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人生路漫漫 [目录] > 第4章

《人生路漫漫》

第4章第四章 抗美援朝(上)

作者:田斌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一)从五二年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乡村凡应征入伍的人都是胸佩大红花,由干部、群众敲锣打鼓地欢送,还给好好地吃上一顿,发些赠品。我参军没有这些,甚至连许多村民都不知地悄悄离去。当时是个别动员,参加解放军县大队的。我从49年红旗挥到村头时,就认定解放军是好样的,所以我报名入伍了。

我们在诸暨第七纵队里,基本上不学习军事,而是学习政治,有绍兴军分区首长来讲《美国侵华史》,上午上课,下午讨论。经过二十多天的学习,激起我们对美国佬的仇恨。上完课后,连队召开欢送军分区首长的晚会,军分区首长对学习作了扼要的总结后说:“美国佬过去多次侵略我们,今天又要以朝鲜做跳板,要打中国。现在已经打到鸭绿江边了,中国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的老大哥——解放军指战员在奋战,守住大门,他们为保卫祖国已打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同志在这里加紧学习,早点学好本领,将来去支援老大哥……”

首长讲话后,下面来个自由发言,有人在发言中说:“美国佬如此凶狠得侵略我们,我要求上前线去,支援老大哥……”又有人在发言中说:“我也要求上前线去,让老大哥休息休息……”发言的人很多,气愤很热烈。指导员说:“大家讲得很好,因时间关系发言到此为止。前方老大哥确实打得筋疲力尽了,但是现在还不需要你们去,因为你们还没学好本领,你们还需要好好学习文化军事政治知识。待你们学好本领后方可去调前方老大哥。如果有人一定要去的话,要自己打报告,经领导批准后才能去的。领导能否批准看你们决心强不强……”

翌日,大家都在写报告了,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我跟大伙一样,用针刺破指头,挤出血在报告的署名处按上带血的指印,表示血书交上去了。

三天后,在指导员办公室召集团员开会,全连二百多人,除班排长是老队员外,只有七个团员。指导员说:“团员是党的助手,从那天晚会后,你们有没有听到消极反映,有的话要及时来告诉我们。”他又说:“告诉你们,这次支前要200人,你们自己心中有数,不能对外讲,这是机密。”他又对我说:“田新荣,你不要去,以后跟我好了。”

“我要去的。”我说。

“你身体不好嘛!”

那是前几天的事,我患重感冒,全身不舒服。我去找指导员说:“指导员你会扭痧吗?”

指导员叫黄茂成,枫桥人,年已不惑,他见我这副样子说:“你发痧了。来,我给你扭吧。”

指导员给我扭得起劲时,连长来了。他是北方口音,态度严肃地说:“身体不好可到卫生员那去弄点药吃,怎么把农村习气带到部队里来。”

指导员对连长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战士,人家刚从农村里来,一下子不能适应部队生活,只能慢慢适应。农村里习惯扭莎,我们给他扭几把有何不可呢?”

我说我身体已经好了时,他说:“看情况,如果人数够了,你就留下来跟我,人数不够的话……”

军装发下来了,部队把身材小的战士调到绍兴去了,把个别思想消极的人退回家去了。

我们整装出发了。在诸暨火车站的站台上我们以自己的背包做凳列队坐着。前面是一个简易的讲台,台上悬挂着党旗、国旗和毛**像。何文隆县长走上讲台,他代表诸暨县委县府进行祝词。他说:“第一杯酒敬天地,他向天鞠躬后把酒洒在地上。第二杯酒敬给党中央和毛**,弯腰向**像鞠躬后把酒洒在像前。第三杯酒敬给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们的连长上台接过酒喝下。

