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午夜。不见了月亮 [目录] > 第1章

《午夜。不见了月亮》

第1章第一章 故乡

作者:近听水无声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我绝对是一个不坏的人;我经历的不能够说是非常典型的,但是这绝对是真实的。社会的主体就是由我这样普通而平凡的人构成的。―――――题记

第一章故乡

郁郁蓊蓊的一片柏树林把山坳下边的几家农户掩映住,山坡上坡下的田里地里的麦苗已经熬过了严冬,正在舒展着自己的生命,油菜花也跟着初春绽放着那满怀希望的金黄。袅袅的炊烟和着薄雾在山腰绕来绕去,给房屋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纱巾,更增添了山坳里的神秘。

哇!哇!

丑时,当人们还在甜蜜的梦中,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这就是我.我姓柴,父亲跟我起名为荣华,寓意为今后是荣华富贵.这时刻是丙申年农历二月十七,地点是四川省彭山县的邓庙乡九倒拐山脚下的农户内。在我半岁那年,我们和外爷一同迁到了同县相临的谢家乡魏巷村(后来所在的一部分又从该村分出来起名为星火大队),这里的条件要比邓庙好得多,是四川川西平原的边陲,岷江河长年累月地在它的东边十公里左右.永不回头地流淌着,灌溉着这里的农田,养育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儿女。平阔无垠的平原大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都到昆明的列车吐着浓烟在这里穿梭。这里的百姓勤劳淳朴;地理条件优越。以彭山为圆心,往北七十五公里,是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再往西北有青城山、都江堰,正西六十公里是西岭雪山,往南三十公里是诗书城眉山,再南三十是蛾眉山,东南三十是佛都乐山,再东是自贡.交通以公里铁路航运为主,除成昆线外,还有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在成乐103线,穿梭,岷江河以木船为主.我所处的地方是有名的吴家坝,有句俗语道:“有女莫嫁吴家坝,一个泥巴要捶十八下”,这足见其农活的难做.

第2章,艰难的幼年

(一)

我的父亲是一个没有文化又老实巴交的人,在他三岁那年,他母亲(我的祖母)就离他而去,他九岁时,他的父亲又去世.这样他就成了标准的孤儿,他就只好同他的**妈过日子,到了我父亲十七岁那年,他被拖了壮丁,刚到部队不到半年,就解放了父亲只好回到了他姨妈家,到了二十多年岁才与我母亲结婚,他就只得住在我外爷家.我母亲同样是一个淳朴善良而没文化的人,我外爷倒是一个老江湖,他主要靠贩卖牛过日子,社会经验和阅历相对要丰富得多,外爷有三个子女,我母亲是老大,中间大概去了一个,不然我的另一个姨妈为什么称为三姨妈呢?有一个比我大六岁的舅舅.我们的生活条件本来不错,可是后来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许多人的生存就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兴起,父亲就到峨眉的一家炼钢工厂去工作了.我在家是老二,有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哥哥.那时所有家里的锅灶都拆除了,全大队都集中到一个食堂统一开伙吃饭时,一家派一个代表拿着盆或钵到食堂去打饭,饭的多少主要靠炊事员的良心和你这家人的关系\地位,在那样的社会良心能值多少钱呢?而我的外祖父虽然是牛贩子,但社会已是人心不古了,因此,我们家每次打到的饭是非常少的.我一到吃饭时但条件反射似的大哭起来:“一点儿!一点儿!“这声音让全食堂人的眼球都落年在了我的身上.比我大三岁的哥哥和比我大六岁的舅舅不得不把还没有来得及吃完的一吹一个凼的稀饭倒在了我的饭碗里.以至以后多年,”一点儿“就成了我的绰号.一次母亲带我到峨眉去探望父亲,我父亲在食堂买了半斤馒头,一斤米的稀饭,我一见饭就哭了:”一滴点儿!一滴点儿!“父亲见此状况,只好含着眼泪看着我把那饭和馒头一个人吃完.

