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蛇族部众悄悄上到西岸,正想要弱肉强食,大开杀戒,然而朝岸边刚一打望,便又都大感意外起来。原来,除了在方才鱼人栖息的地方见到些零星散落的钵、瓶、布条、木棍等零星物什之外,并没有发现一个鱼族人的身影。
等待武乙等人赶来,先头上岸的几位部属便报告道:“鱼人又不见了!”
武乙喝道:“定是你们上岸前后惊动了他们!还不赶紧去搜索?”
那些部属道:“属下已经派人在这左右展开搜查,只是尚不见有回报。”
武乙点点头,朝身边几位部属说道:“方才鱼人还在此处,现在他们能跑得多远?只不过是受了惊吓之下,垂死挣扎而已。”他又抬眼将江边的地形细细看了一番,然后指着岸边的一个斜坡道:“除了穿过这坡上的密林可以撤离岸边,其余的又哪里有路?鱼族残部定是慌乱中从这个坡面翻过山去,远离岸边朝西逃窜去了!我们往西追踪,必能全歼鱼人!”
众人也将地形察看了一番,纷纷点头认可。此时却听寒浞向武乙低声道:“万一他们故伎重演,在这附近绕个圈,然后觑个空子又溜回东岸,我们却该如何?”
武乙略一沉吟后,说道:“按理不会。现在双方如此接近,他们哪里还有闲暇去绕圈子再返回东岸?再说,我之所以一心要全歼鱼族残部,并不是怕他们剩的这些人对本族有什么威胁,那只不过是一股微不足道的力量而已。我担心的是,他们逃脱后,会赶到西昆领取朱雀法器——“太阳神鸟”。毕竟,当初的两百年期限如今已经到了。”
“‘太阳神鸟’?两百年期限?”寒浞等人听得莫名其妙,纷纷不解地朝武乙问道。
武乙答道:“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这鱼族和我们蛇族一样,都是流放东隅的罪臣之后。其祖本是南极朱雀氏。那‘太阳神鸟’,便是当年朱雀氏子鹑火的镇方之宝,后被收缴,存于西昆,由白虎氏暂代保管。”
众人中也有几个见识稍广些的,听了武乙这么说,便点头道:“头领这么一说,小的倒是有几分印象了。据说这‘太阳神鸟’一旦发威,则口吐烈焰,熏天炙地,火力无比,当年和我们北溟玄武氏的‘万川精石’齐名天下!”
武乙道:“你们几个还算有点见识。我所担心的,正是这‘太阳神鸟’一旦重回鱼族人手中,便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周密计划。否则,该部区区不足两千的男女老幼又何足道哉?所以,就算他们不往西边逃窜,我们依然也要西进。一旦荡平了西昆白虎部,将‘太阳神鸟’和‘万川精石’一起弄到我们手中,就万事大吉了!”
“那我们便继续西进?”寒浞征询道。
“全速西进!”武乙高声道:“我依旧感觉鱼族会往西而去,叱令全军,快速西进,乘便全歼鱼族!”
虽然军令如山,蛇部兵士们却也并非是钢打铁铸、永动不疲的力士金刚。如此又过了两日,不仅再没寻见鱼族人踪迹,蛇族上下也早已是兵困将乏了。那些新归顺不久的青龙部兵士更是怨声连连,叫苦不已。
武乙见状,亦觉得如此下去恐怕也非长久之计,倘若动摇了军心,便将影响其通盘计划。毕竟,要想大功告成,战事便在所难免,如此一来,兵士自然更是缺少不得的。二来他又在心中盘算道:“鱼族一干男女连日来饱受惊扰,早已疲惫不堪。和蛇部相比,其体力应该去之甚远,但为何蛇部日夜兼程,却始终不见鱼族踪迹?看来他们或许果真如寒浞所言,并没有往西逃窜?倘若果真如此,我倒也省心些。”
想到此处,武乙便改令全军每日可以定时休整歇息。虽然如此,武乙还是用心谨细,不敢大意。为了防备夜长梦多,争取早日到达西昆并一举剪除白虎部势力,他便要求蛇族部众们至少日行一百里,然后方可驻停休息。
于是蛇族部众们便暂时放下了追歼鱼人的念头,只遵照着武乙帅令,朝着西边翻山涉水,一路开进。夜来便就地驻扎歇息,日出则继续开拔前行。如此约摸又过了十几日,蛇族一干人马已经从当初东海之滨的乌龙江沿岸,一径往西走出了一千余里。
这一日武乙率师来到一处群山横亘、峰峦连绵的所在。虽然此前众人经过的山岭也不在少数,但此地诸山却和别处的大不相同:但见数十座奇峰一字排开,山势如刀劈斧削一般,峭立孤绝,险峻高拔。众人抬头仰望,视线却又都被山腰上缠绵回旋的云雾遮蔽尽了,哪里看得见巅顶?也无从判断山高到底几许。而且那峰峦的颜色亦甚是特殊——块块危岩巨石竟如朱漆丹染一般,或堆叠直上,或倚悬于高崖,俱是红光夺目,摄人心魄,再衬以漫山遍野的青草绿树,真可谓丹碧交辉,壮观非常。
见了如此难得的奇美景象,蛇部上下纷纷惊讶不已。赞叹之余,众人却也不禁为如何翻越这高**云的连绵群峰而苦恼起来。
部属中便有人提议道:“这些山峦如此峭拔,简直无路可走,不如绕道过去。”
武乙却摇头不允:“这连绵不绝的岸岸群山一字排开,若要绕行,却又要多花费几倍功夫?还是索性找一条道出来,直接翻过山去。”
一干人无奈之下,只得奉了武乙之命,各自派人在远近山脚下查看地形,分头寻找那较易登山的路径。
正忙于探路寻径之际,众人却听得不远处有一名兵士惊呼:“好一座大碑!”
