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未考试即将举行,为让我们顺利通过,各科老师巧立名目为我们增加得分的机会。
法制史开巻考试。
宪法举行辩论会,老师说了只要发言主动即可通过。
革命史印制了两百个选择题,让我们勤加识记。
语文老师更理解我们,他认为我们这帮才子佳人学富四车,所以连期未考试都免了,以免全军覆没,这有损于他在学术界的名声。他只简单地要求我们写篇作文,题目、题材不限,字数在一千字以上者即通过。
我不善作文,没办法我把程程的文章交上去,老师说他在文章里“看到了一双柔情似水的眼睛”并断定不是出自我手,没办法,我只得当着他的面另写一篇,但他说我有精神妄想症并把我的作文予以张贴。
作文如下:
----精神的困惑----
一谈到精神,我便有一种疑惑,疑惑之长久便成了困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所创造的文明应该是极其丰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风尘渐渐将其风干,留下几具残骸,供后人或许沉思、或许哀叹或许根本就是观光与消遣。
同其他高贵的民族一样,氏族部落是华夏民族得到历史承认的第一个称谓,几十或几百人便踏上了一个民族的历程。当时还谈不上什么生产力,所以对物质是不能抱有幻想的。唯独能凭借的便是精神,精神的平等和团结,虽说单一,但却是最质朴最纯粹的。
氏族部落是卑微的,拖延不了历史。随后,炎黄帝来了,他们创造了文字,华夏民族开始有了文明的标榜,并且凭借文明的力量体现于战争,先进兼并了后进,文明似乎同化了愚昧。中华大地上也就只有炎黄帝,八面来风、四方臣夷,一个民族的精神开始凝结。民族的精神体现了文明,而文明的历史只有统治。尧、舜、禹走了,夏王商王来了,呼吼着,叫嚣着。统治摧残着文明,但也孕育着文明,一种统治下文明,过滤着民族精神。
公元前551年的一个早晨,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些异样。历史给世界、给东方开了一个玩笑----孔子来了。他一生下来就与从不同,他大吼不止,细细听来竟是精神、精神,给干涸的历史注入一股清泉、一丝悲凉。孔子一生下来仿佛就注定了他与民族的血脉相承。有人甚至说中华民族是站在孔子肩上的,一个民族站在一人之上,这根本就在否定这个民族,但这却符合民族的文明逻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程中,整个民族的精神都罩上孔子的光环,直至这光环的最后硕灭。然而这光环的硕灭却拖延到了近代。鲁迅尤为蔑视这顶光环。近代的孔子老态龙钟,这其实也不能怪他,孔子太伟大太聪惠,历史就给了华夏民族一个孔子,除了孔子就是一群唯唯喏喏的奴才。他们无所凭借,无所依赖,咿咿呀呀祸烈于民族至今。鲁迅是仇视仁义道德的,孔子首当其冲。一古脑地将其踢进历史的尘埃之中,代之以科学与民主。这也许算作民族的新的精神,虽然着了外洋的色彩。但是这种色彩毕竟是借来的,加之孔子的徒子徒孙太多,势力太大,一有机会便卷土重来,让孔子重登殿堂。精神的复僻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得令人啼笑皆非。然而孔子的确是老了,折腾了几下,自己也一命呜呼,寿终正寝。没有孔子的中华民族,精神开始散乱。
历史进入一九四九年,中华民族站了起来,然而她远未达到民族巨人的高度,以历史的冷漠来审视,她只是不再畸形,流动的血液开始有了活力。她忽略了这一点,她开始夜郞自大、精神禁锢,个人崇拜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字。由于这种忽略,历史的玩笑再次开到了她的身上,时间是1966-1976年。这次玩笑带来是伤痛和可怕的精神沉寂。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就在沉默中爆发。经历苍桑多变的中华民族感受到了自己的成熟,她悄无声息地但又是脚踏实地地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这种奇迹一直延续至今,并且还将延续下去。伴随着这种延续,一个严肃问题又摆在了面前,那就是精神,确切地说是一种精神文明,既然是文明,便必然有历史性,便自然会想到孔子,这样又得想到新加坡,想到李光耀。中国的孔子从历史的废墟中走出国门远走他乡。这是历史给她,还是给我们民族开的玩笑?这种玩笑折射出了一种历史的幽默感,同时也透**一种残忍性。我们用民族的全部承受力笑纳了这种幽默,但我怀疑,当下个幽默来临时,我们还能凭借什么?
从此以后,我不再自已写文章了。
这学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阿贵照例希望在女人身上找到突破,目前他正在与班上第57位女生斗嘴。老大永远关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重庆馄饨长胖了,体形有变成椭圆的危险。段帅我行我素,在女生眼里仍然是个桀骜不驯分子。其他的没什么可记下的,我的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就这么算结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我的大学(六)”内容快照:
『我的大学(六)』
我家住在村东头,村西头有条大河,但不知何故老人们都~它停江。每年农历八月间亭江都会发一次洪~,~很大,长年累月,河~就被~出了个很大的河滩,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多亩了。我的父老乡亲每年都会在河滩地~种~小麦或玉米。但是由于是河滩地,四面环~,所以作物只能靠天生长。父老乡亲们也并不注重什么收成,他们说闲着也是闲着。久而久之,那里倒成了~雀们的天然憩息地。在家的日子,我很多次站在河的这边,远
~~