从金华来的列车驶进车站内,我们按序上车,开往萧山。

(二)萧山湘湖师范学校已让出八间空屋,屋内地上已铺好稻草,我们在那里安营。那天夜里突然停电,屋内燃着几只白蜡烛,光线十分微弱,已经到八九点钟了,还没有开饭。大伙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开饭,他们饿着肚子,发着牢骚。我在默默中等着,我到外面去撒尿,发现那些班排长东一个西一个在黑暗中察听战士的动静、牢骚。我就认为,今天是没有饭吃了,是领导给我们的一个考验。我回到宿舍睡了,许多人还在发牢骚等饭吃,结果是白等了。第二天,一切都很正常,班长领来干粮、水桶、水壶、脸盆、毛巾及杯碗等日常用品。

在领这些日常用品的还有宁波绍兴萧山的新战士。

到了第三天,一列专列驶入萧山车站,专列火车头上扎着彩球,萧山人民敲锣打鼓地送我们上车。我们坐在前面,后面的车很长很长,站内有很多同志在送开水。

后面车厢里是衢州、金华、义乌的新战士,总之,新入伍的人各县都有。

列车逢大站停,凡是停车的地方都有敲锣打鼓的人群在欢送,都有供应开水的机会。

列车到了浦口,只觉得列车响了几下,老是停着不动,许久以后还是不开。为什么要停这么久,以为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不耐烦得到车厢门口张望,见前面岸上的景物渐渐地近了起来。原来我们的列车用轮渡在渡过去。真是不简单啊,这是从未听说的新鲜事啊。

骆界友与我坐在一起,过了长江后他用日笔记本把一些站名记下来。我问他记下来干嘛,他说:“不记下站名,怕以后回不来啊。”

到了黄河,车内个别人掉泪了。我像个没有脑细胞的人,什么也不思考,似乎是心安理得,听天由命。我好奇地问界友为什么要哭,界友比我大几岁,懂的事当然比我多。他说:“有句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悔已迟。过了黄河要回来就更难了。”

列车驶出了山海关,到了本溪市。我们在列车上不知坐了几昼,下车时双脚几乎不会走路了。

(三)我们在本溪市一个山岙的半山腰安营。据说是日军筑的营房,一幢幢的,两边是睡坑,中间一条通道,一幢能宿一个排。我们按指定地点放下背包,稍做休息后,连长指导员到营房里来宣布正副班长名单,并且说:“我们在这里要学习一段时间,不准随便外出,有事要请假。现在各班可以开个会,相互了解以下情况,交流一些意见。我被任命为六班班长,骆界友为副班长。

我们在本溪学习爬山,防空,传口令。爬山看谁爬得快,谁最早到山顶。防空由排长带队行走,用口哨作飞机,迅速隐蔽,看谁隐蔽得快,隐蔽的地形最佳。

营房附近有个煤矿,许多矿工总是穿一身黑衣服背上个大电池,额头上系着一盏电灯。他们下班后,总是在自己宿舍门口由妻子陪着喝酒,吃烧鸡。在他们宿舍门口写着“矿场如战场”几个大字。我不解其意地问:“这是什么意思?”矿工说:“我们煤矿工人今天下去挖煤,能不能上来喝酒是未知数啊。矿场倒塌,压死在矿底,如同上战场一样,谁死谁活,难以预料。所以挖煤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天死与活。”我方知挖煤有这么大危险。

我发现在东北的各个大小车站都有黄头发、高鼻梁的苏联人。据说,当时东北的铁路归苏联人管。这是为什么,心里有一股难耐的滋味,待我从朝鲜回来时已不见苏联人了。

饭是高粱米煮的,饭粗糙地咽不下去,大家都不会吃。有的勉强吃一点,有的一点都不吃,宁愿饿着。领导说:“东北大米很紧缺,东北人都是吃这些,我们要学会吃……”

枪发下来了,比原先的三八枪小,刺刀是在枪头,可以灵活扳动的,说是苏联马枪。领导叫我们到广野去打靶,每人打一发子弹。我是第一次握枪打靶,按枪上的瞄准点射击,还打得不错。