一干人便都循声赶去探看究竟。
只见近旁的一处乱草丛中,悄然偃卧着一座形制巨大、古旧残破的石碑,碑上野藤缠附,苍苔班驳,其间还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文字。可能因为年代久远且又饱经风雨侵蚀,这座石碑便仰面倒塌在地上。时间既久,石碑就被那既高且密的乱草遮蔽住了。倘若不是那名蛇族兵士受命探路,这石碑便难以为人所见。
却说武乙等人赶到近前,一望之下,都觉得那石碑倒也有些古怪,便都靠近了去细细观看。
寒浞及几位蛇族头目们瞪着大眼瞧了半天,也没有一人能认出那碑上刻的到底是些什么文字。几个人便一味乱猜:有的道是当年轩辕黄帝诏布天下的文告,有的说是此地土著山民的村规乡约,更有说碑下埋藏着古代奇珍异宝的。
武乙正蹲在碑前查看,听得众人胡猜乱讲,便立起身来,哈哈一笑道:“你们这些睁眼瞎又懂得些什么,却在这里胡乱开口?这碑乃是上天给我们送来的指路使者。”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虽不敢摇头表示否定,但脸上却都流**不信之色。见众人这般神情,武乙又笑道:“你们不知,这却真是指路的‘使者’。知道那碑上写的什么吗?”
寒浞一干人将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都道:“属下们无知。我们只认得当下通行的龙书文字,可这上面刻着的,却尽是没见过的字体。”
武乙道:“龙书乃伏羲制定,是历世以来沿袭通用的文字,你等当然知道。而这碑上刻着的,却是失传已久的云书,那是当年轩辕黄帝亲手所创的文字。如今龙书盛行于天下,但云书却少有人知了。”
众人如梦初醒之余,又紧接着问道:“那这些云书文字讲的又是什么意思?”
武乙道:“这本是一块上古年代的界碑,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的,正是此地方圆百里之内的地形和路径!”
武乙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看这碑上所述,我们应当早已经越过了东隅的辖境。碑文说,此地叫做‘赤城’,眼前的这些山峰,号称‘连天三十六峰’。要想翻过此山,除了此法则别无他路:从左数第十八峰攀援而上,到了半山腰后,便有一个溶洞,沿着洞中路径走去,便可直达山后悬崖下的溪水岸边。”
众人闻讯大喜:“想不到头领的广闻博学,竟真的可以令石碑开口,来为我军指路!”
“亏得我幼时曾随家父略略学过云书,否则今日要想翻过山去,必定难于登天。”武乙说罢,又朝众人下令道:“你们各自领兵,即刻开始登山!”
蛇族部众得令,便朝着那左数第十八峰的山脚下径直奔去。
虽说武乙通过石碑所刻铭文,发现了翻过“连天三十六峰”的唯一捷径,但蛇族上下却几乎费尽了浑身解数,方才气喘吁吁地攀到那左数第十八峰的山腰处。
当然,寻到碑文所述的那个石洞,倒并非什么难事。在半山腰一株劲健苍翠、盘曲如龙的千年雀舌松下,俨然便有一个两人来高、十来尺宽的岩溶石洞。
步入洞内,蛇族将士们这才发觉其中绝无一线天光,黑暗异常。众人只得沿着洞中那条蜿蜒跌宕的路径摸索攀扶,依次缓缓走去。亏得除了那些原属青龙部的兵士外,蛇族上下因了天生禀赋大都善于夜行,所以洞内虽然伸手不见五指,一干人却也能在其中顺利前行。
这么走了约莫有大半晌光景,众人便觉得黑暗中上了一个陡坎又下了一个斜坡,此后便纷纷“扑通、扑通”踩入一条水流之中。此时道路似乎亦突然变得十分狭窄起来,前头先行的兵士只得一边伸手扶着水流两边的石壁,一边慢慢从身前的缝隙中一个个挤将过去。
走在后头的兵士正为前军突然放慢速度而焦急疑虑,却听得前头缝隙外却传来了阵阵欢呼之声——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众人已经沿着洞中道路,来到了山后的溪岸边。
尚未出洞的那些兵士听得外边欢呼,说是已到洞口,也纷纷舒缓了一口气——毕竟在黑暗中摸索行走了大半日,的确已使人甚为憋闷。
就在此时,却听得那些先走出洞口的一干人忽然间又纷纷惊呼起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峭壁悬棺”内容快照:
『峭壁悬棺』
武乙一边钻出~外,一边厉~喝道:“出~便出~罢了,却又为何大呼小~,连~喧哗?你们心中难道就没有一点军纪……”武乙话音未尽,几个~快的兵士却神色惊讶地抢先朝他报告道:“头领,你看那悬崖~居然~有小舟!”说罢便争先恐后地~~指点给他看。武乙顺势望去,不由得大吃一惊;一些~属见状,更是“~”地失~~出~来。原来,就在屹立于对岸~边的高崖绝壁之~,居然真有几条小舟~贴峭壁,凌空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