只有

~~

>> 阅读第3章 三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