我们还演练掷手榴弹、手雷。掷手榴弹是三人一组,一人掷,两人看。掷手雷是五人一组,一个人掷,四个人看,手雷是炸坦克时用的。

一天午夜,来了紧急通知,把自己的背包、枪支及所有物品带上,迅速集合就出发了。没说到哪里去,没说用多少时间。部队在操场集合,领导到营房去检查有无物品遗留。部队走了半夜,到明天仍旧回到原地休息,原来是一场演习。

我们在那里大约住了二十多天,部队真的要出发了。领导发给大家一袋压缩饼干,还有四两黄烟。我们这些年青人,有80%以上的人是不会吸烟的。在部队出发时,有很多黄烟丢弃在营房里。

部队一早来到藩阳,在一个很大的广场上开宣誓大会。广场上人山人海,我们距讲台很远,只能从高音喇叭中听到说:“我们向党中央,毛**保证,不打败美国鬼子,我们决不回国!”宣誓大会结束,部队开往安东(今丹东)。

安东在鸭绿江边,是祖国的大门口。那天晚饭后,突然警报响了,电灯灭了。一股阴森可怕的气氛令人紧张。这时,我们似乎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别人是逃离战争的危险,而我们当兵的却是赴汤蹈火,奔向战场,去尝试生与死的危险。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四)翌日,我们奉命到鸭绿江的大桥头,准备待命过桥。鸭绿江跟钱塘江差不多宽,其桥却没有钱塘江那么长。因为钱塘江两岸有洼地,桥有岸孔,鸭绿江大桥是没有岸孔的。鸭绿江的水确实是绿的。江面微波荡漾,显得优美。江的彼岸是新义州,是与安东相仿的城市,是中朝边境的两颗明珠,通过鸭绿江大桥,把两个城市连接起来,是朝鲜人与华人商贸往来的集散地。杜鲁门的焦土政策和侵略野心,把一个边境城市炸成片瓦不留,成了一片废墟。鸭绿江大桥的东半座也炸得伤痕累累,西半座是泰然无恙,因为我们有高射炮布阵,显现我中华民族的尊严。

早在去年上半年,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将军的领导下,英勇奋战,把李承晚的军队赶到朝鲜半岛的南端——大丘斧山。麦克阿瑟用兵船突然袭击,从清川江截腰登陆,使在前方作战的人民军前后受敌,壮烈殉国。美军从清川江向北推进使许多朝鲜百姓逃往中国。美军打到鸭绿江边,中国东北已遭威胁,就是在这紧要关头,毛**作出了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我志愿军入朝抗击,把美国兵赶到三八线以南。因为美国佬的飞机大炮超越了我军装备,它狂轰滥炸,使我军伤亡甚大,我们是赴朝补员参战的。

我坐在大桥头眺望,彼岸有20来人敲锣打鼓地迎接志愿军入朝。部队轮到过桥时,把枪头上的刺刀竖起,以冲锋的姿态,随着高音喇叭奏起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迈步前进,气势十分雄壮。彼岸的锣鼓在不断地敲打,大桥上的志愿军一队紧接一队地前进。我们在大桥头焦灼地待命,观赏这气势澎湃的场面。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左右,才轮到我们过桥。我们列好队,扳起枪头上的刺刀,以冲锋陷阵的姿态,随着志愿军军歌的伴奏在大桥上迈步前进。

跨过大桥,就是跨出国门。在那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迎来了另一种语言,另一种风俗。朝鲜老百姓穿的全是白的,大裤裆,麻布长衫,高白帽,想我们家乡送葬似的,心里有一股不祥之兆。我们走到天黑,准备歇脚,听见部队领导在寻找住房,他们“腰包”“笃木”地叫个不休。我们呆若木鸡地不懂朝语,后来听翻译说,“腰包”即“老乡”,“笃木”便是“同志”,我们在朝鲜老百姓家安歇。把随身带的压缩饼干用干水浸泡当晚餐,并且把饼干分给老百姓共享,老百姓说:“中国刹拉来,超丝密达。”并且用手势说中国人顶好。