尽管这样,我还是饿得来干精腊猴的.那时我的尊容是:一个显得极不相称的大脑袋,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颈子如竹棍,肚子圆鼓鼓的只有一张皮,胸口上的肋巴骨四棱四现的,手和腿比竹干还细.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

食堂办了不到两年,也随着一些原因解体了.但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很差,能够吃上菜都是最好的社会了.哪怕就是最粗劣的青菜厚皮菜.这些都吃不上,就只有吃胡豆尖,大米糠甚至观音土(我们这里叫白鳝泥)了.饿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许多人走着走着倒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我能够没有饿死也算得上非常幸运的了.上面说得那些我全都吃过.我至今都还记得的是吃米糠,用点菜油放锅里一炒,别说还真香!可吃下去人就受不了,最难受的是解不下大便.我母亲就只好在我的肛门上搽点菜油,再把手指伸进肛门抠出大便

.(二)



再后来,父亲也回到了家里.外祖父就让我们一家四口住在了仅隔一层薄薄的编泥墙的一间公房里,这时,我们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依然是生活问题,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父母亲就只好把厚皮菜之类的切碎加在大米内炖好让我们吃.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对青菜厚皮菜之类的一见到就反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我十多岁.当时最盼望的是这些事情的发生:过年过节,走亲戚或有亲戚来,甚至是生病----因为这都可以吃到平时难以吃到的东西,可以打许多牙祭.记得很清楚的有这么一些事:有一次母亲带我到张大姨妈家去,她煮了许多的胡萝卜糯米饭给我们吃,我吃得胃里直冒酸水,回来后接连几天都无法吃东西;另一次是过年,吃过早饭,父母亲就把我托付给外祖父,并反复叮嘱外祖父:“千万要看护好老二,不要让他把碗盖里的冷汤圆偷来吃了!”可是父母亲刚走了不久,外祖父要牵牛到外面去喝水,他在走时又警告我不准偷吃东西,我口头答应得很快,但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外祖父可能还没有走出十分钟碗盖里的三碗冷汤圆就已经装在了我的肚子里去了.这事我挨了一顿臭骂不说,我那胃子之难受,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害怕,胃里不断嗝酸水,肚子整天气鼓鼓的,又是一连几天无法吃东西..

大概到了1962年,我家又添了一个小妹妹,父亲给她起名叫桂花,我就自然成了她的看护人.这小妹妹长得胖嘟嘟的,非常好看,尤其是她的小手,手指看不见关节.可她没有长到二岁就永远离开了我们.记得那是一个早晨,我和我哥都还在睡梦中,父母亲就把我们叫醒,叫我们兄弟俩自己先吃饭,他们非常慌张地背起妹妹就往外跑,那天我们吃的是焖锅的白米饭,豆瓣烩芋头.这在平时是不能吃到的.我们等了大约三个小时,父母就回来了,只是背上没有了我那可爱的小妹妹!听母亲说,那天不到半就发现妹妹高烧得烫人,没等到天亮,给我兄弟煮好饭后就连忙把她往县医院背,可没有跑到五公里处的金河桥,妹妹就没有了气.父母只好叫当地的人找来锄头和鸳兜,将就妹妹就埋在了荒凉的河边上!

就这样,我到了八岁才上学读书-----因为社会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七不发蒙八读书,意思就是七岁读书就读不起走,只有到了八岁读书就非常的行..从此,我就开始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进程.

(三)

由于我的哥哥只大我三岁,我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性格与为人,有些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首先,有他保护我,我就很少受人欺负,他时常争强斗勇,而我则胆小怯弱,打架斗殴之类的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绝对是个良民,但也是无能的代名词,对别人的依赖性也极强;其次我的动手能力也极差,因为我每次看见哥哥玩什么玩得高兴,我就心里痒痒的,也想去玩一下,可我的手还没有来得及伸出,他的一声:“别动!”就叫我的手凝固在了空中.这样一来,我不仅在儿时诸如做风筝,滚铁环,缠灯(就是陀螺)之类的一窍不通,就是在今天在动手上我也绝对是个弱智;最后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足,我的生长发育也不好,骨骼不坚实,大凡涉及体力劳动或活动的,我都觉得非常的吃力,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3章 蒙懵的童年”内容快照:

『第3章 蒙懵的童年』

(一)我~学的地方是一家地主的四合院改建而成,里边住着三~人家,外面种有两棵两三丈高的~枣和桢南树,离我家大约有一公里的路,~路过四个大院子和一片坟地,当时的路基本~都是~田路.记得~~学刚领了书,我们走到刘向云的家门~,大点的同学就惊风呐~起来:“狗来了!”大家都飞跑起来,只有我一人落在了最后,被泥块一拌栽倒在了~田里,人和书没有一~是~的.教我们的老师是一个非常面善的矮老头,名

~~

>> 阅读第2章 第3章 蒙懵的童年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