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 [目录] > 第1章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

第1章序曲

作者:大蝈蝈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序曲

灼热的阳光穿过杨树的叶子,照在睡在凉席上的我的脸上,把我晒醒了。树荫已经移到席子的东边,此前读的那卷书,也已经被丢弃在草地上——现在是下午了,我想,再过一会,我就应该去西瓜地了。我感到脸上有点异样,伸手一摸,原来是熟睡时趴在凉席上,把脸硌着了,所以脸上尽是凉席的印记;听到树林的声音,我循声望了半天,还是没有看见那只叫个不停的嗲啦子,却发现了树干上的一个嗲啦猴皮。我翻了个身子,躲开太阳:眼前是一片碧绿的小草,一只黝黑的蚂蚁正在穿过——蚂蚁之于小草,不正如我之于杨树吗?

随着岁月的流逝,奇怪的是——到底是记忆走向我,还是我走向记忆,这些遥远的记忆——村庄西边的夏天里我经常去读书的那片杨树林,北边的我天天上学路过的芦苇河,东边我爬上爬下的石猴林,南边的我们排队打面的磨房——还有池塘里青蛙的鼓噪,树林里知了的嘶鸣以及街道上叫卖雪糕的声音——那些遥远的记忆,反而离我越来越近了!……

……

九十年代初期的郭楼——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没有一座楼,都是红砖瓦屋,除了村子中央的那片牛屋院——即使是公社时代遗留下来的这片牛屋院,却也成了全村的活动中心,老年人在这里摸骨牌,青年人打扑克牌,小孩子们玩游戏;等到来了唱戏的、放电影的,也都是在这儿。

那时候——是——“改革开放”的脚步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曾经发生过著名的淮海战役的地区的——最后的一段平静的时代。那时侯,村里人很少去集市,地里种着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粮食和蔬菜,家里养的鸡鸭鹅可以应付随时来访的亲朋好友,而圈里的羊猪牛则是给过年预备的。总之,人们似乎永远地自给自足,平静的就像是池塘里的水,没有一丝波澜。

那时侯,村子里没有电,每天晚上,吃过饭之后,我爷爷总是一边听着话匣子,一边抽着旱烟。因为天气不好,话匣子总是吱吱啦啦的响。连续听了几天,我问爷爷,爷爷说是《狸猫换太子》。我爱听评书的这个习惯,显然是受了爷爷的影响。逢集的时候,爷爷总是带着我去看戏,或者是听大鼓。看的什么、听的什么,我现在全忘了,只记得我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入迷。

后来,村里拉上了电,有了电视,而我就成了电视迷。我最早看的电视剧是《西游记》;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部电影,是《少年彭德怀》。爷爷不喜欢看电视,还是天天听话匣子。

所以当上海和深圳正在创造经济神话的时候,我们那一帮孩子正光着脚丫子,满村子里跑。我们最讨厌的电视节目就是《新闻联播》,因为只有它完了《绝代双娇》才能开始。而我则更是不知,何以一个农村里的梅村高中要比县城里的那个一中好。

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爷爷非常疼我,他从来不让我干一点的重活,即使犯了错误,也没有打过我,更没有骂过我。但只有那么一次。那一次是在我小学五年级暑假的时候,爷爷大病了一场、连话也不能说了之后的事情。

那一年,我13岁。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一篇 芦苇河的孩子”内容快照:

『第一篇 芦苇河的孩子』

渐渐地,我们光着~跑遍了村子里的每一个巷子,终于,我们~~鞋子、背~书包,开始走~了~学的道路。我们的学校就在村子北边的芦苇河北边的一个村庄里,因为在那个村庄里,所以学校的名字也带了“阎阁”二字,~作“阎阁小学”。那条~学的路也非常适合光着~来走,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都是用双~来接触大地的,所以这路面非常结实,又平。我最喜欢的就是路两边的大杨树,它们的枝叶在路的~空~织在一起,仿佛是一

~~

>> 阅读第2章 第一篇 芦苇河的孩子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