(五)我们白天休息,夜里前进。当时,有的同志带着胡琴,笛子,还有带手电筒。在夜里行军中,用手电筒一亮,当即有人说:“那个……”有人吸口烟,也有人喊“那个……”吸烟马上把烟火在手背下。因为三五成群的飞机不断在上空飞旋,怕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几天行军后,同志们把胡琴、笛子、手电筒扔掉了。如果背包里有两双鞋子地要扔掉一双了。我们每夜行军百余里,人疲惫不堪,行装越轻越好。尽管人怎样疲惫,每到休息时,脚是一定要洗的。作为班长的我,先要烧水给大家洗脚。有的战士一到休息地就一头倒在炕上,不愿动了。我得把洗脚水端到他面前,还得帮他洗脚。因为不洗脚,来日行走更艰难了。班里有病员,或有轮到帮伙房里扛物件。我得把他的行装分着背,班长当然要多背点。我们脚上起了泡,有时大泡里还有小泡。我们按领导的经验,同针穿上头发,穿通脚泡,把头发丝系在脚泡上。这样既挤了脚泡又不会烂。王小康同志的两只脚走得发肿,肿得像象腿肚,他到了团部,骑着一头黄牛继续前进。

开始时,我们能住宿在民房里,我们越往前走,民房就越无法找到了。我们就在路边的山林里,用铁锹耙个卧处,用自带的雨布作填,睡个一天。到下午太阳下山时,用溪水拌抄面,吃上一顿,又要整装出发了。公路上人多如蚁,有时有三支部队,同时引进。你得紧跟,否则会跟差了队。我们同去的连队有个叫田来元,他们风趣地把他叫成田螺肉。还有一个叫骆界友,同志们来休息时,疲乏不堪。待行军时却又精神十足。他们边走边喊:“田螺肉,加油。”这种有节奏地呼喊,既乐观又鼓劲,我们是克服着种种艰难,不断地奔向前方。

(六)我记不清何时何地,那天是我班轮着帮助伙房扛东西,我跟另一个同志扛着一桶油。我们边走边有说有笑的,突然听到公路边的防空哨,气喘地在狂说,我们听不懂他的话,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前面有几个烟堆在冒烟,我说:“这里的老百姓跟我们家乡人一样在熏焦泥灰呐。”稍走进一点,见一个断了脚的战士在哭叫,原来冒烟的是尸体。我们顿时紧张起来,再往右边一看,沟里有许多尸体。正在这时,一个口令传来了“一连跑步”。我们跑了二十多步时,轰地一声巨响,我们连人带油跌入浅沟。我问:“是什么啊?”与我扛油的人说:“快走,快走。”

那天,我们露宿在没有树木,只有**着巨石的山坡里。我在巨石边填上雨衣睡着。到下午四点多醒来时,觉得今天比以前冷寂了些,似乎有些同志没有看到。我们相互询问后,通讯员说:“昨晚遇上定时炸弹,伤亡二十来人,连长,指导员在处理后事,还没回来。”消息把我们的笑容都赶跑了,伤亡二十来人是三排的同志。我们是跑了二十多步才跑出险地,要不,我们是受难其中了。原来防空哨同志发狂地说是在通知我们,我们为啥一点都不懂呢。“一连跑步”的口令早传几分钟多好啊。

三排的同志,我都叫不上名字,只有施生宝同志是离我家十多里的董公峤村人。年纪与我相仿,他牺牲在这颗定时炸弹中。当我回乡去走访时他家已挂上烈属牌子。在诸暨烈士纪念馆里也有他的烈士名字。施生宝同志为中朝人民奉献出最宝贵是生命,我深表哀悼,施生宝永垂不朽!

