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其实,要从那一个冬天说起。
那一个冬天,是我在这个小村子教书的第二年。
但是我对这个村子,并不了解。或者可以说,我并不愿了解这个不是我生地的村子,在心底里有一种情绪与抵触。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陌生的、有一点寄人篱下的地方。
一年里,我每星期六回家,和父母团聚一次,星期日晚按时报到,开接头会。然后关门,看书、睡觉。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清静、平淡的日子。那个时候,我刚过完19岁生日。我没有为以后的生活着想过,自高中毕业进了这个小学校,好象我最终都将在这儿,在这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那一排简陋的小屋子几乎我都住遍了。我仔细地扫过,用白纸表糊过,在冬天里生炉子从树上折过树枝,为孩子们搭烟囱,我把两个高凳都摇摇晃晃摞起来----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下午,杜村长开会宣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的学校将进行重建。旧校前面一排留下,临时使用,后面全部拆除,建教学楼。其他的班级,就确定低年级转到村委去吧。一是教室不够用,二是这边开始施工,小学生不安全。在那边腾了几间房子,一会校长安排一下吧。”
校长点点头。
我没有选择地应该搬过去,我带的是二年级。不知道黛玉辞父进京是什么心情,我却如同不得已要去别人家里睡觉的小孩子一样别扭。
校长讲完话后,桌椅陆续地搬着过来。我不得不跟着两边跑,学生太小,让人要操许多心。虽然那时我才19岁,可毕竟受过礼仪之教。也懂得我们学校的一切开支,都由村委提供。我一个月微薄的二百元钱,都由这里供给。校长没有嘱咐,我也觉得压力大。在学校吧,书记、村长来了,不只检查我们一个班。在这,就只转过去四个班,眼皮底下,什么小动作也不能做,你的言行代表的是学校。
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好即来之则安之。这里却是比旧校舍强一些:小院一律青砖砌成的房子,青砖铺平的小路。圆木柱子迤逦在穿廊的前沿,屋子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廊下,两个椭圆形的大花池以小门为界线分开,成为整个院落的重点。门口,有颗梧桐树,表皮斑驳,树身开裂,似乎见证一切风风雨雨-----环视这个进大门,入小院的教室,我总想起古时候富人家的私塾,只要孩子们学习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
“嗨你好,我是村委主任。看你忙的那样。以后我们是邻居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说。”主任笑着说话的时候脸上有浅浅的酒窝,露着两颗虎牙,眼睛里洋溢着年轻人共有的热情与喜欢帮助人的自信、快乐。
“谢谢。”刚搬过来就被别人接受,我顿时觉得脚步轻快起来。心里想,这个主任挺开朗的。笑着走过梧桐树,随着他一起进了小园。
“你住这里么?”我问主任。
“不,偶尔。家里事太多,不像你们女孩子。”
这样说着,已经走过了东边的花池,进了教室。“我在那间屋子。”主任指着我教室东边的耳房说。他却并不回自己的房间,也跟着进来与我一同拉起了桌椅。
孩子们噪闹着,与他说话。有的竟与他开起了玩笑。
“嗨!杜源,你看你爸来了,还不乖乖的。”主任朝着那个急跑着的孩子叫着。那个孩子做个鬼脸,跑了。
“你怎么认识他呢?”我一边放书,一边问。
“哦,是我们杜头(村长)的儿子。”
“看来这个班里是卧虎藏龙了。”我开玩笑地说。
“你该怎样教就怎样教。我们村里的人,有的比较有钱,事儿多。可是一点,注重孩子成绩。象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企业,光聘用别人大学生、研究生,一年花费不计其数。自己的家里要出人才,才能不被别人控制。”主任认真地说。听他这一些话,仔细地品味着这个看起来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人:他的语重心长,与他年轻的面容极不想符,有一种经历深沉后的稳重,又透着对别人的关切!
而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听过。似乎这一切,并不是我的生活里所有的。他却娓娓道来,像一个熟悉的朋友一般。我们以前没有见过面啊。
看我怔怔的样子,主任笑着说:“走了啊!”转身回自己屋里去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朋友们的快乐”内容快照:
『朋友们的快乐』
院子里的梧桐树,伴着孩子们朗读的“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落~来-----”而凋零~地。直到有一天,早~起来,看着光秃秃的老树嶙峋的枝丫,你才意识到,渐渐~了冬天。这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地都冻得~~实实。凹凸不平的路面~,消闲了的农民正在平整路面,因为开~种地时还~从这儿来去。渠两边的土很不好取,看得出他们很费~。每个星期,我都~从这条路~回家,再返回学校。其实也不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