在以后的几天里,排长发给我一张三等功的临时功劳证,是用蜡纸刻油印的,上面写着“团结友爱,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和“继续努力,功上加功”。时间是1951年4月4日。排长说:“回国后,可换正式功劳证的。”我跟以前一样只是为了工作,尽心尽力地干,不想有什么功劳,而领导却给我记了三等功。临时功劳证纸质较差,这么多年来,已变得破碎了,但还能看得清,我至今未换上正式功劳证。

(七)朝鲜的国土基本上是一片焦土,田园荒废。只有在不成村的山沟里能看到零星的平房外,看不到房子。他们已是全民皆兵了,在农村的只是些老大爷,老大娘和儿童。他们在自己的住处挖防空洞,整日躲在地下洞里。他们吃的,用的,也几乎都是我们中国的。在公路边,全是印有黄色五角星的汽车。

朝鲜人民几乎全是穿白色的衣服。妇女穿着没有纽扣的白短褂,只是一根布条系着,一条大裤裆,一双浅圈胶鞋。他们头顶上按着一个平顶,一钵水顶在头顶上,不用手扶,而是很自在地走动。我们去仿效顶水,把水钵托到肩高就托不上去了。

朝鲜人民军的行军方式与我们不同。我们是整支军队纵队式一起前进,容易暴露目标,所以只有夜间行军。他们是分散行军,就是用五分钟时间告诉大家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集合,各人可以单独行动。人民军不随身携带粮食,他们可以到一家老百姓或村干部家用餐,用餐后可以出一张凭据。老百姓可用此凭据抵消农业税,这种行军方式,十分适合战时。

我们在朝鲜首都的一个山丘上休息两天,那里或许有高射炮布阵,敌机没有来扫射。我班住在只有母子俩的屋里,阿妈妮还为我们洗衬衣。她坐在我们身边默默地流泪,一个十二三岁的儿子会讲几句中国话,还会唱《东方红》。我从他口中获悉,他爹在抗击美军时牺牲了,他哥也上前线去了,他说:“中国顶好,能早点打败美国鬼子,为他爹报仇。”我们有了共同语言,彼此记下姓名和通讯处,望以后联系。遗憾的是,我的日记本在受伤时丢弃在阵地上了,以后再也记不清他的姓名。当时我有支“博士”钢笔,他很羡慕地问我要,我只有一支笔,怎肯给他。那天夜里,他跟我们睡在一起,我早上醒来时,笔不见了,他的人也不见了。

他聪明、活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我们连向铁原奔去。路上遇到从铁原撤下来的部队,跟我们擦肩而过。他们在枪头上挂着美军的帽子或其他物品高兴地对我们说:“战利品。”我们一听口音是浙江人,顿时觉得亲切。我们觉得他是打了胜仗回来,向他表示祝贺。他们是20军浙江嵊州人,他对我们说:“美军刚从铁原败退,那里埋有地雷,你们得谨慎点。”

我们在铁原的山坡上待了一日,晚上又向后撤了。不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等部队来接领我们。在等待中,有同志说:“现在我们不怕死,也准备死,只有一个愿望——死了能把消息告诉家里,免得父母挂念。”他们彼此牢记心愿,做着死的打算。这些连长也早已讲过,他说:“我们要不怕死,准备死,为国牺牲是光荣的,但我们不能白白的死,要死得有代价,就是说我们打死一个敌人就够本了,打死两个敌人就赚了一个。这样的死是无尚光荣的。”我没有思考和顾虑,听天由命。

部队领导来接领我们了,几个个子高,身体棒的同志被炮部接领去了。我被补员在26军77师229团二营六连。到班时,开了个简要的欢迎会,班长说:“以后你跟着我干。”班长是山西人,叫答那友。

班里似乎连我只有八个人,有山西、山东、四川、东北的,就是没有浙江人。当时我还不会讲普通话,有时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在新兵师时,我们连全是诸暨人,大家就如兄弟,有说有笑的。我又像个长者,关心大家,现在到了部队里,我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而且他们年纪都比我大好多岁,都是解放入伍的老同志,我变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从此,无人跟我说笑了,也不可能和我说笑了。我感到孤寂,心想:我被补充到20军该有多好。

部队在休整中,我听见二个老同志在议论战事,甲叹气地说:“这个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啊。”

乙说:“斯大林怎么还不出兵?”

甲说:“斯大林是坐山观虎斗,不会出兵的。现在是美国佬的飞机厉害,狂轰滥炸。若斯大林出飞机对付美国空军的话,陆军由我们中国包下来,那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可是斯大林至今没有一架飞机来过……”

部队在下松馆里稍休整后到了元山。那里的山很高,在山巅上能看到大海。我们按班长指定的每个地方,挖工事,筑碉堡。我们用铁镐,铁铲使劲的挖,当我挖到二米多时向班长报告说:“报告班长,我已完成任务了。”

“这么快啊?”班长感到惊奇,走过来看后笑着说,“不行,还得挖一米多,上面需盖三层木头,三层土,起码要顶住三颗小炮弹。”我们在元山上露宿十多天,在那里挖好后,又到别处去挖,再也没有什么休息。先前在长途跋涉中虽然十分疲劳,总坚持每天洗脚。现在在高山顶上没水洗脸洗脚,**的力士鞋,用被单撕一条裹脚。鞋子**来自己也闻到一阵难闻的臭味,把发黑的裹脚布扔掉,再从被单上撕下一条裹脚,身上还撑了虱和湿疮,痒痒的。我们的伙食也很不正常,吃了这顿,不知下顿,常要饿肚子因为敌机在不断盘旋,轰炸,使运输十分艰难。送来的食品,首先要供应作战的阵地,我们在不前不后的地方,所以难以正常供给,也可以说是最最困难的地段,任务又重,弄得人不像人了,病员也时有发生。

班长来分发人民的慰劳品,他从衣兜里先拿出一支牙膏牙刷,同志们忙都接了下来,说:“要这干啥啊?”班长就给你一支烟或一粒纸包糖。同志们就高兴地说:“行啊,这是祖国人民的一颗心,我要。”

同志们尽管疲劳得人不像人,但是对打挎美国鬼子的信念还是坚强的,脸上常**一丝苦笑。

(九)人民只知道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吃过树皮,而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一把炒面一把雪之后,也吃过野菜苦叶,却不甚了解。现在,我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志愿军战士吃野菜苦叶的故事。

1951年4月,我志愿军第26军从前沿撤下来到平康修整。隆隆的敌机在朝鲜上空不断盘旋、轰炸,使我军支前的运输发生极大的困难。在我们不前不后的驻地上,曾一度断了供给。首长们千方百计地向当地百姓购买粮食,什么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能办到什么就吃什么。我们初到东北的时候,高粱吃不下去。此时高粱是挺好吃的。在各种杂粮中,数黄豆饭最难吃,,它嚼不细,不易消化,我吃得拉肚子。一天,连杂粮也办不到,部队派员去采办野菜。一种形如柳叶的树叶,尝尝不涩不苦,以这种叶为样品,每班派两名战士去采摘。摘来后用清水一煮,四人一大盆围着当饭吃。我们一筷夹进嘴里,“啊咦,呸!”当即皱起眉头,把树叶吐掉。因为摘错了,苦得要命。这时,班长高声说:“同志们,只要祖国人民不吃苦,我们的父母兄弟不吃苦,我们自己吃点苦没关系。我们要听从毛**的教导,不怕苦,吃下去。”

“对,对,对!”战士们齐声应和,将苦叶夹进嘴里,牙不嚼,舌不转,眼一闭,往肚里咽下去。一筷一筷地把一大盆困苦叶吃完。我们吃着苦叶仍有说有笑。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四章 抗美援朝(下)”内容快照:

『第四章 抗美援朝(下)』

(十)~队又作了简短的休整,我算~了~。当时我拉~子很甚,曾经拉得晕倒过,我在连里作了些治疗。~队把一些重病员调离了,又把全连同志剃了光头。有~的老同志~这是~~火线的准备。我仍在莫名其妙中毫无什么思考。一天傍晚,我们在一个~坡的树林里集合,一位首长来讲话了。~第一句话就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立功的机会来了。这次我们的战斗任务是在xx高地,狙~xx军的~。我们~

~~

>> 阅读第5章 第四章 抗美援朝(下)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